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的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裡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裡,像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而我們即將觀賞的奇梁洞位於縣城北四公裡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它集奇巖巧石,流泉飛瀑於一洞,由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瑰麗的畫卷。一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巖壁上,皺襞倒影在水中,如夢如幻。巖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打在石筍、石幔及石花上,營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內有一大廳,據傳是苗民糾集的地方,廳裡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有「嗚嗚」地吹,整個大廳會迴蕩著低沉的號角聲,當年的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鳳凰古城陳鬥南宅院建於清光緒28年,位於古城內吳家弄一號,在東門城樓和楊家祠堂之間,佔地面積366.6平方米,由前進、天井、中堂及後進組成,為四水歸堂迴廊式院落,四周防火牆高深嚴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宅院是民國時期的將軍府,陳宅出了兩位國民革命軍少將,陳鬥南將軍1924年-1925年間與賀龍為湘西巡防軍同僚,關係特別密切。1926年的時候參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年間賀龍領導的工農革命軍那時在鄂南、湘北鬧革命受挫來湘西,陳渠珍委派陳鬥南支援賀龍領導的工農革命。1931年患惡口瘡搶救無效,病故於漢口醫院。 陳範將軍為陳鬥南之侄,1937年率部參加抗日戰爭,血戰嘉善。2005年中共中央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獎狀及獎章。
在這邊還有虹橋橫臥於沱江之上,從這邊的風雨樓用它的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這其實就是成了一道重疊的風景,並且這道風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著六百多年的歷史。
我們中國有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長城,而在這裡就有中國南方長城,它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建工到明天啟三年。一會看到的天星山在鳳凰城北35公裡,那裡是乾嘉苗民起義的根據地,也是苗族聚居區腹地。我們知道苗族的朋友們非常好客,因為交通閉塞,雖有名但見其真面目者極少,我們可以慢慢的尋找。附近的苗寨的古木參天、民風淳樸也是極好的。天星山藤蘿密布,周圍山多林茂,景色宜人。
每一個城市都會有建造自己軍隊的地方,在一會我們就會看到黃絲橋古城,而黃絲橋古城始建於唐垂拱三年,經宋、元、明、清各代改造修葺,建國後省縣政府又拔款修復,形成了一座雄偉壯觀的石頭城。古為屯兵之所,是歷代統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釁的前哨陣地,但也因此我們現在看到了這一古代建築。
鳳凰古城又被稱做風雨邊城:一座青山抱古城,一灣沱水繞城過,一條紅紅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腳樓,一道風雨古城牆,一座滄桑老城堡,一個奇絕奇梁洞,一座雄偉古石橋,一群聞名世界的人......一切,都美到極致,因此,才有了沈從文一曲《邊城》,將他魂夢牽繫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盪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