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首次吃傳教士的巧克力,仔細看了900字說明,吃完後說了3字

2020-12-07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在約克坦瑪雅印第安人1300多年前,他們把烘烤過的可可豆磨成粉末,再把粉末和水混合起來,然後把所有粉末混合到一起,做成了巧克力飲料。

只有貴族貴族才能喝巧克力飲料,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16世紀,1526年,西班牙軍事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看到當地國王正在喝巧克力飲料,他聞到巧克力飲料散發出的醇香,但嘗了一口覺得很苦,於是他將巧克力帶回家中,自己做了一杯,但是在原汁原味的釀造過程中,他加了糖,喝起來有點甜。

1868年,瑞士人彼得在荷南多的基礎上再加了一次牛奶,現代版的巧克力開始萌芽。在1642年,法國人把巧克力帶到了國內,但又把巧克力作為藥物引進了國內,而且巧克力也曾一度被法國人視為一種「珍貴的藥物」,作為治療心絞痛和肝病的第一種藥物。

直到19世紀中葉,人們才將巧克力視為食物。當巧克力被帶到中國時,是康熙年間,當時的康熙還把它當作藥來吃,他首先把它引入中國,他是第一個嘗試吃它的中國人。在康熙時代,中國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他十分排斥異族,但在1693年的夏天,39歲的康熙突然患上了瘧疾,雖然在那個寒冷的夏天,他還是被凍得「打顫」,全身痙攣,宮中的太醫也無法醫治。

為保命,康熙向民間募集了大量藥方,最終由法國傳教士帶來的西藥「金雞納霜」治好了病,康熙因此事而不再盲目排斥西藥,也對西藥產生了興趣。在1707年,他從外國傳教士那裡得到了巧克力,便下令把巧克力交給負責西藥的西方人赫世亨去找。清代的巧克力並不叫「巧克力」,而是叫「綽科拉」,由英文翻譯而來。那時,赫世亨的好朋友、義大利傳教士鐸羅來到中國,赫世亨便向鐸羅要巧克力,鐸羅拿出了150塊,赫世亨從裡面挑出50塊給康熙,並為康熙準備了一套吃巧克力的茶杯。

康熙也是第一次吃巧克力,又沒人告訴他巧克力的藥效,萬一吃死他怎麼辦?為保險起見,康熙讓赫世亨寫下巧克力性狀,三天後交。赫世亨以前沒有吃過巧克力,只好拿著巧克力四處打聽用途,三天後大大咧咧地寫了900多字的說明書,把說明交給了康熙。

Hugheng在說明裡說的巧克力其實更像一種茶,「老者,胃虛者,瀉肚者皆可飲,助胃消食,大有益處。」Hughon的這段話是有科學依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黑巧克力中的纖維素有助於腸道蠕動,對消化也有一點止瀉的作用。

康熙見赫世亨這900多字的說明只回了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是「知」康熙撿起巧克力喝了一口,喝第一口差點沒把所有巧克力都吐出來,因為巧克力實在太苦了,康熙第一次喝沒有經驗,喝了一大口就哭得他趕緊用水漱口。茶葉雖也有些苦澀,但苦澀的茶裡仍有些許清香,事後會覺得有點甜,可巧克力實在是苦得難以下咽。康熙從此就不再吃巧克力,直到清末,西式食品大量進入中國,國人才漸漸喜歡上巧克力。

