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600,閱讀時間:約4分鐘
《澠水燕談錄》記載,北宋年間,大宋官員張芸叟出使遼國,晚上在遼國「南京」幽州館驛睡覺時,突然發現牆上不對勁,湊近了仔細一瞧,才驚見「大遼酒店」的牆壁上,竟赫然寫著同時代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老人行》。第二天又一詢問,驚悉幽州當地的書店裡,毫無「版權意識」的遼國人,竟擅自把蘇軾的詩文搜集來,編成「盜版書」《大小蘇集》火熱售賣,如此「火出大宋」的一幕,也叫張芸叟連聲感慨:「(蘇軾)外至夷虜亦愛服如此。」
而且,這「在遼國遇上蘇軾」的遭遇,也不止張芸叟一位,就連蘇軾的親弟弟蘇轍,也被震撼了一把。出使遼國且「下榻」在神水館的蘇轍,這一路上遇到不少「遼國粉絲」,動輒就向他打聽蘇軾。感慨萬千的他,也寫下了名句「誰將家書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大哥呀,你在遼國好火呀。
其實,張芸叟蘇轍們看到的景象,放在當時遼國,還都是小兒科。在蘇軾成名以前,遼人就有「追星」的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詩作,由於通俗易懂,所以常年在遼國傳頌,待到蘇軾紅遍大江南北後,也搶了白居易在遼國的風頭,只要有蘇軾的詩作進入遼境,立刻招來遼國「文青」們的瘋狂傳抄,那「寫牆壁上」「賣盜版書」的一幕,都是常見景象。甚至「火到遼國」這事兒,對於蘇軾來說,也不過是個小目標。
就是在蘇轍感慨「大哥在遼國好火」的時候,毗鄰遼國的高麗,蘇軾也是火到不要不要。以今天一些韓國學者的看法,至少在蘇軾45歲左右時(宋神宗元豐年間),蘇軾的詩文就已在朝鮮半島流傳。連帶著「感慨哥哥好火」的蘇轍,也在高麗境內一起火。當時出使大宋的高麗使臣金覲,由於極度仰慕蘇家兄弟,乾脆把剛出生的倆兒子取名「富軾」「富轍」,正是這位金富軾,一生積極學習蘇軾,寫下了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典籍:《三國史記》。
甚至,至少在高麗國接下來的歷史上,學習蘇軾的詩文,模仿蘇軾的文風,都是高麗文壇流行數百年的時尚,「東坡流派」也成了高麗知名文學流派,把先前高麗崇尚浮華的駢體文風打得七零八落。每年高麗科舉後,新科進士們的第一大活動,也是果斷拋棄駢體文,精研蘇東坡詩文。「年年三十東坡出」是高麗文學史上的獨特景象。到了朝鮮王國時期,還有尹善道這樣的蘇軾鐵粉,模仿蘇軾筆下「赤壁船遊」的景象,造出了「神還原」的芙蓉洞——不惜血本,也要「過把蘇軾癮」。
此情此景,倘若被今天「搶中國衣服」的「韓國動漫愛好者」瞧見,不知會不會又來「搶蘇東坡」。
而在日本,蘇軾「火起來」的年頭比較晚,南宋端平年間,蘇東坡的詞才傳入日本,到宋朝滅亡半個多世紀後的日本室町時代,蘇軾的詩詞文都已經大火,由日本五山僧侶組成的「五山文學」,編纂了110卷的《東坡集》,從此被日本文人一代代掰碎了研究,還造就了日本一大批「東坡癖」——比如18世紀日本學者柴野慄山,每年十月都舉辦出遊,就模仿蘇軾「遊赤壁」的一幕,帶著大家玩一場。
這種「東坡癖」,在日本可不止這一位。比如編纂《東坡集》的「五山文學派」,除了編書外還畫蘇東坡,創作了三十多種題材的蘇軾繪畫,比如《赤壁賦圖》《東坡愛海棠圖》,簡直是各種版本的蘇軾形象。甚至到了日本江戶時代,「學蘇東坡出遊」「學蘇東坡喝茶」「畫蘇東坡」都成了日本文人的雅趣。「蘇東坡式聚會」更常見:大家選一個「類似赤壁」的地方,除了喝酒飲茶外,還要用蘇軾的詩句分韻做詩,看誰最像蘇東坡。
以當時日本文人的話說:「我們雖然沒有在赤壁夜半泛舟賞月的機會,但是……在日本也可以完全欣賞到蘇東坡赤壁遊的境界」。看過這樣的神往,就知「蘇東坡」三個字,在大宋之外,有著怎樣超越民族甚至國界的魅力。
大宋文化的影響力,乃至華夏文明的影響力,不妨先品一品,一個比大宋還有生命力,「火出大宋」的蘇東坡。
參考資料:陳程程《遼代契丹人漢化問題研究》、繞學剛《蘇東坡在國外》
原標題:《「火出大宋」的蘇東坡,蘇轍震驚:大哥,你在遼國好火呀!》
關鍵詞 >> 蘇東坡,蘇轍,宋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