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明明是被誣陷冤枉而死,為何後世的歷任秦王不給商鞅平反?

2020-12-12 小楊品史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商鞅並不是被誣陷冤枉致死,他被處死是有法理依據的:起兵謀反,企圖叛逃他國

既然是謀反失敗被殺,之後的歷代秦君是沒有理由為他平反的;倘若真為他平反,那不成明目張胆地鼓勵造反嗎?

往深層次追究,商鞅謀反,確實很冤枉:新任秦君覺得他是威脅,老世族需要報復,公子虔和他有私怨,幾種因素結合起來,商鞅必死無疑。為了活命,商鞅決定鋌而走險,在他的封地組建了一支烏合之眾,從商於向西進入關中腹地,然後轉道向東,企圖逃到魏國。在鄭地遭到秦軍強力阻擊,商鞅戰死,屍首被秦軍拉到鹹陽,車裂示眾。

商鞅是被迫造反的,但謀反是既定事實,屬於重罪,因此歷代秦君沒有為他平反。

但商鞅並非普通人,他的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歷代國君雖沒有明確平反,但對他還是相當感激的。

比方說秦惠文王殺了他,但並沒有廢除他制定的法律,繼承了他的精神遺產,可以說讓他泉下瞑目了;秦國後面幾代的文臣相國,均以商君為楷模,為精神偶像,這也是秦室默認乃至鼓勵的;秦始皇吞六國,唯獨保留了小小的衛國,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感激商鞅的貢獻。

對商鞅來說,建功立業才是最大的心願,也許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人死了,精神永傳,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相關焦點

