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①:人人都有拖延症

2021-01-12 夕嶼讀書

四點伴讀,伴您早讀!

大家的元旦假期過得怎麼樣?假期結束了,我們的共讀開始了。今天我們開始閱讀《拖延心理學》。

今天的文章會比較長,除了領讀之外,我想先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選這本書。

01 為什麼選這本書?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或者乾貨文章,看的時候很受啟發,但真正執行的時候卻很難。

比如你知道番茄鍾很有效,但你不可能把每一天切割成一個個番茄時間。

你可能圖個新鮮,去嘗試一兩次,但很難堅持一直用。無法改變的原因不是方法不對,而是心態調整的不到位。

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是要從更高的角度全面梳理自己的生活,調整心理狀態,找到改變的內驅力,才能從根源上改變,番茄鍾使用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

這就是「道」與「術」,「道」是深層次的源頭,「術」是表面的方法。莊子曾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

只有從「道」的深度去研究,才能找到持久改善的內驅力。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道」和「術」都有,作者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心理學博士、資深心理諮詢師,研究拖延症25年。

她們研究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包括認知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等,結合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案例,得出了自己的觀點,寫成了這本書。

比起單純的學習方法,了解成因更加重要。

02 1月4日共讀內容

世界上有完全不拖延的人嗎?我的身邊好像沒有。

從上學時,寒暑假最後幾天瘋狂的補作業,到工作以後,活在一個個截止日期裡,再到生活中,被電子產品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原本準備做的事情洗衣服、打掃房間,放一放,也就過去了。

拖延症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更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覺得理所當然。但總有一些時候,讓我們很困擾。

比如到了車站,錯過了剛剛開走的列車;去赴約,最後幾分鐘收拾東西出門,發現忘記帶重要的東西;工作中,最後一秒交了很重要的報告,卻發現裡面有個數據錯了,沒有機會再去修改。

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後悔為什麼不早點做準備。

想要改善拖延症,我們需要先深層次地了解拖延症。

在我們完成《拖延心理學》15天的共讀之後,你會知道表面拖延的現象背後,更加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學會診斷自己的拖延類型,而且收穫很多實用的建議。

今天閱讀內容如下(因大家閱讀方式不一樣,所以每天閱讀內容以書中目錄裡的小標題為主):

編輯手記 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戰對《拖延心理學》的讚譽推薦序序言後記附錄一附錄二譯者後記第一天的閱讀內容會比較雜,目的是了解整本書的全貌,你會對拖延症的心理成因以及解決方法有大致的了解,試著在共讀內容中找出3-4個關鍵詞,作為後續讀這本書的線索。

方法介紹: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上學的時候如果老師講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哪怕是某個熟悉的詞都會把我們的注意力拉回來,而面對完全陌生的講課,一節課下來往往會很茫然。

讀書也是這樣,在開始閱讀主要內容之前,通過閱讀序言、後記等內容,從整體上先對書做了解,挖掘幾個關鍵詞。

一方面,你會對讀過的內容有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帶著它們去讀書,讀書過程中注意力會更集中。

為了鼓勵大家輸出,我們將採用相同的方式來打卡,降低打卡難度。大家也可以帶著打卡這四個方面去讀書,邊讀邊輸出,效率會更高。

下面是我今天的打卡輸出:

1、 最有啟發段落摘抄

①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②如果你沒有理解自己為什麼要拖延,所有這些實用的技巧對你都不會有什麼幫助。同樣地,在你看穿了自己的老底,完全地理解了自己拖延成因的情況下,如果你不付諸行動,你依然不會有所進步。

③當我們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來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以最有利於我們的方式來採取行動,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無邊陰影之下。

2、段落中關鍵詞提煉

心理問題 理解和行動 接受真實的自己

3、對當下狀況的思考

這半年來做了很多事情,社群裡的很多夥伴都覺得我執行力很強,但我其實也有著嚴重的拖延症。

通常會在講書的前半個小時才把稿子最終確定好,手上還有很多的書沒看沒寫書評,想了很久的每天做瑜伽一直沒有達成……

拖延症表面上看只是推遲了我們做事情的進度,因為在截止日期前我們總會完成。

但更隱秘的是它消耗了我們很多的時間,我們總會在某個時間想起來什麼還沒有做,心情陷入低落和焦慮,這些消極情緒無形中阻礙了我們做事情的腳步。

越拖延,越焦慮;越焦慮,效率越低。

4、對後續行動的建議

接受真實的自己,通過和大家一起讀這本書,超越現在的自己。

鼓勵大家每天打卡輸出,只有輸出,讀書才不會是過眼雲煙,才能讓看過的內容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

大家可以發朋友圈打卡,也可以在群內打卡。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點,我們今天共讀的內容裡提到了豆瓣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症」。

在這本書出版的2008年,小組人數是11300人,我剛剛看了一下,12年過去,小組人數增加到近20萬人,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拖延對自己生活的困擾。

有幸帶大家讀這本書,我們一起面對拖延,並且學會與它共舞,讓這項頑疾變成生命的動力,活出自己的效率人生!

