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有史以來最佳書20種」排行榜目錄學解注
@美國《生活》雜誌社[發布]
@陳致成[編注]
/
1981年,美國《生活》(Life)雜誌社曾在其百萬讀者中開展了一次「人類有史以來最佳書」評選活動,結果名列前茅的是以下20種,其中小說12種、劇本2種、歷史故事(包括史詩)3種、其他讀物3種,按得票數多寡序列依次為:《唐·吉訶德》、《魯濱遜飄流記》、《匹克·威克外傳》、《傲慢與偏見》、《德伯家的苔絲》、《悲慘世界》、《包法利夫人》、《約翰·克利斯朵夫》、《西線無戰事》、《白鯨》、《格列佛遊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以上為小說),《浮士德》、《仲夏夜之夢》(以上為劇本),《奧德賽》、《希臘史》、《羅馬帝國衰亡史》(以上為歷史故事),《聖經》、《培根論說文集》、《進化論》(以上為其他讀物)。
對此,中國《讀者文摘》(《讀者》雜誌的前身)曾於1981年第5期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編譯《人類有史以來最佳書20種》一文加以傳播。
作為以美國為中心的英語世界百萬讀者票選的結果,該最佳書排行榜雖然不含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甚至也不含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但卻顯然不同於大師名家開列的西方經典名著推薦書單,在雅俗共賞、耐人尋味和合乎大眾閱讀趣味方面有著天然的「權威」優勢和不可替代的「沉澱」價值,其間透現的讀者鑑賞水準和品味甚至還讓改編者感到有點難以想像。為了便於漢語世界書友同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權威」優勢和「沉澱」價值,改編者特以《讀者文摘》所載為底本,根據個人知見按書輯編相關資訊,運用中國目錄學方法,將原本只有書名、作者以及體裁分類的該最佳書排行榜改造成一份帶有解題和注釋並推薦影響大和口碑好的中譯本的歐美經典名著推薦書目,同時將原標題改為《歐美「有史以來最佳書20種」排行榜》,以使名副其實。
/
小說12種
1.《唐·吉訶德》(Don Quixote,M·塞萬提斯著);
反騎士冒險小說兼諷刺史詩。又譯《堂·吉訶德》、《吉訶德大人》。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首要代表作,分上下兩部。作為與獨白型小說相對、與現實混雜的多聲部小說,該小說在西方文學史上被視為「現代小說的開端」。塞萬提斯的第二代表作為《訓誡小說集》(Exemplary Stories)。塞萬提斯同時享有「西班牙最偉大作家」美譽,曾被狄更斯、福樓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多位十九世紀歐洲大作家推許為「現代小說之父」。楊絳譯本影響大,董燕生譯本、孫家孟譯本口碑好。
2.《魯濱遜飄流記》(Robinson Crusoe,D·笛福著);
日記體冒險小說。又譯《魯濱孫漂流記》。十八世紀英國作家笛福(Daniel Defoe)第一代表作。由於有著流浪漢體小說的敘事結構和風格,該小說被視為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笛福在英國與歐洲文學史上均享有「小說之父」美譽,其第二、第三代表作分別為極受伍爾夫夫人和毛姆爵士推崇的《摩爾·弗蘭德斯》(Moll Flander,又譯《蕩婦自傳》)和《羅克珊娜:幸運的情婦》(Roxana: The Fortunate Mistress,又譯《羅克薩娜》)。徐元度(徐霞村、方原)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梁遇春譯本口碑好。
/
2013年7月初版一印「梁遇春譯文集」版《魯濱遜漂流記》
/
3.《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C·狄更斯著);
流浪漢體幽默小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成名作兼代表作之一。有「英國版《堂·吉訶德》」之譽。狄更斯代表作首推《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又譯《塊肉餘生錄》、《大衛·考坡菲》),其次是被譽為西方「法律小說」鼻祖的《荒涼山莊》(Bleak House,又譯《蕭齋》),此外還有《小杜麗》(Little Dorrit)、《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又譯《孤星血淚》)、《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等也頗受文學批評家推崇。狄更斯是列夫·託爾斯泰、喬治·歐威爾等大作家心目中最優秀的英國小說家。蔣天佐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劉凱芳譯本口碑好。
4.《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J·奧斯丁著);
