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黛玉一首《葬花吟》吟出了多少感傷和酸楚,從踏進賈府的那一刻,黛玉的一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點做得不對不好,被人恥笑了去,偏偏碰上了個多情的公子賈寶玉,心和眼淚都給了他,最後卻仍是落得個孤死的下場,可悲可嘆,讓人心碎。
關於林黛玉的死,因為是續書的部分,所以一直都有很多說法,有的版本說是投湖自盡,有的版本說是病死的,始終莫衷一是。
黛玉死前曾經對紫鵑說過這樣一句話,她說自己的身子是乾淨的。這就不由得讓人有些遐想,也紛紛猜測這段情節如果是曹雪芹還在世是否會滿意呢?
首先在那個明清時代,封建制度森嚴,對於女子來說,名節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所以也就會有很多的貞潔烈女,黛玉強調這一點也是聲明自己從未被玷汙過。
黛玉在賈府中的生活雖然一直都是和其他姑娘一樣的待遇,而且深受賈母的喜愛,但是為了避免落人口實,所以她實際上是很累的,一言一行都要掂量著辦。
賈府的人數眾多,大多是紈絝子弟,做事也常常沒有分寸,甚至是沒有下限,像黛玉這般的美人放在那裡難免會引起他人的覬覦,不過因為賈母的寵愛,黛玉的身邊一直都有丫鬟庇護,也會避免讓她接觸男子,所以即使是在寶玉生病,薛蟠盯上她的時候也沒什麼實際舉動。
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認為黛玉其實沒有必要在臨終前提起這件事。
但是她這句話是對紫鵑說的,也就是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像姐妹一樣的關係的紫鵑,可饒是這樣,紫鵑也曾經誤會過她,說過一些不合適的話。
黛玉和寶玉之間的關係可是說是很親密,僅憑這一方面紫鵑誤會倒是還不至於,重點是王熙鳳帶人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挨家挨戶挨個箱子的搜查,在黛玉那裡搜出來了很多寶玉的東西。
王熙鳳心裡清楚,在賈母的心裡是希望能把黛玉嫁給寶玉的,王熙鳳這種人精似的把老太太的心思看得明白,所以也是支持她的想法,對於抄檢這件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紫鵑看到了,從女孩子的房裡抄出這些來,她看著是不妥的。
漸漸地,黛玉和寶玉之間的緋聞就暗暗傳了開來,黛玉的名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而且那一次王夫人肅清寶玉房裡的丫頭,趕出去了不少,殺雞儆猴,也是在警告其他女孩。
紫鵑看在眼裡當然也是隨著王夫人的心思覺得不成體統,所以對著林黛玉也是說了一些不恰當的話,這對黛玉來說,被親近的人說要比被外人說來得刺激更大一點,所以,在臨終前她刻意提起此事也是想澄清她和寶玉之間其實沒有任何不妥之事,只是純粹的精神戀愛。
還有一層意思是黛玉的心裡是希望能夠葬回家鄉,在古代,如果女子未曾出閣,身子是乾淨的,是可以落葉歸根的,但是一旦出嫁,就是夫家的人,回不去。
所以可以想見,黛玉的心裡一直想著魂歸故裡,所以在家鄉安葬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說清楚名節一事,恐怕就回不去了,而且她來自書香之家,保持清白之身也是她作為林家女兒的自尊自愛,不能和寶玉終成眷屬,至少還能落葉歸根,也算是安慰。
林黛玉一世清高,很在意世俗的眼光,所以,即使賈寶玉和房裡的丫頭翻雲覆雨,但是對於她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
所以這樣的黛玉又怎麼可能給自己留下汙名?她臨終前的這一句話暗中嘆息自己一生悽苦,身似浮萍,最後只剩了一身的傲骨,《紅樓夢》中那麼多的姑娘,我卻還是最喜歡黛玉,也最可憐她的一生,正像是那個時代的很多女子一樣,縱有再多的才情,還是要囿於封建禮數,我想她的心中也是嚮往著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