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個名字,就能有利於發展,我相信很多人都願意叫馬雲、馬化騰,但問題是可能嗎?中國足球其實同樣如此!
足協這個規定,不是有利於國足發展,而是有利於自己的工作開展,雖然話很難聽,但的確是實事,足協只要文件一下,俱樂部如果不改名,就無法進行註冊,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簡單的工作嗎?
不可否認,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是世界足球俱樂部的慣例,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問題存在:俱樂部的運作模式必須是自產自銷,只有這樣,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才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無論俱樂部背後的投資商是誰,俱樂部都能通過市場運營,從而達到收支平衡,這才是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基礎和根本!
而足協搞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完全是流於表面形式,他們根本不管這項政策是否符合中國足球的實際情況,他們只需要俱樂部必須執行!
中超俱樂部為什麼都用的是企業名字?還不是希望通過宣傳,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什麼要利益最大化,因為俱樂部和球隊需要資金投入,但是投入的資金是怎麼來的?還不是企業自己賺來的,這是中超聯賽與其他聯賽截然不同的地方!
足協只看到俱樂部改名後,能為自己帶來的「利益」,但卻無視中超的實際情況,只能說明足協還是那個足協,足協還是那個喜歡「急功近利」的足協,這與國足的發展,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