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貞觀時期編撰的史書在「二十四史」中數量最多?

2021-01-07 鬼說天下

中國古代史料在世界各大文明中最為豐富與真實,這與中華文明自古以來的務實精神密不可分。而在中國古代史料中,紀傳體史書是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幾乎記載了整個華夏五千年的「二十四史」。

不過有意思的是,「二十四史」雖然是由不同朝代的史學家分別編撰的,但其中唐朝貞觀時期編撰的史書多達八部(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在「二十四史」中數量最多。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中國古代的慣例是以後的朝代為前朝修撰史書。而唐朝之前正是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大分裂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和短命朝代隋朝,穩定維持較長時間的朝代就不下七八個,唐朝編撰的史書自然數量就多了。

其次,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個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以唐太宗為代表的貞觀君臣對於歷史是何等的重視。

正因如此,以李世民為首的貞觀君臣對於編撰史書非常重視。中國古代完全以國家力量編撰史書的傳統就起始於唐朝貞觀時期,而以宰相級別的重臣領銜編撰史書的傳統也起始於唐朝貞觀時期。

最後,貞觀時期寬鬆的政治環境和重視文治的政策也為編撰史書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比如《南史》和《北史》是李延壽父子私人編撰的,而唐太宗對這種公開搶朝廷「生意」的事沒有任何不滿,還為李延壽提供支持。

