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券商投行哪家強?「三中一華」IPO業務乏力 多家冷門選手逆襲

2021-01-1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吳永久

雖然今年來A股IPO的過會率較去年整體有所提升,但今年上半年券商投行的IPO業務仍然維持底部盤整格局 。就IPO四大投行「三中一華」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這些投行在IPO市場的表現差異較為明顯,除了中信證券IPO承銷保薦收入還能保持同比增長外,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的承銷保薦收入同比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的IPO承銷保薦收入卻實現了「逆襲」。

無論從審核速度還是潛在發行規模來看,科創板目前無疑已經成了各券商投行競逐的IPO主戰場,而這也給下半年的投行IPO業務排名增添了不少變數。

IPO募資規模進一步下滑

今年上半年,對券商投行而言,業務發展形勢可謂喜憂參半,IPO、增發融資規模均出現同比下降,而公司債、可轉債、企業債等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

去年IPO市場相對2017年而言是個小年。不過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IPO市場仍然沒有回暖,即使剔除去年上半年工業富聯這樣的大型IPO後,今年上半年IPO募資金額仍然不及去年上半年。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按網上發行日計算,今年上半年,在沒有什麼超大型IPO的情況下,A股市場完成IPO有64家,總實際募集資金611.6億元,而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完成IPO有62家,總實際募集資金922億元,而如果剔除工業富聯的話,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完成IPO有61家,總實際募集資金650.8億元。

此外增發融資規模也呈下滑勢頭。按照增發上市日計算,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完成增發項目124個,總實際募集資金3079.96億元,而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完成增發項目177個,總實際募集資金3654.26億元。

雖然上半年增發融資的規模同比下降較多,但隨著重組新規的鬆綁,市場預計未來,券商投行的併購重組業務將迎來回暖。今年6月20日,證監會發布了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的徵求意見稿,相比2016年修訂的《重組辦法》對於資產重組的收緊,此次徵求意見稿放寬了重組上市認定標準,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新興產業在創業板重組上市,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等多項新規。

海通證券非銀團隊認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商,監管政策的持續放鬆,直接利好於券商業務的開展。併購重組規模有望大幅提升,利好於併購重組業務具有優勢的大型券商。

雖然上述股權融資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不振,但與券商投行有關的公司債、可轉債、企業債等發行規模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

債券發行方面,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各類機構發行債券總額21.69萬億,同比增長5%。其中利率債發行總金額6.77萬億元,同比增長37%;地方政府債上半年共發行2.8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1%。

信用債方面,受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同比下降23%拖累,今年上半年信用債整體發行規模同比下降4%,但其中與券商有關的公司債、可轉債、企業債等發行規模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例如今年上半年公司債發行規模達1.04萬億元,同比增長76%,企業債發行規模達1554.7億元,同比增長73%,可轉債發行規模為1547.4億元,同比猛增366%,證監會主管ABS發行規模為4475.9億元,同比增長22%。此外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今年上半年發行額達138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2%。

「三中一華」IPO迎挑戰

從2014年IPO重啟以來,A股經歷了一輪持續多年的新股發行擴容。據統計,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A股IPO的融資規模分別為666.32億元、1578.3億元、1633.56億元、2186.1億元,而去年以來,這一持續增長勢頭暫時中斷。儘管今年來IPO審核的過會率同比明顯提升,但由於IPO整體規模不及去年同期,所以多數券商投行的IPO業務收入增速也乏善可陳。

就四大投行「三中一華」的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其在IPO市場的表現差異較為明顯。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投行承銷保薦收入4.59億元,同比增長27.5%;中信建投實現承銷保薦收入1.85億元,同比下降30.2%;中金公司實現承銷保薦收入1.72億元,同比下降72.5%;華泰聯合僅實現承銷保薦收入0.39億元,去年同期為3億元。

不過今年上半年,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的IPO承銷保薦收入卻實現了快速攀升。長江證券承銷保薦上半年在承銷保薦收入上卻實現了突破,上半年共實現承銷保薦收入2.0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76.2%;東興證券上半年共實現承銷保薦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223.5%。

