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2020-12-25 和訊股票

本報記者 周尚伃

2020年,中國證券公司同資本市場一道,邁過了「而立之年」。也是在這一時期,券商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打造航母級券商等歷史時刻和機遇。

在此背景下,券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在今年,A股「集齊」總資產前十大券商,上市券商隊伍擴充至40家、國內第一家總資產破萬億元的券商誕生、券商大手筆融資意圖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行業整合分化進程提速,第五次券業合併潮漸進。

一個全新的券業格局正在顯現。

多渠道融資擴大規模

A股「集齊」總資產前十大券商

「打造航母級券商」是今年券業的高頻詞。「打造航母級券商,一方面是『做大』,另一方面是『做強』」,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分析師莊嚴在本報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上表示。

從做大規模的角度來看,「資本為王」已成為券業共識,券商融資意願迫切,通過資本市場擴大規模。從直接融資方面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自1994年首家券商登陸A股以來,除1997年有6家券商在A股上市之外,其餘年份券商上市的節奏均較為緩慢,1994年至2017年的23年間,共有29家券商在A股上市。直到2018年和2019年,券商IPO提速,A股市場共迎來7家上市券商。

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落地,成為撬動資本市場全面改革的關鍵之舉,資本市場融資端改革漸入佳境。2020年,A股迎來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新成員,上市券商的隊伍也同步擴充至40家,也就是說,當下已有近三成的券商在A股上市。從首發募資規模來看,40家上市券商中,有6家券商的募資規模超100億元。2020年,中銀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金公司四位A股新成員累計募資197.93億元。其中,中金公司的募資規模超百億元,為131.98億元,位列上市券商第三位,僅次於國泰君安、華泰證券(601688,股吧)。

同時,根據證券業2019年度總資產排名顯示,中金公司排名第10位,而前9位券商均已在A股上市,至此,A股終於「集齊」總資產前十的所有券商。前九大券商包括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廣發證券(000776,股吧)、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申萬宏源(000166,股吧)、銀河證券、中信建投。

從間接融資方面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證券公司債、證券公司次級債、短期融資券及可轉債的形式,已累計募資16937.81億元,同比增長91.28%。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包含中金財富)、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11家券商發行的證券公司債總額均超過200億元。同時,上市券商已合計完成定增及配股募資總額為984.77億元,尚有613億元融資計劃「在路上」。

也是在今年,中信證券的總資產達到1.04萬億元,成為目前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總資產破萬億元的券商。如今的中信證券,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均排名行業之首,與2005年時的115億元總資產相比,用15年時間,中信證券實現了總資產的跨越式增長,躍居行業龍頭位置。

同時,證券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趨勢進一步顯現。山西證券(002500,股吧)非銀金融分析師劉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但無論證券公司的總體規模還是單個證券公司的規模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打造與國際投行巨頭抗衡的航母級券商有利於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增強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證券業抗風險能力。也有利於提升我國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為證券公司『走出去』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型券商可通過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中小券商應深耕區域,聚焦重點業務,確定未來戰略定位,打造差異化優勢,才能在競爭中有更多優勢。」

進一步探索轉型定位

迎新一輪併購重組潮

得益於業績以及政策的助力,年內券商股漲幅達到13%,另一方面,證券公司間「分分合合」傳聞也將券商股幾次推上「熱搜」。

今年,僅澄清公告中信建投就陸續發布了3則;22天內,國聯證券、國金證券(600109,股吧)經歷了兩次集體「官宣」,一次是公布合併重組計劃、一次是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備受關注的上市券商首例合併案宣告終止。券業間合併傳聞不斷,其實也是投資者對規模大、實力強、服務優的超級券商橫空出世的別樣解讀和熱切期待。

過去30年,證券業先後經歷了四次併購浪潮,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第五次券業合併整合已經拉開帷幕。近年來,不乏券商併購重組成功案例。在監管層提出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等舉措打造航母券商的背景下,從中金公司併購中投證券、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到天風證券與恆泰證券的橫向聯合,證券業併購整合開始提速。

一家頭部券商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9月份,央行發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東設定了較高門檻。未來,不符合《辦法》規定的股東,將面臨拋售旗下金融牌照的壓力,這將為證券業的併購重組提供被收購牌照的來源。」

