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情懷撐起線下唱片店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探訪。

  記憶中的地標性門店

  「想起老北京的獨音唱片,鼓樓大街姚記炒肝拐彎兒就到,現在換到鼓樓西大街了,唱片店真的是很浪漫的地方啊!」一位網友提到開店近10年的獨音唱片,幸福感溢於言表。

  獨音唱片原店址就在鼓樓一拐彎兒的丁字路口處,來鼓樓遊覽就能看見這家唱片店。現在的獨音唱片雖搬遷至鼓樓東大街,但人們提起它,還是會想起它與鼓樓的關聯,這已成為北京街景中的獨特記憶。

  新址位於冰窖口胡同的福聲唱片,上下兩層,既有CD也有黑膠,記者停留的半個小時左右,僅有兩位顧客結伴而來。購買竇唯CD的徐同學說,他習慣了用手機聽歌,「買唱片是為了送給喜歡竇唯的朋友,查到只有這裡有賣,就來了。」福聲唱片是竇唯唯一認可的唱片銷售方,在樂迷心中有獨特的地位。

  位於東四附近的酷樂唱片,不僅品類齊全,還有不少絕版黑膠,而且可以試聽,受很多音樂愛好者青睞。

  「現在很多網友在線聽歌,根本想不起來城市裡還有唱片店,但實體唱片店連接著音樂與生活,是城市裡很浪漫的角落。」阿鼓是蝦米編輯部製作唱片店專題的編輯,也是個資深的獨立音樂愛好者,在她看來,很多經營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唱片店,不僅為樂迷提供精神滋養,更成為了城市的獨特風景。

  攤薄成本「立體經營」

  獨音唱片主理人郭誠曾做過統計,2005年時北京有大大小小的音像店3000家左右,十年之後僅有20家左右。唱片店數量縮水,反映了大眾聽歌方式的變化,碩果僅存的唱片店也嘗試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改變。

  開設線上淘寶店或微店,一般是實體唱片店的第一選擇。獨音唱片的淘寶店已開設多年,受疫情影響,獨音唱片僅2月沒有對外營業,線上店卻始終開放。最近《樂隊的夏天》熱播,五條人樂隊的專輯銷量在線上一路走高,購買者來自全國各地。與此同時,郭誠還將鏈條前移,經營音樂廠牌,給旅行團樂隊、反光鏡樂隊等國內眾多獨立音樂人發行唱片。

  還有一部分唱片店開始「立體經營」,在出售唱片的同時經營咖啡、酒水,不少新開業的livehouse也會闢出專門的唱片區。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城市中經營唱片的場所較前兩年有所增加,也與此有關。

  在郭誠看來,純做唱片店成本很高,採購、房租、運營都成本高昂,唱片也從一種音樂的傳播載體,變成獨特的收藏品,銷量必然下降,「時代催生了這種立體經營的模式,行業變動推動了經營方式的變動。」

  發燒友形成穩定圈層

  誠如郭誠所說,唱片在當下更多的成為收藏品,雖然小眾,但已成為發燒友們無法割捨的情懷。

  一位唱片收藏愛好者這樣描述他對唱片的感情:「古玩、字畫在網上下載圖片也可以看,但實物本身的價值並不受影響,這個物質載體本身就有價值。」對他來說,逛實體唱片店是「不能被替代的享受」。

  「很多人說唱片行業是個夕陽產業,但對我來說就是愛好和情懷,我不能天天想著它會死。」酷樂唱片的老闆安鵬已經經營唱片店20年,他經歷了實體唱片的光輝歲月,也親歷了數位音樂的浪潮,他的態度卻不悲觀。酷樂唱片也是少數沒有經營線上店鋪的唱片店,安鵬經常能找到絕版的「孤品」,上架就很快被買走。

  安鵬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和顧客的面對面交流上。店裡有黑膠機,客人可以試聽,他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做出精準的推薦,也會拿出自己珍藏的老唱片,「您聽聽這個聲音的質感,還有現場的還原感,數位音樂很難有這種感覺。」常來的客人和安鵬加上微信,以後想要什麼唱片就會問他,店裡上了什麼新的唱片,他也會向顧客推薦。