風俗喜劇浪漫小說。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傑出女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第一代表作。簡·奧斯丁在西方文學史上享有「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美譽,曾被伍爾夫夫人推許為「女性中最完美的藝術家」,其旗鼓相當的第二代表作為被視作最能代表作者藝術和思想成就的《愛瑪》(Emma),而作為更具現代意義的後期轉型作品,《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和《勸導》(Persuasion)也備受文學批評家伍爾夫夫人和美國大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推崇。王科一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孫致禮譯本口碑好。
/
1980年9月新一版王科一譯本《傲慢與偏見》
/
5.《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T·哈代著);
「性格與環境」悲劇小說。又譯《苔絲》。副標題為「一個純潔的女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後一位文學大師哈代(Thomas Hardy)第一代表作。伍爾夫夫人曾推許哈代為「英國小說中最偉大的悲劇大師」,還有人稱他是「英國小說中的莎士比亞」。哈代的第二代表作為《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而《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則因對悲劇人生作哲學思考而備受文學批評家推崇,同時,《卡斯特橋市長》(The Mayor of Castebridge)也深受讀者大眾喜愛。張谷若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吳迪譯本、孫致禮譯本口碑好。
6.《悲慘世界》(The Miserable World,V·雨果著);
人性救贖社會小說史詩巨著。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作家雨果(Victor Hugo)首要代表作,以法律和道德為「抗爭」對象,分為五部。有「《奧德賽》式的偉大史詩」之譽。作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同時享有「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美譽,並被大作家羅曼·羅蘭推許為「唯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文學界和藝術界]偉人」。其第二、第三代表作為與該小說合稱「人類命運三部曲」的《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海上勞工》(The Toilers of the Sea),分別以宗教和自然為「抗爭」對象,而歷史小說《笑面人》(The Laughing Man)和《九三年》(The Year of 93)也在法國與歐洲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李丹、方於合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潘麗珍譯本口碑好。
/
1988年11月二版三印李丹、方於譯本《悲慘世界》(全五冊)
/
7.《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G·福樓拜著);
反浪漫主義心理小說。又譯《波華荔夫人傳》。副標題為「外省風俗」。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成名作兼第一代表作。作為對幻想和現實的合併批判,該小說曾被左拉推許為「新的藝術法典」和「同類小說中準確無誤的典範」,又被毛姆爵士推許為「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福樓拜還同時被左拉推許為「自然主義之父」,並享有「現代小說鼻祖」美譽。其第二代表作為象徵「浪漫主義的墮落」的《情感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而《薩朗波》(Salammb )也被認為是具有史詩氣質的歷史小說。李健吾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張道真譯本、李青崖譯本口碑好。
/
1958年10月初版、1979年9月重印「網格本」(李健吾譯本)《包法利夫人》
/
8.《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羅曼·羅蘭著);
多卷集音樂小說史詩巨著。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最重要作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第一代表作,主人公原型為貝多芬,共十卷。曾被譽為「20世紀最高貴的小說」。作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羅曼·羅蘭享有「歐羅巴的良心」美譽,同時曾被高爾基推許為「法國的列夫·託爾斯泰」。其第二代表作為以女性成長和自我完善為主題的《欣悅的靈魂》(L』Ame enchantée,又譯《母與子》),同時,分別以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託爾斯泰三位偉大藝術家為傳主的《名人傳》(La Biographie,又譯《巨人三傳》)也享有盛譽。傅雷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別無口碑好的中譯本。
