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以後,中國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三百年間,差點讓中國文明...

2021-01-08 騰訊網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貶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東漢滅亡,曹魏開國。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貶曹魏皇帝曹奐為陳留王,曹魏滅亡,西晉開國。從此中國進入了走馬燈似的頻頻頻頻更迭。

曹家篡漢,司馬篡曹,很公平。

不過,接下來的時間軸更詭異。

公元311年,西晉洛陽失守,前趙皇帝劉聰,俘虜晉懷帝後將其殺害;公元316年,劉聰又殺害晉愍帝,西晉皇室及大批公卿大臣、士兵平民,遇害人數超過三萬人。洛陽內外屍骨遍野,宛若人間地獄!從此,西晉滅亡,中國北方失守。

在劉聰之前,曹家篡漢,司馬篡曹,在處理亡國之君的問題上,都是採取優待政策。但從劉聰這裡開始,掀開了一場長達100多年,開新朝、謀害舊皇帝、甚至滅殺全族的歷史輪迴生死局。

公元318年,劉聰去世,劉粲即位。9月,劉粲的嶽父靳準,發動政變,殺死劉粲。在京城的所有劉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全部斬首,甚至將前兩位皇帝的墓挖開,將劉聰屍體斬首,焚燒宗廟。

公元319年,靳準被堂弟靳明所殺,靳明投降前趙皇帝劉曜,劉曜再斬靳明全族男女,靳氏家族覆滅。

公元319年,前趙將領石勒,脫離前趙,自稱大單于,建國號「後趙」。公元329年,石勒斬首五萬餘人,俘獲劉曜並將其殺害,前趙滅亡。

公元333年,石勒去世,兒子石弘繼位。第二年,石勒之侄石虎,發動政變自立為王。不久將石弘及其兄弟們全部殺光。

公元349年,石虎病死,太子石世繼位。33天後,石虎第九子石遵,廢殺石世自立為帝。183天後,石虎第三子石鑑,在石虎的養孫冉閔的擁立下,廢殺石遵自立為帝。103天後,冉閔廢殺石鑑,殺害石虎子孫三十八人,將石氏家族全部消滅!

公元350年,冉閔自立為帝,國號魏。公元352年,前燕開國皇帝慕容儁(音俊),俘獲冉閔並將其殺害,冉魏滅亡……

順便說一句。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替本屬常事。但魏晉五胡十六國期間,歷史陷入了一個奇特的怪圈。

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得到天下,你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失去天下;你怎樣對待前朝皇帝,後朝就會以怎樣的方式對待你!而始作俑者——後漢劉聰,他不僅僅開啟了殺皇帝及其家族的先河,而且開啟了一輪長達100多年的殘酷殺氣!此後之人,無不望風而上!

如果上溯到公元208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封魏王。這142年的時間裡,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舞臺上,歷史仿佛做了一個悠長的夢,一夢醒來發現,不過在時光的輪迴裡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原點。