綜合來講,唐朝貞觀時期編撰的史書在「二十四史」中數量最多一方面是唐太宗正處在大變革之後的總結時代,另一方面則是貞觀君臣的歷史責任感。而這種歷史責任感也正是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十四史》沒有清朝?清朝有正史嗎?專家:編撰中
    現在比較讓人們公開認可的就是《二十四史》,從司馬遷編制的《史記》一直到《明史》,所記錄的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明代的崇禎皇帝,自公元前2550年至1644年,共約有4000萬字。在建國前的歷朝歷代,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一個朝代,就是清朝,他也在歷史上輝煌了296年。
  • 《二十四史》的作者及簡介
    《晉書》作者唐朝房玄齡等,作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有天文學家李淳風,也有後來成為武則天心腹的李義府。《宋書》作者沈約:南朝(宋、齊、梁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仕三朝而不倒,是《二十四史》作者中(官修史書的諸多作者不算)境遇最好的一位。
  • 二十四史是一部什麼樣的史書
    宋代開「欽定」各朝代史的先例,從此,只有那些最能代表封建正統觀點而又經過「欽定」的紀傳體史書,才能入正史類。沒有被「欽定」的紀傳體史書,被歸入別史類。「正史」共有二十四部,就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記》,寫成於漢武帝時期。最後一部是《明史》,成書於清朝乾隆初年。它的整個編撰過程,長達一千八百多年。記事從傳說人物黃帝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書死煤山,上下四千多年。
  • 中國的「二十四史」具體指哪些史書?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由不同的歷史學家和學者撰寫的,又被各朝代列入正史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從第一部《史記》記述的黃帝起,至最後一部《明史》的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前後歷時四千多年,總計四千多萬字。
  • 二十四史裡面為什麼有的史書稱史,有的史書稱書呢?
    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首先得知道什麼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二十四本中國歷代編修的史書的總稱,是閱讀和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最基本的文字資料。總計有三千多卷,四千多萬字。
  • 二十四史簡介
    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二十四史的發展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
  • 史書看不下去怎麼辦,先試試這部書!
    現如今很多人都喜歡讀史書,但是我國歷史文化太悠久,各種史書、古籍、種類數量繁多,對於初讀史書的普通讀者來說,選擇恐懼症又要發作了,選擇哪一部史書作為入門學習成為了一大困擾,那麼我們就來先來看看我們究竟有多少選擇。
  • 為何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中國存於世已有五千年歷史,而記錄這些歷史的史書就是二十四史。沒在二十四史內記載範圍的都算作是野史,是不被認可的歷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等,這些史書幾乎是一朝一本,可到了最後,我們都發現《明史》以後沒有了屬於清朝的「清史」了。
  • 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其時年號為「貞觀」 ,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所以,他統治的這一時期史稱「貞觀之治」。後世之人一直認為: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 二十四史為什麼沒有清史?
    我們最權威的官方正史叫做《二十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神奇吧,居然有沒有一部《清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關於唐朝我們不知道的十點冷知識,明君最多,問題也最多
    這種什麼宗的都是廟號,在唐朝之前一個王朝最多只能有七個皇帝有廟號,不過唐朝突破了這個規定。所有皇帝都有廟號。所以唐朝之後的皇帝,機會每一個都有廟號。廟號在這之後也就泛濫了。不過從廟號上也看不出皇帝的好壞了。第三唐朝出現了唯一一個女皇帝,也就是武則天。武則天雖然是女皇帝,但在唐朝真的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貞觀之治,下到開元盛世。
  • 公認的二十四史沒有清史,清朝滅亡已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想要了解中國歷史,被公認的史書是二十四史,其他出處的史料記載都被稱之為野史,不被官方所認可。這二十四史中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明史》、《元史》等等,但是看到最後卻沒有發現清史,清朝滅亡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為何清史一直都沒有加入到二十四史中成為二十五史呢?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為什麼清朝已滅亡一百多年,史書還沒修好?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小編將繼續為大家系列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國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書裡的智慧。讀史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諸君共勉。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
  • 「馬球運動」於唐朝時期盛極一時,它是如何消失在歷史中的?
    史書記載,「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其意為,自秦漢以來,中國馬匹之鼎盛應該是在唐王朝時期,由此可見唐王朝對馬的重視。一般來說,在古代社會,一個封建王朝有了馬匹,就相當於擁有了絕對強悍的戰鬥力。例如在宋朝歷史上,之所以敵人八千軍隊可以縱橫整個難受,就是因為敵方的騎兵無可阻擋。
  • 長孫皇后,李世民「貞觀之治」背後的女人
    以身作則 厲行節儉貞觀時期的節儉之風自宮廷始,而宮廷節儉之風又自皇后始。對於皇帝的勤儉節約政策,皇后積極響應,始終貫徹。(新唐書記載)長孫皇后性約素,服御取給則止。益觀書,雖容櫛不少廢。長孫皇后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貞觀簡樸之風的營造,為唐朝不斷恢復戰後國力以至迎來大唐盛世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勸喻進諫 保護諫臣長孫皇后不直接幹預政事,但是卻從旁提點太宗,巧妙勸諫太宗。
  • 一部「良史」的三重版面:《梁書》的編撰、點校與修訂_讀書_澎湃...
    《梁書》是中華書局新推出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的第十種。全書56卷,本紀6卷、列傳50卷,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南朝政權的第三個朝代——梁朝56年的歷史。《梁書》(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三冊)[唐]姚思廉 撰盧振華、王仲犖 點校景蜀慧、趙燦鵬 修訂梁朝的建立者蕭衍,後世稱梁武帝,本是南齊宗室成員,於齊末政局混亂中舉兵奪取政權,通過禪代稱帝,國號梁。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歷代王朝都有史書,為什麼清朝的史書叫清史稿?
    前些年我讀研究生時,系裡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師曾在課上說,某次他主持研究生考試的面試,問了一個問題,就是二十四史當中最後一部是哪部,有人就回答了清史稿。 但實際上,二十四史並不包括清史稿,最後一部是明史。因為《清史稿》不過是草稿而已,並沒有經過最終修訂,所以並未被列入中國古代官修史書系列之中。
  •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有什麼關係?全靠他兩人的高瞻遠矚
    中國是一個擁有燦爛歷史文化的的國家,在其久遠的歷史文化中,經歷過很多朝代的更替。但是有一個朝代,始終在中國人的心中以及世界範圍內擁有者特殊的地位,那就是唐朝。在中國歷史中,唐朝不是統治時間最長的時代,但是為什麼說中國在唐朝統治的階段,唐朝對世界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在千年後的今天,還將海外的一些華商人的聚集區叫做唐人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