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隱藏的武功高手,紅軍湘江血戰以一敵十,後創立我國特種部隊

2020-12-15 東方文史

推薦語: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我們身處怎樣的境遇,都要把國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個人事小國家事大,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碰觸到一起的時候,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去選擇國家。英雄烈士們,他們滿懷激情地為我們打下了這一片江山,他們也把歷史重責的交接棒放到了我們的手中。既然我們享受到了現世的安穩,我們自然也是需要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中國的和平,去幫助中國變得越來越昌盛。

那個時代的無產階級戰士們真的非常的無私,他們一直在為國家身先士卒,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獲得任何的回報。為了國家,他們泯滅了自己的青春,泯滅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即便如此,他們也義無反顧,從未後悔過。是他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迎來新中國的建立,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一大批英雄受到了共和國的嘉獎,而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武藝高強的國防部部長耿飆

1. 耿飆武藝高強,比之開國將帥要更加厲害

其實在開國將帥當中,武功高強的英雄不勝枚舉,可是俗話說的好,高手在民間,耿飆雖然不是開國將帥,但是他的武功不俗,甚至比開國將帥要更高。說老實話,耿飆的資歷和戰功都不低,即便是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紅軍時期他曾經擔任過前衛團的團長,當時幾乎所有的惡仗都是他帶著部隊戰士們衝鋒陷陣,首當其衝的,他為長徵清除障礙,保駕護航。新中國得以成功建立,人民可以迎來美好生活,也是依靠著他的助力。像他這樣積累了赫赫戰功的英雄,自然是會被予以重任。

在解放戰爭時期,耿飆已經成為了兵團副司令兼參謀長,其實能夠擁有這樣的經歷,基本上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而他之所以會和軍銜失之交臂,是因為周總理對於他非常的器重,此話怎講呢?接著看下去就明白了。

2.與軍銜失之交臂,是因為受周總理賞識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周總理把他帶到了自己的身邊,而他則脫下了軍裝變身成為了一位外交官,因為脫離了軍隊,所以他沒有了授銜的機會,他也成為了唯一一位沒有軍銜的國防部部長。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在戰場上身先士卒,他還能安然無恙的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為人民不斷的拼搏,運氣真的非常的好,但其實運氣是一方面,他之所以可以在戰場上安然無恙,就是因為他武功高強。

他的武功可以說是基因裡就存在的,因為他出生於武術世家,他的父親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經還被選拔成為大內的保鏢,耿飆的父親還被當時的君王賞賜了一對虎頭雙鉤,在後來的時候,他的父親還準備去護衛慈禧的安全,可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以耿飆父親為首的侍衛最終被慈禧給棄用了。在仕途走到盡頭之後,耿飆的父親回到老家,雖然說並不能在官場上面建立赫赫功勞,可是這也並不影響他一展才華,靠著自己的努力,他被民間譽為是雙鉤大俠,那時仰慕他威名的人很多。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自然也成就了耿飆的武藝,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成為了一位少俠,在17歲的時候耿飆就接到了入侵國民黨兵工廠盜取槍枝的危險任務,雖然這個任務很危險,可是他憑藉自己敏捷的身手,悄無聲息的就把槍枝給帶了出來,出色的完成了這次任務。

3.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湘江血戰以一當十,後創立我國的特種部隊

在紅軍開始長徵之後,當時組織需要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為大部隊在前方開路。他憑藉自己矯健的身手,成為了這支前衛團的團長,這一路他披荊斬棘,當時他來到湘江,那個時期他所面對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未有絲毫的恐懼。