也許,這就是無聲的秘密。

【尚思修善 說 】以上(史料選自《晉書》)。

這段歷史就像是人間地獄,不是被殺就是殺人。

你要明白的是--別以為它離我們快兩千年了與我們無關,我們現在每個人的祖宗都從那時候過來,我們能活在現在,我們的祖宗都應該是幸運者,因為他們的後人傳到了當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三國時期人才濟濟,而兩晉南北朝時期卻人才匱乏?
    【為什麼三國時期人才濟濟,而兩晉南北朝時期卻人才匱乏?】原因就是:三國時期的人才選拔機制與南北朝時不同!是什麼在影響人才選拔機制呢?是儒家士族門閥。只要儒家士族門閥操控著朝廷,民間的人才就幾乎不可能入朝做官!
  •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黑暗時期,百姓們的惡夢
    一個王朝的興衰牽動的是無數老百姓,無論是舊的政權崩塌還是新的政權建立,都是老百姓們的黑暗時刻。那麼歷史上有哪些黑暗時期?五胡亂華——歷史上最黑暗時期司馬炎滅了東吳,終於將亂了百年的三國割據再次統一起來。但是晉武帝分封了宗室親王還給他們兵權這是隱患之一,晉武帝沒有選好繼承人這是隱患二。
  • 西方歷史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中國有燦爛悠久的文化,中華文明對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提起燦爛的古代中國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國人會想到「四大發明」。但中國人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是如何影響、改變西方歷史及至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這本書介紹了中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並系統論述了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與貢獻。
  • 【期末複習】張伸虎: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複習提綱
    第五講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標要求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融和區域開發的歷史意義。  (2)三個事件:匈奴滅亡西晉,氐族建立前秦,鮮卑族建立北魏。(3)西晉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政權分立時期。東晉——十六國;南朝——北朝。二  東晉與南朝   1. 晉室南遷,建立東晉,士族把持朝政,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士族成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做官看門第,通婚分士庶。2. 420年,劉裕建宋,南朝開始。
  • 高中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說課稿
    三、說教學目標過渡語: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了解教材和學生之後,更需要對自己的課程內容有一個宏觀的規劃,因此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能夠依據三國鼎立形勢圖,把握三國和西晉建立的史實,進而認識到國力的強弱是戰爭成敗的決定因素,明確西晉的短暫統一順應了歷史潮流。
  • 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歷史雖然悠久,但在電視劇裡很少出現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進入封建社會後,經歷的朝代數不勝數,各朝各代的優秀文化更是以古裝劇的形式頻頻出現在現代人的眼中,但是有一個朝代,卻是在影視劇中很少見,那就是晉朝。
  • 李錄:文明、現代化與中國
    敘拉古之惑案:本文為李錄先生的「現代化十六講」,收錄在其新書《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一書中。一、導論:老問題與新史學1840年的鴉片戰爭,讓絕大多數中國人開始在落後挨打的痛苦中思考三個問題:為什麼中國與西方差距如此懸殊?中國如何能夠趕上西方?趕上以後的中國會是什麼樣的,是否還能重現往日的輝煌?
  •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
    炎黃與蚩尤涿鹿之戰時,同一時期,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在幹嘛?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至今只有中國留存,其他三個古國已經一一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最早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其中黃帝、炎帝正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先祖。
  • ...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 兩晉兩「國志」 光焰...
    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文章之二兩晉兩「國志」 光焰萬丈長汪 毅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陳壽與常璩,一個是西晉的,一個是東晉的;一個被尊為「有一代良史之才」,一個被尊為「求真求是百代師」;一個著有《三國志》而名揚史界,一個撰有《華陽國志》而名滿志壇;一個被譽為三國文化的鼻祖,一個被譽為中國方志的初祖。
  • 近代百年國恥,中國為何都沒有解體呢?
    在西方學者和史學家看來,這個打不破的魔咒在當時的中國也會應驗的。中國的現實情況甚至更糟糕。但中國不但沒有分裂,也沒有解體,而且重新統一起來。 這點是西方想不通,近代百年國恥,中國為何都沒有解體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 三國群雄討董:最混亂的時代
    老三國這構圖水平和審美層次真是沒說的一個文明,在最終刪去所有可以刪去的東西後,只會留下最濃縮的幾個人,幾件事。他們代表著你這個民族,這個文明,最璀璨光明的內丹魂魄。像忠義之事,其實歷朝歷代太多了,我們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忠臣孝子,但為啥就留下個關二爺當符號擔當呢?因為關公他老人家段子多劇情硬嘛!斬將報恩來去明白,掛印尋兄千裡走單騎,華容道義放曹操,會魯肅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逼曹操差點遷都,走麥城寧死不降。
  • 為什麼唐朝貞觀時期編撰的史書在「二十四史」中數量最多?
    中國古代史料在世界各大文明中最為豐富與真實,這與中華文明自古以來的務實精神密不可分。而在中國古代史料中,紀傳體史書是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幾乎記載了整個華夏五千年的「二十四史」。不過有意思的是,「二十四史」雖然是由不同朝代的史學家分別編撰的,但其中唐朝貞觀時期編撰的史書多達八部(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在「二十四史」中數量最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首先,中國古代的慣例是以後的朝代為前朝修撰史書。
  • 中國哪個朝代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從遠古走來,又走向遙遠的未來,嚴格意義上講,沒有一個朝代能夠代表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也包括日益發展的中國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 國博用260餘件展品串起中國銅鏡文化
    餘冠辰 攝銅鏡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日用器具,傳世和出土數量極多,構成了一個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收藏門類。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自1958年沈從文出版《唐宋銅鏡》以來,對古代銅鏡的整理研究工作堅持不懈,形成了深厚的學術積累。
  • 周朝才是中國文明的一個巔峰時期並不是春秋戰國
    以後必然會被證明這是多麼的正確。首先要說的是,這個巔峰有兩點涵義。第一周朝產生了周易。是對周朝以前易經文明的所有體系的總結和集大成者。第二 周朝是周以前所有文化典籍的收集者,記錄者,保存者和傳承者。幾乎周以前所有的東西都在周朝得到了很好的記錄和保存。
  •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曾經輝煌無比的漢長安城,如今只剩幾個土堆子
    當歷史進入到公元前2世紀,歐洲的羅馬從義大利半島上的一個共和國轉變為一個龐大的帝國,羅馬成為歐洲的中心。此時在遙遠的東方,一個叫做「漢」的帝國,建立了和羅馬帝國同樣遼闊的疆域。它的都城是長安,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夠和羅馬相媲美的文明中心。那麼,這個叫做長安的城市,今天在哪裡呢?
  • 中國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三百年來僅此一人
    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他就是陳寅恪,司馬光之後的前年史家,三百年來僅此一人爾。吸收國際學術前沿的優秀成果重建中國傳統學術之魂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研究人才」陳丹青畫作《國學研究院》 左起:趙元任、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國學研究院成立以後
  •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1、樂府,所學課文《十五從軍徵》、《孔雀東南飛》。前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後者見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所學課文:《十五從軍徵》《木蘭詩》。
  • 一個中國人拉開了海洋文明的序幕,奠定中國三百年的海洋強國地位
    所以,鄭和此次航海之旅,不僅拉開了海洋文明的序幕,還使得中國的海上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當時海洋強國的地位。到了十六世紀,全球化在海上正式拉開序幕,使得整個世界通過海路被連接起來。此外,世界格局正發生著巨大變化,東西方文明在海上直接對話的時代即將到來。
  • 歷史不到百年的三國時期,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傳奇時代
    三國是傳說中的時代,這一點毋庸置疑。對中國人來說,三國不僅是一段歷史時期,還有著很多的傳說。那麼,為什麼歷史不到一百年的三國最終成為人們心中傳說的時代呢?接下來我們談談這個問題。1.陳壽的史料記錄。在中國古代,編纂史書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