「同時,2020年11月份,央行在《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和『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進一步明確了貨幣政策將回歸穩健中性的態度。受此影響,2021年證券業整體估值水平不易出現大幅上升,利於證券業併購重組的發生。」上述頭部券商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解釋。

劉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證券行業開啟併購重組潮。從行業發展來看,2015年之後國內證券業就開啟新一輪併購潮。本次併購潮並不是因為財務危機,而是基於行業發展形勢,以攻為守。未來,隨著證券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頭部券商優勢鞏固,行業橫向併購或與其他行業的縱向併購,也將有更多生動的案例。」

在外資市場準入大幅放寬的背景下,合資券商獲批的速度也明顯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外資控股券商數量已達10家,包括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星展證券等。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打造航母級券商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推動併購重組。2021年,併購重組依舊是一個重要的熱門話題,部分券商或許會謀求併購重組之路,來擴大公司規模與外資券商相抗衡。現在外資券商紛紛搶灘A股市場,而內資券商想要提升資本實力,可以通過併購重組來實現。」

從券商併購重組的趨勢來看,上述頭部券商分析師也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頭部券商普遍具有雄厚、豐富的營業網點和全面的業務布局,相互之間的互補性較差,不易發生併購重組。頭部券商與中小券商、中小券商與中小券商,若有渠道、業務、客戶等方面的互補機會,比較容易發生併購重組。」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證券業進一步探索轉型定位,以尋求長遠的競爭優勢。同業兼併、混業融合的行業生態已初步顯現。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型券商不斷對現有業務進行改造和優化,呈現頭部券商集中化的趨勢;中小券商則在尋求差異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新證券法實施、註冊制改革推進,對外開放節奏加速,金融科技賦能等,均為證券業重塑新格局、邁向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契機與條件。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陳劍夫:機遇與挑戰並存 證券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中國證券業伴隨資本市場發展而茁壯成長,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進入而立之年的證券業,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等歷史性時刻和發展機遇。
  • 券商2020年佣金收入1174億元 增長近50%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券商2020年佣金收入1174億元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趙中昊Wind數據顯示,2020年AB股成交總額為206.08萬億元,較2019年(126.93萬億元)增長62.36%,創出2016年以來新高
  • 與資本市場共成長 「數說」證券業三十載跨越式發展
    30年來,我國證券公司從無到有,不斷壯大。證券公司始終把握資本市場「看門人」、直接融資「服務商」、社會財富「管理者」、資本市場「穩定器」等定位,通過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在發展過程中,證券行業規模實力得到大幅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取得成效,業務類型及品種逐漸豐富,合規風控水平顯著提高,監管規則體系逐步形成,行業整體形象明顯改善,人員隊伍專業水平也不斷提升。
  • 券商1.7萬億元大融資襲來
    2020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債券、定增、配股、可轉債等融資總規模已近1.7萬億元,債券融資仍是券商最主要的融資手段,發債規模超1.5萬億元,佔比近90%。在直接融資的大背景下,券商大融資悄然襲來。
  • 重塑新格局 助力「雙循環」 ——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
    截至今年三季度,我國證券公司數量已增至135家,總資產達8.57萬億元,淨資產達2.24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達到11.23萬億元。陳劍夫對證券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也是社會責任踐行者。
  • 重塑新格局 助力「雙循環」——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成功...
    截至今年三季度,我國證券公司數量已增至135家,總資產達8.57萬億元,淨資產達2.24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達到11.23萬億元。陳劍夫對證券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也是社會責任踐行者。
  • 方正證券「小方」連續三年獲評券商中國證券業十佳APP
    11月27日,由券商中國舉辦的「2020中國證券業APP君鼎獎」榜單揭曉,方正證券「小方」APP榮獲「2020中國證券業十大品牌APP君鼎獎」「2020中國證券業理財服務APP君鼎獎」和「2020中國證券業APP運營團隊君鼎獎」三個獎項。 自2017年券商中國啟動證券業APP評選以來,「小方」每年均獲得諸多獎項。今年也是「小方」APP連續第三年在該評選中名列「十佳」。
  • 銀行拿券商牌照,這是「狼」來了?
    第三,如果頭部銀行可以獲得券商牌照,則意味著頭部券商也有可能獲得銀行牌照。混業經營格局破題,券商中也有望出現更大的金融控股集團,改變現在券商頭部不強,市值偏小的現狀。九州證券合規總監陳美興表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打造航母級券商,必需混業經營,銀行資本參與證券行業才能做大做強。