當時為了能夠圍剿紅軍,蔣介石在湘江部署了重兵把守,紅軍突圍的難度很大,在這樣的嚴峻局勢之下,耿飆身先士卒帶領部隊發起了第1輪衝鋒。本身我軍就不具備優勢,所以當時的戰鬥非常的慘烈,到後來整場戰鬥也演變為了白刃戰。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耿飆的武術派上了用場,他拿著手中的大刀遇鬼殺鬼,在血肉橫飛當中為紅軍劈開了一條突圍的道路。湘江血戰是整個長徵過程當中極為慘烈的一仗,而耿飆所帶領的前衛團以一當十,為紅軍突圍贏得了保證,立下了汗馬功勞。

像他這樣的人自然會被國家予以重任,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他創立了中國特種警察部隊,他所創立的部隊也為反恐反暴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說當初耿飆的父親失去了保護慈禧的機會,可是他卻保衛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人民。耿飆是紅軍戰士當中的一個縮影,他的英勇無畏,他的正義凜然,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軍戰士炙熱的光芒。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就是這些紅軍戰士們帶給我們勇氣,讓我們披荊斬棘,所向無敵。

總結:看著那些英雄烈士們在戰場上失去自己的生命,我們非常的難過,我們知道他們沒有絲毫的怨言,他們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心甘情願的奉獻,但是我們享受到了他們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卻沒有來得及跟他們道一聲感謝。我們心裡是自責的,是愧疚的,因為我們領受了這一份美好,可是我們卻不能夠為他們帶來什麼,我們只能夠把對他們的感激全然放在對國家的發展和奮鬥之上,這也是對於這些英雄烈士們最好的回報。對於這些戰士們,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耿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軍絕世武功高手,長徵湘江血戰以一當十,後創立我國特種部隊
    耿飆武藝高強,比之開國將帥要更加厲害 其實在開國將帥當中,武功高強的英雄不勝枚舉,可是俗話說得好,高手在民間,耿飆雖然不是開國將帥,但是他的武功不俗,甚至比開國將帥要更高。說老實話,耿飆的資歷和戰功都不低,即便是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無可厚非的。
  • 電影《血戰湘江》主創人員為兵服務談傳承
    原題:電影《血戰湘江》主創人員「紅軍團」裡為兵服務談傳承資料圖。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賈秀琰、李金昱)八一電影製片廠有關部門領導帶著影片《血戰湘江》和電影主創人員,日前來到曾參加過「湘江戰役」的中部戰區陸軍某「紅軍團」開展為兵服務活動,活躍官兵的節日文化生活,深受官兵歡迎。這個「紅軍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英雄部隊,先後參加了兩萬五千裡長徵、平型關大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大小戰役、戰鬥4000多次。
  • 看完《血戰湘江》,才明白中國的戰爭電影就得這麼拍才夠硬
    去年大火的《血戰鋼鋸嶺》,確實是近年來戰爭題材中的優秀作品,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反轉、善與惡的交織、生與死的洗禮……觀眾們隨著影片仿佛穿越時空隧道,重回到二戰的主戰場,重溫衝繩戰場的慘烈一役。而正在全國影院熱映的《血戰湘江》,從戰爭的慘烈程度上來看,並不亞於《血戰鋼鋸嶺》,偏寫實的風格、硬碰硬的對戰模式、全程無尿點的戰爭場景,把炮火帶進了影院,把硝煙帶出了銀幕,真實殘酷的呈現了紅軍在生死存亡之際的關鍵一戰。不同於一般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不僅注重真實的展現戰爭場景,更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同時。從張一山誇張的表情、從保劍鋒滿臉是泥的表情中,看得出戰爭的殘酷。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的這一部署,將桂軍2.9萬多兵力放在正面堵擊紅軍,湘軍放在紅軍前進方向的右側與桂軍聯絡,國民黨中央軍則放在紅軍的後面跟進。其目的就是迫使桂軍、湘軍同紅軍在湘江以東地域決戰,從而既消滅紅軍,又削弱湘桂兩省力量。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前面大致介紹了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經過,也統計了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的指揮員和戰士人數,今天我們就來大致分析一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以及能夠成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原因。(一)損失慘重的原因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國民黨軍的兵力、部署和紅軍的路線、兵力、輜重等兩個方向來分析。我們先從紅軍本身的情況來分析,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