從2017~2018年IPO的整體情況來看,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的承銷保薦收入排名幾乎都在20名開外。去年上半年,這4家券商中的中泰證券、光大證券都沒有承銷保薦收入進帳。在行業排名上,雖然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在承銷保薦的絕對收入上下滑較多,但由於上半年行業整體IPO規模下滑,導致其排名變化不大,但華泰聯合今年上半年的排名下滑較多。此外,今年上半年在IPO承銷保薦收入方面,同比下滑較多的還有浙商證券、國元證券、東吳證券等。而由於上半年承銷保薦收入的快速增長,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東北證券等券商的行業排名則提升較多。其中某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我們的確是沒出啥項目,今年相對來說比去年好一點,下半年可能還會出一些項目。去年監管變嚴了一些,還有一些項目延緩申報,所以有點青黃不接。」據記者觀察,該投行雖然今年上半年保薦的IPO項目有3個,但其中一個項目的承銷保薦收入就超8000萬元。

由此可見,今年上半年「三中一華」IPO業務的表現整體不進則退,而一些後起之秀卻異軍突起。

從券商債券承銷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列的券商格局相對穩固。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位列三甲,其中中信證券總承銷額4528.7億元,比第二名中信建投多563.1億元,比第三名中金公司多出近2000億元。從排名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仍然位居行業前2名,行業前10名的變化也不大。在行業前10名之外,排名上升速度較快的券商有申萬宏源、長江證券、東吳證券等,排名下滑速度較快的有信達證券、國開證券、銀河證券等。

從券商分債券券種承銷排行來看,在公司債的承銷規模上,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依然排行業前2名,國泰君安的排名則上升2位至第3名,此外中金公司、光大證券的排名上升也較多,相比之下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的排名下滑速度較快。在可轉債的承銷方面,上半年,中信證券以495.1億元的承銷金額位居行業第一,中信建投排名第二,平安證券連升9位至第3名,而申萬宏源、民生證券的排名下降速度則較快。

雖然這兩年投行的債券發行業務形勢都不錯,不過債券發行給券商投行帶來的承銷保薦收入還是比不過IPO。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沒有一家投行的債券承銷保薦收入過億元,收入排名第一的中信建投實現債券承銷保薦收入0.96億元,排名第二、第三的高盛高華、中信證券分別實現收入0.68億元、0.64億元。

