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張麻子」為何最後孤身一人?這三個細節已有暗示

2020-12-14 大宗師a五竹

《讓子彈飛》已經上映10年了,如今,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

《讓子彈飛》毫無疑問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電影中充滿了隱喻,黑色幽默和各種諷刺;此外,更有不少名言名句,讓人記憶深刻。像「讓子彈飛一會」、「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TM的餃子驚喜!」、「掙錢嘛,不寒磣」……這些句子幽默風趣,同時又富有內涵。不過,今天我們不講這些,我們講講大哥「張麻子」的事情。

翻譯翻譯,什麼叫做驚喜?

影片中,大哥「張麻子」與黃四郎鬥智鬥勇,最後終於帶著鵝城的百姓衝入了黃四郎家中,炸碉樓,殺四郎。黃四郎是死了,可是大哥的幾個兄弟都選擇離他而去,不再幹麻匪勾當了,留下大哥獨自一人,這又是為何呢?

影片結束後,只留下大哥一人進行做麻匪

其實,劇中早有暗示:大哥「張麻子」已經失去了領導能力,兄弟們有了更好的去處,已經不願再幹麻匪了。

六子之死是起因

大哥手下一共六個兄弟,這六人跟隨「張麻子」出生入死,幹這種劫富濟貧的麻匪溝通不知道多少回了,都沒死過人。可是,來鵝城這次,六子死了。

吃兩碗粉,卻只給一碗粉的錢?

幹麻匪的,死人也正常,但是大哥的處理方式有不妥,讓兄弟們難以認可。

六子是被胡萬設計害死的,兄弟們手足情深,怎能忍心眼看著兄弟死得這麼慘。依據各兄弟的性子,肯定當場殺了胡萬。

可是大哥忍住了,信了湯師爺的話,要「殺人誅心」。殺人誅心雖好,可是並不是所有兄弟都能理解。兄弟們在山上做麻匪這麼多年,講的就是一個義字,兄弟慘死,仇人就在眼前,聽一個外人的話,就不讓殺?讓兄弟們怎麼想?當場殺了胡萬,一樣能繼續和黃四郎鬥下去。

湯師爺勸大哥:殺人誅心

可是大哥想要公平,想為還鵝城公道,想在鵝城百姓中樹立信心,想把黃四郎連根拔起,想殺人誅心。這些都沒問題,但是,下面的兄弟們理解能力可沒有這麼前,殺人償命才是硬道理,才不想管你鵝城百姓如何,公平不公平。

六子死了,大哥處理的方式,在下面的兄弟們看來,對不起六子。所有兄弟們和大哥的間隙也由此產生了。

公平,公平,還是TM的公平

花姐的出現是誘因

花姐是一名妓女,黃四郎把花姐送給大哥,是想使出美人計。可大哥沒有被誘惑,手下的兄弟卻被花姐給迷住了,特別是老二和老三。

花姐出現,想色誘大哥

進城的時候,老三和老二見到城門口迎接的女人,笑著說:「城裡的女人就是白啊」。這裡就已經暗示了兄弟們難過美人關。

難過美人關

隨後,花姐出現,不用什麼手段,就和老二老三打成一片,老二和老三,多次為花姐辯護,已經深陷美人的溫柔鄉之中了。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麻匪。所以黃四郎死後,兄弟們抱得美人歸,又何必再跟著大哥繼續當麻匪呢?

二哥的死是直接的導火索

二哥怎麼死的,看似死在了出城剿匪當中,實則死在湯師爺和花姐洩露情報之下,更深層次的,是死在大哥的固執之下。

六子的死,讓大家直接意識到黃四郎的危險性。如果此時收手,在黃四郎家中的飯局,直接殺了他,後面就不會有二哥的死了。

原本的刺殺行動被大哥中止

再者,綁架兩大家族,獲得贖金之後,能夠及時拿錢走人,也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二哥也不會死。可是大哥執意要拿黃四郎的錢,同時還要「公平,公平,還是公平」。這樣固執的想法,讓黃四郎有更多的機會,利用湯師爺和花姐的情報反撲。所以,二哥死了。

