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首次見到「計算器」,悄悄對兒子說了6字,透露出大清的愚昧

2020-12-24 騰訊網

1757年是乾隆皇帝登基的第22年,乾隆發現在自己的統治之下清朝已經日益強盛(當時清朝gdp大約佔全世界的25%-27%左右),心中沾沾自喜,將清朝自封為天朝,其他的諸國全部都是蠻夷小國。乾隆認為其他的國家來到清朝要麼是貪圖清朝的錢財,要麼是偷盜清朝的文化,想要阻止其他國家來清經商。

恰好這時有一個英國商隊在經商的過程鬧了一些亂子,乾隆就借著這個由頭強行關閉了江、浙、閩、魯等沿海地區的海域,只允許外國商隊在廣州及周邊地區上岸經商。這就是俗稱的一口通商發令,也是我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閉關鎖國。在短時間內閉關鎖國的確有利於維護清朝皇室的統治地位,但是閉關鎖國也讓我國落下了腳步,在工業化道路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因為閉關鎖國的影響,很多人對乾隆的明君稱號提出了質疑,認為他只是一個仰仗父輩的敗家子皇帝。從客觀上來說乾隆後期的確非常鋪張浪費,但是閉關鎖國在康熙時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程度沒有乾隆的一口通商這麼嚴重。而且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明君康熙大帝,其實也有一些愚昧的行為。

在整個清朝,科學技術就像是一片空白,所有民間知識分子都在鑽研儒學八股文,根本沒有發明創造這個念頭。而康熙本人也並不喜歡研究科學,但是卻對數學情有獨鍾。康熙曾經在宮中養了一群西洋來的傳教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來自義大利的畫師郎世寧以及來自法國的數學家洪若翰。

根據洪若翰的描述,康熙對於數學非常痴迷,經常讓洪若翰教他算數和幾何。洪若翰看到康熙如此熱愛數學,就通知了本國一些在數學方面有造詣的同僚前來清朝謀求官職。一名叫凡爾登的法國人為了討好康熙,特意帶來了一臺手搖式計算機獻給康熙。

這臺計算機現在被保存於國家博物館中,在使用的時候用鑰匙撥動,上面顯示的數字就會隨著計算機中的齒輪轉動,可以進行小數字的加減乘除。康熙對這個新奇的玩意愛不釋手,一直把玩。而根據洪若翰的描述康熙在把玩計算機時身邊還有一位皇子(大概率是當時的太子胤礽),康熙發現計算機的奧妙之後就對皇子說道:「勿以滿漢所學。」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見康熙的私心,他認為這種方便先進的工具只要掌握在皇家的手裡就好了,一定不能讓其他人知道,這樣有可能就會威脅到皇家的統治地位。事實上康熙也有過其他類似的行為,康熙在南巡的過程中打壓了很多江南地區的財閥家族,同時對清朝人民實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愚民政策。

