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這種日本特有的文化仍在持續,昭和時代就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時代。當然在這長達64年的時間裡,社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內科醫生奧田昌子以日本昭和時代的飲食文化為焦點分析了日本的病史和食物史。
腦出血致死——1960年代日本最高
戰後,腦出血死亡代替了感染病,成為日本人最大的死因。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堵塞引起的腦梗、腦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出血,還包括等,在過去這些都被稱為"中風"。
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日本腦出血佔所有腦血管疾病的80%至90%。這段時間日本因腦出血而導致死亡的病例在全世界最高。甚至在日本東北地區的一些地方,成人的死因有一半來自於腦出血。
1952年,日本相關專家發表了一份重要的報告。同樣是在日本東北地區,有一個漁村的人腦出血人數非常少。調查顯示該村以新鮮的魚和海藻為主要食品,飲酒量非常少。而且由於這些地方積雪並不厚,所以他們很少吃醃製的產品,冬天也可以去捕魚和活動身體。這是一種有效預防腦出血的生活方式。
魚身上所含的動物蛋白中,有一種被稱為含硫胺基酸的物質對預防腦出血很有幫助。另外,通過從海藻中攝取膳食纖維,減少酒精和鹽的攝入並鍛鍊身體,有可能預防導致中風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並增強血管。
回顧歷史,戰國時期日本著名的武將上杉謙信也是死於腦猝死。上杉謙信很少吃肉,魚也只吃一點,非常喜歡喝酒,鹽的攝入量也非常多。
根據這項調查,日本專家進駐實地指導當地人的生活。在那些腦出血率非常高的地方,專家們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使男性的腦猝死發病率降至1/3以下。
"長壽"的典範——長壽的秘訣是
1947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男性50歲和女性54歲。而到了1985年,男性升至74.78歲,女性為80歲,一躍成為世界最長壽的國家。
1977年,美國提交了一份報告被稱為"麥戈文報告"。報告主要想改變因飲食習慣導致疾病的美國現狀。內容涵蓋了卡路裡的總攝入量以及攝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指標。1975年-1985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日本標準"和食"正好符合這樣的標準。
在如此規模的國家中成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以說日本的健康飲食貢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