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3歲「巨嬰」餓死家中:有遠見的父母,絕不在這件事上手軟!

2020-12-17 青少年書畫藝術空間

前幾天,「建議父母持證上崗」的消息衝上熱搜榜第一,引發網友熱議。

點讚靠前的熱評,幾乎都是支持者。

深以為然。

大部分工作都有實習期、試用期和各種培訓學習,可像父母這麼重要的崗位,卻從來沒有任何「崗前培訓」,試錯成本幾乎為0。

要知道,養孩子的難度,不亞於任何一份工作。

但大部分父母,為了8小時的工作,願意鑽研10000小時;

卻從沒想過,為孩子將來的前途未雨綢繆,學習60分鐘。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說過: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為人父母,哪個不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未來?

可遺憾的是,我們都忽略了:父母的循循善誘和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健康營養品。

河南 23 歲小夥餓死家中:成年「巨嬰」,誰之過?

河南省羅山縣的23歲小夥楊鎖,因饑寒交迫餓死家中,曾經轟動一時。

讓人唏噓的是,他並沒有任何生理和智力上的缺陷,四肢健全,神志正常,活動自如。同村的人都說:他小時候聰明伶俐,有此下場是被自己的父母坑了

作為家中獨苗,父母為他取名「鎖」,意在把兒子留在身邊。但難以理解的是,他的父母從小都捨不得讓他受苦受累,把他捧在手心當成寶。

小時隨父母出門,父母不是抱著就是背著他。直到8歲,父母都用擔子挑著他出行,讓他不用走路。

就連在學校受了老師批評,父母都會去找老師理論,以為自己是在為孩子「遮風擋雨」。

最終,吃不了學校的苦,楊鎖初中未讀完就退學在家,成天無所事事,不是躺著就是睡覺。

更不幸的是,父親因肝癌離世後,母親不但沒有讓兒子分擔一些責任,反而更加溺愛,默默承受了家裡全部的農活和家務。

可他不但不體恤母親的不易,有時候還會打罵她。18歲時,母親就積勞成疾去世了。

從那以後,無人照顧的楊鎖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懶惰:

懶得工作:曾在建築隊、酒店幹活,不到 1 天就嫌太苦太累,後來靠乞討為生;懶得做飯:村民們送來的肉,他寧願放著讓肉腐爛發臭,也不肯動手做飯;懶得吃飯:吃了一頓後就睡覺,有時能睡一兩天,餓到極點才出門討飯;懶得洗衣服:衣服穿得太髒了就扔掉,後來只得整天穿著一身散發出惡臭的髒衣服......

這才在一個冬天,因為饑寒交迫而餓死家中。

可憐楊鎖的父母,辛辛苦苦生養孩子,卻把孩子養廢了……

要知道,慣子如殺子,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對,就會成為扼殺孩子的刀子。

盧梭在《論教育》中說到:「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真正好的教養方式,是提前讓他懂得風雨,而不是一味地為他遮風擋雨。

你只看到武亦姝高分上清華 ,卻沒看到人家爸爸4:30關手機

去年7月,《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以理科總分613分的成績(上海高考滿分660)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引發網友熱議:

這姑娘真是人如其名,文理兼修啊!

但很快,一個爆料再次轟動全網:武亦姝爸爸每天4:30以後是不用手機的,專心陪兩個孩子。

有網友感慨:當我們抱怨孩子為什麼不聽話時,是不是也要問問自己,可曾像武爸爸那樣,給過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亦姝

我表姐自從生孩子後,一直全職在家帶孩子。

但這幾年,我姨媽不止一次地發牢騷:

「你在家帶孩子無可厚非,但整天就是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玩遊戲,不被你帶壞,也被你寵壞了,還不如找份像樣的工作!」

剛開始,表姐也很委屈:我也是想趁他還小,多陪陪孩子罷了,哪知道兒子這麼難管?打也不是,罵也不聽,漸漸地就順著兒子來了。

但這2年,我發現表姐的視野開闊了不少,在育兒道路上不停地精進自己:

學習各種親子育兒理念:充分利用每天做家務的時間聽課學習,孩子的疑難雜症她都有辦法;學習親子溝通技巧:從一開始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到現在學會了正面管教,孩子聽話又懂事;甚至還和孩子一起看電影,聽古典音樂,培養自己和孩子的藝術視野,寓教於樂……

現在,表姐的兒子可可,不僅能歌善舞多才多藝,還很懂禮貌,完全褪去了以前的恃寵而驕。

就連姨媽也忍不住稱讚:

「你姐現在啊,就跟重新上了大學一樣,天天研究育兒,都快成半個育兒專家了!還別說,我看可可現在就這麼乖這麼聰明,以後指不定怎麼樣呢!」

看到姨媽眼裡藏不住的笑意,我突然明白了:育兒先育己。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為人父母,要先逼自己優秀。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曾說: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親力親為。

真正好的親子關係 ,不是讓孩子獨自起跑,而是這一點

一個媽媽,能給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在他真正懂得的時候,他會對你有愛,也有尊敬,會從你的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但我更喜歡這個答案:

「真正好的親子關係,不是讓孩子獨自起跑,而是你們共同上進,彼此成就。」

明白這一點的父母,都捨得逼自己一把,去精進,去挑戰,去終身成長。

就像樊登老師在親子暢銷書《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的那樣:

大部分家長看不到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使勁兒的地方,是自己。你才是你孩子的「起跑線」。你必須成長,孩子才能成長。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23歲河南小夥被自己餓死在家中,父母的最愛,終養成「罪愛」
    河南小夥餓死家中,原因是?小楊來自河南今年23歲了,四肢健全神智清醒,沒有任何疾病,就是這樣一個年輕健康的小夥,卻被領居發現他餓死在家中。造成這個結果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什麼事情都給他包辦好了,不讓他做一點事情,等到孩子長大了,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
  • 父母去世後,23歲年輕小夥餓死家中,網友:「巨嬰」的可悲
    當今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由於父母的過度溺愛,不捨得孩子吃一點苦,受到一點委屈,往往把事情都大包大攬在自己身上,最後往往會培養出「巨嬰」而把孩子毀掉。在社會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巨嬰現象」。自私脾氣大以及過於自我讓這些「巨嬰」活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裡,他們普遍認為世界本應圍著自己轉,秉著「我弱我有理」的低幼化理念橫行霸道。
  • 23歲健康小夥餓死家中,到底是誰害了他?
    23歲四肢健全的小夥兒餓死家中,像他這種大齡巨嬰,社會上還有很多,到底誰之過?楊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他被發現餓死在家中。他到底有多懶,幾乎超出你的想像。他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日常所有的生活起居都是父母代勞,8歲時還坐在父母挑著的擔子裡不用走路。父母去世後,他賣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最後到村裡各家討飯吃。村民描述:「他從來不洗衣服,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村裡人給他的肉、菜他都掛到屋簷上,一直放臭也不做了吃。」「吃了一頓飽飯後,他就一直睡,有時還能睡一兩天。
  • 河南巨嬰走路怕累吃飯靠餵,23歲餓死家中,被稱「中國第一懶人」
    走路怕累,吃飯靠餵這位男子名為楊鎖,從小出生於河南信陽一個普通村莊,家境並不富裕,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一個獨子,所以父母對其非常的溺愛,將所有的愛與關心都傾注在了楊鎖的身上。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這種關心已經讓孩子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甚至每回出門都要背著孩子,生怕把他給累著。
  • 23歲河南小夥楊鎖,父母去世後,他是如何活活把「自己餓死」的?
    這樣長大後就成了「巨嬰」,「懶人吃餅」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但你有見過現實版的嗎?河南信陽小夥楊鎖,他就是「懶人畫餅」的真實版,也是電影《罪愛》的原型。楊鎖是家裡的獨生子,一出生就被父母高高的捧在手心裡。
  • 23歲小夥餓死家中,死時家裡還掛著肉,「兇手」卻是他的父母
    在如今這個年代,我們很難相信,在中國這樣一個安定的地方,還有人會被餓死。但是事實上,這種事卻的確發生了,在2009年12月,一個年僅23歲的年輕小夥被餓死在家中,令人奇怪的是,這被餓死時,有了還看到了他家裡掛著的肉。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上廁所刨坑,取暖就燒家具,父母雙亡後23歲小夥終餓死家中
    如果說科技的發展算是懶的正能量,那懶的負能量典型就非「中國第一懶人」楊鎖莫屬了,他的懶在於懶於生存,這不僅於社會無益,最終也會害死自己。01現實版「愛子如殺子」:父母雙亡後竟餓死家中楊鎖1986年出生於北方一個山村貧困家庭,父親楊繼春為人忠厚老實,由於家庭困難,30歲才成家
  • 天下第一懶人,河南巨嬰楊鎖:18歲成為孤兒,不願勞動餓死自己
    說是有那麼一個懶人,在家什麼事都不幹,吃飯都得老婆餵到嘴裡,平時就是躺在床上睡覺。有一次老婆要回娘家十天,提前給懶人烙好了一個厚厚的夠吃十天的大餅,餅中間給掏出一個洞套在懶人的脖子上,結果等到老婆回來一看,懶人已經餓死了。
  • 第一懶人楊鎖:懶到都不想吃飯,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家中
    比窮更可怕的就是懶,相信大家都聽過懶人吃大餅的故事,脖子上掛著大餅,卻因為懶得吃而活活餓死,故事中的懶人我們無從查證,或許只是個虛擬出來的角色,但是現實中卻真的有一位這樣的懶人,據說是被自己活活懶死在了家中,其中又有著怎樣的隱情呢?
