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經典為何陸續從教科書中刪除?專家:難懂,不如看宮崎駿

2020-12-04 元氣滿滿的應對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60,閱讀約3分鐘

近年來,教科書中有關魯迅的文章被刪除的消息屢屢成為頭版頭條。比如,2013年9月,有媒體報導,初一年級的學生發現,拿到的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風箏》被刪掉了。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網絡上的批評,人教社相關負責人當時表示,「一些網絡紅人基於錯誤的解讀進行無休止的反駁,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本每年都要重印,還會做一些微調。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吸收新的文學成果,也是為了緊跟社會的脈搏。目前,人教版初中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魯迅還有6篇,在國內作家中佔比最大。」那麼,魯迅的文章該不該陸續退出教科書呢?一起來看看一線語文老師是怎麼說的吧

這位逐漸刪除魯迅文章的老師說,「魯迅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學性毋庸置疑,但教材的選擇要看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風箏》就不太好理解,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另一位老師認為,「《風箏》這篇文章必須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來理解,要真正理解,需要了解很多相關知識,即使是我們老師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理解,以初中生的年齡,閱讀量和社會閱歷,是無法真正理解的。

在所有主張刪除魯迅文章的評論中,有一位專家的觀點令人瞠目結舌。這位專家說:「魯迅的文章太深刻,初中生難以感知,不如多接觸宮崎駿,自然科學和課外活動。」筆者堅決反對這種觀點。魯迅的文章應該長期保留在語文課本中。原因無需多說。

在反對教科書逐步刪除魯迅文章的專家中,影響最大的是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的王旭明。人教版一年級語文課本刪除魯迅的文章《風箏》時,王旭明通過社交媒體強烈反對。他說:「我堅決不同意『教材中魯迅作品和初中生閱讀不要太深刻』的觀點。現在很多教材編者揣測魯迅的深刻性,以自己的淺薄影響學生,是很庸俗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編寫真正的語文教材,改革教學方法。」。

筆者以為,魯迅的文章是讀不出來的,越讀越深刻。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解讀魯迅,他始終站在那裡,站在中國現代文學的頂峰上。僅基於此,魯迅的文章就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魯迅被譽為「教材一哥」,有調侃之意,但也從側面說明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地位。

最後,《風箏》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文章。我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還和同學一起做了風箏。特別是魯迅在文中寫道,「不幸的是,我偶爾看到一本外國關於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使我大為贊同。

