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窯系(八大窯系)

2020-12-24 友鑑觀藏

景德鎮窯系(八大窯系)

景德鎮窯系形成於宋代,主要窯口除景德鎮外,還有江西豐白舍窯、吉安永和鎮窯、安徽繁昌柯家衝窯,福建德化窯、閩清窯,廣東潮安窯、湖北武昌金口窯和泉州碗鄉窯等。

繁昌窯青白瓷注子溫碗 安徽博物院藏

繁昌窯

繁昌窯燒造瓷器的年代可追溯到五代,北宋中後期逐漸衰落。其中繁昌窯可能曾為南唐宮廷生產過貢瓷。南唐時期創作的著名畫作《韓熙載夜宴圖》中使用的瓷器可能就是繁昌窯燒制出來的。

繁昌窯是中國古代最早燒制青白瓷的窯場和南方地區最早燒制白瓷的古代窯場之一,其「二元配方」制瓷工藝,比傳統認為景德鎮於元代發明這一工藝早了300多年。

白舍窯

產品有白瓷和青白瓷,還有少量薄胎瓷。造型、釉色與景德鎮窯大體相似。白瓷精者胎質潔白細膩,釉汁晶瑩潤澤;粗者胎質較粗糙,色澤白中泛黃,呈蛋殼色。白舍窯產品主要是民用瓷,有碗、壺、瓶、杯、碟等器型。

將樂窯

宋代將樂窯青瓷,釉色有青、青灰、青黃等。釉面呈玉質光澤為多,玻璃光澤較少。胎色灰白,胎質細膩。普遍使用刻劃花和剔花方法來裝飾器物。質樸古拙、委婉含蓄,有別於浙江越窯、龍泉窯生產的青瓷,具有地域特色,美不盛收。

將樂窯的瓷器一般說來青中偏灰少白,釉質清亮。介於湖田和龍泉之間的融合體。

白滸孤窯

白滸窯也叫臨川窯,位於江西撫州。歷史上卻有此窯燒制景德鎮風格瓷器。但今日打「白滸孤窯」款識者乃一家做仿古器的公司,諸多藏著不辨,將其當作元青花釉裡紅之類,特此說明。

