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足協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初衷雖好,可不要一刀切

2020-12-25 直播吧

最近,中國足協開啟了所有中國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根據政策,球隊不得再出現企業、投資人的名稱,也不得出現類似於FC之類的字眼,而是體現且地域傳統精神、人文情懷。

此新政出臺之前,大連一方就將俱樂部名稱改為大連人。2020賽季,大連隊正是以大連人的名稱參加了2020賽季的中超聯賽。

12月18日,廣州富力俱樂部將俱樂部名稱從廣州富力改成了廣州城隊,成為2021新政後第一支改名的球隊。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俱樂部都支持足協的新政。諸如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山東魯能之類的俱樂部的企業名稱早已滲入到球迷的精神世界,因此,河南、北京、山東等地的球迷掀起了反對中性化的徵名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俱樂部冠名的由來

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之前,中國俱樂部最大的特點就是俱樂部的名字帶有背後投資企業的名字,而這個在歐洲和美洲卻異常罕見。

這一切跟歐洲、美洲同中國的環境密切相關。足球起源於英國,也是從英國傳入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其中,歐洲大陸其他地區和南美洲是最早接觸足球的地區。足球運動的發展就是靠一個又一個俱樂部的發展推動起來的。

歐美國家的俱樂部名稱有的來源於城市或所在地域的名稱、如果有的城市擁有多支球隊,那麼他們會以所在的區域來區分自己。有的則選擇特殊的背景或者神話的名稱。

亞特蘭大,其名稱來源於希臘神話的女神。中國外號「真藍黑」,其義大利的官方外號為「貝爾加莫女神」

西歐國家、南美的名稱來源於各種各樣的文化生活,而東歐國家則是另一個背景。因為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之後,採取的是舉國體育模式。因此,不同的名稱背後代表了不同組織。例如俄羅斯、烏克蘭的很多球隊都帶有「迪納摩」、「中央陸軍」、「斯巴達」、「火車頭」之類的稱呼,他們背後代表的組織不一樣。例如「迪納摩」代表強權組織、「斯巴達」代表農業,「火車頭」一般代表鐵路組織。

烏克蘭球隊基輔迪納摩,帶有「軍事組織」之意,蘇聯解體後,該名稱依然沿用

二戰後,東歐國家也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採用舉國體育模式。因此,他們效仿蘇聯的模式命名自己的俱樂部。例如克羅埃西亞球隊薩格勒布迪納摩、塞爾維亞球隊貝爾格勒紅星、貝爾格勒遊擊。

貝爾格勒紅星

中國的情況則更加特殊。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我們採取的也是舉國體育的模式。但是我們與蘇聯、東歐國家的國情不同,採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中國早期的舉國體育採用的是省體育總局或某些發達的市體育局領導。因此,之前的全運會,中國參賽球隊往往是XX省隊。

體育總局統領下的中國體育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諸如足球類運動發展卻相對滯後。20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開啟了職業化的道路。中國足球如果還按照XX省隊的模式,球員的轉會將極其受限。

然而,職業化初期的中國足球缺少歐洲足球的土壤,無法獨立運營。因此,拉企業贊助成為了讓俱樂部生存的重要手段。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他們贊助某家俱樂部,需要藉助足球的春風打廣告。就這樣,俱樂部冠以企業名稱成為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開端。

中性化的原因

中國足球俱樂部是「省(或市)+企業名稱」開啟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道路。很多老牌企業開始投入到了本省或本市的足球運動,藉以足球冠名為自己打出了名聲,他們也通過投資足球,帶動了一個地區的青訓的發展。例如,河南省的代表河南建業,背後的建業集團就是一家紮根於河南的開發集團。

然而,企業的經營是有風險的,有些企業經營效益好的時候,他們投入地就多。有些企業一旦出現了經營不善。我們知道,足球運動的投資前期成本高,短期內很難收回本。因此,有些企業直接選擇了將俱樂部轉手出去或者尋求夥伴聯合。

