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本土券商投行業務發展將全面提速

2020-12-19 同花順

  中證網訊(記者張利靜)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特別支持「打造國際一流投行,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2020中國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證券公司中的優秀代表與行業監管者相聚北京,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在致辭時表示,近幾個月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資本市場最熱的投資指導方向。隨著此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積極推動與落實,資本市場作為樞紐平臺,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時期,國家對資本市場功能作用發揮有更高要求,這也為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和全新的挑戰。

  徐壽松表示,即將結束的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證券業不僅和全國人民一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克服困難復工復產,更是全力肩負起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重大使命,積極投身以註冊制試點為主線的資本市場各項改革。註冊制改革重構了市場責任體系、定價體系和信息披露體系,重塑了投行市場生態。一年來,投行的工作重心,逐步從以前只關注審核,轉向更加關注市場;投行的角色,也從政府與企業的中間人,逐步回歸到市場中介本源。價值發現能力、價格定位能力、盡職調查能力、發行承銷能力,已經成為註冊制下投行的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A股已累計發行新股340多隻,募資4200多億元,創下十年來新高;1-11月A股市場增發融資超過7200億元,同比增長25%,全面回暖;1-10月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融資7.2萬億元,淨融資超過5萬億元。從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三個多月時間,已有近50家企業掛牌。可以說,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證券業為服務實體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徐壽松表示。

