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產業變革新機遇積極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2021-01-0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 萬勁波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其實早在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就已經提出了「搶抓戰略機遇,勇立改革潮頭,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的要求。

  策源指策劃、動議、起源,原始指本始、最初、發源,都有「第一」和「率先」的內涵。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角度看,核心是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並需從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這三個著力點進行發力。

  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

  從變革對象、發生機理、表現形式和影響來看,科學革命是科學思想的飛躍,源於現有理論與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的衝突,表現為新的科學理論體系構建和科學發現,這將導致科學思想、理論和認識的變革,提高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也為進一步改造客觀世界奠定新的知識體系基礎。技術革命是人類生存發展手段的飛躍,源於人類實踐經驗的升華和科學理論的創造性應用,表現為技術的集群式發明與革新,這將導致重大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創新,提高了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也為進一步認識客觀世界奠定了新的技術體系基礎。

  科技革命的發生取決於現代化進程強大的需求拉動,源於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的革新和突破。近代以來,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的策源作用。在經濟發展中,社會會對某些新興領域提出強烈的創新需求。在成熟的市場機制和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下,新需求會吸引科學家和企業家關注,導致社會投資顯著增加,進而帶動科學技術進步。

  科學革命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和源泉,其周期遠長於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周期,需要基礎研究的長期積累。新一輪科學革命的到來可能為時尚早,但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徵是信息化,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特徵是智能化。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促進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科學、技術、工程、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交叉融合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回顧歷史,主要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從強調貿易、工業、技術到重視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的發展過程。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也伴隨著大國興衰和國際競爭格局進行了大調整。中國經歷了從技術引進為主向創新引領為主的戰略轉變,若能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將更好地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以上海為例,上海2019年人均GDP為2.28萬美元,已進入創新驅動發展階段。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2021QS亞洲大學排名前十位。未來十五年,上海有條件抓住機遇,依託科教資源密集優勢以及國際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承擔更多國家使命,更好發揮長三角、長江經濟帶龍頭帶動作用,以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創新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建設好世界科學與教育中心、創新及人才高地。

  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總量增長很快,但要實現基礎研究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大幅增長」的預期目標,仍要解決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問題。地方與企業要更加重視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建立寬闊通暢的社會資金投入科學研究渠道,並建立促進地方與企業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行投入的有效激勵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通過重大科技問題帶動,在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論問題,進而探索科學規律,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就地方和企業而言,要把握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加強對科技前沿趨勢和科技創新範式變革的研判,選準科技創新優先領域和「賽道」,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統籌部署。在不具備或失去「源頭科學」創新機會的條件下,應將科技創新的焦點引導到「源頭技術」創新機會的動態識別、前瞻選擇和系統布局上。

  對已有傳統或主流技術產生顛覆性效果的技術創新,既可能是全新技術,也可能是基於現有技術的跨學科、跨領域的融合創新及創新型應用。一個地區的產業分工是由地理位置、市場規模和體制政策等決定的,從產業技術來看,要保障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自主可控,從樣品、產品到商品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有自主可控的技術支撐;從供應鏈體系來看,供應鏈要擁有靈活、高效的特點,具有較強的韌性和抗衝擊能力;從產業控制力來看,領先企業和機構要有較強的垂直整合能力,能在鄰近空間甚至全球範圍內配置創新資源;從要素支撐來看,產業鏈要和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鍊、價值鏈、人才鏈、政策鏈等深度融合,提供系統有效的支撐。以上海為例,若想建設成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連結的快車道,加速科技成果湧現並讓其持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創新鏈指從創意產生到形成科技成果進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完整鏈條。針對創新鏈不同階段的規律特徵和主要任務,需要提高所有環節的創新要素供給質量,優化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促進不同階段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接續轉換,消除科技創新及治理過程中的「孤島現象」。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旨在實現創新成果快速轉移轉化並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業鏈指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各生產部門的完整鏈條。消費需求、市場、生產質量與產業生命周期、產業上下遊組織關係、產業配套性等是決定產業鏈形成與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可推動創新鏈高效服務產業鏈,增強產業鏈的安全性和競爭力,並最終起到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作用。強鏈補鏈固鏈,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微創新企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創新領軍企業。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基礎是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增強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提高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基礎是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暢通設計、研發、服務與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及產業、教育、人才、金融體系,確保供應鏈產業鏈安全。