  • 商鞅並非車裂而死,他死得冤不冤,後世歷代秦王為何不給商鞅平反
    說商鞅不冤枉,是因為他確實有謀反的舉動,他不應該逃跑,也不應該起兵,應該老老實實地被抓捕入監獄,然後受盡折磨而死,那樣的話,商鞅就是非常冤枉,但可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逃跑,他親自違反了自己制訂的法律,然後又被自己制度的法律所害死。
  • 商鞅並非車裂而死,他死的冤不冤,後世歷代秦王為何不給商鞅平反
    說商鞅不冤枉,是因為他確實有謀反的舉動,他不應該逃跑,也不應該起兵,應該老老實實地被抓捕入監獄,然後受盡折磨而死,那樣的話,商鞅就是非常冤枉,但可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逃跑,他親自違反了自己制訂的法律,然後又被自己制度的法律所害死。
  • 商鞅對秦國居功至偉,最終誣陷致死,為何歷代秦王不給商鞅平反?
    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變法使得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但最終卻被秦國貴族誣陷謀反,最終戰死並被處以車裂之刑和誅滅全家,商鞅可以說是被誣陷致死的,但是之後的秦國國君並沒有為其平反,只因商鞅推行的變法雖強大了秦國,但也得罪了各個階層,尤其是秦國貴族,為其平反需要承擔風險,並且商鞅是被國君下令處死的,那麼後代秦王為商鞅平反就是否認先祖是錯誤的,加上一些其它原因
  • 商鞅變法改變秦國命運,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沒有利用價值了
    商鞅怎麼會是被冤枉而死的呢?秦孝公死後,商鞅在秦國就處於很尷尬的位置。新上臺的秦惠文王,必須要從商鞅手裡奪回權力。這裡面是有名堂的,秦孝公之所以敢放權讓商鞅去搞,那是因為秦孝公,本來是有權力的,所以他依舊可以佔據最高地位。而秦惠文王剛上臺,他什麼威信都沒有樹立,就放手讓商鞅去做,豈不是活生生要把自己變成傀儡嗎?
  • 被車裂而死的商鞅
    公元前338年,對商鞅有著知遇之恩的秦孝公去世,與商鞅有過節的秦惠文王繼位,在他的授意下,大臣誣陷商鞅謀反,萬般無奈之下商鞅只有逃回自己的祖國魏國,但魏國人對商鞅幫著秦國毆打自己國家懷恨在心,把商鞅捆綁起來送回了秦國。秦惠文王早就對商鞅懷恨在心,將商鞅處以極刑五馬分屍車裂而死,其慘狀讓人不忍目睹,全家也遭滅門。
  • 施展變法讓秦國變強的商鞅,為何死後還被五馬分屍?其實並不冤枉
    商鞅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所施展的變法讓秦國從文弱變為野蠻,成為虎狼之國,橫掃六國,天下無敵。可為何到最後,商鞅卻被指謀反,死後還被五馬分屍,全家被殺呢?其實並不冤枉。一開始的秦國其實並不強大,也不霸道,反而還會在鄰國鬧災荒的時候,去給人家送糧食救災,極具「人道主義」精神。而秦國之所以成為虎狼之國,一改溫和的畫風,實在是跟一個人有關,沒錯,是商鞅。這商鞅之前不叫商鞅,他是衛國人,是衛國國君的後代,名叫衛鞅(為方便敘述,以下稱衛鞅)。
  • 不是商鞅,更不是秦惠文王
    但要說到真正的大功臣,商鞅明顯還算不上,雖然商鞅才智卓絕,能文能武,但商鞅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之下;而且秦孝公自身也是雄才大略,也不知是秦孝公有意為之,還是後世的刻意遺忘
  • 相邦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商鞅被五馬分屍,為何範雎能左右逢源?
    談秦說漢(336)相邦呂不韋被迫飲鴆自盡,商鞅被五馬分屍,為何範雎能左右逢源?影響秦國歷史進程最大的三個正國級領導幹部,商鞅、範雎、呂不韋三個人當之無愧。嚴格地說,商鞅的最高職務只是大良造,行相邦之權;而範雎、呂不韋才是真正的相邦之職。
  • 商鞅變法的一條內容:父子兄弟禁止同居,網友:商鞅果然厲害
    眾所周知,商鞅變法完全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變法,它的出現幫秦國快速的強大起來,並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之後又影響了封建政權上千年。最重要的是,當年秦王雖然處死了商鞅,但變法卻沒有被廢除,而是一直延續了下來,深深的刻在了封建王朝政權中,到現在為止,依然備受稱讚。
  • 商鞅和百裡奚的比較,同樣是秦國宰相,為何商鞅沒有好結局?
    秦惠文王上臺之後,因為過去和商鞅有仇的原因,所以就告商鞅以圖謀反,派人去抓捕。這時候商鞅只好逃去魏國,誰知道因為過去商鞅曾經欺騙過魏國,所以魏國不讓他進去。沒辦法商鞅只能夠回到自己的封地,發兵攻打秦國。然而根本就不敵秦軍,最後自己也是下場悽慘。商鞅的最終結局其實早就已經有所預兆了,當初商鞅身為秦國的宰相,但是用法非常的嚴酷。
  • 秦國有三大功臣,商鞅、白起都不得善終,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