歡迎關注夕嶼讀書,創辦四點伴讀讀書成長營,慈懷講書人,講書稿籤約作者,出版社合作書評人,閱讀推廣人,全職媽媽。

年讀書100本+,讀書輸出20萬+,加入我的「四點伴讀讀書成長營」,帶你一起高效讀書。

私信「思維導圖」,獲取8本書的思維導圖,幫助你快速了解經典好書的精華內容;

私信「讀書卡片」,獲取18張關於個人成長類圖書的知識卡片,拿來即用;

私信「講書稿」,獲取百萬粉絲講書平臺講書樣稿以及講書稿寫作精華與要點。

相關焦點

  • 患有拖延症的職場人是沒有未來的,還好有這本《終結拖延症》
    對這一刻的我來說: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兩周前我已經很明確要做一個月度更文計劃,結果直到現在都還只是停留在頭腦中。好消息是:我一邊看著《終結拖延症》這本書,一邊就隨手打開思維導圖,先把屬於職場修煉心經的的這篇關於好書領讀的《終結拖延症》放進去提上日程。
  • 眾症時代:拖延症、囤積症、選擇障礙改變我們
    他構想裡的人物是一群「病人」:一對煩惱的夫妻「焦慮二人組」, 全身貼滿創可貼、身心都容易受傷的「OK繃人」, 用鐵鏈都拴不住的購物狂「狂買症」,以及每天為各種理由而自殺的「自殺三兄弟」。11年後,這部名為《大家都有病》的漫畫集結出版,扉頁上有句話:「是我們每個人那顆受傷的心病了?還是這整個時代病了?」  有趣的是,近幾年來,「大家都有病」正在成為中國當下都市人群的標籤。
  • 什麼是拖延症?面對拖延可以做點什麼?
    說起拖延症,可能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到底什麼是拖延症?面對拖延症,我們可以做哪些調整?21日,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對此進行了解答。什麼是拖延症?大致可以分三類劉天介紹,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後果的前提下,仍然將原有計劃向後推遲,從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一種自我調節失敗的心理現象。
  • 克制拖延症!鍛鍊讓你動力十足
    克制拖延症!說起拖延症,24歲的趙靚便打開了話匣子。「我從小就有拖延症,到現在越來越嚴重,已無可救藥了。」趙靚笑說,上學寫作業時就是犯拖延症最厲害的時候,寒暑假作業都要等到假期的最後幾天再一股腦兒地寫完。上大學最嚴重的時候就要數寫論文了。
  • 拖延症的背後,不是懶,而是你心中有「鬼」
    文/琳夕很多人諮詢我如何擺脫拖延症,說自己深陷在拖延症的泥潭裡,想要改變,好像卻又無能為力。體內仿佛有兩個自己在拉扯,一個說「動起來吧」,一個說「好無力」。於是就這麼自我消耗著,看起來非常痛苦。拖延症對有些人來說,拖延的根源來自於內心的恐懼,而拖延又不斷滋養著內心的恐懼。越拖延越恐懼,越恐懼越拖延,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 雨果剃頭、剃鬍子防拖延:我們要如何擺脫拖延的折磨?
    無獨有偶,達文西也是個愛拖延的人。這位罕見的天才,在建築、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這樣智商和能力遠超常人的全才,一生都在飽受拖延症的的困擾。《蒙娜麗莎》這幅價值連城的名作,當年被他一拖再拖,花了四年,差點流產。
  • 「拖延症」英語應該怎麼表達呢?
    罐頭菌有時候也會有「拖延症」的毛病。但其實,拖延症不分國度,畢竟是人「懶惰」的本性,因此全世界很多人都會有「拖延症」。 1.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 英語裡面,procrastinate就是我們常說的「拖延」動詞,而假如我們要表示「拖延症」,則可以用它的名詞形式procrastination。
  • 孩子寫作業或做事「拖拉磨蹭」,這些方法輕鬆「根治」孩子拖延症
    3、孩子作出的抵抗一些孩子在做事方面都喜歡拖延,而這樣的孩子往往背後有一個焦慮且控制欲強的家長。這一類的家長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催促孩子,總是不斷的提醒孩子,「你慢一步就會受罰」。而對於這樣的家長,孩子因為不敢主動的和父母進行抵抗,所以往往會利用拖延去激怒父母,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拖延會讓父母感到生氣,所以越發的想要用自己的拖延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拖延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需要對孩子「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根治」孩子的拖延。
  • 如何戰勝拖延症 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把受拖延影響的任務聯繫起來的一個共同點是,這些任務不被視為有趣的,而是有壓力的。Nonetheless they are things that we must do.儘管如此,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 「創作開運禮」葉羅麗拖延症很嚴重,王默詭異的命盤被拖延了5年
    而葉羅麗「拖延症」則是區別於這個定義,是指那些拖延了很久卻一直沒有進展的劇情,葉羅麗仙境向來都很擅長挖坑,有些坑填了,有些坑卻一直被「拖延」著,這些現象一多起來,葉羅麗「拖延症」就很嚴重了。,那個時候羅麗亮彩孔雀失去了仙力,面對封銀沙和黑香菱的進攻無能為力,幸好有齊娜和菲靈出來保護他們。
  • 英語,馬上學,馬上會:「拖延症」怎麼說?
    那麼「拖延症」的英文是什麼呢?英文中有一個對應的單詞:procrastination 看起來很長是不是,聽我慢慢講來,這是一個名詞,來自動詞 procrastinate (prokrstnet)柯林斯詞典中的解釋是:If you procrastinate, you keep
  • 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你是拖延症患者嗎?