  「這個圈子是不大,但都是朋友,非常穩定,喜歡的就會一直喜歡。」安鵬說,現在做傳統零售業都會有壓力,但他相信術業有專攻。「我的客人找到這兒,就是相信在這兒能買到好的唱片,有好聽的音樂,這也是現在還有人喜歡唱片店的原因。」(記者 韓軒)

相關焦點

  • 這家開了18年的唱片店 終於沒能撐過這個夏天
    堅持聽實體唱片的人一直都會聽下去,但實體音像店卻不一定都能堅守下去。」5月末的幾天裡,位於市區解放街與五馬街交叉路口的三重奏音像店老闆王海靖,忙著在微信朋友圈裡處理最後幾批庫存的音樂碟片,同時,也為自己開了18年的音像實體店按下「暫停鍵」。
  • 數字時代,這些實體唱片店依舊是發燒友們的「精神聖地」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又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這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一番探訪。
  • 破產14年後,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線上回歸
    文丨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丨Echo、範志輝11月13日消息,宣布破產14年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以線上唱片店的方式回歸全球市場。據悉,黑膠和周邊產品將成為其銷售重點,並計劃不定期在線下做快閃店(Pop-Up shop)。
  • 一張唱片能頂一輛車 他說,黑膠唱片記錄的不僅是聲音還有舊時光
    畢業後,鄭漢到了西南醫院做一名眼外科醫生,利用業餘時間,組建起了西南醫院電聲樂隊,並擔任隊長,經常為醫院晚會活動提供伴奏。 17年前一張唱片花費2500元上世紀80年代末,鄭漢對古典音樂的痴迷也逐漸演化成對音響和唱片的執著追求,「記得那會家裡只有2000元積蓄,還是決定花1680元買一臺頂級國產組合音響星河880,就因為它可以播放黑膠唱片。」對音樂敏感的鄭漢,從那個時起,常去書店購買一些新的黑膠唱片。
  • 破產14年後,線上回歸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有搞頭嗎?
    作者 | Echo 編輯 | 範志輝11月13日消息,宣布破產14年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以線上唱片店的方式回歸全球市場。據悉,黑膠和周邊產品將成為其銷售重點,並計劃不定期在線下做快閃店(Pop-Up shop)。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海口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老陸珍藏的張國榮專輯老陸珍藏的蔡琴專輯老陸展示黑膠唱片滿牆都是黑膠唱片在海口,有這樣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他叫陸善存。在這個圈子裡,陸善存被親切稱為「老陸」,是公認的資深黑膠「發燒友」。20多年裡,他收藏了3萬張黑膠唱片,囊括古典音樂、民樂、港臺流行樂等,花費數百萬。
  • TME live新現場溫暖首發 陳楚生「忘不了唱片店」線上音樂會深情開嗓
    12月4日20:00,TME live攜手環球音樂呈現陳楚生「忘不了唱片店」線上音樂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同步放送。
  • 打卡必去唱片店:能堅持的,一定對接年輕潮流人情味兒
    獨音唱片店 聽音樂的載體是不斷進化的,音樂唱片情懷是一代人的記憶阿鼓覺得,逛唱片店,可以真正達成 「跟音樂的連接」。 聊起發生在唱片店的故事,唱片迷的回憶都是收不住的。隨便提起一座城市,阿鼓都能迅速開啟與之有關的唱片店記憶。 比如在北京工作時,阿鼓經常去鼓樓那兒的「獨音唱片」。
  • 重慶一醫院院長痴迷黑膠唱片 近二十年收藏上萬張
    都市熱報消息,前不久,偶像天王周杰倫宣布將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做成28張黑膠唱片套裝發行,不得不說,這帶領了黑膠唱片又一次回歸潮。在重慶,就有這樣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他叫鄭漢。近20年裡,收藏了國內外上萬張黑膠唱片,其中有不少罕見珍品,他也因此成為行內知名的黑膠唱片收藏家之一。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20世紀90年代起,數位訊號代替了黑膠的模擬信號,音樂的發展進入數字時代,黑膠唱片生產線被大量淘汰;1992年,我國進入了「CD時代」,再後來,隨著MP3技術的誕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音樂的傳播幾乎不再需要任何物理介質,CD和實體專輯銷量持續下滑。1998年,我國最後一個黑膠生產線宣布關停,國產黑膠進入了斷代期。