轉手出去的俱樂部,往往會將俱樂部的名稱改變。例如曾經叱吒中超的天津權健俱樂部(已解散),背後的母公司權健集團因為涉及經濟犯罪被迫轉手,轉手之後,俱樂部就不能冠以權健,而是冠以天海之名。

此前,曾有不少企業為了經濟效益,多次遷移主場的案例不是沒有。直到中國足協出臺了不得跨協會搬遷的決定,這種風氣才得意制止。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這種多次跨協會搬遷對於職業足球,尤其是地方足球的發展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北京人和,因多次搬遷留下了不好的名聲

此外,很多中小俱樂部宣布破產,似乎更加證實了企業贊助的脆弱性。因此,中國足球俱樂部中性化的名稱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四川FC,已解散

強制中性化,也有弊端

中國足協的俱樂部中性化的目的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借鑑了德甲的「50+1」模式,讓中國俱樂部也能被當地的球迷所擁有,培養屬於中國的足球文化,讓中國的足球文化和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中國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出臺後,很多俱樂部開始徵集球迷給本土俱樂部賦予地方特色的名稱。有些俱樂部更是提前行動,改名成功。例如,大連一方改為大連人,就有大連文化特色的含義。既代表了大連人的球隊,此外,大連人的大連話讀法為大連銀(音同字),諧音大連贏。

廣州富力俱樂部則將俱樂部名稱改為廣州城,意為自己是廣州城市的代表,也是自己紮根於廣州青訓。

然而,中國足協的做法,卻犯了一刀切,未能做到辯證法當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說是學習德甲的「50+1」模式。但你可知,德甲的模式還有「拜耳條款」,即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如果一家企業連續經營俱樂部達到20年之久,那麼該企業就可以完全擁有球隊,不受「50+1」條款的限制。

拜耳條款在德國有兩支球隊,一支是勒沃庫森。雖然球隊1984年才改名拜耳勒沃庫森04,但該球隊自成立伊始,就跟拜耳集團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球隊允許了保留拜耳的名稱。

勒沃庫森隊徽,其BAYER之意就是贊助商拜耳

另一支球隊就是沃爾夫斯堡。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大眾集團已經掌握俱樂部超過了20年。雖然沃爾夫斯堡沒有冠以大眾的名稱,但大眾已經可以擁有這支俱樂部。

中國足協的一刀切政策,一些球隊的球迷卻強烈反對強制改名。尤其是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天津泰達這類老字號球會。通過翻看中國足球職業化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端倪。以河南建業俱樂部為例,建業集團自1994年贊助河南足球以來,早已成為河南球迷心中的標誌。

26年以來,建業集團從沒離開過河南足球。在河南球迷看來,建業早已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名字,而是河南人的一種文化象徵。如果學習德國的「50+1」模式,為什麼不學習的的「拜耳條款」把建業留下呢?

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河南人身上,北京、山東、浙江、長春球迷或許也是感同身受。

另外我們要說的一隻俱樂部就是天津泰達。雖然名稱變了再變,但是泰達一詞來自英文「TEDA」的音譯,本意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它恰恰代表了天津人不畏艱險,用於開發的精神。

足協杯淘汰賽,天津球迷打出的「泰達早就刻在心裡了,真要拿刀剜走嗎?」就是對於一刀切的不滿。

從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足協的初衷是好的。但強制改名,卻讓一些有志於足球事業發展的企業紮根足球20多年的努力白白流逝,這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結語

足協及其上層要求俱樂部改中性化名稱用意是好的。一方面,培養球迷對於地方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自己的文化。

但是,中國足協一刀切和冒進的政策著實讓人難以認同。尤其是對於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天津泰達這一類紮根足球20多年的俱樂部球迷來說,這種強制改名難以培養球迷的認同,這與足協的初衷背道而馳。俱樂部改名現在沒有結束,也遠沒有結束,但培養一種屬於中國的球迷文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lexander)

