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這些實體唱片店依舊是發燒友們的「精神聖地」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又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這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一番探訪。

酷樂唱片

記憶中的地標性門店

「想起老北京的獨音唱片,鼓樓大街姚記炒肝拐彎就到,現在換到鼓樓西大街了,唱片店真的是很浪漫的地方啊!」一位網友提到開店近10年的獨音唱片,心中的幸福感溢於言表。

獨音唱片原店址就在「鼓樓一拐彎」的丁字路口處,來鼓樓遊覽都能看見這家唱片店。現在的獨音唱片雖搬遷至鼓樓東大街,但人們提起它,還是會想起它與鼓樓的關聯,這已經成為北京街景中的獨特記憶。

新址位於冰窖口胡同的福聲唱片,上下兩層的唱片店既有CD也有黑膠,記者停留的半個小時左右,僅有兩位顧客結伴而來。購買竇唯CD的徐同學說,他習慣了用手機聽歌,「買唱片是為了送給喜歡竇唯的朋友,查到只有這裡有賣,就來了。」福聲唱片是竇唯唯一認可的唱片銷售方,在樂迷心中有獨特的地位。

位於東四附近的酷樂唱片,不僅品類齊全,還有不少絕版黑膠,而且可以提供試聽,因此成為很多音樂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現在很多網友在線聽歌,根本想不起來城市裡還有唱片店,但實體唱片店連接著音樂與生活,是城市裡很浪漫的角落。」阿鼓是蝦米編輯部製作唱片店專題的編輯,也是個資深的獨立音樂愛好者,在她看來,很多經營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唱片店,不僅為樂迷提供精神滋養,更成為了城市的獨特風景。

酷樂唱片

時代推動「立體化經營」

獨音唱片主理人郭誠是資深的音樂行業從業者,他曾做過統計,2005年時北京有大大小小的音像店3000家左右,十年之後僅有20家左右。唱片店數量的縮水,反映了大眾聽歌方式的變化,「碩果僅存」的唱片店也嘗試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改變。

開設線上淘寶店或微店,一般是實體唱片店的第一選擇。獨音唱片的淘寶店已開設多年,受疫情的影響,獨音唱片僅2月沒有對外營業,線上店卻始終開放。最近《樂隊的夏天》熱播,五條人樂隊的專輯銷量在線上一路走高,購買者來自全國各地。與此同時,郭誠還將鏈條前移,經營音樂廠牌,給旅行團樂隊、反光鏡樂隊等國內眾多獨立音樂人發行唱片。

獨音唱片

還有一部分唱片店開始「立體化經營」,在出售唱片的同時經營咖啡、酒水,不少新開業的livehouse也會闢出專門的唱片區。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城市中經營唱片的場所較前兩年有所增加,也與此有關。

在郭誠看來,純做唱片店成本很高,採購唱片、房租運營都需要高昂的成本,唱片也從一種音樂的傳播載體,變成獨特的收藏品,銷量必然較唱片時代下降,「時代催生了這種立體經營的模式,行業變動推動了經營方式的變動。」

發燒友形成的穩定圈層

誠如郭誠所說,唱片在當代的意義已經不是音樂的傳播載體,更多的成為愛好者的收藏品,雖然小眾,但已成為發燒友們無法割捨的情懷。

一位唱片收藏愛好者這樣描述他對唱片的感情:「做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那些古玩字畫在網上下載圖片也一樣看,但實物本身的價值並不受影響,這個物質載體本身就有價值。」對他來說,逛實體唱片店也是「不能被替代的享受」。

「很多人都說唱片行業是個夕陽產業,但對我來說就是愛好和情懷,我不能天天想著它會死。」酷樂唱片的老闆安鵬已經經營唱片店20年,他經歷了實體唱片的光輝歲月,也親歷了數位音樂的浪潮,他的態度卻不悲觀。酷樂唱片也是少數沒有經營線上店鋪的唱片店,安鵬經常能找到絕版的「孤品」唱片,上架就很快被買走。

安鵬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和顧客的面對面交流上。店裡有黑膠機,客人可以試聽,他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做出精準的推薦,也會拿出自己珍藏的老唱片,「您聽聽這個聲音的質感,還有現場的還原感,數位音樂很難有這種感覺。」常來的客人和安鵬加上微信,以後想要什麼唱片就會問他,店裡上了什麼新的唱片,他也會向顧客推薦。