  • 券商王者歸來?券商ETF單日吸金3億,基金規模攀升超211億元
    12月7日,券商ETF場內下跌1.76%,當日超3億元資金借道券商ETF加倉券商股。據上交所1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A股行情風向標——券商ETF,交易代碼512000,當日最新基金份額達181億份。按券商ETF12月7日的最新基金淨值1.1689元計算,券商ETF當日最新估算基金規模達211.57億元,在滬深兩市所有行業ETF規模排名中高居第二。
  • 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打造航母級券商是參與國際投行競爭需要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張志 偉李文彈指一揮間,證券業和中國資本市場一道,邁過了而立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證券日報社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證券業雲論壇」在12月16日舉行,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致開幕辭。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指標排名出爐
    證券行業上半年25項指標大排名來了。券商中國記者獲悉,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 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對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雖然是初步統計數據,但依然可以讓市場一窺各券商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 證券行業深度報告:解析國內外券商併購路徑
    2010 年 以來,嘉信理財的活躍經紀帳戶數由 855 萬戶迅速提升至 1233 萬戶;管理資產規 模由 1.57 萬億美元增長至 4.04 萬億美元,增幅高達 157%。2019 年 11 月 25 日,嘉信理財宣布以 260 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預計併購將於 2020 年底完成。
  •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出本次榜單的重點:一、資產規模指標:證券行業資產規模穩步提升,截至2019年年末,行業總資產7.18萬億元,淨資產1.95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5.69%、6.63%;行業淨資本1.61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35%。
  • 券商板塊萬億級風口來了 投資指數基金該...
    自此,A股市場的定增融資規模迅速飆升,第二年(2015年)的定增規模便超過10000億元,達到1.3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00%,2016年定增規模仍繼續攀升,達到1.8萬億的歷史峰值。  2017年,監管層對再融資政策及減持規定開始收緊,當年A股定增規模應聲大跌超43%。
  • 巨資流入 券商ETF(512000)單日吸金3.71億規模超212億
    按券商ETF12月10日的最新基金淨值1.1282元計算,券商ETF當日最新估算基金規模達212.79億元,在滬深兩市所有行業ETF規模排名中高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2月10日,券商ETF份額最近5個交易日已連續淨增長,這意味著券商ETF最近5個交易日連續實現資金淨流入。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
    公募行業集中度提升   從基金管理規模來看,根據數據,截至2021年1月7日,在有可比數據的143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規模在千億元以上的有44家,合計管理規模為16.30萬億元;管理規模在100億元至1000億元的有60家,合計管理規模為2.39萬億元;還有39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不足百億元。
  • 11月份券商集合理財規模環比降超八成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11月份,有數據可查的2876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61%,約有127隻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大盤,佔比為4.42%。其中,FOF型產品以1.47%的平均收益率在所有大類產品中領跑,股票型產品以1.29%的平均收益率緊隨其後。  11月份,券商理財單只產品發行規模相對有限,184隻產品合計發行份額8.12億份,環比下降82.48%。
  • 2萬億!多家券商測算螞蟻集團估值,平均值逼茅臺
    根據多家券商研究團隊的分析和估值測算,螞蟻的科技前景被行業看好,券商對其估值的平均值接近2萬億元。民生證券:螞蟻的技術將為上市公司帶來2大改變民生證券指出,隨著金融行業提質增效的需求越來越強,金融和科技結合的必要性逐步凸顯,2018 年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達55.3 億美元,預計到 2023 年還將達到 204.5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 29.9%。
  • 相比2014年牛市 2020年的券商股機會還有多大?
    期間申銀萬國證券和宏源證券合併,體現政策鼓勵券商兼併重組做大做強。 2020年券商行情伴隨深改十二條發布,開啟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2019年9月9日-10日,證監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12方面重點任務。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同時,2020年前三季度券商的淨利潤已超2019年全年淨利潤總和(1230.95億元)。數據來源:證券業協會製圖:周尚伃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的證券自營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蟬聯,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實現收入1013.63億元,收入佔比為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