9.《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E·M·雷馬克著);
自傳體反戰小說。二十世紀德國小說家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成名作兼代表作之一。作為以毀滅為主題的黑色喜劇,曾有評論稱該小說為「古今歐洲書籍的最大成就」。該小說並使雷馬克躋身西方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戰爭小說作家」行列。雷馬克另三部代表作為《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愛你的鄰人》(Liebe deinen N chsten,英譯《流亡曲》)、《裡斯本之夜》(The Night in Lisbon),統稱「流亡三部曲」。朱雯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黃文範譯本口碑好。
10.《白鯨》(Moby-Dick,H·梅爾維爾著);
人性與自然冒險小說史詩。又譯《白鯨記》、《莫比迪克》。十九世紀美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首要代表作。作為浸染著「徵服和佔有」欲望、「資本和利潤」意識的復仇與冒險故事,該小說在沉寂了半個多世紀後被推許為「美國想像力最輝煌的表達」,同時有「捕鯨業的百科全書」之譽。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史上與霍桑齊名,毛姆爵士對他的評價遠高於愛倫·坡和馬克·吐溫,其次要代表作還有以「人性與權力」為主題的《比利·巴德》(Billy Budd,又譯《畢利·伯德》、《水手比利·巴德》)等。曹庸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成時譯本口碑好。
/
2011年4月初版「企鵝經典」版成時譯本《白鯨》
/
11.《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J·斯威夫特著);
遊記體諷刺寓言小說。十八世紀上半葉英裔愛爾蘭諷刺文學大師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首要代表作。作為寫給大人看的「童話」,該小說可謂極盡諷刺之能事,英國歷史小說鼻祖司各特爵士曾指出,「即使《魯濱遜漂流記》也難以在敘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斯威夫特第二代表作當推以教會為主要諷刺對象的《木桶的故事》(A Tale of a Tub,又譯《一隻桶的故事》),而他的《散文集》(Shorter Prose Works)也受推崇。英國大作家薩克雷曾推許斯威夫特為「了不起的天才人物」,而美國大批評家愛德蒙·威爾遜則將其列為六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排名僅在莎士比亞和彌爾頓之後。張健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楊昊成譯本、孫予譯本影響大。
/
1979年12月二版、2015年10月二印「名著名譯」版(張健譯本)《格列佛遊記》
/
12.《哈克貝利·芬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馬克·吐溫著);
少年冒險成長小說。又譯《頑童流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十九世紀美國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Mark Twain)第一代表作。作為西部文學傳統與幽默敘事藝術的完美結合,海明威曾宣稱,「一切現代美國文學都源於一本書,這就是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馬克·吐溫曾被威廉·福克納推許為「美國文學之父」,同時享有「美國文學中的林肯」美譽。其第二代表作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更多讀者的該小說前篇《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Sawyer,又譯《孤兒歷險記》),同時《短篇小說集》(Complete Short Stories)、《王子與貧兒》(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又譯《王子與乞丐》)也擁有眾多讀者。張萬裡譯本影響大,成時譯本、張友松與張振先合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許汝祉譯本口碑好。
/
劇本2種
13.《浮士德》(Faust,J·歌德著);