    商鞅、白起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秦國功臣,結局都很不好看,一個被五馬分屍,另一個稍微幸運,能用秦王欽賜的寶劍自刎。所以商鞅被秦惠王針對後,逃難到魏國去,反而被魏國人抓住並送回秦國,商鞅最後被五馬分屍,魏國人想必都要開宴會慶祝了。而白起作為一個秦國的將領,南徵北戰奪取韓、趙、魏、楚四國大量的土地,在長平之戰後,又做出了坑殺趙軍40萬降卒的行為。白起為何沒像商鞅、張儀那樣出逃呢——試問哪個國家容得下白起?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商鞅是一匹千裡馬,如果沒有秦孝公這個伯樂識別千裡馬的話,中國歷史上不會有商鞅這個人被記載下來,商鞅為秦國提供的是變法圖強的方法,秦孝公為秦國提供的是維持商鞅變法需要的所有特別條件和平臺,沒有秦孝公的強力支持,商鞅變法就不可能成功。
  • 商鞅讓秦國從弱變強,為何被五馬分屍?背後的原因很殘酷!
    趙良見到商鞅擺著一副臭架子,內心十分不爽,他鄙夷地對商鞅說:你位高權重,我可高攀不起!商鞅聽到趙良話中有話,於是有點不高興地說:你難道對我有一點意見?還是對我治理的秦國不滿意?要知道當初秦國一窮二白、愚昧落後,我到來之後讓秦國煥發生機、國富兵強,我的成績可比百裡奚強多了。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商鞅不懂功成身退
    在變法推行後,秦國國力自此逐漸增強,商鞅對秦國是有大功也,商鞅因此在秦國也是位高權重,但變法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商鞅也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終落得一個「五馬分屍」慘死結局。衛鞅起初大談五帝興起的道理,以帝道、王道之術說孝公,秦孝公聽後不感興趣,衛鞅又以霸道之術說秦孝公,秦孝公聽後雖改變了態度但仍未重用商鞅。最終商鞅對秦孝公講述五霸興起的歷史,宣揚富國強兵的強國復興之道,秦孝公為此大感興趣。
  • 《大秦帝國》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範睢不是「小人」
    商鞅的死是自我成全,並沒有惶惶不可終日,也沒有跪地求饒,更沒有鳥盡弓藏的悲涼。商鞅知道自己在老秦人心目中的地位,死了的商鞅,比活著的商鞅更能夠穩固變法成果,老秦人對商鞅的愛戴,會更上一層,所以他坦然赴死。秦惠文王車裂商鞅,只是給秦國老貴族一個交代,但是最終卻沒能滿足秦老貴族的願望,繼續擁戴商鞅的變法,著實腹黑心狠。
  • 商鞅為什麼會被車裂?你覺得他死得冤嗎?
    這是表面的原因,也是被歷史所記載的原因,一定有人會問:公子虔狀告商鞅謀反,以商鞅當時的身份地位真的會謀反嗎?謀反的證據又有哪些呢?答案是沒有證據,公子虔的原話是「商君欲反」,就是想造反,還沒有行動。說白了就是和後來嶽飛的罪名一樣,莫須有,是誣陷。
  • 最初商鞅變法是得到當時秦王支持的,最後為何落得被分屍的結局?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他的一些做法和手段很明顯得罪了當時的秦國貴族階級和當時的國君,觸動了他們的一些核心利益,並且想和貴族們平起平坐,最終使得他們不得不動手把商鞅給殺了,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商鞅所帶來的隱患。
  • 掃六合大功告成之後,商鞅變法為何還能在秦國佔據重要地位?
    種種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商鞅變法。戰國之中有強大的國家也有弱小的國家,起初在弱小的國家之中秦國就能夠佔據一定的位置。除了秦國之外,燕國還有韓國也是戰國之中比較弱小的國家。燕國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實在是太偏僻。韓國也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讓自己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因為正好處於戰國版圖的正中央,無論是向哪方面發展都不太可能。而秦國不一樣,秦國在戰國版圖的邊上,並且土地面積比較遼闊。
  •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士兵為何所向披靡?衝鋒不眨眼,打仗不要命
    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桑弘羊《鹽鐵論》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無法繞過秦國。從西部蠻夷的落後諸侯,到最後一統定江山的帝國,秦國的崛起之路,可謂是可圈可點。說起秦國的統一,很多人會想到奮六世之餘烈,而說起秦國的強大,不少人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商鞅變法,那麼商鞅變法究竟變了什麼呢,是制度。
  • 秦惠文王處決完商鞅後,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的內容?因為他並不傻
    其實這些例子都只不過是毒雞湯而已,因為歷史上的伊尹和姜子牙絕對不可能出身於社會的最底層,原因很簡單,在夏商周三代的社會,一直都是尊奉世卿世祿的規矩。比如商紂王當年因為喜歡身邊的奴僕,而冊封了這些奴僕,給了他們官職,結果,這些行為也成了罪行之一。武王伐紂提到的商紂王的罪名,就有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