相關焦點

  • 康熙首次吃洋人送來的巧克力,看完千字說明書後,嗤笑說了3個字
    但可惜的是,清朝的皇帝們儘管願意接納那些洋人來華傳教,可從來不會正視他們的科學技術,只把這些洋人們當個稀奇看,巧克力正是如此。 赫世亨知道康熙作為皇帝,肯定不願意隨隨便便就喝這種飲料,所以還特地給他整了個小銀罐,用糖水將巧克力塊化在裡面端給康熙,為了怕康熙不習慣這個可可的味道,還特地附贈了一份近千字的說明書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說明書,最後僅說了這樣3個字
    巧克力,想必每個現代人都吃過。但這並不是一種現代零食,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中美洲地區,當地土著奧爾梅克人就開始用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來製作飲料了。但那會土著都是用辣椒調味飲料,還不能算是巧克力。 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徵服美洲後,可可豆這種作物才被更多世人發現。由於歐洲人喜甜,他們將原先用於調味的辣椒換成了糖、肉桂和蜂蜜,巧克力也因此應運而生。不過,這會的巧克力還只是一種液體飲料。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1000字說明書,說出一句話讓人爆笑不止
    但是康熙對於西方的文化卻很感興趣,比如他會和外國人一起研究數學,每次有外國使臣帶來了新奇玩意來,他都會親自召見。康熙對於西洋的藥物尤其感興趣,在他40歲那年因為感染了寒病,吃了很多藥不見好,於是一位大臣進貢了一劑金雞納霜(奎寧),康熙服用後身體慢慢恢復了過來。1706年,羅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節多羅到中國傳教,便帶來了150塊巧克力。
  • 乾隆寫詩4萬首,不及康熙一個字!
    康熙皇帝一生雖然酷愛書法,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是清朝歷代皇帝中流傳最少的,以至於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3個,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價值連城。而其中最珍貴的,要屬「天下第一福」了。
  • 康熙寫的最好的一個字,被視為大清國寶,消失200年後被總理發現
    相比起乾隆來說,康熙就比他精明的多,不會那麼的誇張,雖然也有說他一天打死三百多隻兔子的,但是在書法上康熙還是很腳踏實地的。 順治最後的去向也很奇怪,有的人說他是得了天花而死,也有的人說他是為情所困,最後當了和尚,不管怎麼樣,因為順治的離開,康熙的命運改變了。 孝莊作為順治的母親,可能是因為和多爾袞之間不明不白的關係的原因(其實也沒啥,那都是當時的傳統,不算很過分),她是很不得順治的喜歡的,母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的淡泊。
  • 買巧克力甭管什麼牌子,看到袋子上有這行字,就是優秀的巧克力
    巧克力,讓諸多減肥女性聞風喪膽的名字。很多人覺得吃巧克力等於吃熱量,更有所謂「一塊巧克力等於一碗米飯」的說法。然而,巧克力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優點,愛美女性聽了,也許會重新看待那些貨架上的巧克力。怎樣挑選一盒「優秀」的巧克力?大家挑選巧克力的時候,不要只看巧克力的品牌,以為大牌子的巧克力就是好巧克力。我們應該仔細看巧克力的包裝,根據國家對巧克力的產品標準來看,如果使用純可可脂製作,代可可脂含量在5%以下的巧克力,包裝上會出現「GB(國家標準)」標註。
  • 康熙寫的「福」字,被稱為天下第一「福」你知道它包含幾重含義嗎
    康熙確實寫了一個「福」字,我們先說這個福字的含有幾個字,以及幾重含義,然後再說康熙寫這個「福」字背後的故事。康熙寫的這個福字含有這麼幾個字:「子,才,田,壽,福」。所以這個福字,也就有了「多子」,「多福」,「多田」,「多才」和「多壽」這麼幾重的意思。
  • 買巧克力,別看品牌,只要包裝上有這幾個字,放心買沒問題
    買巧克力,別看品牌,只要包裝上有這幾個字,放心買沒問題。巧克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而且很多女孩子都覺得巧克力一直象徵著浪漫的愛情,所以他們對於巧克力可以說是情有獨鍾。可能很多人在買巧克力的時候都只是看一下這個巧克力的品牌,因為他們會覺得大品牌的巧克力肯定賣的都是真正的巧克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在買巧克力的時候是不能夠只看品牌的,而是要看一下包裝上有沒有這幾個字,如果說包裝上有這幾個字的話,那就可以放心買,沒有問題。
  • 買巧克力,別糾結價格和品牌,只要袋子上有這行字,就是好巧克力
    買巧克力,別糾結價格和品牌,只要袋子上有這行字,就是好巧克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巧克力成為了愛情的代表,不僅有甜甜蜜蜜,也有苦澀,這被人多人說像極了愛情,我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喜歡上了巧克力,每次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要吃一點巧克力才會覺得心情舒暢,但是面對眾多種類的巧克力,可能人多人在選擇的時候都會有點不明白
