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2020-12-11 騰訊網

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研究發現多數病牛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行為反常,煩躁不安,對聲音和觸摸,尤其是對頭部觸摸過分敏感,步態不穩,經常亂踢以至摔倒、抽搐。但發病初期無上述症狀,後期才會出現強直性痙攣,糞便堅硬,兩耳對稱性活動困難,心搏緩慢(平均50次/分),呼吸頻率增快,體重下降,極度消瘦,以至死亡。

1986年11月該病首次在英國報刊上報導。自此之後的10年,這種病迅速蔓延,英國每年有成千上萬頭牛患這種神經錯亂、痴呆、不久死亡的病。此外,這種病還波及世界其他國家,如法國、愛爾蘭、加拿大、丹麥、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國。據考察發現,這些國家很多都是因為進口英國牛肉引起的。

經解剖發現,病牛中樞神經系統的腦灰質部分形成海綿狀空泡,腦幹灰質兩側呈對稱性病 變,神經纖維網有中等數量的不連續的卵形和球形空洞,神經細胞腫脹成氣球狀,細胞質變窄。另外,還有明顯的神經細胞變性及壞死。不過,醫學界一直未能找到導致這種病的根源,因此,狂牛症的病原也就難以確定。

直到多年以後,科學家才發現狂牛症是由於一種蛋白質病毒感染導致的。

這種病毒就是朊病毒(Prion Virus)。

朊病毒是一種蛋白質病毒,說是病毒,其實它並不符合病毒的定義,甚至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命。

這種病毒導致的疾病,叫朊病毒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種由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所形成的致病型朊蛋白(PrPSC)大量沉積在細胞中而引起的一種致命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致死率高達100.0%。

簡單地說,朊病毒不是病毒,而是一種特殊的變異的蛋白質,基本上和正常的蛋白質沒有多大區別。

事實上,每個人或者動物體內都會產生一些特殊變異的蛋白質,只是在一般情況下,會被人體清除。

但這種蛋白質則非常特殊,它會感染正常的蛋白質,使其被同化,變成和它一樣的變異蛋白。

而普通的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RNA病毒的變異率更高。

病毒無法僅靠自身生存,一定要依附一個宿主。這個宿主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細菌,可以是一個細胞,可以是一個生物體,也可以是人類這樣複雜的生物體。病毒類似於寄生蟲,不依附於其他生物就沒法存活、沒法繁殖、沒法複製。

但朊病毒的感染機制卻全然不同,它並不是通過DNA或者RNA信息複製,這種蛋白質病毒其實是沒有遺傳物質的,僅通過同化宿主的蛋白質進行傳播。而且朊病毒對多種因素的滅活作用表現出驚人的抗性。對物理因素,如紫外線照射、電離輻射、超聲波以及160~170℃高溫,均有相當的耐受能力;耐高壓,消毒用的高壓滅菌設備也不能滅活。對化學試劑與生化試劑,如甲醛、羥胺、核酸酶類等表現出強抗性,並且能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

同時,常規藥物對朊病毒也無效,因為在本質上,朊病毒就是一種普通的病毒,只是摺疊方式與其他蛋白質不同。即使有能殺滅朊病毒的藥物,也同時會殺滅人體正常蛋白質。在朊病毒面前,普通病毒簡直脆弱的不堪一擊。因此,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手段可以阻止已感染朊病毒的擴散。

朊病毒的複製方式十分有趣。如果病毒是恐怖組織,那麼普通的病毒就是想通過多生孩子,複製出更多的子孫,從而入侵正常人類社會。而朊病毒則是進入正常人類社會後,把普通人同化成恐怖分子,從而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朊病毒攻擊的是生物的中樞神經系統,被感染生物會出現腦神經細胞死亡和組織空洞化,原本的中樞神經系統不再發揮作用,而生物的行為則會被受感染而變異的神經系統而控制。

是的,聽起來就像喪屍。

那麼這種病毒最初是怎樣傳播的呢?其實是養牛場惹的禍。

牛是草食動物,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如蛋白質攝取補充、必須胺基酸平衡,將其它動物的肉和骨頭的混合物(包括牛)加入飼料中,而來源可能包含病死動物。病死動物若包含朊病毒,帶病原體肉骨粉汙染了飼料後,牛長期食用就可能感染狂牛症。朊毒體只是一個蛋白質,生物體內免疫機制無法區分它和一般蛋白質的差異,又會累積在生物體內,累積多了就會發病。

