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醫美行業活動 1/3消費者是帥哥

2020-12-10 瀋陽網

  「雙11」天貓平臺錄得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平均客單價達6300元,其中有近3成訂單來自男性消費者。

  昨天,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通過在線調查收集到的數據顯示,有近70%的男白領嘗試過面部護理。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數據,到2023年,全球男士化妝品市場將達到數千億元。

  美容性別邊界逐漸模糊

  瀋陽的白女士從事醫美行業,幾天前舉辦的一個促銷活動中,她發現參加活動的消費者竟然有1/3是帥哥,「醫美行業越來越受到帥哥關注,我的幾個醫美醫院中,幾乎40%的收入來自帥哥的消費。」白女士說,以往女性消費為主的醫美行業,男性逐漸增多,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發展。

  白女士稱,不僅僅是她開辦的醫美醫院男性消費增加,她所代理的面膜等一些美容產品,也有大量的男性關注購買,「我代理的幾款美容產品,乾脆模糊性別,男女都可以使用,其實產品本身也沒有性別屬性。」

  《中國兩性消費趨勢報告》提出消費中一個重要趨勢——去性別化消費,即隨著男性自我形象管理意識的提升和兩性分工的變化,傳統基於性別標籤定義的消費需求正在發生改變,消費的性別邊界正在逐漸模糊。

  男性正「入侵」美妝世界

  近日發布的《2020年新白領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顯示,醫美人群中30%為男性,每月投入過千與女性持平;53%的男白領周末在家做飯,高於女性39.5%。

  記者通過在線調查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在受訪群體中,有近70%的男白領嘗試過面部護理,55%嘗試過水光針、熱瑪吉、光子護膚等醫美小手術;40%嘗試過文眉、文眼線、種睫毛等文繡服務;40%嘗試過美甲,其中僅有5%的男白領沒有嘗試過以上任何服務。

  2019年男性化妝品中,口紅的消費增速達到了278%,2019年男士專用品牌的同比增速達到了56%,很多化妝品公司專門為男性消費者開發男士專用臉部護膚套裝、潔面乳、乳液乳霜、專用面膜等。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男士化妝品市場將達到人民幣5400億元。男性正在大踏步「入侵」原本由女性主導的美妝世界。

  「他消費」獲得資本青睞

  中國銀聯的一份報告顯示,有23%的男性用戶每月在網上消費超過5000元,達到這一消費水準的女性用戶只佔15%。而在電商消費者中,無論PC端還是移動端,男性消費者佔比都超過了女性。

  「雙11」天貓平臺錄得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平均客單價達6300元。需關注的是,其中有近3成訂單來自男性消費者。隨著男士護膚市場的銷售額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想加入男士護膚這一大軍中。某男士化妝品公司打造的男士護膚品牌一度受關注,成功完成了兩輪融資,成為首個得到投資的男士品牌,曾發展到2000家店。

  某「男性種草」類潮牌球鞋電商應用APP,獲諸多資本高額入局,目前估值十億美元;有銀行洞悉男性客群,推出「我」系列男性主題信用卡,廣受好評,進一步拓寬了金融服務廣度。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梅天磬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瀋陽網官方微信(sydcomcn)

