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爪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年號中所用時間最長的。其來源出自中國古籍《尚書·堯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跨越平成,時至令和,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最懷念的「古き良き時代」(古老而美好的時代),就是昭和時代。
那時的日本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嚮往和期待,人文關懷氣息濃厚,既不過度崇洋媚外,也無反人類的軍國主義,更不像今日的日本消極低沉,故步自封。
昭和時代前期
20世紀初期的日本遭到經濟危機和自然災害的雙重打擊,統治階級為轉移民間矛盾和改變日本命運,積極實施的「災後重建」。
面對災難,日本的統治階級內部卻分歧不斷,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加藤英明和若槻禮次郎主張的經濟救國策略,引起了主張武力入侵的軍閥們的不滿,沒用幾年時間便在逐漸雄起的軍閥勢力面前逐漸敗下陣來。
軍閥當道,侵略救國的思想得以實現。1927年起,陸軍大將田中義一出任首相,組成新內閣,日本逐步開啟侵略行動。「如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中國,如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便是他們眼中偉大的戰略計劃。
↑ 田中奏摺與田中義一 ↑
不過,最終結果世人皆知。據統計愛,在二戰中,日本喪失了45%的國民財富,近一半的城市建築、工業設備和交通運輸設施被摧毀或破壞,640萬人傷亡,工礦業生產遭受重創,1946年日本鋼產量只有戰前的8%,農業生產也降至戰前水平的60%。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遭受核武器襲擊的國家。
簡而蓋之,昭和時代前期,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黑暗道路,先後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使許多國家受到了深重的傷害,也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結束,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走下神壇成為普通人,標誌著日本戰後新時代的開始。
↑ 麥克阿瑟讓天皇發表了著名的《人間宣言》↑
隨後,在美國佔領當局期間推陳革新了眾多法律制度,同樣也獲得了美國的經濟、資源支持,在沒有戰爭威脅的情況下,日本開始了復興計劃,僅僅用了不到二十年就實現資本主義現代化,一個充滿希望的「昭和時代」就此開始。
昭和中後期
戰後的重建時期,也就是昭和中後期,那才是很多日本人最懷念的時代。新舊交替、百廢待興,最重要的,那是一個絕對不會拋棄你,並且能給予人們希望與光明的時代。
↑《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劇照 ↑
日本1956年加入聯合國,1964年舉辦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覽會,標誌著其重建的成功。日本經歷過所謂的「經濟奇蹟」,戰後十年的經濟恢復,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到了198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最龐大也是最複雜的一個經濟體,其國民所得甚至超越了美國。
↑ 1964年東京奧運會門票 ↑
而且,日本都市化發展迅速,到1980年代中期已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東京。對世界文化都敞開懷抱,讓當時的年輕人竭盡所能的接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人們的思想也更加開放。
↑ 街頭開掛的拉麵外賣小哥 ↑
↑ 家庭觀念雖有改變但仍然傳統 ↑
↑ 鄰裡鄉親和諧互助 ↑
↑ 從電影和動畫作品中更能體會時代氛圍 ↑
有一部叫做《昭和物語》的原創動畫,雖然動畫主要介紹日本風土人情、旅遊文化,但是長者們開始集體回憶的時候,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就像一場時空旅行,言語間重現昭和時代的美好。
↑《昭和物語》中的場景對比 往前不遠便是東京站 ↑
這部動畫對我來說更是感觸頗深,當然不是說我是昭和男兒,但是同樣和主人公們居住在莆田的那段時光非常讓人懷念。當時,莆田車站的百年祭典,讓我大吃一驚,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竟然忽略了身邊百年歷史的沉澱。
↑ 蒲田車站 ↑
自豪這種東西,是刻在骨子裡,源自靈魂深處的精神情感。昭和27年(1952年),日本恢復主權國家地位。
53年,NHK電視臺開始首先在電視上放送,才辦了兩屆的紅白歌會也獲得了第一次電視轉播;那一年,宮崎駿才12歲,他對此刻的記憶後來被置放到了《龍貓》之中。
↑ 《龍貓》的背景時代是上世紀50年代左右 ↑
那個時代所有的文藝作品的核心主題就是「前進,前進,在前進!」,希望和未來就在不遠的前方。從那個時代的動畫、電影、音樂等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精神。
↑ 昭和男兒豪情萬丈 ↑
↑ 昭和女性賢惠柔美 ↑
文學界、戲劇界、電影界、動畫界、音樂界更是人才輩出。各種文藝作品對中國也產生不小的影響。
↑ 張學友和谷村新司合唱《遙遠的她》↑
這裡再推薦一部日劇,由富士電視臺在50周年臺慶時推出的3夜連續特別電視劇《我家的歷史》。該劇講述的從昭和2年至昭和39年的那段激蕩的年代裡艱難但樂觀生活著的八女家的故事。除了強大且熟悉的演員陣容,該劇在2010年還獲得東京國際電視劇節的單集電視劇獎,不論是學日語還是從民間角度了解歷史都是一部很不錯的作品。
笑容下掩蓋的是憂鬱與悲傷,但是在整體昂揚奮進的時代氛圍裡,又顯得那般微小和難以覺察。
對日本人來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的確是一段宛如神話般美好的回憶,而更讓人念念不舍的,也是那時候人人意氣風發、熱情洋溢的樂天派氛圍。
不過回顧歷史的大多是上了年紀或者憂愁善感的人,對於90後生人來說並沒有太多感觸。故事倒是聽過不少,但是「平成廢物」們更關心的是紙片人老婆夠不夠可愛,這一點中國和日本基本差不太多。
其實,我也聽姥姥說起過以前在工廠、在生產隊的事;也聽過爺爺當年支援鐵路建設入疆的經歷,雖然感受不到他們的心情,但是言語間、表情裡透露著的都是老一輩人對理想的堅持和決心。
人們永遠不會停下去懷念那個「古老而美好的時代」,並不是對眼下的不滿,而是那個時代有著不可替代的回憶。
昭和雜貨店物語
昭和系列遊戲,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從生活點滴去體驗那個「古老而美好」的時代。
《昭和雜貨店物語》系列目前一共有3部,遊戲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但是濃鬱的昭和氣息,一顆糖果、一個玩具就能讓大人孩子開心一整天。
街頭古舊的雜貨店,經營各種糖果、小玩具以及服裝,每天的貨櫃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粗點心是孩子們的最愛。雖然現在便利店隨處可見,但是這種粗點心屋或雜貨店往往能勾起人們的回憶,你會很好奇的走近去看。
在淺草的時候,我也見過一間和周圍房子格格不入的破舊小屋,二層小屋早已無人居住,透過破洞的窗戶也能看到室內的大體結構。雖然有些陰森的感覺,不過昔日昭和年代,可能也有個揣著幾十日元的和尚頭小學生痴痴的望著店裡的商品流口水吧。
《昭和雜貨店物語》玩法不是重點,在幫老奶奶經營雜貨店、與形形色色的顧客互動、收集圖鑑的過程中,通過一封封信件了解感人的故事才是其催淚本質。
比起那些「禪」派遊戲追求的意境,《昭和雜貨店物語》或許更加無聊,不過在場景、內容與音樂的烘託下,真的好想儘快退休,開個普通的雜貨鋪,養個小貓小狗。
風鈴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而我則坐在店門口喝著熱茶,看著來往的行人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