七弟提議,大家拿錢跑路

大哥做的也沒錯,六子的死讓他很傷心,很憤怒,所想「殺人誅心」,把黃四郎連根拔起,才解恨。可是,兄弟們可沒有這麼高的覺悟。

六子死了,原本要潛入黃四郎家中進行刺殺時,大哥中途中止了行動;上演了一場綁架戲,拿到了大量錢財,大哥說不是黃四郎的不要,一定要黃四郎出錢;最後出城剿匪,二哥犧牲。這讓兄弟們怎麼想?

大哥不要黃四郎的錢

原本就是賺個錢,不寒磣,拿到錢財,殺掉黃四郎。這才是麻匪該做的,而不是主持公平和正義。

最後的話

大哥「張麻子」是個聰明人,有正義感,想為民除害,替天行道;但是,手下的兄弟們,可沒這麼高覺悟。

到底還是麻匪,是凡人,禁不住美女錢財的誘惑,受不住死亡的恐懼。如果能夠開開心賺大錢還好,兄弟們肯定繼續跟著大哥混。但是,大哥想的不僅僅是賺錢,更是為了公平正義。因此,兄弟們也沒有必要繼續做下去了,抱得美人歸,安穩生活才是硬道理。

剩下的四個兄弟,此時已不會跟隨大哥了

大哥張牧之和手下的兄弟們不一樣,信念不一樣,理想也不一樣,和手下幾個兄弟本質上就不是一路人。

孤身一人也好,你瞧,剩下的兄弟坐著湯師爺的那架馬車出發了,真的是去上海嗎?還是去下一個縣城呢?