  • 建國後,我軍兵力最為雄壯的時候有多少,不止四百萬
    紅軍有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最多的時候有十萬人,紅四方面軍也有八萬多人,再加上紅二方面軍,紅軍總兵力不下二十萬。這是全盛的時候,因為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走上了長徵之路,一路上減員不少,尤其是血戰湘江,損失慘重。三大主力紅軍先後都走上了長徵之路。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開始了戰略轉移,即舉世聞名的長徵。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1934年11月,紅軍突破了國民黨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又命令湘軍、黔軍、桂軍等數十萬部隊圍剿紅軍。桂軍攻勢最猛,而且桂軍還和紅軍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白刃戰。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和紅軍決戰,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桂軍仍然是紅軍主力中的一員。
  • 紅軍軍長血戰9天9夜壯烈犧牲,主席特批60萬元、50畝地給其家人
    長徵中,紅五軍團一直擔任全軍的後衛,每到危難之際,都是這支隊伍拼盡全力阻擊敵人,保障長徵隊伍的後方安全,特別是在紅軍損失最嚴重的的湘江戰役中,紅五軍團所屬的紅34師為掩護主力渡過湘江,最終全軍覆沒。長徵後期紅五軍團縮編為紅五軍,西路軍行動中紅五軍在血戰高臺戰役中全軍覆沒,軍長董振堂也壯烈犧牲,後來在董振堂的追悼會上,主席深情地說:「路遙知馬力,他是一位堅決革命的同志」,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這位英雄的事跡。董振堂從1931年參加紅軍,到1937年犧牲,六年軍旅生涯中為紅軍發展作出的貢獻很多,首先就是發動寧都起義。
  • 萬綠叢中一點紅——評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
    在歷史上,湘江戰役不但是軍事上的大突破,而且還是政治上的大突破,是中國革命大轉折的前奏。所以,它必然成為影視創作的熱點題材。電影《長徵》《血戰湘江》,以及電視劇《歷史的選擇》《絕命後衛師》等作品對這一歷史事件均有所表現。現在,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廣西千年傳說動漫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清大知好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又聯合出品了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為湘江戰役題材的影視畫廊錦上添花。
  • 再走長徵路|道縣蔣家嶺:湘江戰役集結地
    這裡曾是湘江戰役的集結地,無數紅軍戰士將革命的鮮血拋灑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出新生與希望。  6月30日,道縣時雨時晴,星辰全媒體記者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一路尋訪。「湘江之戰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道縣蔣家嶺是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縱隊及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進入廣西,搶渡湘江的重要集結地。」道縣文聯主席、原縣史志辦負責人唐小峰介紹。
  • 桂林全州,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紅軍損失近6萬將士
    全州是廣西桂林市管轄下的一個縣,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作為紅軍長徵路上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的全縣,今天的全州,也成為了見證長徵歷史進程的重要地點。蜿蜒的湘江,年復一年地衝刷著岸邊的渡口,這條江流猶如一處醒目的豐碑,記錄著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