人生哲學詩體悲劇。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最偉大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幾乎耗盡畢生心血的首要代表作,取材於十六世紀德國關於浮士德博士的歷史傳說、民間故事和戲劇作品,分第一、第二兩部。作為知識分子不甘墮落、永不滿足的追求探索精神的寫照,該詩劇曾被匈牙利美學家盧卡契推許為「人類發展的縮影」,同時被美國大批評家布魯姆指稱為「西方詩歌中最怪異的名作」。歌德的第二代表作當推《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Wilhelm Meister’s Apprenticeship)和《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Wilhelm Meister’s Year of Wandering),而《少年維特之煩惱》(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則是歌德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最多讀者的代表作。革命導師恩格斯曾稱道「歌德與黑格爾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而布魯姆則認為「歌德精神上的強烈魅力來自於一種永不安寧的自我審視」。郭沫若譯本、周學普、楊武能譯本、錢春綺譯本影響大,綠原譯本影響大且口碑好,梁宗岱譯本(第一部)、董問樵譯本、樊修章譯本口碑好。
/
1994年11月初版、2015年6月一印「名著名譯」版(綠原譯本)《浮士德》與2016年9月初版「梁宗岱譯集」版《浮士德》(第一部)
/
14.《仲夏夜之夢》(Midsummer Night’s,W·莎士比亞著);
無釐頭愛情喜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與歐洲最重要作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洋溢遊戲和狂歡精神的喜劇代表作之一,據說也是戲劇史上最有觀眾緣的喜劇之一。莎士比亞喜劇代表作還有《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溫莎的風流娘兒們》(The Merry Wivis of Windsor)、《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又譯《各遂所願》)等,另有悲劇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又譯《柔蜜歐與幽麗葉》)、《哈姆雷特》(Hamlet,又譯《王子復仇記》、《哈姆萊特》)、《奧賽羅》(Othello,又譯《奧瑟羅》)、《李爾王》(King Lear)等,還有傳奇劇代表作《暴風雨》(The Tempest)、歷史劇代表作《亨利四世》第一、二部(Henry the Fourth: Part1 and Part2)等。英國桂冠詩人德萊頓曾盛讚「莎士比亞有一顆通天的心,能夠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國大作家歌德曾推許莎士比亞為「偉大的心理學家」,而革命導師馬克思也曾推許莎士比亞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朱生豪譯本影響大兼口碑好,曹未風譯本影響大,梁實秋、方平譯本口碑好。
/
歷史故事3種
15.《奧德賽》(The Odyssey,史詩,荷馬著);
浪漫冒險英雄史詩。又譯《奧德修記》、《奧德賽漂流記》。與《伊利亞特》(The Iliad,又譯《伊利昂記》)並稱「荷馬史詩」,相傳由古希臘偉大的盲詩人荷馬(Homer)創作(當代西方已有學者證明該傳說之非,因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分別成書於公元前650年左右和前630年左右,遠遠晚於荷馬生活的前800年左右)。作為故事相續的姐妹篇,兩部「荷馬史詩」同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座偉大的裡程碑,集希臘神話與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只是相對而言,聚焦個人遭遇和肯定生命價值的《奧德賽》更富有想像空間和浪漫色彩。鑑於《奧德賽》主要描寫漂泊與回歸、強調家庭情感,當代西方有學者認為它很可能出自女性之手,而直接描寫特洛伊戰爭、充滿血腥暴力的《伊利亞特》則不大可能由女性創作。王煥生譯本影響大且口碑好,楊憲益譯本、陳中梅譯本口碑好。
/
1997年初版、2015年9月二印「名著名譯」版(王煥生譯本)《荷馬史詩·奧德賽》
/
16.《希臘史》(History of Greece,J·B·布利著);
國別通史專著。二十世紀初葉英國歷史學家兼古典文獻學家約翰·伯裡(John Bagnell Bury,又譯約翰·伯瑞)影響最大的代表作,英文版原書名為《截至亞歷山大大帝亡故的希臘史》(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作為以政治和軍事為主軸的古希臘通史,該書也是西方世界最受歡迎的希臘史通史教材和入門讀物。約翰·伯裡的歷史研究以晚期羅馬帝國史、拜佔庭史和西方思想史為最受後世學者稱賞,其影響較大的代表作還有《自由思想史》(A History of Freedom of Thought)、《進步的觀念》(The Idea of Progress)等。吉林出版集團2016年1月初版的陳思偉譯本當為國內首個中譯版本。
17.《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E·吉本著);
