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別的鞋企紛紛虧損、破產的情況下,它卻能逆勢上漲成為新一代鞋王呢?
過去幾年中國鞋業品牌的日子不好過,百麗退市、富貴鳥破產、達芙妮 連續虧 損 4年,全國關店 4000 多家,但是在一片蕭條之中,有一家叫做大東的鞋企卻能 逆勢而上,目前他已經在全國開店超過 9000 家,年銷量達到 1億雙,並且計劃在 2030 年要實現 1000 億的銷售額。
大東女鞋因此也被媒體稱為新一代的鞋 王 。 大東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下面 就 來 講講這背後的故事。
大東 的創始人叫做陳光敏, 17 歲的時候就出來創業,做過鞋廠學徒,養過三 年蜂蜜,後來還是回到溫州做回了老本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鞋業小作坊遍地開花,人人把家裡的院子蓋起來了,一臺製鞋機,三五個人就能撐起一個小廠,陳光敏也在老家的院子裡辦起了製鞋小作坊,五六個人就開幹了,老闆就是員工,老闆娘就是財務,在小作坊裡把樣板款式都打好,再拿到市場上給別人看樣定貨,有了訂單拿回來再做。
既然這麼多鞋廠,陳光敏是怎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挖到第 1桶金?招數很奇 葩,他把爆款的男鞋改成女鞋, 1995 年富貴鳥有一款男士的套包 鞋賣得很火,在 溫州男鞋打天下的時代,套包鞋剛出來的時候只有男款,陳光敏說,與其做套包男鞋搶飯吃,不如賭一把,把它改成女款錯位競爭,看看市場的反應。結果套包女鞋一經推出,大東的訂單量暴漲,其他鞋廠紛紛效仿,做套包女鞋的技術並不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把男鞋改女鞋的創新點。 從這件事中陳光敏領悟到一味的模仿是走不出去的,必須通過不斷地求新求變,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當溫州鞋企們在一二線城市打的頭破血流的時候,陳光敏再次選擇差異化競爭,他把目光瞄準了 345 線城市,甚至是一些偏僻的小鄉鎮。
陳光敏還打 了一個比方,牛羊馬,吃同一塊地的草,羊吃了最鮮嫩的草尖 , 馬 吃了 中間的那一節,留給牛的只有最苦的草根了。而大東就是那一頭吃草根的牛,大東對自己的目標客戶沒做年齡層的細分,而是直接面向年齡在 18~60 歲的人群,把使 用場景細分為工作、運動、休閒等等的標籤。
陳光敏希望不管是哪一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在大東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雙鞋,大東怎麼去吸引顧客?關鍵是門店常年貼著折扣活動,大都以 79 塊一雙的女鞋 攬客 ,門 店折扣價 59 塊一雙, 100 塊錢兩雙等打折橫幅常年懸掛,這樣逛街的人可以毫無 心理壓力的走進去進行挑選,而且大東傾 向於在人流大的步行街密集的開店,先是
混個眼熟,讓消費者左逛右逛,都是大東的折扣橫幅,既增加了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印象,同時也擠壓了競爭品牌的生存空間。 可能大家會有疑問了,大東把價格定得這麼低,能賺到錢嗎?它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裡? 大東女鞋很有意思,這家店常掛著折扣標語, 79 塊錢兩雙,清倉甩賣,全場 5 折。你會感覺這家鞋店是不是快倒閉了,天天甩貨,整天低價甩賣,但這就是大東的商業策略。
那麼大東的低價是怎麼做到的? 這來源於創始人陳光敏對自己的所謂革命。 2008 年以前大東實行的是省級代 理制,打個比方,一雙鞋成本 40 ,賣給省級代理商是 50 ,轉到經銷商手裡是 70 。 那麼經銷商開專賣店一要交房租,二要給員工發工資,一般零售價要乘上 4倍。這 鞋最後變成 300 塊價格零售價賣給顧客,才能有錢掙,這就導致層層加價,價格根 本壓不下去。陳光敏當時就覺得說一雙鞋成本只有這個,幾十塊錢賣到幾百塊錢,感覺不合理,怎麼辦呢?
於是他打算冒 一個險 ,就是 砍掉所有代理,走直銷。 2012 年的 6月份,大東整編 了,當時由代理商掌控的 18 個省級分公司,全部 改為由總公司控股,股權持有比 例是總部佔 51% ,分公司佔 49% ,又把專賣店變成聯營店。這個零售價一定要由公 司總部統一定統一配貨,完成改革以後,大 東 打通了從工廠到終端的直銷模式,讓 它的產品能夠去掉。所謂 沒有 中間環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優勢就體現出來 了。
79 塊錢一雙,大東女鞋誕生以後,迅速就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但是改造之後 也帶來一個問題,問題就是原本屬於加盟商的庫存的壓力轉到了大東的總部,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陳光敏又提出了叫零庫存的概念,每一季的鞋子必須清完,如果賣不出去送也要送出去。怎麼送呢?季節清倉 的時候在門店做買一雙送一雙, 79 塊錢兩雙這樣的促銷活動,通過高價鞋子搭配低價或者同價位 鞋子來出售,以及前 期新款出來定價貴一點,後面通過階梯式降價來平衡盈虧。
大東這個品牌本來就定位是中低檔,鞋子單價多在 59~159 ,即便是頻繁的促銷活 動,也不用像中高檔品牌那樣擔心損害自己的定位,但是實現真正的零庫存,不能光靠低價,更重要的還是什麼?還在於供應鏈的控制,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在生產端,大東把成產線分成尖頭跟鞋、圓頭、鞋、休閒鞋等等,專門負責單品類的研發生產。
陳光敏把這個過程比喻成 吃 火鍋,只要鍋底做好 了,不管什麼菜式怎麼變化, 涮煮 過程不會變。 同理做鞋子也是一樣的,每條生產線都是單品類孵化器,只要材料到位,命令一下立馬能開工,保證新款設計能夠迅速實現技術轉化,從設計到生產再到專賣店售賣,大冬的整個過程只需要 14 天,再加上內部信息系統的建立,門店銷售情況能 夠實時傳到總部,大東已經基本實現了每季零庫存,去中間化零庫存,從設計到上架總共只需要 14 天,這就成了大東鞋業實現低價的三板斧。
現在大家都講消費升級,什麼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不僅是品牌和價格的升級, 而 是消費者需求的升級,比如說 34 、 56 線城市消費 者對於品牌的需求,他們可能不 捨得花四五六百買鞋,但對時尚對潮流還是有追逐的需求的,而大冬恰恰滿足了這些人群對於性價比設計品牌的需求,所以獲得了快速增長。
下沉市場還有很多消費升級的需求,等待創業者去挖掘,這是未來創業的一個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