  • 大家都用手機聽歌的時代,這家唱片店竟然還在賺錢,甚至有人排隊來...
    雖然沒有找到印象中的老音像店,但是在朋友的指點下,志玲找到了一家黑膠唱片店,朋友說那裡是寶藏,可以去碰碰運氣。可它卻是杭州為數不多的殿堂級黑膠收藏店之一。進門的時候,店裡的黑膠唱片數量看上去真的很壯觀,不僅擺滿了整整一面牆,正中央的長桌上,劃出來的方格裡也是各種各樣的黑膠唱片。在桌子下面,還能看到各種CD被整齊地擺著。在需要低頭才能行走的二樓,還有一桌子的唱片,和一柜子的CD。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10月28日,京東文娛為音樂發燒友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正式上線,推出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等各類風格近千張黑膠唱片的專屬優惠。淘寶上許多店鋪也推出多款黑膠唱片及配套播放設備作為雙十一特惠活動的主打產品。 天貓的雙十一優惠主要體現在黑膠唱片播放器上,Audio Technica、Fennessy等品牌紛紛祭出六到八折不等的優惠價。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 | 黃康瑄10月28日,京東文娛為音樂發燒友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正式上線,推出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等各類風格近千張黑膠唱片的專屬優惠。
  • 音樂發燒友入門門檻高 基礎設備就要五六萬
    音樂發燒友入門門檻高 基礎設備就要五六萬 除了揭曉年度「十大發燒唱片」,組委會此次也對巫漪麗、李海鷹等四位音樂人頒發了「錄音藝術與唱片工業特別貢獻獎」等4個特別獎。頒獎禮過後,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本次頒獎禮評委會主席——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高保真唱片委員會主任程國平以及資深發燒友周先生,讓他們對當前的發燒唱片行情作出解析。
  • 鄭州探店唱片店
    「一代人終將老去 但總有人正年輕」我太喜歡唱片店啦!鄭州稀有的黑膠唱片實體店。 店內有休息的地方
  • 不快進唱片:成都「黑膠」玩家入門,不妨從這個空間開始
    如今,他們合夥開了一家黑膠唱片店。從熱愛搖滾到開黑膠唱片店,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單憑著一腔熱血能成事兒嗎? 別又是一群被搖滾「耽誤」的年輕人吧?
  • 我們問了問擁有十萬張黑膠的杭州發燒友
    但是在這樣的大潮下,卻仍有一小撥人固執地迷戀著黑膠唱片,為唱針下流轉出的聲音如痴如醉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品味到音樂的芳華與味道。在世俗的人看來,這多少有點離經叛道甚至是矯情,但這些誤讀,絲毫沒有妨礙真正的黑膠發燒友為之瘋狂。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請聽·黑膠唱片「當唱針在轉動的唱片上化下一個個圈紋,這樣的時光是幸福的。」黑膠唱片作為一種復古翻新的潮流,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傾慕,在快節奏的數字媒體下,罕見的帶著記憶的溫度。它承載著音樂和情感,溫暖、細膩、感性。
  • 2020世界唱片店日延期 | 盤麼?即將發售的爵士唱片讓人尖叫
    來自官方消息,今年唱片店日延期到6月20日舉行。即將到來的世界第12個唱片店日(Record Store Day),對於許多唱片收藏者來說,是不容錯過的盛會。對於那些已經熟悉RSD的人,您可能想跳到今年的爵士樂唱片榜單。如果沒有,請繼續閱讀。
  • 被遺棄的情人節|深夜唱片店 Vol.2
    去年4月份,我們開了一間獨立唱片店,到今天大概一年半的時間。這期間發生了許多故事,有的溫暖、有的悲傷,唱片店無形之中成為一個情感的容器,海綿般吸納了太多人與人的際遇。以後在周日的夜晚,我都會來講述一則故事,它發生在浣熊不是唱片店,有關唱片、音樂、還有人與人。姑且叫它深夜唱片店吧,興許以後還會換個名字,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