  徐壽松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重新出發的一年。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一年中,伴隨著註冊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券商各項業務都將迎來變局和挑戰:投行業務模式必將進一步重塑,投資者生態必將進一步優化,經紀業務也必將進一步向財富管理轉型。未來的一年中,證券公司作為融資中介、投資中介,對穩經濟、穩金融的過程中,必然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也需要一個強大的證券行業。種種跡象顯示,本土券商在打造全球一流投行的賽道上,必將迎來一個全面提速的周期,催生本土航母級券商的風口已經出現。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致辭
    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致辭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 2020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論壇和中國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銀行業要錨定資管航向推動銀行業務轉型,證券業要抓住機遇打造國際一流投行。這是在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北京金融街服務局特別支持的「2020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論壇」和「2020中國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來自管理層、銀行業和證券界人士達成的共識。
  • 中國財富報導|徐壽松:企業應高度重視品牌與資本運作的正向關係
    12月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國財富峰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本次峰會對話上,中國證券報總編輯徐壽松指出,資本市場新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對於品牌與資本運作的正向關係要高度重視,且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視。
  • ...公司:證券業正迎來歷史性戰略發展期 中資國際一流投行將應運而生
    中金公司表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居民資產配置拐點為中資國際投行的崛起提供土壤。資本市場的發展根植於實體經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提供豐沃的土壤。
  • 又見券商更名!這家新銳投行改頭換面,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券業...
    華興證券將藉助股東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打下的堅實基礎,專注為新經濟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境內資本市場服務。對於更名的動機,華興證券表示,更名是由於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改革機遇,為了進一步提升其在新經濟企業中的品牌知名度,最大化發揮股東方華興資本集團在新經濟領域的品牌價值,賦能公司業務發展。
  • 又一券商人事大調整!投行董事長將調任申萬合規總監,新任班子全部...
    在5年前那場券業最大的市場化併購完成之後,申萬宏源內部的整合即備受關注,投行業務也不例外。對於此次重大人事調整,申萬宏源承銷保薦運營負責人回復券商中國記者稱,張劍正在接手全面分管申萬宏源證券大投行業務條線。申萬宏源投行將進一步吸納優秀人才,在部分重點行業及重要地區增設團隊,力爭三年內打造一支千人規模投行隊伍。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較去年前三季度增長26.6%。投行業務方面,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增長明顯,主要由於前三季度A股IPO的大幅提速。2019年以來,再融資新規、科創板設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金融委提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等將顯著提高A股市場股權融資規模,直接拓寬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展空間。同時,今年以來,流動性寬鬆環境下融資成本下行,疫情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因素推動債券發行規模增加。」
  • 老虎證券再獲5張美國牌照 全業務券商布局加快
    目前,老虎證券在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共獲得24塊證券牌照或資質,為中資美股券商中持牌最多的券商。「作為新興科技券商,老虎的業務版圖早已不局限於美港股零售經紀業務,機構經紀業務、投行、財富管理等其他業務的營收比重正逐步增加。隨著重量級牌照的獲批,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我們核心經紀業務、投行的服務能力和服務半徑」老虎證券創始人及CEO巫天華表示。
  • 中金公司:證券業正迎來歷史性戰略發展期 中資國際一流投行將應運...
    本報記者 周尚伃12月11日,中金公司發布2021年證券行業展望,其認為,中國證券業正迎來歷史性的戰略發展期、中資國際一流投行亦將應運而生。中金公司表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居民資產配置拐點為中資國際投行的崛起提供土壤。資本市場的發展根植於實體經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提供豐沃的土壤。
  • 金融科技爆發年:券商重兵投入金融科技平臺建設 全面重塑業務條線...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家券商幾乎全面發力金融科技戰略,並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目前,多家券商已將金融科技滲透到實際業務中,比如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可以應用到資管ABS業務、投研體系以及機構服務中,並進行數位化改造,金融科技正成為券商重點布局的戰略方向。
  • 上半年券商投行哪家強?「三中一華」IPO業務乏力 多家冷門選手逆襲
    而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興證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的IPO承銷保薦收入卻實現了「逆襲」。無論從審核速度還是潛在發行規模來看,科創板目前無疑已經成了各券商投行競逐的IPO主戰場,而這也給下半年的投行IPO業務排名增添了不少變數。
  • ...投行業務收入第一,中信證券自營收益一騎絕塵,19家總資產超千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周璐璐 中證君8月18日從券商處獲悉,中證協近期向券商下發了《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排名情況》(以下簡稱「《排名情況》」),對2020年上半年度133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經營數據進行了統計排名,共計25項指標。
  • 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與高盛這類國際大投行相比,中資券商的規模實力相差較大。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國內13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57萬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券商一哥」中信證券(600030)總資產為1.04萬億元。  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聯席總裁李廉(Todd Leland)在談到獲準控股高盛高華證券時曾表示:「這是我們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券商2020年佣金收入1174億元 增長近50%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券商2020年佣金收入1174億元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趙中昊Wind數據顯示,2020年AB股成交總額為206.08萬億元,較2019年(126.93萬億元)增長62.36%,創出2016年以來新高
  • 疫情防控債發行破千億元 券商多措並舉投入金融抗疫
    疫情防控債發行破千億元 預計發行規模會持續擴大  據上海證券報,春節後,疫情防控債發行不斷提速。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已有113家企業和機構發行了134隻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達1177億元。前期,面對人員隔離和交通不暢等不利因素,券商投行以專業賦能,在債券發行中發揮金融力量。
  • 「狼來了」國內券商該怎麼辦?
    2020年4月1日起,中國再次放開外資準入條件,全面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隨著8月28日和9月1日證監會先後公布核准設立大和證券和星展證券的文件,短短三天,外資控股券商增加到了9家。現如今限價去除,境外投行業務的核心在於定價和銷售,國內IPO市場邏輯逐漸與國際接軌,國內頭部券商也將面臨國際大行的挑戰。至少在中概股市場,外資投行憑藉豐富的海外資源仍佔據絕對的市場份額。全景統計了最近兩年赴美上市的68家中概股中,老牌歐美投行仍是最大贏家。
  • 2019業績大比拼 哪家券商賺錢能力最強
    截至4月2日,中信證券等24家A股上市券商以及中金公司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國際金融報》梳理獲悉,得益於去年行情回暖,券商業績表現喜人。但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領先一籌。業內預計,未來券商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發展態勢。
  • ...急招投行人手,有券商同時放出55個投行崗位,從承做到質控需求大增
    從崗位設置變化來看,建設數字投行衍生出對投行IT的專業需求。近期中信證券掛出投行IT支持崗位招聘,從工作職責來看主要有三塊:投行IT系統架構設計與需求管理;投行智能化應用和解決方案優化;投行文件模板規範及內部培訓支持。以招聘內容來看,有未具名券商在招聘投行資本市場負責人,聯儲證券招聘新三板業務承做。
  • 證券行業深度報告:由海外投行併購史看我國證券業發展思路
    在 20 多年發展中,Evercore 通過多次併購重組將諮詢業務從房地產、醫療及金融領域,逐漸擴大到覆蓋消費零售、能源及 TMT 領域,在其細分領域中實現更深的產業理解和資源積累,掌握細分行業的垂直資源,依靠專業性驅動業務快速發展,成為了 規模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精品投行。
  • 高盛、摩根真的來了 能給中國券商帶來什麼?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元也隨著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逐步提速,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資進入,外資控股券商正在以「加速跑」的姿態「出爐」。瑞信亞太區執行長司徒瀚曾公開表示,「證券合資公司是我們在華打造本土業務實力的關鍵平臺。中國市場對我們意義重大,瑞信計劃繼續推進在華投資,發揮自身綜合實力,為中國本土和海外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而隨著瑞士信貸銀行的入局,待瑞信控股瑞信方正股權變更完成後,我國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將擴充到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