  • 康熙之後,皇子名字才有了輩分,但為何始終不用三個字的人名?
    了解清史的讀者大致都知道,康熙之前的眾皇子名字沒有規律,好像是隨便起的,而康熙之後,都有統一的順序和輩分。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名字的意思就是「野豬皮」,他的三弟舒爾哈齊名字為「小野豬」,四弟雅爾哈齊名字為「豹皮」。另外,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多爾袞名字的意思是「獾」,多鐸的名字是「胎兒」,阿濟格的名字是「小兒子」。這些以動物或是其他寓意命名的名字帶有鮮明的滿族特色。
  • 買巧克力,別管什麼牌子,只要袋子上有這行字,都是好巧克力
    買巧克力,別看牌子和價格,只要袋子上有這行字,都是好巧克力!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愛上了巧克力的口感和味道。在我的印象中,我認為巧克力象徵著浪漫的愛情,甜蜜之中略帶一點苦澀,形象而又生動。而對於我的兒子和女兒而言,它們現在只是世間最好吃的美食之一。
  • 胤禛抓周時,抓過一隻毛筆胡亂寫一個字,康熙看後臉色大變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絕大多數家長都有希望子女長大後能出人頭地的望子成龍的心。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就已經出現了抓周的習俗。所謂抓周,是指新生兒石頭的時候,在他面前放上筆、墨水、紙、硯臺、算盤、鑄幣、書等各種東西,讓他抓住。
  • 珺字五行屬什麼?珺字和哪個字配?陳泓畯
    文/陳泓畯(jùn)珺字五行屬什麼?珺字和哪個字配?先了解珺的含義:拼音:jùn 康熙字典筆畫:12;◎ 康熙字典解釋:【午集上】【玉字部】 【字彙】音郡。美玉也。漢字基本字義:君王,帝業。想知道珺字和哪個字配,除了知道珺字的含義,還得知道珺的五行屬什麼,才能根據五行更好的搭配字。看網絡上,五花八門的說法都有,有說五行是木,還有人根據珺的解釋,說五行屬金,屬土,估計不懂的朋友,看完以後直接懵了!
  • 買巧克力時,別管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都是好巧克力
    買巧克力時,別管什麼牌子,只要包裝上有這行字,都是好巧克力巧克力,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剛才還在哇哇大哭的小孩子,一塊巧克力放在手心上,還帶著淚花的小臉蛋上就神奇般地展現出了笑容;每逢情人節、聖誕節這些年輕人比較熱衷的節日,情侶之間互贈禮物,巧克力和鮮花往往佔據的排行榜前兩位。
  • 蘇軾半夜看江景,覺得不對勁寫首詩,其中14字讓後世糾結900多年
    還有一種,是字面和意象都能理解,但不只後人無法理解,就連詩人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比如蘇軾的這首《遊金山寺》。公元1071年,36歲的蘇軾赴任杭州通判。離開京城後,他多少有些落寞消沉。於是在經過鎮江時,他就來到了著名的金山寺,一來是為了訪友,二來是為了看景。與廟中的兩位高僧見面後,對方盛情留他,蘇軾便夜宿寺廟。金山寺正對著長江,於是半夜蘇軾便觀賞起江景。
  • 康熙首次見到「計算器」,悄悄對兒子說了6字,透露出大清的愚昧
    從客觀上來說乾隆後期的確非常鋪張浪費,但是閉關鎖國在康熙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程度沒有乾隆的一口通商這麼嚴重。而且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明君康熙大帝,其實也有一些愚昧的行為。在整個清朝,科學技術就像是一片空白,所有民間知識分子都在鑽研儒學八股文,根本沒有發明創造這個念頭。而康熙本人也並不喜歡研究科學,但是卻對數學情有獨鍾。
  • 天下第一「福」-恭王府內的「福」字碑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後作為大貪官和珅、慶親王永璘的宅邸,後被賜予恭親王奕訢。在恭王府萃錦園內有一座太湖石假山,山腳下有個秘雲洞,洞府正中央石壁上有一座康熙親筆題寫的福字碑。
  • 諸葛亮臨終留下12字預言有何含義?後字字應驗,是否是巧合?
    可以說只要一提到古代智囊、軍師、奇人等詞彙,必定會有諸葛亮的提名。 但實際上,諸葛亮的種種玄通,不過是後人,或者說是《三國演義》將他給「神」化了。既然諸葛亮的地位被抬到如此之高,那麼關於他的各種傳聞自然不會少,比如說關於他去世後還留下了12字 預言。這12字預言乃是「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臥。」
  • 慈禧給戲子賜福,不料寫錯字,李蓮英一句話解決尷尬
    導讀:皇帝給大臣賜福是清朝皇帝康熙開創的一個先例,康熙每年都會給某些大臣賜福字,但並不是每個大臣都可以得到福字的賞賜的,只有那些被他寵信的大臣,或者功勞特別大的大臣才有資格得到皇帝賜的「福字」!從康熙開始,基本上每一代皇帝都會謹慎對待賜福字這件事。
  • 買巧克力,牌子什麼的都無所謂,主要還是得看包裝上的「這行字」
    大家好,說起巧克力,相信大家一定都比較喜歡吃,小編就非常喜歡,由脆到軟,味道香醇濃鬱,簡直是甜食中的極品。不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個常識,那就是巧克力熱量極高,吃多了很容易使人發胖,而且含糖量還特別高,小孩常吃對牙齒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