  要著眼於優化要素結構、企業結構和產業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微觀層面企業競爭力與積極性,實現中觀層面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完備性,實現宏觀層面經濟體系現代化與協調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動態平衡、迭代升級。以上海為例,雖然當前上海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報告2020》創新集群排名中位居第9位,在德科集團《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2020》城市排名中位居第32位,表現突出,但若能進一步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將在創新策源功能上起到更好的帶頭作用。

  更好發揮龍頭輻射帶動作用

  當前,上海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取得顯著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初具規模,重大創新項目實施初顯成效,科研隊伍質量顯著提升,一流學科建設穩步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但若要最大程度地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人才隊伍的活力仍需進一步激發;基礎研究的動力仍需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開放協同的潛力仍需進一步挖掘。

  當前,浦東和上海需按照「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定位要求,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更好地發揮龍頭輻射帶動作用。現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是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創新高地,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數字轉型、綠色發展,塑造發展新優勢。

  二是積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創新供給支撐引領能力,解決關鍵領域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存在的斷點、堵點和梗阻。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注重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三是營造優質的軟硬環境。注重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極具吸引力的軟環境,提供充足的風險資本支持,保障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培育雙創人才,打造良好雙創生態。

  四是積極推動創新集群發展。發展專業聯結組織,促進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鍊、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促進知識集群向創新集群延伸,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拓展,提升區域創新創業活力、競爭力及國際分工地位。