相關焦點

  • 五家中超球迷協會聯名,反對足協新政一刀切行為,究竟該不該改名
    近日,以國安為首的五家中超俱樂部球迷組織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足協中性名稱一刀切,希望足協可以考慮保留俱樂部名稱。國安、申花、泰達、建業和綠城五家俱樂部球迷組織聯合施壓足協,引起了很多球迷熱議。
  • 「朝令夕改」俱樂部名稱突然「一刀切」 中國足協這次的做法「毀譽...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足協要求其旗下三級會員俱樂部都必須將其名稱中性化的話題,引爆網絡。其實,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整體方案》出臺時,其中就涉及到俱樂部名字去贊助商、變中性化的要求。
  • 一刀切的中性化名字,這就是「有良心」的中國足球?
    雖然要求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改中性名這一消息早已是眾所周知,但當此前足協開完專項治理工作會之後,這一舉措的正式發布還是讓很多俱樂部手足無措,同時傷透不少球迷的心。如果不遵守這一政策的俱樂部,都將失去新賽季的中超資格。
  • 天津泰達致函中國足協 申請延用泰達足球隊名稱
    此前,中國足協曾提出要求,除在去年已完成「中性化」更名的大連人俱樂部,其他中超俱樂部均需改名,否則不予註冊。這樣「一刀切」的規定,也激起多數球迷的不滿。12月6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以及河南五地球迷組織發布聯合聲明,反對足協此舉,希望保留俱樂部原有名稱。11月25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國足球聯賽會議,提出了投資帽、工資帽等要求。
  • 蘇媒記者4問新政: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
    昨天,足協發布限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今天,江蘇蘇寧跟隊記者,蘇媒《揚子晚報》記者張昊在其公眾號上發文4問足協新政。談到這次新政,文章總體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也符合民意,但明顯執行力是弱的,執行邏輯也是混亂的。
  • 中國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改名,離百年老店就差個名字了?
    近日,中國足協出臺新政,要求各俱樂部從其名稱中刪除其投資方和企業的名字,使用「中性化」名稱。   據悉,中國足球超級聯賽16支球隊中,只有大連人俱樂部符合新政要求。   政策要求,中性化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也不得使用諧音。
  • 中國足協提出球隊名稱中性化是否有利於國足發展?
    足協這個規定,不是有利於國足發展,而是有利於自己的工作開展,雖然話很難聽,但的確是實事,足協只要文件一下,俱樂部如果不改名,就無法進行註冊,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簡單的工作嗎?不可否認,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是世界足球俱樂部的慣例,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問題存在:俱樂部的運作模式必須是自產自銷,只有這樣,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才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無論俱樂部背後的投資商是誰,俱樂部都能通過市場運營,從而達到收支平衡,這才是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基礎和根本!
  • 陳戌源:隊名中性化不要總是FC,我相信我們足球是有文化的
    陳戌源:隊名中性化不要總是FC,我相信我們足球是有文化的 2020-12-14 17:54  中超聯賽官方圖片
  • 中國足協公布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新政
    來源標題:中國足協公布聯賽限薪和俱樂部名稱新政 中國足協近日在上海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公布2021-2023賽季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同時發布《關於各級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
  • 足協發布史上最嚴限薪令!俱樂部一律使用中性名稱
    足協文件截圖此外,新政還規定了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的平均年薪不能超過每人稅前300萬元人民幣,這就意味著,不是所有的國內球員都拿到中國足協規定的頂薪。而根據官方數據,中超國內球員2019賽季的平均年薪在550萬元人民幣左右。
  • 足協將於22日召開中性化名稱答疑會 解讀更名等相關事宜