正是因為清朝皇族都繼承了康熙的這個理念,所以清朝開始落後。清朝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比較靠後,而古代史中評價最高的漢唐兩朝恰恰是我國與其他國家文化交流最多的朝代,唐朝更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其他國家的文化都有包容的雅量,所以又被稱為萬邦來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康熙寫的最好的一個字,被視為大清國寶,消失200年後被總理發現
    相比起乾隆來說,康熙就比他精明的多,不會那麼的誇張,雖然也有說他一天打死三百多隻兔子的,但是在書法上康熙還是很腳踏實地的。 順治最後的去向也很奇怪,有的人說他是得了天花而死,也有的人說他是為情所困,最後當了和尚,不管怎麼樣,因為順治的離開,康熙的命運改變了。 孝莊作為順治的母親,可能是因為和多爾袞之間不明不白的關係的原因(其實也沒啥,那都是當時的傳統,不算很過分),她是很不得順治的喜歡的,母子之間的關係非常的淡泊。
  • 康熙有一臺計算器,可以計算複雜的數學題
    但楊光先並不懂天文曆法知識,而且他掌權以後排斥異己,恢復舊法,致使欽天監的工作錯誤百出。康熙親政以後,楊光先獻上所編造的曆法。康熙向傳教士南懷仁徵求意見,南懷仁當即指出其中的許多錯誤。為辨真偽,康熙下令實地測驗,結果證明了南懷仁的意見是正確的,最後,楊光先被罷革職,由南懷仁掌管欽天監,恢復新法。
  • 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
    事實上,認真講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司馬有云: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站位來看,得出的結論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如果從鰲拜的角度來看,自己是主持大清國政的當家人,皇帝只不過是個孩子,主意都能他來拿,要把大清這份基業傳下去,這個老費心了。譬如吳三桂這邊,他可是為大清立過功的人,你能虧待他麼?不能。可是他老在邊疆呆著,萬一要是有了自己的野心怎麼辦?
  • 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為何康熙驚得酒杯掉了?不光因為長得俊
    早在康熙年間,有關於皇位的爭奪就愈演愈烈,且康熙更是多子,而皇位只能有一個繼承者,所以當時更是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在中國這個社會傳統中,向來有著「隔代親」的說法,即使貴為當今聖上也不例外,此時的四子胤禛便打出了這一親情牌,當時的康熙帝年事已高,而又常年勞煩於朝政之事,而自己兒子們對於皇位之間的爭奪,也讓他心力憔悴,對於此時的他來說,最渴望的就是親情。此時的胤禛便邀請康熙前來府上共進宴席,而在宴席上,康熙便看到了自己的皇孫乾隆。
  • 安徽秦漢閣拍賣丨大清康熙年制款五彩龍紋盤
    大清康熙年制款五彩龍紋盤(高:5cm,直徑:28.7cm)康熙五彩在歷史上名聲顯赫,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水平。江西景德鎮官、民窯大量燒制,但是存世精品極少。以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和美學儀態獨樹一幟,開創了一代彩瓷的新局面。
  • 康熙首次吃傳教士的巧克力,仔細看了900字說明,吃完後說了3字
    只有貴族貴族才能喝巧克力飲料,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16世紀,1526年,西班牙軍事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看到當地國王正在喝巧克力飲料,他聞到巧克力飲料散發出的醇香,但嘗了一口覺得很苦,於是他將巧克力帶回家中,自己做了一杯,但是在原汁原味的釀造過程中,他加了糖,喝起來有點甜。
  • 《康熙王朝》索尼為什麼壓制自己兒子,相比之下鰲拜太傻了
    索尼、索額圖索尼在順治八年已經是首席滿洲大臣總管內務府,在康熙繼位之初與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同為輔政大臣,而索尼又是輔政大臣之首,作為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卻僅僅就只是個小官而已。藏索尼作為首輔大臣自然是一黨,蘇克薩哈是一黨,而鰲拜又是非常強勢的一黨,遏必隆則是牆頭草誰強勢就投靠誰。
  • 一家六個兒子名字全帶「土」字旁,康熙震怒,下令全家斬立決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餘姚官府登記戶籍時,看到了一戶姓王的普通百姓人家,生了六個兒子,這個六個兒子的名字之中全部帶有偏旁「土」,感覺奇怪,於是逐層上報,康熙接到奏報,直接下令:「全家斬立決!」這個姓王的人家被康熙斷定,是逃到浙江餘姚的明朝朱三太子,崇禎皇帝的三兒子朱慈炯。康熙為什麼這麼篤定他就是朱三太子呢?
  • 他是康熙的兒子,手握兵權卻不參與奪嫡,為什麼還能如此高壽?
    康熙皇帝35個兒子當中,除了那些英年早逝的之外,可以說有20個左右的兒子在爭寵。即便早早地就選定了太子的康熙,到了自己的晚年,對於接班人的問題仍然是頭疼不已。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兒子一個接一個的奪嫡,不惜爭得你死我活,這讓康熙非常的心痛。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在清朝軍事最強盛的康熙朝,入侵大清,他率領的蒙古鐵騎曾到達京郊,直逼北京。他讓清朝軍事上最有建樹的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即便是死後,都令康熙感到懼怕。此時很多人都來依附於他,僧格十多歲的兒子策妄阿拉布坦也率兵前來依附於他。此時新疆北部與準噶爾同時存在的同三個汗部:準噶爾汗部、碩特汗部、杜爾伯特汗部。葛爾丹先後平定了碩特汗部與杜爾伯特汗部,統一了新疆北部,然後率兵南下,新疆南部的喀什噶爾、葉爾羌等伊斯蘭教部落也先後被其佔領。