相關焦點

  • 在「黑醫美」泛濫成災的當下,醫美行業應該如何發展?
    1來看一份官方數據根據《中國醫療整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正規的美容機構約有9500多家,但是市面上營業的美容機構則有超過7萬家,那麼其餘的美容機構多為「非法機構」,「黑醫美」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而非法執業者是合法職業者的9倍,有15
  • 顏值時代催生的醫美行業
    因此,隨著大眾對醫美接納度的提高,將帶來大眾消費意識的轉變,從而促進醫美需求加速釋放。重複消費和高復購率保住存量規模醫美消費慣性大,市場粘性高,用戶能長期保持消費。數據顯示,醫美用戶復購率達到 92%,復購頻率為每3-6月一次。
  • 行業專家共話2021新增長趨勢 醫美行業如何搶佔復甦先機?
    醫美行業將重回20%高增長態勢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當「全民宅」成為生活主旋律時,線下經營為主的業態卻一夜入冬。具體到醫美行業,也在上半年度過了一段修煉內功的時光。「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醫美行業受到衝擊挺大的,疫情對線下服務業影響比較大,醫美行業作為高端的線下服務領域也受到蠻大的影響,但是從3、4月份開始整個行業恢復是非常穩健和持續的。」金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金星看來,雖然上半年遭遇打擊,但是醫美行業依然有著極大的增長空間和發展前景,同時已經在率先吹響了復甦的號角。
  • 《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線上化」醫美消費解碼器
    9月27日,新氧數據顏究院與每經智庫·未來商業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透視中國醫美產業「線上化」新消費趨勢。《白皮書》指出,手術類消費者僅佔整體人群的43%,但十分在意面部維護,其中頭、面部項目就佔比高達21%。數據顯示,中國的植髮市場預計將在2020年底將超過200億元,規模是四年前的四倍。隨著消費升級和國人醫美意識的提升,植髮以及其他「頭上生意」必將產生更大的市場空間,國內植髮市場已處於醫美行業爆發的臨界點。
  • 遇到免費醫美、整形返現陷阱怎麼辦?醫美亂象信息徵集活動啟動
    遇到「免費醫美、整形返現、非法產品」等醫美亂象怎麼辦?投訴醫美亂象有了新通道。7月24日,中國醫藥新聞信息協會醫美產業分會聯合多家新聞媒體,共同發起「免費醫美、非法產品」等醫美亂象信息徵集活動,通過醫美亂象信息徵集及新聞媒體報導,廣泛影響求美者,提醒求美者認清醫療美容亂象、學會辨別非法醫美的同時,理性消費,增強醫美安全意識,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安徽佳禾醫美 首批通過審核參與「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8月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發布通知:為進一步規範醫療美容行業,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監督發[2020]4號),要求積極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加強行業會員自律自查和培訓指導。
  • 雙十一醫美不良事件高發 熱瑪吉風險高 業內:醫美職業打假人太少
    簡報認為,行業整體輿情負面率較高,輿論環境處於中性偏向負面。簡報顯示,11月1日至15日期間,全網新增的近34萬條整形美容行業信息中,有3.1萬條負面傾向信息,佔比達9.4%,強負面評價信息7045條,山東、廣東、陝西的負面率高於平均水平,「行業信息整體負面率較高」。
  • 1億補貼,中國醫美的狂歡盛宴就在新氧11.11
    顏值經濟正當時,通過醫美方式提升自己形象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熱捧。   雖然疫情對整個醫美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但整體有諸多年輕力量的加入,使得醫美行業增速和發展前景依舊可觀。當然這離不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在助推醫美行業發展恢復「元氣」。
  • 周鵬武:醫美行業轉身回歸「醫療」
    證券時報記者同時發現,密集湧現的上市熱潮,也反映出「顏值經濟」催生出的醫美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及資本市場對醫美市場的熱捧。業內人士指出,在優質醫療服務享受資本溢價的紅利下,醫美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遊、電子通訊之後的中國第五大消費熱點。
  • 醫美行業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黑醫美」盛行,在於合法醫美機構嚴重供不應求。根據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醫美機構佔比為29.1%,門診部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2.9%,診所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8%。
  • 中國醫美行業新代表醫美董事長趙駿琦個人簡介
    所獲榮譽組織發起喜馬拉雅與環保組織無境深藍公益活動美遍中國公益活動特邀嘉賓[技術卓絕,醫美技術天才]趙駿琦被人稱為醫美技術天才和醫美工匠大師,擅長女性面部抗衰重塑、逆齡提升、五官整形、女性私密整形,並多次赴韓日參加學術交流,和韓日著名整形專家探討技術,被韓國專家譽為最有潛力的技術交流學者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新氧以精細化運營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精細化運營平臺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新氧浴火:探索醫美行業的「信任經濟」
    從國際視角看,中國醫美行業還有誕生真龍的空間與時間窗口,對比各國醫美行業的滲透率: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千人醫美次數14.8次,約日本的 1/2,韓國的1/6。同時,中國醫美市場正在從高線向低線城市滲透,預計未來5年內二線城市消費用戶佔比有望超過新一線城市。
  • 即科攜手中整協與央廣網 聯合發起「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 隨著大眾醫美消費意識的覺醒、醫美產業規模的顯著遞增,優質合規的醫美機構更需要被了解和認可。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以下簡稱「中整協」)於8月11日正式發布了「《關於聯合開展「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的通知》」,通知的出臺,將為醫美行業廣大優質合規發展的服務機構的良性發展鋪平道路。
  • 中整協與即科集團聯合倡導:打擊醫美套路貸 助力行業規範化
    在引導醫美行業服務機構的合規化方面,近來,在國家衛健委、國家食藥監、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指導下,中整協聯合央廣網和即科集團開展「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行業發展與監督自律委員會成立會暨2020中國醫療美容監督管理論壇活動」,推進「醫美行業自律聯盟在行動」活動,旨在通過多方參與、合力監督的形式,督促醫美行業全產業鏈自我監督,引導醫療美容機構自願籤署行業自律承諾書,承諾遵守行業合規自律規範,做到資質合規
  •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歷程 相比美國、臺灣、韓國等成熟市場,中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自醫美行業在中國誕生以來,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萌芽期(1948)——探索期(1949-1994)——成長期(1994-2009)——高速發展期(2010-至今)。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的確,對於醫美從業者來說,今年著實「難忘」。年初,因為防疫要求,大部分醫美機構無法正常營業。加之消費者出門頻率的降低以及對財務規劃更為慎重,醫美行業收入驟降。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一度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同比將下挫13個百分點至5.7%。
  • 沒有之一,最強爆發領域——醫美行業
    特大單資金淨流出/流通市值前5的個股是立昂微,華峰鋁業,永和智控,智慧農業,新潔能,特大單資金淨流出/流通市值分別為3.10%、2.99%、2.45%、1.85%、1.74%。下圖為機構預測的我國醫美市場未來的增速,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1年~2023年,機構預測行業增速仍然在穩步提升,這一個標準的成長型賽道。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行業線上化提速
    「今年基本上大大小小關閉了有一、兩萬家醫美門店,尤其是在疫情之初那段時間。」11月底,華東一家醫美機構內,在醫美領域打拼了多年的張靜然(化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感慨行業的不易。的確,對於醫美從業者來說,今年著實「難忘」。年初,因為防疫要求,大部分醫美機構無法正常營業。加之消費者出門頻率的降低以及對財務規劃更為慎重,醫美行業收入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