相關焦點

  • 收藏瓷器,你必須要知道的五大名窯,八大窯系!
    在我國瓷器的製作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器誕生那天起至今有數不清的窯口在誕生、在製作無數的精美瓷器,不能一一例舉,縱觀歷史在我國瓷器歷史上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窯最令世人注目。八大窯系是越州窯系、耀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磁州窯系、建陽窯系、定窯窯系、鈞窯窯系。但後來又有德化窯、醴陵窯。
  • 窯火千秋——景德鎮的光輝歲月
    1000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在湖田村的原野上,工匠們點燃了第一爐窯火,從此誕生了陶瓷史上大名鼎鼎的湖田窯。到宋朝,湖田窯以上乘的青白瓷馳名天下,被認為是宋代青白瓷的巔峰之作。到元朝,湖田窯又創製出最為成熟的青花瓷——如果說青花瓷是一條洶湧澎湃的大河,那麼,這條大河的源頭就是如今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湖田村。
  • 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免費賞景德鎮明代御窯瓷器
    12月20日前,「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聞名於世的瓷都,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朝廷即在景德鎮珠山設陶廠(建文四年更名為「御器廠」、清代更名「御窯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直至清代最後一朝宣統止,幾乎歷朝都沿襲這種制度。陶廠、御器(窯)廠或由地方官監管,或由皇帝親自簡拔官員派往督造。
  • 「天目花開曜吉州」劉品三、劉曉玉父女吉州窯茶器展在景德鎮開幕
    2020年8月28日上午,「天目花開曜吉州——劉品三、劉曉玉父女吉州窯茶器展」在景德鎮民窯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坐落在湖田窯遺址上的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的第一個展覽,可以說,此次展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據《景德鎮陶瓷錄》記載:景德鎮自元朝以來所創的青花瓷,是從吉州窯彩繪中脫穎而出的。吉州窯陶瓷在中國宋元時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品。吉州窯的瓷塑和湖田窯瓷塑是中國民窯瓷塑史上的兩座高峰,通過對比兩座窯口在文化背景和藝術風格方面的異同及其原因,考察兩者之間的聯繫和發展的脈絡,以便更好的認識瓷塑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和發展規律。
  • 廣東人心中的「景德鎮」,窯灶有「龍窯」之稱,公仔遠近聞名
    一提起陶器和瓷器,國人首先冒出的就是想到的絕大多數景德鎮,而想到的廣州鎮卻不止一家。佛山歷來就是廣州的靈魂,眾多文化的發源地,石灣作為佛山市轄下的一個小城,卻蘊藏著廣東瓷瓦文化的精華。從古到今,廣東民間就流傳著「石灣瓦,世界第一」。
  • 2020耀州窯陶溪川美術館啟幕暨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項目籤約儀式在...
    希望南北兩大窯系的合作能碰撞出更多的跨界火花,為兩座城市的發展注入更強大的活力。隨後,銅川耀州窯文化基地管理委員會、景德鎮陶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陝西和諧陶瓷產業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就耀州窯·陶溪川文創園的建設運營進行了籤約儀式,三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促發展。
  • 傳陶業聖火 慶百十華誕 景德鎮陶瓷大學傳遞窯火迎110周年校慶
    巍巍學府、百十年惟學無際,匠心工藝、百十年窯火不熄。10月19日上午,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在新廠校區陶藝中心美術館前開始傳遞,學校以其特有的方式向即將到來的110周年華誕獻禮。
  • 專業收藏知識:中國瓷器歷史上的100個窯口匯總(江西窯口)!
    經長時間大小窯口互相競爭模仿,至宋代,中國陶瓷遂已形成「八大窯系」的鼎足局面,直至今日。了解窯口,對收藏鑑賞甄別瓷器具有很大益處,小編就為廣大藏家奉上這份史上最全窯口匯總,滿滿的乾貨,值得收藏!景德鎮窯景德鎮窯實際上由多個窯口組成,故又稱景德鎮窯系。
  •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史記
    1608—1653年間,景德鎮官窯悄無聲息,中國大地卻發生著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族系爭鬥與政治討伐,直到清順治十年(1653年),景德鎮御器廠終於再次回到眾人視線裡,並被改名為「御窯廠」,延用至今。1661年,順治帝崩,玄燁即位,改元康熙,「康乾盛世」正大步走來。
  • 御瓷新見,當故宮遇見景德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報記者 蔣肖斌)9月22日至12月20日,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將在景仁宮展出。
  • 泥火淬「精靈」 一窯知千年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名氣不大且在中國陶瓷史上少有記載的民窯,其陶瓷燒制技藝於2006年和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等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牌匾漸行漸遠時,堯頭窯遺址便在眼前了。
  • 我在景德鎮修古瓷
    新華社記者 周密攝   江西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地方。因為產品專供皇室使用,有大批未被選中的御窯瓷器被砸碎深埋。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大量瓷器殘片,成噸的瓷片經過修復師的耐心整理、修復,最終得以完整展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院修復部的眾多工作人員中,不乏「90後」的身影。
  •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勇紀實中國新聞雜誌社記者 華 娟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於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 江建新談陶瓷考古:發現千年窯火,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內涵
    從以景德鎮唐代蘭田窯為代表的散落在鄉村四野就礦而置的唐代早期歷史遺址,到以湖田窯為首呈片狀集中分布在南河流域的宋代古窯址群,再到以御窯廠為中心向周邊延展開來的明清陶瓷作坊……千年窯火延續至今的景德鎮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制瓷遺存。
  • 「貴族」景德鎮,因何沒落?
    /@炸窯丹這座被火錘鍊出來的城市,總是遇水發怵。發源於江西省與安徽省交界處的昌江,由北向南進入景德鎮,在其腹地拐了個彎,把瓷都的陶瓷從這個山間小城運送到世界各地,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日常所需的水源,卻也不時發洩壞脾氣,泛濫成災。
  • 泥火淬「精靈」一窯知千年——走進古老而神秘的澄城縣堯頭窯遺址
    堯頭窯遺址甕窯燒造區掠影。與我國上百處知名瓷窯相比,堯頭窯只是一處地地道道的北方民窯。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名氣不大且在中國陶瓷史上少有記載的民窯,其陶瓷燒制技藝於2006年和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等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這座千年瓷都被賦予文化新使命。轉眼一年多過去,景德鎮已展開陶瓷文化傳承的新宏圖,起筆之年可圈可點。  創新傳承路徑 喚醒文化記憶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是景德鎮曾經的城市記憶。
  • 即將消失的缸窯鎮 佔景德鎮生產需要的80%優質陶瓷用土來自於這裡
    然而時過境遷,當年的大缸早已風光不再,手工藝人紛紛轉行,燒制陶瓷的窯已經不見蹤影。如今的缸窯鎮,開工的窯廠僅剩一兩家。儲量豐富的優質陶瓷用土是吉林省復興陶瓷產業的根本。就我國當下形勢來看,八大產瓷區的原材料已經枯竭,北部缸窯的「球磨粘土」愈加引人關注。數據顯示,2010年吉林銷往景德鎮一地的白粘土就多達5000多噸,佔景德鎮生產需要的80%。
  • 古代匠人為什麼要拜窯神?是在祈求神秘力量還是另有用處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守護神,景德鎮瓷業也不例外。在景德鎮御窯遺址公園裡,有個佑陶靈祠,供奉著一位神仙,叫風火仙師。佑陶顧名思義就是保佑燒陶,這位風火仙師的名字叫童賓,原來也是個普通人。童賓在燒瓷的危急關頭,跳入窯火,一窯完美的瓷器得以燒成,眾人也得以倖免。這個故事一看就比較牽強,景德鎮另一個故事祭紅也這般雷同,為了燒紙紅瓷,一位紅姑娘跳入窯火,燒成了難度極大的祭紅。雖是如此,故事裡都說明了窯火的重要性,古代柴窯燒制難度很大,窯工們希望能一直有熊熊的窯火。童賓叫風火仙師意思就是如此,風助火勢,火不夠大,寧願以肉身當窯柴。
  • 【關注】千年瓷都再出發——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觀察
    瓷都景德鎮,千年窯火升騰搖曳,光芒閃耀,正以新的璀璨,續寫著深遠而宏大的傳奇—— 見證: 從「1」到「17」的傳承與嬗變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流光溢彩。 作為現存最大的柴窯——徐家窯,長17米、高5.7米,一窯可以燒32路、320擔,那這次可以開出多少驚喜窯寶呢?開窯當天,浴火重生後的一件件瓷器紛紛揭開神秘面紗。出窯的第一件作品——琅紅花釉直杆扁肚瓶,因器形完美、窯變出彩,剛出窯便以1.5萬元的價格被秒拍,其他窯寶均是出窯還沒到上貨區就被拍下,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