真的是去上海嗎?還是去下一個縣城,繼

文/大宗師a五竹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讓子彈飛》結局解析,張麻子到底有沒有贏?(中)
    在《讓子彈飛》中,他終於成為電影中真正的英雄。(由於分為上中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第一個轉折點,涼粉事件。張麻子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知己,於是他在原來「賺錢」的目標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目標,復仇。
  • 抖音張麻子是什麼梗意思內涵 電影讓子彈飛臺詞改編
    如今在抖音上面又起來一個梗,這個梗中提到了「張麻子」「辦他」這兩個詞,非常的霸氣,網友們都想知道這個張麻子是什麼意思呢?抖音張麻子是什麼梗呢?抖音張麻子是出自哪部電影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情況吧。抖音張麻子是什麼梗  據了解,張麻子這個詞元源於2010年拍的喜劇片《讓子彈飛》中的一個土匪頭子。
  • 盤點《讓子彈飛》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你以為你看懂了?
    這部電影有很多好玩的點,但是這是一部外人看來的喜劇片。也可以說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故事,這個很妙。2、最後姜文騎著馬抬頭望天,表情迷惑,突然歌聲響起,馬拉火車再次出現,車尾不知是馬師爺還是黃四郎,姜文騎馬便追,最後這一幕讓人看著很詭異,很無釐頭,這時候我們已經不知道看的到底是現實還是幻境。
  • 姜文的《讓子彈飛》上映10年,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今年是《讓子彈飛》上映第10年。前幾天重溫,發現個有意思的細節:姜武扮演的黃四郎爪牙在縣長官邸囂張說自己是光緒三十一年的武舉人,誰敢動他?一句配角臺詞勾動我的較真,去查了下中國武舉的歷史。光緒三十一年是公元1905年,中國最後一屆科舉考試,卻不是最後一屆武舉考試,歷史上最後一屆武舉考試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式宣布廢除武舉則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查到這裡我不禁笑了,是有意設計武舉人說謊,還是劇本未考證細節,都不重要。有意思的是姜文電影裡一貫的真真假假和影射諷刺。
  • 姜文這部《讓子彈飛》歷久彌新
    姜文是中國電影圈裡頭的奇才,在十年前憑藉著一部《讓子彈飛》名震中國,成為真真正正「站著掙錢」的導演。時隔十年,再來看《讓子彈飛》,更顯得歷久彌新。這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問題。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人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理,不同的觀眾對於電影的解讀也是不同的。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一個屠龍者終將為龍的故事,也有人認為這是「站著掙錢」的故事。不論是何種觀點,都離不開「政治隱喻」。
  • 子彈飛了40年,從《讓子彈飛》原著中淺析那些你不知道的姜文隱喻
    《讓子彈飛》是2010年上映,不得不承認,這是姜文的天才之作,經典行列,最為奇妙的是作品引起不同政治立場的解讀而且各自都能自圓其說,堪稱公認的狂歡。《讓子彈飛》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
  • 電影《讓子彈飛》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如果提到一部喜劇電影,大家一定會眾說紛紜,好萊塢的也許會想起《博物館奇妙夜》等,國內的也許有人會想到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等,可是,如果要說哪一部喜劇片把隱喻做到極致,那一定是姜文的《讓子彈飛》。電影中有三位主角,分別是姜文飾演的張牧之和葛優飾演的湯師爺還有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這三人的演技還是一如既往的精彩,其實,電影中的這三位主角,就是代表不同的勢力,分別是姜文代表改革派以及湯師爺實際上就是代表著徵服還有黃四郎代表了一方惡霸。
  • 《讓子彈飛》中的幾個謎團到底是什麼?
    《讓子彈飛》於2010年上映,是姜文指導的第四部電影,該劇算是相當成功的商業片,口碑與票房雙高,第一遍看《讓子彈飛》完全當做喜劇來看,感覺電影包袱足笑點密,尤其是雨夜火拼那一幕更是笑料十足,最近又看了幾遍,感覺每一次看都不一樣,這部電影絕不是喜劇那麼簡單,影片中的幾個謎團現在仍然一知半解,只能貿然猜測一下。
  • 抖音張麻子是誰什麼梗 張麻子出自哪部電影介紹
    最近抖音上面有流行張麻子這個梗,有很多視頻上面都提到了這個張麻子,那麼這個張麻子到底是誰,這個梗又是怎麼出來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抖音張麻子是誰什麼梗 張麻子出自哪部電影介紹  這個張麻子指的是在《讓子彈飛》中的一段視頻,這句話是周潤發對姜文說的一句話,其中一句就是「不就是個小小的張麻子嗎?辦他!
  • 《讓子彈飛》裡,開片和結尾的蒼鷹,才是電影最深的隱喻