「這個圈子是不大,但都是朋友,非常穩定,喜歡的就會一直喜歡。」安鵬說,現在做傳統零售業都會壓力,但他相信術業有專攻。「我的客人找到這就是相信我,在我這能買到好的唱片,有好聽的音樂,這也是現在還有人喜歡唱片店的原因。」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軒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發燒友情懷撐起線下唱片店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探訪。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20世紀90年代起,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的發展進入數字時代,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1992年,我國進入了「CD時代」,再後來,隨著MP3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和實體專輯銷量持續下滑。1998年,我國最後一個黑膠生產線宣布關停,國產黑膠進入了斷代期。
  • 你有多久沒逛實體唱片行了?唱片行聖地日本「澀谷」旅行攻略
    東京都澀谷的宇田川町、現今的澀谷中心街(渋谷センター街)一帶,曾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世界唱片行最多的街道」。從白手起家的中古唱片店,到海外大型連鎖旗艦店,如今的澀谷車站周邊,儘是五花八門的唱片行,成了樂迷們心目中的聖地。
  • 這家開了18年的唱片店 終於沒能撐過這個夏天
    堅持聽實體唱片的人一直都會聽下去,但實體音像店卻不一定都能堅守下去。」5月末的幾天裡,位於市區解放街與五馬街交叉路口的三重奏音像店老闆王海靖,忙著在微信朋友圈裡處理最後幾批庫存的音樂碟片,同時,也為自己開了18年的音像實體店按下「暫停鍵」。
  • 破產14年後,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線上回歸
    當商業巨頭的體量大到壟斷某個群體的某方面生活時,它的破產則往往意味著一種情懷的消逝,像是一張死亡證明,隨之消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一個群體和一個時代。創立於美國60年代的Tower Records則有著更為複雜的表徵,它不僅是實體唱片時代的代言人,也是嬉皮士精神的商業載體。
  • 步入192kHz時代的索尼精選流媒體什麼樣?發燒友們很感動!
    索尼精選Hi-Res音樂(以下稱「索尼精選」) 在中國大陸地區率先推出192kHz/24bit制式的流媒體音樂服務,通過獨特的優勢,持續吸引音樂愛好者們,這與索尼的宗旨是「通過創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動世界」不謀而合。
  • 破產14年後,線上回歸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有搞頭嗎?
    當商業巨頭的體量大到壟斷某個群體的某方面生活時,它的破產則往往意味著一種情懷的消逝,像是一張死亡證明,隨之消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一個群體和一個時代。創立於美國60年代的Tower Records則有著更為複雜的表徵,它不僅是實體唱片時代的代言人,也是嬉皮士精神的商業載體。如今,決定回歸時代的Tower Records,也正在重新適應這個時代。
  • 樂府唱片精選:精心音樂、優選發燒
    鎮店之寶.獨家發售中圖樂府製作和代理的的4款唱片,款款價值不凡。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不同於聽數位音樂的直接感,當你在聽黑膠時,光是看著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下划動出一個個圈紋的時光,都是幸福的。黑膠唱片幾乎是在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唱片因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從聽感上給人最好的體驗,它作為一種聲音和聲音的載體,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們炙熱的音樂情懷。許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取名為黑膠呢?
  • 這些唱片你聽過嗎?2019年度十大發燒唱片榜榜單揭曉
    第十五屆·2019年度十大發燒唱片榜頒獎典禮於 1月11日下午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這是音樂與音響界每年一度的盛事,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www.21hifi.com影音專業網站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錄音藝術與唱片學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音樂與音響藝術委員會協辦。