  • 身強體壯的康熙為何會突然去世呢?
    康熙皇帝是大清的傳奇,他是大清盛世的開創者。他在少年時便滅了鰲拜,青年時平定了三藩。他對清朝的貢獻是非常多的,他還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關於康熙的死,很多人都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康熙在前一個月還能去獵場打獵,為什麼會在皇宮中突然暴斃呢?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曆與康熙的優質互動,彌補了雍正與康熙情趣不投的弱點,增加了康熙對於雍正的傾心,對於雍正勝出奪嫡大戰當然有些幫助。 可是,要說康熙是為了要隔代傳位於弘曆,才最終傳位於雍正,那就本末倒置了。 把上述觀點的三個佐證中逐一分析,再來辨一辨上述觀點本末是否倒置了。
  • 康熙祭祀孔廟死活不跪,孔尚任機智遮住3個字,皇帝立馬三拜九叩
    康熙皇帝明白,如果要穩固大清江山一定要使儒家思想忠於大清朝,一定要將滿族文化融入儒家思想。於是康熙皇帝便在此以後對儒家文化十分推崇,他還讚嘆孔孟之道並決定親自前往曲阜祭奠孔子。隨駕祭祀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去曲阜祭拜孔子,命令國子監隨行並命令孔尚任在其身邊講授文書。但當康熙皇帝走到孔子墓前,準備向孔子下拜時卻愣住了。
  • 雍正王朝:康熙在飯局上說了三個字,佟國維心領神會,八爺遭捧殺
    席間,康熙曾對佟國維說的那句「不容易」,寓意著什麼? 對過往佟家過往歷史的認可 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上坡路往往不容易。佟國維的爺爺佟養真,是撫順城名副其實的明朝人,但在城破之日卻歸順愛新覺羅家。在大明與大清之間,佟家站隊正確,也為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之後,佟養真的兄弟,又娶了宗室之女為妻,算是沾上皇室榮光。
  • 康熙王朝:康熙匿名科考真的中了探花?紅樓夢卻表示否定!
    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的朋友,一定會記得康熙曾經匿名參加科舉,並且一舉高中,中了探花。話說這一年科舉考試來臨,飽讀詩書的康熙心血來潮,想測試下自己的才能,看看在全國的考試中能考第幾名。於是化名為龍兒,偷偷地將答卷混入了其中,沒想到發榜那一天,答卷被大臣評為第三名,康熙不免欣喜若狂。當然這是小說在戲說,虛構的成分大,來自民間的傳聞比較大。翻開《紅樓夢》,我們卻意外在第一百十九回上面,也出現科舉考試。事後,大家也都知道賈寶玉高中了第七名,而李紈的兒子賈蘭中了第一百三十名。賈府由此蘭桂齊芳,家道從衰退敗落重新得以復興。
  • 康熙首次吃洋人送來的巧克力,看完千字說明書後,嗤笑說了3個字
    在1706年的時候,洋人帶來的巧克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熱潮,就連處在深宮中的康熙都有所聽聞。這個時候由於金雞納霜(奎寧,治療瘧疾的)帶來的神奇療效,康熙對洋人的東西,尤其是藥品還是有些興趣的,一聽說這個「綽科拉」可以治病,就立刻喊人給自己弄來瞧瞧。 赫世亨也是個奇人,跟康熙關係很不錯(感興趣可以找找《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中關於赫世亨病重的部分來看),本身又熱衷於養生,因此派他去找上新來的義大利傳教士多羅,將150多塊巧克力都要了過來。
  • 大清兩百多年間,有兩個女人,分別給大清帶來了什麼影響?
    在平定三藩時,雖然康熙非常果斷,剛剛除掉了鰲拜,但畢竟年輕,在整體戰略上缺乏沉穩。年對來勢洶洶的三藩,康熙有點打亂了陣腳,尤其是蒙古的布爾尼趁機作亂,更是讓康熙非常鬱悶,一時不知道怎麼辦? 正是布木布泰第一時間穩住了陣腳,任用圖海平叛,可以說她的戰略和用人眼光還是不錯的。
  • 大清滅亡後轟動全世界的新聞:僅僅6個字 卻象徵了一個時代的轉變
    這條新聞的主人公,就是末代皇帝溥儀。按理說大清已經滅亡了,溥儀應該沒有什麼影響力了。其實不然,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是按照清室優待條件: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所以說當時溥儀還是皇帝,只不過沒有權利。他的一舉一動仍然代表著滅亡的大清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 1922年,他幹了一件小事,卻轟動了全世界。
  • 康熙十三子胤祥「消失十年」,胤祥:這是皇阿瑪的教子絕招
    康熙有意磨練他的性格,將來協助雍正?廢太子事件,幫雍正「頂包」?最終在雍正朝累死?歷史上風度翩翩的十三阿哥,一生有太多傳奇,《清史稿》和《清聖祖實錄》關於他在康熙年間記載都是輕描淡寫的幾句。《清史稿》只有這幾個字,「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
  • 如果康熙早早退位,還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現象嗎?
    胤礽四歲出痘,歷來的勤政的康熙卻撇下政務,陪護在兒子身邊半月之久;胤礽五歲時,康熙為其修葺毓慶宮作為太子東宮。 毋庸置疑,一個當了四十年的皇儲,難免日久而生出怨懟之心,若是康熙早早退位,或許一切都有了改變。但是九子奪嫡的事件卻是不可避免的。 清朝祖制的好與不好 首先,來說一說的清朝的祖制。清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兩立太子,第一位太子——褚英被自己殺死,第二位太子代善——自己廢掉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