  五是發揮好政府引導作用。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提供多元化的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提升自貿區、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經開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雙創示範基地等各類區域的創新治理及服務能力,激勵原生科創企業做大做強,促進上海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佛山三龍灣:搶抓灣區機遇,打造創新極核
    在廣州、佛山的交界地帶,緊臨廣州南站,有一片橫跨禪城、南海、順德三大佛山中心城區的130平方公裡的土地,如今,這裡聚集了以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總部經濟、5G物聯網、現代服務業等為主的戰略新興產業,被稱為「佛山經濟極核」。這就是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 三龍灣是佛山應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而打造的高端創新集聚區。
  • 搶抓數字經濟新窗口機遇,慈谿當好模範生打造5G+新製造樣本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今年以來,慈谿加快前沿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搶抓「5G+」賦能「新窗口」,聯合各大運營商,率先推動一批企業先行先試,樣板示範。
  • 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南方日報評論員「要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在大變局中塑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為事關廣東「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再認識再部署,強調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戰略支點的支撐、聯通、撬動功能,為我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指明了努力方向。
  • 搶抓技術變革發展機遇 科大智慧機器人業務按下「快進鍵」
    近日,由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支持,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主辦,上海市松江區洞涇鎮人民政府協辦,科大智能、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上海洞涇人工智慧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發展年會」在上海圓滿落幕。
  • 打造國際化創新「策源地」 園區入選國家級雙創基地
    蘇報訊(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深度融入全球創新創業浪潮,蘇州工業園區全力提升創新資源全球配置能力。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園區與北京中關村等全國8個地區入選全球化創業方向示範基地,是我省唯一入選的全球化雙創基地。
  • 搶抓機遇,把「藍圖」變成「施工圖」 東楚網
    「十四五」時期,大冶將按照「工程化實施、項目化推進」的方式,積極實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五大新城——實施工業復興工程,打造先進位造之城;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打造創新活力之城;實施築巢引鳳工程,打造現代空港新城;實施文化傳承工程,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實施城市創建工程,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與此同時,大冶將全力做好補短板、強弱項文章,讓「十四五」發展更有質量。
  • 靈璧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機遇 奮力打造百億軸承產業推動工業強縣
    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靈璧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前景,將打造新型軸承產業聚集基地作為工業強縣的戰略選擇。  以創新謀發展,靈璧縣緊抓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機遇,將供給側改革與產業創新發展有效銜接,強化政策引領,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集聚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優鏈,推動全縣軸承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構建新時代縣域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條工業強縣新路徑。
  • 安徽靈璧: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機遇 奮力打造新型軸承產業集聚基地
    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靈璧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前景,將打造新型軸承產業集聚基地作為工業強縣的戰略選擇。 以創新謀發展,靈璧縣緊抓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機遇,將供給側改革與產業創新發展有效銜接,強化政策引領,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集聚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優鏈,推動靈璧縣軸承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構建新時代縣域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條工業強縣新路徑。
  • 胸懷全局 奮勇擔當 搶抓機遇 爭先進位
    始終堅持把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作為戰略目標,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謀篇布局,持續提升城市能級,持續提升城市宜居度,推動發展行穩致遠。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打造國內循環的戰略腹地和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打造承載美好生活的「未來之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品牌國際影響力。
  • 搶抓機遇繁榮生態推進兩化融合 加快產業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江蘇省政府聯合主辦,以「融合新業態 產業新生態 發展新格局」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聯盟組織、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投資和服務機構的近千名代表參加。其間,舉辦高峰論壇、分論壇、專題會、投融資對接會和展覽展示等一系列活動,深入研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路徑,交流創新經驗,加速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
  • 廣州動漫產業搶抓「宅」機遇
    根據2019年廣州文化藍皮書,廣州市動漫產業產值約佔到全國動漫業總產值五分之一,遊戲產業自主研發能力快速提升。隨著龍頭企業加速布局,動漫遊戲產業能量不斷集聚。在廣州,將打造電競行業的「廣交會」和多產業融合的電競產業帶。展望未來,全國電競之都和動漫「穗軍」加速崛起,力促疫情後的文旅產業恢復及融合發展。
  • 沈體雁:推動創新方式變革,打造「創客山東」新名片
    利用北京人口疏解、產業疏解和減量發展機遇,吸引或柔性引進100首都創客落戶山東,定居山東,創業山東。留一批。2019年山東在校大學生約250萬,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 約220萬人,研究 生約13萬人。
  • 搶抓電商發展新機遇,「之江創客」2020全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賽...
    (原標題:搶抓電商發展新機遇,「之江創客」2020全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賽圓滿收官)
  • 李鴻忠: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搶抓機遇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
    9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部署,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全面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 產業園區、產融合作、產業變革、車聯網 2020年中國網絡安全產業...
    對於推動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陶青表示,一是要搶抓發展機遇,壯大園區發展動能。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重要領域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建設新一代網絡安全技術創新研發、集成應用「先導區」,鼓勵產學研協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積極培育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二是要優化園區發展環境。
  • 積極打造連結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在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上下更大功夫,把沿海、沿江、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積極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加快培育開放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凸顯廣西在全國開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強化重大開放平臺的牽引功能和引擎作用。
  • 廣西:搶抓機遇 引領三次產業提質增量
    原標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打好六大會戰 奮力衝刺收官】廣西:搶抓機遇引領三次產業提質增量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廣西牢牢把握「穩字當頭、守住底線、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工作思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補短板、謀長遠,高站位引領三次產業提質增量。
  • 國創中心副總經理鄒廣才: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策源地
    成立兩年多來,以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為核心,聚焦產業前瞻關鍵技術研發,著力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鄒廣才說,2018年3月國創中心正式揭牌,目標是要建設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策源地,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燃料電池、動力電池、電驅動、混合動力、電子電控、整車集成、輕量化、前瞻技術9大技術方向,建設「開放開源整車驗證平臺、前瞻技術檢測評價平臺、智慧財產權共享共用平臺、孵化創投生態建設平臺」,強化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 搶抓「雙區」建設機遇,中山翠亨新區繪就嶄新藍圖
    為振興中山經濟、加快中山高質量崛起,翠亨新區被中山市委市政府賦予「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城市示範區」的時代使命,是中山實現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將攜手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共同打造全市「三核鼎立」的重大發展平臺。
  • 唐良智調研我市集成電路產業時強調 抓創新 聚人才 優環境 推動...
    據重慶日報消息 4月2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在調研我市集成電路產業時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陳敏爾書記要求,抓創新、聚人才、優環境,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