參考:魯迅在新聞報導中的文章再次從教科書中刪除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劉毅稱之為「魯迅大撤退」。  20多篇經典課文一列出來,既讓網友開始懷念起那些熟悉的字句,也讓網友唏噓感慨,更有網友質疑,既然是「經典」,為何要撤?而本報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處了解到,廣東今年的語文教材也有改動,依然保留魯迅作品,但是把《藥》換成了《祝福》。
  • 為什麼說魯迅的作品被陸續移出教科書?主要有3個原因,了解一下
    可以說,魯迅先生及其作品都是世界級的,很多人在青蔥年少就把魯迅先生的文學豐碑形象鐫刻於心了。有人說先生作品被陸續移出了教科書,不太相信哦。 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原因何在? 小編從求學時代到人至中年,一直熱愛先生作品,可以說是先生「鐵粉」。
  • 魯迅10多篇文章陸續從語文課本裡被下架,這樣做有何利弊?
    然而,從前10多年起,出現了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魯迅的10多篇經典文章陸續從語文課本裡被下架,「去魯迅化」似乎成為一種不可逆轉趨勢。這樣對待中國現代第一大文豪的做法是否欠妥?這樣做有什麼利弊?魯迅的文章到底該不該退出課本?下面,具體來分析這些問題。
  • 魯迅的「兩株棗樹」很囉嗦像病句,專家說是經典句,韓寒發文質疑
    近年來,網上有傳言說教育部已從中小學教科書中的有關書籍中刪除了與革命傳統教育有關的課文。特別是魯迅的文章,刪除的消息時有傳播。實際上,魯迅的文章並沒有被刪除,對教科書進行相應的修訂以適應時代潮流也是正常的。那麼,魯迅為什麼屢屢"中槍"呢?
  • 課文《賣油翁》為何被刪除最後一句?專家: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歐陽修的《賣油翁》留傳至今將近1000年,其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是七年級必學的一篇古文。但是,語文書中的《賣油翁》並非原版,已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為什麼?有專家說,不能給學生看,原因是學生看了就不學了。真的是這樣嗎?
  • 《狼牙山五壯士》要從課本中刪除?專家給出解釋,網友:這是忘本
    可就在近日,上海市教材編輯部決定要將這篇課文從教科書中刪除,引發不小的爭議。對此,有專家站出來做出解釋,認為現代教育更應該多元化,同時貼近現實。相比於狼牙山五壯士,不如在課文中講講運動健兒劉翔的故事更能與孩子產生共鳴,激勵他們奮勇向前。對此,有網友毫不客氣地指責這些專家,稱他們這叫忘本。《狼牙山五壯士》到底應不應該從課本中刪除?
  • 教科書為何要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專家: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了語文教科書,是七年級必學的一篇古文,不過這篇《賣油翁》並非原版,它是經過一定的刪減,《賣油翁》被刪除的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那麼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刪除呢?「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一共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典故,也就是典故當中含有典故,這兩個典故分別講的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
  • 小孩讀不懂魯迅,能怪小孩嗎?
    說回到魯迅。作為中國白話文探索的第一批實踐者,單從文本討論,他的白話文有很明顯的兩個傾向:一是有較重的古文痕跡,譬如「她」寫作「伊",「的」寫作「底」,「吧」寫作「罷」等;二是有明顯的翻譯腔。這不只是魯迅的特點,而是新文化運動那批先行者的普遍特點。他們從小都受過良好的古文訓練,長大後又多數留過洋(包括西洋和東洋),文字中包含一些今天看來比較難懂的詞句,很正常。
  • 建議課本取消《背影》,移除魯迅,是教育思想的進步還是倒退?
    因此,國內的專家學者,歷來十分重視對中小學教材內容的選編。近十餘年以來,一些專家學者紛紛呼籲要求從語文課本中刪除刪除《背影》、《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要求歷史課本刪除嶽飛、文天祥等人物,提出的理由還真是千奇百怪。「橫挑鼻子豎挑眼」導向不良的文章《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背影》前幾年先後被專家點名要求移出課本。
  • 漢代古人發明的「地動儀」,被踢出教科書,專家:明顯造假的
    在我國的教科書中,也曾有過一偏專門的文章講述地動儀。 地震頻發多危難,張衡制地動儀預警 在歷史記載中,地動儀是中國古代漢族科學家創造的一傳世傑作,由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我們如何講魯迅?全國魯迅研究者、「魯迷」相聚雲端從「孔乙己...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最近一些年來,關於魯迅在中學語文中的價值問題,關於基礎教育中魯迅作品篇目的數量和具體選擇問題,反覆出現了許多的爭議,多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到底魯迅作品在過去幾十年來,它在教科書中亮相的頻率增幅到底是如何?
  • 魯迅在國外影響力有多大?韓國文學評論家的一句話得到大家認可
    在此寫出來給大家看看,以正視聽——1924年瑞典文學院的院士斯文·赫定寫了一封信給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希望他能夠在中國提名幾個作家參與諾獎評選,高本漢是當時國際社會上為數不多的造詣深厚的漢學家,因此這並不難怪為何對方要寫信給他諮詢意見。
  • 因交規刪除《背影》,又剔除民族英雄嶽飛,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牛郎織女》2007年,《牛郎織女》從人教版第十一冊的語文教材中被刪除,並沒有明確提出被刪除的理由。有的老師想編者可能是擔心小學生有早戀傾向,才導致《牛郎織女》在課文中落選。2.魯迅文章接連刪減提起魯迅,現在的八零九零後應該印象十分深刻,在以前的教材中,魯迅文章的學習可謂是一個重點,亦是一個難點。
  • 課本為什麼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這些篇章也成為了教科書上的經典,讓很多人銘記於心。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被刪除今年3月份,抗日老兵葛振林離世,他曾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他的離世有很多人想到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但近期人們發現,上海教育部門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把這篇文章從教科書中刪掉,這一決定還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外界也給出了不少質疑,認為刪掉這種革命文章,不利於對於孩子們的愛國教育。
  • 中小學語文課本被刪除課文大盤點,有你們的童年嗎?小心哭著看完
    就像魯迅先生的著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也被從課文中刪除了,大家只是簡單吐槽一下,替魯迅先生「默哀」,沒有太多人表示質疑。但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卻做到了,只因它的替代品《愛迪生救媽媽》。《愛迪生救媽媽》主要講述愛迪生藉助鏡子救媽媽的故事,通過這個場景,來凸顯愛迪生聰明機智、愛動腦筋的優良品質。
  • 地動儀被正式移出教科書,中科院士說:這玩意還不如在房梁吊塊肉
    教科書中的東西並不是一塵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隨時會刪減也會增加,每當教科書中有東西被刪除之後,總會在引起不小的爭議。任何一個方位,如果有地震發生的話,龍珠便會落入蟾蜍的口中,以此來判斷地震的方向,這個造型的地動儀大家都在課本中看過。遺憾的是,大家看到的其實是專家們根據一百多字的古文造出來的,那並不是原件,同樣也不是仿造的,真正的造型早已失傳。
  • 「去魯迅化」為何會興起?到底要去什麼?莫言、餘華觀點一致
    可以說魯迅已經成為了文化名人的一張明信片。可是這張明信片就要被摒棄了,"去魯迅化"的浪潮不斷的襲來。魯迅的有些作品從教科書中剔除,現在還有人來質疑,抨擊魯迅作品的真正價值。為什麼會有"去魯迅化"的浪潮?
  • 教材為何要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專家給出解釋,卻令人憤怒
    時代在變化,人們的認知也在進步,教科書關係到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對教科書進行改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國家對這件事情也是相當的重視,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教材委員會班子,對教材進行專業的整編。2020年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就有二十多篇文章做了改動。有些課文被更換,有些只是個別字的調換,這些調整整體來說算是微調,大體上沒有改動。
  • 探索宮崎駿動漫中的「經典語錄」
    歡迎來到百家號《動漫小雪》,今天我們講的是:探索宮崎駿動漫中的"經典語錄"《千與千尋》中的很有感覺的話語 1、錢婆婆:曾經發生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就是每天抱怨自己卻從來不去動,還去怪這個社會不公平,怪朋友不幫你,抱怨從來都沒有用,你看,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在抱怨嗎?人家根本就沒空抱怨,人家在忙著努力。
  • 救火英雄賴寧的故事,為何從教科書刪除?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賴寧的事跡卻逐漸從教科書刪除,曾經陳列於教室走廊之中的照片也被撤了下來。為何要這樣做?其背後原因值得讓人深思。一、品學兼優少年郎賴寧生於1973年,是四川省石棉縣人。他從小立志要成為和李四光一樣的偉大地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