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語文教材改成了部編版,最大的變化就是古詩文的篇幅,大量的增加了。
大量的古詩就意味著學生要去背誦,學生必須擁有高效的記憶,才能將這些古詩詞作者,古詩詞含義以及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意思記下來。
東尼博贊曾說過明白了思維導圖原理之後,你就可以把大腦中的思維清晰的畫在紙面上。
而這本《思維導圖學古詩:記事抒懷》就把小學生必背的古詩詞80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更加方便孩子通過思維思維導圖記憶和理解必背的80首古詩。
這本《思維導圖學古詩:記事抒懷》的作者是汪志鵬與汪靜。
汪志鵬是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的親傳弟子,也是思維導圖實戰派的發起人。汪靜是博贊思維導圖官方認證的管理師,同時也是小學語文優秀教師。
80首古詩詞作者按照送別、思鄉、愛國、明禮與其它,將它們進行了分類。
這本《思維導圖學古詩:記事抒懷》適合小學生閱讀。整本書都採用了拼音標註,這樣非常方便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通過拼音來自主拼讀學習唐詩。
這本書採用疏朗的行距、易讀的字號,也適合低齡兒童家長進行親子閱讀,提前讓孩子學習古詩,為小學學習古詩打下基礎。
每一首詩後面都跟有了思維導圖,以簡單的畫配上簡單的注釋,讓孩子一目了然。同時在思維導圖旁邊還有這個詩的含義,簡明扼要地寫在旁邊,同時還有這首詩的賞析,最有意思的是關於這首詩知識連結,通過這首詩來採用的實戰運用。
最為熟悉的《贈汪倫》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在「實戰運用」模塊,作者就指出,如果你即將離開一個城市,好朋友來送別,哪句詩來表達你和朋友的情誼。「實戰運用」讓孩子加深理解對這首詩的印象,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在寫作中使用。
在「知識連結」這個板塊,這首詩就指出了踏歌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舞蹈。
同時關於踏歌,作者也是用這個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別名發展以及它的形式,方便孩子的理解。
這首《芙蓉樓送辛漸》作者是王昌齡,在「知識連結」這個板塊,作者就用思維導圖來介紹了王昌齡,他的尊稱、成名代表作、他的字、他的朋友圈,這樣孩子一看就記住了。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維,詩中每一句的解釋注釋,作者也是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講解,更加深孩子對每一句詩的理解。
思維導讀採用圖文並茂的這種方式,文字把古詩詞的內容歸納整理在一起,使用圖片讓孩子增加想像力、聯想力,加深印象。這樣一來,讓孩子快速的高效地把古詩詞記住。
思維導圖的圖片是採用多種顏色的,在視覺上消除孩子閱讀的疲勞感,讓孩子集中精力。
這本《思維導圖學古詩:記事抒懷》還非常有互動性。有的實戰運用模塊有一些就是讓孩子用筆來進行連線的,有的剛需要孩子提筆去寫一寫。
這首《元日》作者是王安石,「實戰運用」模塊就是把詩句與對應的節日連接起來。
這首《尋隱者不遇》作者是賈島,「實戰運用」模塊就是根據詩歌內容仿照第一問把話補寫出來。
這些方法很好地與孩子進行了互動,調動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確實思維導圖解決了我們孩子學習中的痛點,可以讓孩子把這個古詩詞中知識點記住,可以讓孩子學習有動力有興趣,關鍵是可以讓孩子不浪費大量的時間,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