    不得不說,《讓子彈飛》是每年必看的電影之一,無論看多少遍,都能看到不一樣的信息,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關於電影要表達的情緒我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看《讓子彈飛》。耳熟能詳的情節,還是會有些陌生的迷離,並不是記憶的混淆,而是隨著閱歷的更新與擴展,能在簡單的畫面中,看到更多的信息。正如,片頭最先出現的那一隻蒼鷹。
  • 從《讓子彈飛》中的三大主角,談男人的「社會學」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近10多年來,一部反響劇烈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集合了電影藝術和電影商業,既有故事的內涵,又迸發出了社會的話題。影片由極具才華的第五代導演姜文執導,這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國產導演,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最後一面旗幟。
  • 為什麼說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不僅僅只是部電影呢?
    土匪本應該幹的是打家劫舍,欺壓百姓的勾當,可張麻子上任縣長後確對百姓說 「他追求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他劫富濟貧,一心只想搬倒惡霸黃四爺,哪有這樣的一生正氣土匪。而黃四爺靠倒賣煙土販賣人口,刮分民脂民膏,成為人人畏懼的地方惡霸。在我看來,張麻子代表的是群眾革命的理想主義者,而黃四爺代表的是剝削階級,電影故事更像是一場鮮活的革命鬥爭!
  • 《讓子彈飛》,不是一個屠龍少年的童話
    所以說,《讓子彈飛》是多好的教育片啊,用虛構的筆法,把人類歷史上的一段往事講了個一清二楚。能講的,不能講的,都講了。《讓子彈飛》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窮二白的張麻子,帶著幾個兄弟,打敗地主老財黃四郎的故事。這和傳統的童話故事沒啥區別,就是英雄打敗惡龍,解救百姓的故事。
  • 讀懂鵝城黃四郎,才能懂姜文的《讓子彈飛》。黃四郎真實身份解密
    平時不太喜歡看電影,對姜文那部《讓子彈飛》卻甚是喜愛。這部電影看了不下三回,每看一回,都有不同的領悟。感覺這不只是一部電影,更像一部文學巨作,一部意義深刻的文學巨作。《讓子彈飛》整部電影,隱喻頗深。黃四郎作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身份一直比較神秘。明面上,黃四郎只是鵝城的一個財主。實際上,他可能還具備更神秘的身份。這個身份,甚至神秘得有點駭人……電影中出現的兩個細節,揭示了黃四郎的真實身份。
  • 讓子彈飛:是理想主義者的政治梗嗎還是對歷史的冷嘲熱諷
    讓子彈飛一會,經典的臺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這部影片究竟是想表達什麼樣的宗旨呢,我想在大家的心中各有千秋。本部影片的起點須在「葛優」買來的縣長一事道起,本來是高高興興地去赴任,可哪成想半路殺出一個「姜文」張麻子,張麻子朝著群馬開了許多槍,可沒有什麼效果,正在一個小兄弟疑惑不解的時候,張麻子說「讓子彈飛一會」然後群馬四散,就這個樣拉開了序幕。高明之處在於看的時候給了大家一種錯覺,那就是子彈真的飛了一會,後來才發現,白馬四散時響起的槍聲是敵人的,而不是子彈剛飛過去。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讓子彈飛》改編自著名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集《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 ,該片講述了北洋年間,土匪與騙子之間的一段傳奇故事。在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之後,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然而真正的決戰才剛剛開始,南國一霸黃四郎虎視眈眈鎮守鵝城,一場場情殺命案連環上演,華南三王各自為陣,鵝城雙豔粉墨登場,亂世梟雄的混戰一觸即發。
  • 《讓子彈飛》影片開頭和結尾各是什麼意思?你看懂了嗎?
    (哭腔)張麻子連開七槍,打散了馬匹,火車失去了動力向後走。火車上的白色蒸汽只是一個擺設,可能是用來吃火鍋的火車上的抬槍愣是一個麻匪沒打到,反而被張麻子兩把斧子就搞定了。最後師爺和那些士兵死了,夫人和馬縣長活了下來。開頭這一段什麼意思呢?馬拉火車代表著守舊落後的觀念和生產方式,畢竟我們都知道火車依靠蒸汽動力和電力驅動,用馬匹來作為動力來源實在是有點可笑。
  • 深度解析《讓子彈飛》
    葛優這句誇張的對白,寓意了兩種潛臺詞:一是暗諷當時的官員腐敗墮落,不幹實事,上任都是肆無忌憚的撈錢 ,無法無天;二是告訴張麻子來錯了地方,這裡已經沒有油水可撈了。,將軍去世後,形勢所迫下被逼落草,成了天下聞名的土匪,人送綽號「張麻子」,他帶領的一幫弟兄個個身手不凡,平時全靠打劫為生,這次無意中劫持了馬邦德,打算魚目混珠、假借馬邦德的縣長委任狀,走馬上任鵝城,當時目的也是為了撈一票就走。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十年後,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一部分粉絲化身列文虎克,從電影的各種細節中推敲出作者欲說還休的深意,恨不得一部姜文電影,半部中國歷史。另一部分無感觀眾,則將其導演風格評價為「荷爾蒙過剩」,並將那些被粉絲津津樂道的明嘲暗諷定義為故弄玄虛。更多的人,則是抱著看《讓子彈飛》的心情進場,卻看完了又一場《太陽照常升起》,最後只能支支吾吾感嘆一句:這片子挺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