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夏壩仁波切《欲求解脫勇士之心寶》
嘉曹傑在《寶鬘論釋》中對「五邪命」作如下解說:
矯為利敬故,偽現根防護,
媚為利敬故,先說柔軟語。
側面求所得,稱讚他財物,
方便求利故,當面譏謗他。
欲以利求利,讚嘆先所得。
第一種邪命是「矯詐」。為了讓自己得到利益,得到恭敬,比如本來念經、打坐並不精進,卻故意在施主面前顯出防護戒律很莊嚴的樣子,讓人覺得高深莫測,很有修行。這種偽裝就叫詐,由此而活命者是為邪命。
第二種邪命是「諂媚」。為了利養,故意討好、拍馬屁,這叫諂媚。
第三種邪命是「側面乞求」。為了得到他人的財物,稱讚他人的財物,說:「這個太好了!我若擁有這個該多好啊!」老是讚揚別人的東西,人家不好意思,不得不把東西讓出來,這種做法就叫做側面乞求。我真見過這樣的人,不說要,卻總是說「哎呀,這個東西好啊,要是我有了這個東西……」最後對方不好意思,就只好做供養了。我們要記住,不要這樣。
第四種邪命是「方便研求」。就是為了求得利養,譏謗他人吝嗇,「某某太吝嗇了,一分錢都不捨得供養」。意思就是你不給我,你就是個吝嗇鬼。
第五種邪命是「以利求利」。「向他人讚嘆先前所得之物」。比如說,「去年你給我那批菜,太好吃了!」或者,「年初你給我帶來的東西,對我的幫助極大啊!」言外之意就是說:你現在應該再給我帶點來。這是以「你曾經給我什麼什麼」的讚嘆方式來以利求利。還有另一種,就是以少一點的給予,來換取多一點的贈予,這種以少換多的方式,也是以利求利,也叫贈微博厚。從現實來看,「以利求利」的事還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要謹記,不是僅以行為而定,當以起心為主。比如一些人對寺院曾經有幫助,師父以清淨和慈悲心來表示謝意,給他們護身符、甘露丸、佛像,並沒有「我這樣做,要給我或寺院帶來更大的利益」這種心態。只要沒有以利取利的心態,即便給點什麼,或讓大家為佛教事業做得再多也沒關係,也不是邪命。講法時說吝嗇的過患,這是不是「方便研求」變成邪命了呢?不是。講法時說吝嗇的過患,目的不是為求得什麼,而是為了讓聽法者明白吝嗇的過患。以這樣的心態講吝嗇的過患,不是邪命。再比如說,遇到了施主,難免說一些柔軟語和他喜歡聽的話,來安撫他或者令他在高興中聽受一些佛法,這是不是諂媚之語呢?不是的。只要不是為了獲取利養恭敬,真心誠意地說一些柔軟愛語,讓他能夠接受佛法,是沒有過失的,不是邪命。還有,出家人在施主和眾人面前表現得非常莊嚴,袈裟穿得莊嚴無比,是為了讓施主或眾人對出家人不失恭敬之心,令得福報。這並不是偽裝,更不是為了獲得恭敬和利養。這種不是「以己利而偽裝」,就不是邪命。
是不是邪命,關鍵在於動機,而不是行為本身。以邪命而求利養者,就是被魔鬼的繩索所捆綁。千萬不要行邪命!當人家對你有恭敬和利養,該怎麼辦?就是說如果希求資財等利養,渴望有人敷座等恭敬,希望聽到悅耳的音聲,或欲求僕使眷屬,令己身心適悅,面對求名利之風、求恭敬高座之風、貪圖眷眾之風和極行承事之諸風,應該下功夫執持、守護內心,使那顆心像枯木一樣,任憑八風吹拂,不為所動。心如果不動,就沒有絲毫攀緣。把自己的心時時放在善念當中,絲毫不離。這樣才能不被利養的魔索所縛,才能不被利養的風吹壞你的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