國別通史巨著。十八世紀英國最重要歷史學家吉本(Edward Gibbon)窮十八年之力始畢其功的唯一代表作,共六卷。作為以軍事和政治為主軸的羅馬帝國通史,該書代表著十七、十八兩個世紀西方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被認為是第一部帶有現代觀念、具備現代視角的史書。除此以外,吉本別無堪稱代表作的史學專著,就只有備受毛姆爵士讚賞的「自傳」——《我的生活與創作回憶錄》(Memoirs of My Life and Writings)堪稱經典名著了。十九世紀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弗裡曼曾指出,「吉本始終不失為當代研究所不曾拋棄也不擬拋棄的十八世紀歷史學家」。吉林出版集團2008年4月初版的席代嶽譯本當為國內首個比較接近全譯的完整中譯版本,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初版的黃宜思與黃雨石合譯本為相當於原書篇幅三分之一的節譯版本。
/
1997年2月初版「漢譯名著」版(黃宜思、黃雨石節譯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全二冊)
/
其他讀物3種
18.《聖經》(The Holy Bible)
亞伯拉罕諸教宗教經典。分舊約全書(The Old Testament)和新約全書(The New Testament)兩個部分。其中,舊約為猶太教經書,內容與希伯來聖經一致,為基督宗教啟示性經典文獻,記載主與他的選民以色列人所立盟約,分經律、歷史、詩文、先知四個部分,成書於耶穌誕生前數百年至千年,天主教和東正教舊約為46卷,基督教(新教)舊約為39卷;猶太教不承認新約,其聖經只含舊約,因章節多合併(分經律、先知、聖著三個部分,史書歸入先知部分),故為24卷;新約為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新教)經書,內容為耶穌基督及其使徒言行和故事的記錄,包括福音書、歷史書、使徒書信和啟示錄四個部分,成書於公元一世紀末,各教均為27卷。作為亞伯拉罕三大一神教之一,伊斯蘭教以《可蘭經》(又稱《古蘭經》)為經書,只接受《可蘭經》中記載的聖經故事,同時承認舊約中的摩西五經和大衛詩篇以及新約中的耶穌福音書為經典,但這些經典若與可蘭經發生矛盾時,則只以可蘭經為正確。天主教香港思高聖經學會譯本、基督教(新教)聯合聖經公會國語和合譯本影響大且口碑好。
19.《培根論說文集》(Essay,F·培根著);
人生哲學議論隨筆。英文版書名直譯為《隨筆》,拉丁文版書名為《道德與政治論文集》。又譯《培根隨筆集》、《培根論人生》。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大作家兼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首要代表作。英國隨筆文學開山之作。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和哲學家,培根同時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寵臣,在歷史上留下了「偉大的小人」的口碑,英國大詩人蒲伯曾說他是「人類中最聰明、最出色、最卑鄙的一個」。培根的其他代表作有哲學方法論專著《新工具》(Novum Organum,or The New Organon,又譯《新工具論》)、未完成的幻想小說《新大西島》(the New Atlantis,又譯《新阿特蘭蒂斯》)等。水天同譯本、蒲隆譯本影響大,何新、曹明倫譯本口碑好。
/
1983年7月二版、2006年10月十八印「漢譯名著」版(水天同譯本)《培根論說文集》
/
20.《進化論》(Origin of Species,C·達爾文著)
生命演化科學著作。實指承載「Theory of Evolution」的《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一書。又譯《物種源始》。十九世紀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驚世代表作,英文版原書名為《基於自然選擇或生存競爭中的適者生存對物種起源的論述》(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達爾文的進化論即指書中提出的生命演化科學理論:物種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即通過自然選擇、生存競爭和適者生存來實現。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曾被革命導師恩格斯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另兩個分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而一百五十多年來的科學進展也證明其基本理論是正確的,只是其一直延續至今的巨大影響始終伴隨著爭議。周建人等譯本影響大,苗德歲譯本、舒德幹譯本口碑好(尤其苗譯所據底本為結構論辯相對精密的原書第二版,與他譯多據線索內容相對駁雜的原書第六版不同)。
/
鐵山青士附註:該導讀書目為陳致成讀藏學思小集《書林攬秀》(上科文2017年3月初版)下輯文稿,原稿編注於2016年8月,該文本為《書林攬秀》版,對原稿有不影響體例又帶有訂正性的微量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