  • 紅軍和抗戰時主力團政委,按功勳資歷是中將,因打一仗失利成大校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蘇區根據地反圍剿戰爭中,先後建立了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還有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先是紅四軍後改編為紅一軍團,這支主力紅軍的領導人成為我軍核心人物,也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建國之後都成了元帥,大將,上將式的開國元勳。
  • 我軍武功最高之人,父親曾經是慈禧侍衛,而兒子一手創建了「特警...
    在我國的十大元帥中,其中就有幾位是出身於武術世家,由此可見,武術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厚,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這幾位武術世家出身的人,他們的功夫自然不在話下,如果非要作個比較,這幾位的武功,也算不上一絕,因為有一位名叫耿彪的人,武功在他們幾位之上。
  • 重走長徵路丨湘江戰役:永不消逝的軍魂!
    2017年,《血戰湘江》電影上映後,曾看過兩遍,深深地被影片中紅軍將士寧死不屈、英勇殺敵、直至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故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到實地去祭奠和緬懷在這場戰役中英勇犧牲的先烈們。尤其是去年9月,為紀念湘江戰役中壯烈犧牲的2萬多名贛南子弟而建的「革命理想高於天」雕塑建成後,這個願望更加迫切。
  • 有人問,郭襄武功平平,憑什麼能創立峨眉派?
    要想在江湖上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創立峨眉派這樣在江湖上威名遠揚的門派,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很多人就會有疑惑,郭襄武功也不咋樣啊,憑什麼能夠創建峨眉派呢?可以說整個江湖上,從絕頂高手到武林中層人士,郭襄認識了一大半。江湖上最頂尖的武學,她也全都見識過,一陽指,彈指神通,打狗棒法,空明拳等絕頂武學她也略知一二。後來在《倚天》前期,她還結識了覺遠大師,張三丰和何足道,又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一部分的《九陽神功》。郭襄可謂是結識天下英雄,窺盡天下武學。這麼多高手,這麼多武學,只要一人教她一點點,那就足夠她一生受用不盡了。
  •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我軍特種部隊不幹美軍那種「爛事」
    美媒對比中美特種部隊:我軍特種部隊不幹美軍那種「爛事」最近,一家美媒發文,就中美特種部隊之間進行了對比,整體相對客觀,並指出了其中明顯的不同。1、成立時間和作戰經驗的差別首先,美軍特種部隊成立較早,比如說海豹、綠色貝雷帽等特種部隊都是早早建立,培養和訓練已經歷經不同時代的戰火,形成了很完整嚴密的體系。
  • 我國武林高手那麼多,抗日戰爭時為何沒人去殺鬼子?答案很簡單
    我國民國時期人才濟濟,出現了很多的武林高手,這些人的一生都拍成了影視作品,影視中的他們武術高超,以一敵十,我們很多人通過影視知道了這些人的存在,比如著名武術家--霍元甲。 民國時期,儘管有很多的武林高手,但是在中國日軍入侵的時間裡。那些武林高手,為什麼沒有上戰場為國家效力?
  • 《湘江作證》:第三回 紅六軍團打先鋒 出其不意渡湘江
    #1934年7月,中央紅軍被國民黨優勢之敵壓迫到閩、贛邊境,紅軍打破「圍剿」無望,於23日電令紅六軍團向湖南突圍西進,並向北與賀龍的紅二軍團(作者註:1931年3月,由於王明「左」傾錯誤危害,部隊損失較大,遵中央指示,紅二軍團在湖北長陽縣枝柘坪改編為紅三軍,直到1934年10月26日,與紅六軍團在黔東會合後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電報中的二軍團是習慣稱法
  • 將軍出自359旅,為什麼被稱為紅軍「鐵屁股」?
    在龍江書院,紅軍創辦了我軍歷史上首個軍事教育機構-軍官教導隊。陳伯鈞被任命為軍官教導隊副隊長,隊長是黃埔四期出身的呂赤,與陳伯鈞是四川老鄉。在一次戰鬥中,陳伯鈞撿到了一支生了鏽的手槍,17歲的陳伯鈞非常愛惜,拿著那把手槍就在呂赤面前「顯擺」。
  • 「讀二酉 說沅陵」紅軍長徵在沅陵:進襲沅陵 策應中央紅軍通道轉兵
    按原定計劃,中央紅軍準備轉移到湖南西部同紅二、六軍團會合。11月25日, 中革軍委向中央紅軍各部下達了搶渡湘江的命令。任弼時、賀龍根據中革軍委指示,決定進一步發動「湘西攻勢」,把敵人兵力吸引到自己這邊來,減輕對中央紅軍的壓力,策應中央紅軍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