  • 不快進唱片:成都「黑膠」玩家入門,不妨從這個空間開始
    攝影:雨婷一築一事 相比於以上這些「發燒友」,老陳和老賣相對冷靜很多,他們並不盲目追求播放設備的附加價值,而是更專注於音樂本身的傳播載體,畢竟是從打口碟時代走過來的年輕人,在那個磁帶稱霸天下的時代,他們很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聲音」。同如今數位音樂不同,那個時候的音樂並不能隨意下載,更不能想聽啥就聽啥。
  • 打卡必去唱片店:能堅持的,一定對接年輕潮流人情味兒
    逛唱片店跟老闆聊聊天 29歲的武漢姑娘阿鼓是一個超級唱片迷,上學時就是「小宋CD」的常客。畢業後去其他城市工作、旅行,阿鼓必定會打卡當地的唱片店。 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實體唱片店受影響較大。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加上CD具備生產成本低、質地輕薄體積小、攜帶及使用方便、重複使用無損耗等優點,使得黑膠唱片逐漸沒落。 1990年代起,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自此,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開始進入數字時代。1992年,CD「一統天下」。隨後,MP3音頻壓縮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極速發展讓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銷售額每況愈下,實體專輯銷量持續遞減。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加上CD具備生產成本低、質地輕薄體積小、攜帶及使用方便、重複使用無損耗等優點,使得黑膠唱片逐漸沒落。1990年代起,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自此,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開始進入數字時代。1992年,CD「一統天下」。
  • 走進海口最後一家實體音像店
    上個世紀90年代,音像店在全國遍地開花,只因追不上時代的腳步,現已走向沒落。據海口市委宣傳部版權科提供的信息,目前全市僅剩一家音像店,成為「絕版」。近日,記者走進海口最後一家實體音像店,在店裡聽老闆講述音像店的歷史,聆聽逐漸被遺忘的「聲音」。
  • 11.11打造首個「黑膠日」,京東文娛帶用戶解鎖黑膠唱片新玩法
    京東文娛11.11首發「黑膠日」 讓你「文藝復興」嗨起來作為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幾乎佔據了整個二十世紀,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為承接音樂迷們的情懷,京東文娛專門打造「京東文娛黑膠日」,每月28日定期上線開啟「經典狂歡party」,為消費者帶來近千張復古黑膠唱片,其中不乏京東獨家或首發的強勢新品,為用戶提供挑選商品的便利和超大額優惠福利。
  • 2020世界唱片店日延期 | 盤麼?即將發售的爵士唱片讓人尖叫
    唱片店日始於2008年,從此以後每年四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就成為了不少樂迷、碟友參加的儀式性活動(今年唱片店日延期到6月20日舉行)。在那一天,全球上千家零售唱片店參與慶祝活動,促銷的,辦音樂會的,喝酒,喝咖啡,甚至做飯的都有。唱片公司也加入這個特別的慶典,每年的RSD,都會發行專輯的特別版本,這些專輯在指定唱片店限量、限時銷售。賣空不補,錯過這村就沒這店啦。
  • 2019年度十大發燒唱片榜單揭曉
    廣州日報訊 (文/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第十五屆·2019年度十大發燒唱片榜頒獎典禮於昨日下午在星海音樂廳舉行,這是音樂與音響界每年一度的盛事。《中國三大男高音·主題音色合輯1號》《寧峰·當代十一名琴·克萊斯勒·最美小提琴作品集》等10張專輯作品榮獲「年度十大發燒唱片獎」;《中國三大男高音·主題音色合輯1號》《達人·拾年》等35個專輯作品榮獲「年度單項獎」;《趙季平·協奏曲》《華之聲·中國交響音樂作品輯》等15張黑膠唱片專輯榮獲「年度LP黑膠唱片獎」。
  • 林子祥打造「發燒之夜」 演唱會黑膠唱片面世
    林子祥在世界級場館打造「發燒之夜」 全球獨家「演唱會紀念版黑膠唱片」面世林子祥在世界級場館打造「發燒之夜」 全球獨家「演唱會紀念版黑膠唱片」面世林子祥在世界級場館打造「發燒之夜」 全球獨家「演唱會紀念版黑膠唱片」面世
  • 極具收藏價值的古典唱片,這家音像店帶給你驚喜
    提起淘碟,80後的小夥伴對此應該並不陌生,那時候大學門口可以說是淘碟聖地,一到晚上門口地攤擺滿了各種碟片,很多都是打口碟,種類繁雜,價格便宜,學生們放學後蜂擁而至,生怕有好碟被別人搶先了,城管一來,一幫人慌忙收起,一切又恢復平靜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