    原創 一線科普 拖延症是指不斷推遲計劃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例如自責情緒、負罪感,自我否定、貶低,嚴重時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2020年6月2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Impatience and Savoring vs.
  • 你可能不是「拖延症」而是在「被動攻擊」
    至於完不成實在是因為拖延症發作。別忙著找如何治療拖延症的課程,試著問一問你的內心最深處,是不是有一種情緒叫,憤怒。01以上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有個詞彙很貼切,叫做「被動攻擊」。經常上班遲到,卻每天都有不同的藉口;時常忘記上級交辦的任務;答應同事的事情,經常履行不了承諾;表面上從領導安排,實際上內心mmp,消極怠工,拖著不幹。
  • 十二星座的拖延症排行榜,有人雷厲風行,還有人磨磨蹭蹭
    ,等到最後再去行動,那麼關於拖延症這件事,十二星座分別可以排上什麼樣的名次呢?這是一個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的星座,拖延症這個毛病在他們可以說是無從體現的。他們只要心裡有了一個想法,就會立刻開始行動,不拖延,不磨蹭。是個講究效率的急性子。 2、第十一名:天蠍座。蠍子們的人,大都屬於比較靜得下來的人,如果他們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話,就會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做,不會被任何因素幹擾。
  • 拖延症要如何自我調整?心理諮詢師:試試這些辦法
    說起拖延症,可能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到底什麼是拖延症?面對拖延症,我們可以做哪些調整?21日,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拖延症?拖延行為通常延續至此任務的最後期限,才著手利用剩餘的少量時間完成任務,通常會產生不符合標準的任務結果。拖延行為往往會伴有低自我效能感,並會引發個體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如焦躁、愧疚、抑鬱等。另外拖延還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自我形象嚴重受損等。  拖延症的成因往往較為複雜,涉及人格特質、社會心理環境等,由此可以大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類型。
  • 達文西和莫扎特也是拖延症?procrastinator啥意思|口語
    你是拖延症嗎?你總是因為這個而焦慮嗎?來看看用英文怎麼表達?雅思口語素材你認為拖延症患者一定是不好的嗎?會嚴重影響生活嗎?據說一些名人,像達文西和莫扎特也是拖延症患者。雖然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並不是一個好習慣,但這就是這些人的工作方式。顯然,拖延並沒有阻止他們創造出傑出的作品並獲得巨大成功。
  • 拖延症、社交恐懼症、選擇困難症,現代人的文明病英文怎麼說?
    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肯定是最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一種。事情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會去做嗎?小心你很有可能也是拖延症患者。偶爾小發懶也許可以被接受,但長此以往實在不是一個好習慣,也會大幅增加你做事的出錯率,還是趁早改掉為妙。
  • 急性子員工遇到了拖延症老闆,該如何破局?網友:剛好搭配
    職場拖延症是一種阻礙人們發展,影響人們工作效率的一種弊病,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深受其害,卻還不以為然,有拖延症的工作人員自己工作沒有積極性,工作沒有效率,公司也很難挖掘其潛力。急性子和拖延症貌似兩個都不好,但是小編更喜歡急性子,因為急性子她凡事都想著先去做,而拖延症剛好相反,一直找理由拖著不去做。
  • 拖延症會讓你一步一步變成廢人,現在開始振作起來吧
    拖延症的本質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即將到來的任務。有的人敢於接受挑戰,努力的處理著所有的困難,所以他們能成功。而更多的人,害怕麻煩的任務,只想將時間停留在舒適的現在,結果每次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匆忙的去趕進度,甚至直接放棄了本來想做的事情。在這不斷的拖延與放棄中,你會一點一點的變成一個失敗者。每天生活在失敗與迷茫的烏雲之下。
  • 心理學:越是喜歡拖延的人,內心越是自卑,也越難相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好的關係,同時也能活出自己。歡迎來到付費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第10節。本專欄的100節陸續更新,詳情請查看專欄簡介。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籤約作者。2、拖延也可以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被動攻擊」,它看似沒有主動傷害誰,但是在關係裡,它會對關係,以及對關係中的人造成影響,使得關係變得疏遠,或者破裂。3、喜歡拖延的人,通常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內心自卑,以及自我的虛弱,他不敢正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他不敢直接表達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