  • 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與「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覺得有兩個疑點:一是23歲的人怎麼會餓死在家中?二是,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與23歲小夥餓死家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何要連在一起呢?我們先來聊聊,23歲小夥餓死家中這是否是真事?
  • 有種「懶癌巨嬰」叫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從前有一個懶人,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所以當有一天父母不得不同時出遠門時,就做了一個超大的餅套在他的脖子上,確保他每天都有飯吃。可是幾天後父母回來,卻發現懶人還是餓死了,因為他實在太懶,只吃了前面的大餅,寧願餓死也不去吃後面的大餅。
  • 不要再說自己懶了,河南一小夥因為懶得吃飯,23歲被活活餓死
    我們經常說懶死你了,但這只是一句口頭語,沒想到的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居然真的有人會懶死,還是因為懶得吃飯被活活餓死了。楊鎖號稱我國第一懶人,因為懶毀了自己一生,令人咂舌。楊鎖作為家中獨子,父母將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寵愛有加,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毫不誇張,雖然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但父母還是盡己所能的去完成他的要求。
  • 中國第一懶人:走路怕累吃飯靠餵,23年不幹活,父母走後餓死家中
    說到懶惰,在我國有這樣一個人,「懶到極致」最終被活活餓死。他就是號稱「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走路怕累、吃飯靠喂,23年不幹活,父母走後餓死家中。出身普通卻享受著「皇帝」般的生活楊鎖出生在河南,雖不是富貴家庭。但因為是家中獨子,備受父母寵愛。從小就是父母的「掌心寶」,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心怕掉!父母都是普通的老百姓,靠種田為生。
  • 「懶人吃餅」的現實版,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背後真相引人深思
    這是楊德玉最後一次見到楊鎖時的情形,那一年楊鎖23歲,四肢健全、心智正常,卻活活餓死在家中。楊鎖的死讓我想起小時候聽過的《懶人吃餅》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蘭東的人非常懶,天天躺在床上都懶得動彈。楊鎖就這樣子,每天無所事事,繼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楊鎖的母親終因積勞成疾,在他18歲那年,離開了人世。要知道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楊鎖母親從來不培養楊鎖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寄希望於他有一天能獨自承擔起家務活,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 11年前河南一小夥,23歲活活餓死家中,肉菜放臭了都懶得吃
    楊繼春是河南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人,由於家境貧寒,他直到30多歲才得以成家。成家後楊繼春一直希望有一個兒子,但是一直到他46歲,妻子才生下了兒子。夫妻倆對這個孩子疼愛有加,他們想要將兒子永遠留在身邊,所以給兒子起了個名字叫做楊鎖。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23歲活活餓死,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懶漢,他每天除了躺著什麼事都不做,他的衣食起居全靠妻子照顧。那天妻子回娘家,她擔心懶漢餓著,走之前她烙了一張大餅套在懶漢脖子上,她回來時發現懶漢餓死了,那張大餅懶漢只吃了靠嘴邊的一小塊,其他的餅他居然懶得張嘴吃!
  •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父母去世無人照顧,網友: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都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但是孩子真的是越寵越好嗎?無數個媽寶男的案例給了我們答案:過分寵愛孩子就是溺愛,溺愛會慢慢毀掉孩子。
  • 他被稱為「巨嬰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挑,結局警醒家長
    然而,媽媽辦完事回到家裡的時候,發現「懶人」已經倒地了,原來他只吃了眼前的餅,懶得轉動大餅,這才活活餓倒在地。這就是《懶漢吃餅》的故事。話說回來,生活中有如此懶惰的人嗎?他被稱為「巨嬰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挑,結局太悲涼★「懶人」出世1986年,河南信陽,我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給我起名叫楊鎖。自我懂事起,就非常厭煩父母。為什麼要生下我?
  • 啃老30年後餓死家中:多少巨嬰正在自我毀滅。誰是啃老「幫兇」
    其實,生活中「啃老族」的出現,更多的是與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係。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這是孩子是否會成為「啃老族」的關鍵。父母常犯的錯誤一、忽略孩子身體的感覺。譬如,一個孩子摔倒了,摔疼了,他哇哇大哭,照料他的大人跑上來說:「不疼,不疼,好孩子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