科創板項目將貢獻收入

無論從審核速度還是潛在發行規模來看,科創板目前無疑已經成了各券商投行競逐的IPO主戰場,而這也將給今年下半年的投行IPO業務排名增添不少變數。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科創板IPO申請名單總共有141家公司,其中29家已受理、80家已問詢,25家已提交註冊,6家的註冊生效,1家中止審核。在這141家公司中,「三中一華」擔任保薦機構的家數均位列前四,其中中信建投保薦了15家,中金公司保薦了12家,中信證券保薦了11家,華泰聯合保薦了9家,合計達47家。從這141家科創板申請公司的IPO融資金額來看,融資金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背後的保薦機構「三中一華」佔了八成,其中中金公司包攬了科創板融資排名前2名的公司中國通號、優刻得,在融資金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佔據4家;而華泰聯合手裡則有融資金額排名第3、第5的公司華熙生物、天合光能;中信證券在融資金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佔據2家;相比之下,中信建投在手的科創板項目數量雖然最多,但單個項目的融資規模並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融資金額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其中有中國通號、瀾起科技已經註冊生效,有6家處於已問詢的狀態;而融資金額排名11~20位的公司中,有2家已經提交註冊,有7家已問詢。有投行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科創板的審核、發行速度較快,這些公司中的相當一部分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應該就能完成發行,而科創板項目的收入也將集中在下半年體現。比如華泰聯合作為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的保薦機構,雖然目前只確定了總發行費用為9193.3萬元,但鑑於保薦機構通常拿大頭,所以一旦確認承銷保薦費用,華泰聯合在今年上半年IPO收入的排名就會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雖然近年來IPO市場的規模趨於增大,但IPO市場的內部格局卻趨於集中化。2014~2018年,以IPO承銷金額計算,前五大券商合計在IPO市場的份額分別為50.4%、29.46%、40.55%、36%、59.15%;以IPO承銷保薦收入計算,前五大券商合計在IPO市場的份額分別為41.7%、29.46%、35.53%、35.8%、43%。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上半年投行IPO承銷新看點:光大、國金兩黑馬殺出,「三中一華」拿下...
    在股權承銷規模上,「三中一華」牢牢佔據了半壁江山,強者恆強。光大證券、國金證券是上半年的黑馬,其股權承銷規模雖在百億左右(分別為77.80億元、111.23億元),股權承銷保薦收入卻為5.22億元、4.44億元,排名行業第四、五位,主要是其分別斬獲了4.99億元、3.99億元的IPO承銷保薦收入。
  • 券商陣營變陣 「三中一華」地位加強 外資全面布局券商股
    原標題:券商陣營變陣,「三中一華」地位加強 外資全面布局券商股 摘要 【券商陣營變陣 「三中一華」地位加強 外資全面布局券商股】在資管業務和最為傳統的經紀業務方面
  • 一年來投行的科創板較量:中金第一,「三中一華」搶近四成
    原標題:一年來投行的科創板較量:中金13億保薦費居第一,「三中一華」搶近四成項目,馬太效應加劇2020年6月15日,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工作正式啟動。而在不久前的6月13日,科創板剛剛迎來一周年,券商投行業務也迎來一年大考。哪些券商在科創板狂奔?哪些券商又在陪跑?
  • IPO月均33家!1.7萬億股權承銷哪家強?"三中一華"太牛了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金額為1.71萬億元,同比提高11%;募集家數1048家,同比提高65%。其中,IPO融資大放異彩,創近十年來募資新高。投行江湖的廝殺也愈發激烈。「三中一華」穩站股權承銷金額前四位置,4家份額佔據行業近半壁江山。興業證券、平安證券、浙商證券、華西證券在股權承銷家數排名上都進步逾10個段位。
  • 2020券商投行業績榜單:「三中一華」穩居前四 廣發證券損失慘重
    原標題:2020券商投行業績榜單:「三中一華」穩居前四,廣發證券損失慘重   1月4日,資本邦獲悉,在科創板與創業板實施註冊制的背景下,2020年成為券商IPO
  • 螞蟻超2300億元IPO,多少家投行分羹?32家中外投行參與,「三中一華...
    螞蟻IPO獲「最強投行陣容」保駕護航。螞蟻集團A股保薦人是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證券,這兩家投行今年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規模累計超過千億;主承銷商方面,「三中一華」赫然在列,此外還有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和中銀國際證券。螞蟻集團H股保薦人是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花旗亞洲、中金香港。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指標排名出爐
    六、投行收入: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分別實現投行業務淨收入19.65億元、18億元,佔據行業前兩名。七、資管收入: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券商資管業務淨收入超過5億元,而去年同期僅有7家,華泰資管和東證資管兩家仍處於行業前兩把交椅。
  • 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141家 「三中一華」搶了逾三成「保薦蛋糕」
    在18家已完成註冊的公司中,「三中一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的保薦項目數量合計10家,佔逾五成。  不過,也有個別中小券商也在努力破局。比如,南京證券單獨保薦一家,華菁證券則通過聯合保薦也參與其中。  「項目組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行的相關準備工作,目前在做最後的衝刺。」華菁證券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 獨家|科創板首批申報進行中,「三中一華」項目為主力