病毒肆虐,看似天災,其實都是人禍。如果不是養殖主為了提高產肉比,用了病死的動物屍體長期餵牛,狂牛症是不會傳播開來的。

朊病毒導致的疾病,在不同物種,表現的症狀也不同,類似的病還有羊搔癢症、人類庫賈氏病、狂鹿症等等。

1996年,英國首次發現新型庫賈氏病確診病例,截止2009年10月,全球共發生216個病例,主要集中在英國,約佔全球病例的79%。

人一旦感染原病毒,就會出現視覺模糊、言語不清、痴呆、肌肉痙攣、坐立和行走困難等症狀, 最後大腦被徹底溶解而死亡。

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針對朊病毒病的上市藥物,人們發現的對該病有積極作用的藥物或者化合物都具有強毒性,不適合用於朊病毒病的治療。

發病快、死亡率高(100.0%)、攻擊中樞神經系統、可長期潛伏、感染途徑多、全身各組織均可分布,朊病毒的這些特性,無疑使它變得極度危險。終極病毒這個稱號,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恰當,但卻很好地體現了它的危險性。

目前朊病毒主要有兩種傳播途徑,一是消化道傳播,二是醫源性傳播,如器官移植等。所以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發現畜物感染了朊病毒之後應該及時的進行消滅,將其深埋地下,千萬不能吃其肉類,更加不能讓到市場上售賣。對於感染了這種病毒的病人來說,應該適當的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和人有過於親密的接觸。

2、平時我們一定不能夠吃來源不明的食物,應該保持飲食的衛生和安全,特別是在購買肉類食物的時候,一定要買有食品安全部門認證的肉類,而不要因為貪便宜去購買小商小販的食物。

3、在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時候,我們應該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消毒,以儘量清除醫療器具上的病毒和細菌,這樣能夠大大降低患者感染朊病毒的概率。

只有嚴防死守,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種可怕病毒的傳播,因為一旦這種病毒泛濫,人類的歷史可能會就此終結。