    北京時間12月22日上午,中國足協將在線上召開關於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相關答疑解讀會,屆時三級聯賽各家俱樂部代表將在線上參會,針對變更中性化名稱一事進行討論。上周一(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峰會上下發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儘管此前早有鋪墊,但該文件正式公布後還是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按照文件相關要求,包括國安、泰達、建業等俱樂部在內的老牌球隊都將進行更名,這讓不少球迷認為難以接受。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按照中國足協的具體規定,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俱樂部報名簡稱或球隊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 中超冠名一刀切僅一隊合格 足協面子工程害死人
    十一月二十五日,由中國足協牽頭的中超投資會議在北京召開,據《足球報》稱,這次會議的重點是降低工資,同時將俱樂部名字中性化提上日程,但職業聯賽沒有詳細討論,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像國安、魯能、建業、亞泰等用了十幾年甚至20多年的俱樂部,也因為帶有明顯的企業屬性而被要求改名字,就連申花這樣的企業實際上都不存在,實際上已經變成中性的名字,這一次也難逃消失的命運,中超16支球隊中,大連人也符合要求。
  • 看看這三支韓國頂尖強隊,都不是中性化隊名!中國足協有何感想?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足協一刀切推進中超隊名中性化的改革。時至今日,建業已經妥協,他們向球迷徵集新隊名。這家成立了26年的足球俱樂部,即將失去自己的名字。26年來,建業有過降級,但他們持續投入,始終沒有放棄。這樣的一家俱樂部被迫更名,令人心痛!
  • 足協「改名令」發布後球迷腦洞大開
    【足協「改名令」發布後球迷腦洞大開】前兩天,中國足協在職業聯賽專項治理會議上,正式公布了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按照新政的規定,中超絕大部分球隊需要重新取名。好嘛,要這麼改,還得年年PK一下財報,確定明年誰能獲得「有錢一點的隊」這個名字的使用權?在「中性化」大潮中,不少山東魯能球迷表示球隊改名「泰山」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也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表示要不咱把青島的名字搶了得了?
  • 中國足球俱樂部離百年老店就差了個名字
    近日,中國足協出臺新政,要求各俱樂部從其名稱中刪除其投資方和企業的名字,使用「中性化」名稱。據悉,中國足球超級聯賽16支球隊中,只有大連人俱樂部符合新政要求。政策要求,中性化俱樂部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也不得使用諧音。
  • 御MEN·傲腿侃球|中性隊名不應「一刀切」
    >11月24日至25日的中超俱樂部總經理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了許多重要舉措,除了限薪令外,最被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便是「俱樂部(隊名)名稱中性化」的問題。中國足協要求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需在2021賽季註冊前,實現隊名中性化。所謂隊名中性化,是要求俱樂部名稱不得再有投資方或贊助商的名詞或相關商業產品名字。放眼世界,讓人耳熟能詳的皇家馬德裡、巴塞隆納、尤文圖斯、拜仁慕尼黑、曼徹斯特聯等隊名,均是中性隊名。資料圖:2020賽季中超聯賽16強。
  • 重大操作正在進行,26年名稱有望保住!
    本賽季中超聯賽結束之後,足協公布了中性化名稱政策。在這一新政的影響之下,中超各支球隊幾乎都要修改他們的名稱,其中包含了國安、魯能等一批延續超過20年的俱樂部名稱。面對足協新政的影響,北京國安俱樂部上下都希望能夠保留住球隊延續26年的文化符號。
  • 俱樂部全部使用中性名
    本報訊(記者 奚源)誰能想到,北京國安、天津泰達、河南建業……包括浙江綠城在內,明年的中國各級職業聯賽的這些老牌俱樂部,他們的名字都將成為歷史。 在昨天舉行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了關於發布2021-2023賽季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以及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規範和要求。
  • 符條件"申花"兩字可繼續沿用 多家俱樂部面臨改名
    中國足協周一公布的新政中,對職業俱樂部名稱做了詳細規定,必須去「企業化」,多家俱樂部面臨隱姓換名,並引發熱議。至於上海球迷關心的申花俱樂部,因為符合條件,「申花」兩字可繼續沿用。恆大蘇寧恐改名申花是中國職業足球最早成立的俱樂部之一,也是中國足壇最負盛名的足球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