    科創板政策落地至今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首批項目的投行和企業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完成。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多家大小投行了解到,首批企業有望在3月份申報,且數量約為30家左右。「科創板首批企業我了解到可能是26家,這兩周就會申報。
  • 券業38項指標大排名出爐看98家券商細分業務哪家強
    九、投行收入指標:2019年96家證券公司共實現投行業務收入479.89元,增幅達到30.92%,「三中」穩居三甲,當年實現投行業務收入37.3億元、36.07億元、28.78億元。十、資產管理指標:在去通道並向主動管理轉型背景下,2019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提升明顯。
  • 2020年IPO募資額創10年新高!「三中一華」大賺,廣發證券為何很慘?
    2020年投行江湖的廝殺也愈發激烈:「三中一華」賺得盆滿缽滿——中信證券以3203.92億元繼續佔據股權承銷業務榜首,排名居前的4家份額佔近半壁江山;廣發證券卻慘不忍睹——從2019年行業排名第4墜落至2020年第19,IPO在審項目僅3家。
  • 投行成績單亮眼!上半年IPO收入翻倍,光大闖入前三!公司債成發力點...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又到年中盤點時刻。今年是資本市場改革落地的一年,券商投行業務迎來大發展。數據顯示,40家券商IPO承銷保薦收入合計達到66億,相比去年同期的30億出現翻倍增長。中金公司、光大證券、中信建投IPO承銷數量最多。
  • ...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騎絕塵,19家總資產超千億元
    上半年,中信證券位居證券投資收益排行榜首位,國泰君安(港股02611)經紀業務淨收入領先,中信建投摘得投行業務淨收入榜首,華泰資管獲得資管業務淨收入第一名。來源:《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76家證券投資收益超1億元中信證券一騎絕塵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獲得較好成績。
  • 2019年保薦機構IPO收入同比翻倍 「三中」名列前茅
    2019年,A股表現整體回暖,資本市場改革也提供了增量業務,券商迎來豐收年。據Choice數據統計,52家券商2019年共攬獲110.11億元IPO保薦承銷收入,較2018年全年的54.27億元翻倍,其中科創板貢獻了四成盈利。不過按照上半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口徑來看,仍有49家投行年內IPO業務「顆粒無收」。
  • 2019業績大比拼 哪家券商賺錢能力最強
    截至4月2日,中信證券等24家A股上市券商以及中金公司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國際金融報》梳理獲悉,得益於去年行情回暖,券商業績表現喜人。但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領先一籌。業內預計,未來券商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發展態勢。
  • 破局新經濟IPO:老虎證券攪動華爾街投行風雲
    8月18日,老虎證券發布的2020Q2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共有16家中國公司赴美IPO。其中,老虎證券參與了13家,成為當期承銷中國公司赴美IPO數量最多的券商。而同時期,摩根史坦利、高盛兩大國際投行僅各承銷3家與1家。為何老虎證券能在強敵林立的美國投行叢林中成為一匹黑馬?為此,懂財帝專訪了老虎證券合伙人方磊。
  • 券商管理業務透視:多家券商上半年新增開戶數超30萬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多家券商上半年新增開戶數超30萬 高淨值客戶群成挖掘重點本報記者 周尚伃今年上半年,證券市場交投活躍,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增長顯著。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上半年39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經紀業務收入774.9億元。
  • 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本土券商投行業務發展將全面提速
    中證網訊(記者張利靜)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特別支持「打造國際一流投行,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2020中國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證券公司中的優秀代表與行業監管者相聚北京,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 「狼來了」國內券商該怎麼辦?
    國內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前十「註冊制沒出來之前,你會發現行業集中度其實不算特別高,但是註冊制出來之後,集中度一下就上來了。因為科創板大家有個說法叫」三中一華「,他們佔了一半的份額。」陳福分析稱,「註冊制下是市場詢價,而以前(新股發行)是23倍的PE。
  • ...急招投行人手,有券商同時放出55個投行崗位,從承做到質控需求大增
    進入7月份後,投行也迎來招聘的黃金時期,根據不完全統計,共有38家券商有投行部門的相關招聘,其中銀河證券、申萬宏源、東方財富、渤海證券各放出投行項目負責人崗位,光大證券和西部證券放出投行高級別崗位。從保代人數變化上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中金公司今年以來保代增加均超過30人,隨著項目的鋪開,不少券商出現投行人手不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