相關焦點

  • 進擊的朊病毒
    直到1982年,美國科學家普魯辛納才發現羊瘙癢症是由一種具有傳染性的蛋白因子引起的,並首次將其命名為朊病毒(Prion),朊病毒這才以真面目示人。在提取朊病毒的過程中,倉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普魯辛納最早使用小鼠模型研究羊瘙癢症,由於小鼠感染周期長,提取工作費時費力。
  • 關於朊病毒的簡介
    朊病毒又稱為朊粒、蛋白質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質,是一類能侵染動物並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朊病毒與常規病毒一樣,有著可濾過性、傳染性、致病性、對宿主範圍的特異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規病毒還小得多(約30~50nm);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而且不呈現免疫效應,不誘發乾擾素產生,也不受幹擾作用。
  • 朊病毒——「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朊是蛋白質的舊稱,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質病毒,朊病毒(prion virus)嚴格來說不是病毒,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由此,蓋都塞克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庫魯病的病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是通常的病毒,而是一種由蛋白質分子構成的朊病毒。由此,他獲得1976年度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另外,許曉東在LEF-10上發現的現象和朊病毒其他一些特徵也能夠對應上,比如:朊病毒聚合體大多都不均一,分子量會呈現為倍數關係;一般朊病毒的形成需要某些特定的因素,因此僅會在少數細胞中變成聚合體。這麼一來,許曉東的研究前景變得豁然開朗。當時,科學界僅在哺乳動物和真菌中發現過朊病毒,還沒有人報導過病毒中的朊病毒。
  • 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即都是由PRNP基因編碼的朊病毒蛋白(PrP)的構象從其固有摺疊形式(細胞朊病毒蛋白或PrPC)到一種自我複製的錯誤摺疊形式(騷癢病朊病毒蛋白或PrPSc)的變化引起的。朊病毒是生物,但看起來卻又違背了「中心法則」,朊病毒的發現讓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搖搖欲墜。朊病毒的致病機制1991年,發現朊病毒後的第9年,布魯希納成功闡明了朊病毒的致病機制。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朊病毒病是一類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又稱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eform encephaiopathies,TSEs)。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
  • 狂犬病是不是朊病毒,有何區別?醫生為您講清楚
    狂犬病和朊病毒是不是一類病毒?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因為這兩種病毒所導致的疾病都會使患者有一種相類似的症狀,即攻擊性。這個相似的症狀給人們一種假象,認為這兩種病毒是同一類病毒。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兩種病毒。兩者的分子結構存在根本的不同。
  • Nature子刊:武大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即都是由PRNP基因編碼的朊病毒蛋白(PrP)的構象從其固有摺疊形式(細胞朊病毒蛋白或PrPC)到一種自我複製的錯誤摺疊形式(騷癢病朊病毒蛋白或PrPSc)的變化引起的。朊病毒是生物,但看起來卻又違背了「中心法則」,朊病毒的發現讓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搖搖欲墜。朊病毒的致病機制1991年,發現朊病毒後的第9年,布魯希納成功闡明了朊病毒的致病機制。
  • 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
    原標題:歷經10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病毒中的朊病毒許曉東:做點不一樣的事(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圖為許曉東在實驗室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供圖人物小傳許曉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碩士,英國雷丁大學病毒學博士,主要研究杆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他歷經10年持續探索,帶領團隊在病毒中首次發現了朊病毒,證實了「朊病毒廣泛存在」的假說。許曉東是幸運的。
  • 基因禁忌:原始部落中朊病毒肆虐,原來是因為他們有這個習慣
    庫魯病人感染的這種「病毒」,是朊病毒。但朊病毒卻不同於一般病毒,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甚至都不能算是一種病毒。有生物學知識基礎的人都知道,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內部只有一種遺傳物質,或RNA或DNA。
  • 食屍鬼傳說,與跨越300年的朊病毒
    到這裡,身為病毒學家的蓋杜謝克高度懷疑這是一種由某種非常規病毒引起感染性疾病,但是疾病流行的原因仍然並不清楚。 為了證明這種疾病的傳染性,蓋杜謝克使用庫魯病患者的腦組織,研磨之後製成懸液接種到健康黑猩猩體內,經過漫長的觀察期之後,這隻猩猩出現了明顯的類似庫魯病的症狀。
  • 冰島發生一起朊病毒感染疫情
    食品夥伴網訊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消息,2020年10月26日,冰島食品和獸醫局向OIE報告稱,冰島發生一起朊病毒感染疫情。
  •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19:26 英國劍橋大學Philip A. Wigg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朊病毒告訴你答案
    最直接的危害便是 可能會得庫魯病 一種朊病毒引起的海綿狀腦病 庫魯病會使患者的腦組織退化 讓身體變得不受控制 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 兩獲諾貝爾獎,差點顛覆「中心法則」的【阮病毒】,到底是什麼鬼?
    1997年,布魯希納因發現朊病毒及闡述其致病機理而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阮病毒的不解之謎朊病毒(prion)是蛋白質,不含有任何DNA和RNA,也就是沒有遺傳物質,但是卻能自我複製和傳播疾病。
  • 今再發頂刊探索治療朊病毒的新方法
    然而很快他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一生的摯愛Sonia Vallabh,經測試呈陽性(PRNP D178N)突變,該突變可導致遺傳性朊病毒病,並於一年前奪走了Sonia母親的生命。Sonia當時27歲。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左右,而且該突變具有很高的遺傳性,這意味著除非找到治療或治癒方法,否則她極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 Prion:新方法對抗朊病毒病
    2019年11月8日訊/生物谷BIOON/---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在人與人之間以及不同物種之間傳播的神經退行性的蛋白錯誤摺疊疾病。朊病毒病具有可傳播性和可重複的病程,因此它們很容易在小鼠中建模。死亡發生在一個較小而穩定的時間框架內,因此通過治療手段延長壽命是可以證明的。
  • 淚目:為拯救妻子,他轉行病毒學!發頂刊探索治療阮病毒的新方法
    然而很快他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一生的摯愛Sonia Vallabh,經測試呈陽性(PRNP D178N)突變,該突變可導致遺傳性朊病毒病,並於一年前奪走了Sonia母親的生命。Sonia當時27歲。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左右,而且該突變具有很高的遺傳性,這意味著除非找到治療或治癒方法,否則她極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 SCP系列|SCP-008:喪屍病毒
    今天斑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SCP基金會系列的SCP-008:喪屍病毒項目代號:SCP-008項目名稱:Zombie Plague(喪屍病毒)收容等級:Euclid而一般情況下,生物危害等級最高是在IV級,比如伊波拉病毒、拉沙病毒等,SCP-008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滅了病毒疫苗也不能生產出來,因為疫苗的成分就是滅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就是注射病毒,通過刺激免疫系統的方式讓免疫系統記住這種病毒的特徵,使其製造出相應的抗體,下次再遇到這種病毒就不怕了。通過這種間接形式以毒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