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千萬不要相信大牌經濟學家的預測,凱恩斯、費雪都是例子

2020-12-16 騰訊網

本文大概17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發言嘉賓劉元春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理事,本文刊於9月5日新浪財經。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稱,大量的經濟學家甚至智者都難以看到自己背後的事情。他以1929年的經濟大危機舉例稱,所有的大學者、大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測到它,包括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凱恩斯。此外,當時美國最好的金融理論和操盤的高手——費雪,還曾在1928年號召自己的學生和朋友進入股市,而1929年的大崩潰使他差點跳樓。

以下為發言實錄:

劉元春:這個論壇的主題我認為選的非常好,為什麼?大家都在關注疫情期間的財富管理。之所以關注,是因為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僅來自於經濟、社會層面,更重要的來源於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不確定性。我們經常認為這是一種超級不確定性,是我們難以用風險概念來確定的。

我們這個論壇主題是: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振蕩與恢復,我想這個恢復是一個很樂觀的詞語。我們人類依然是包含樂觀的情緒來展望未來。我記得11年前,我跟曹老師(曹遠徵)在一個論壇上也在展望,金融危機之後的世界,金融危機之後的經濟增長與金融,當時最悲觀的人認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可能需要5-6年,但是大家會看到世界經濟從2008年到現在,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從來沒有回到過從前。所以說2013-2014年,宏觀經濟學界用了一個「長期停滯」來形容從2008年到2019年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

目前,我們在討論當前的這種形勢,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就是在長期停滯,長期停滯在這種超級疫情的衝擊下面會發生什麼樣的一種變異?是未來財富管理要思考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基本面。因為金融的管理不僅僅來源於鈔票的發行,來源於對資本市場政策變化的認識,更重要的,來源於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配合與背離,以及我們如何判斷離與合之間的時點。

因此,判斷未來這樣的一種全球經濟增長的這種態勢,實際上是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一個點,但事實上我們會從歷史上來看到,大量的經濟學家甚至大量的智者都難以看到自己背後的事情。

我們現在就會討1929年經濟大危機,世界經濟史上最為深刻的大危機,引起人類歷史變革重大的一次大危機,我們所有的大學者、大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測到它,包括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凱恩斯,他的日記和他所有的演講都沒有預測到29年和33年會崩潰。當時美國最好的經濟學家叫費雪,他是金融高手,不僅僅是金融理論高手還是金融操盤高手,在28年的時候號召他的學生和朋友舉起旗幟進入股市,但是29年的崩盤使他差點跳樓,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這種大牌經濟學家的言論。

主持人:劉校長,您算不算大牌經濟學家?

劉元春:我不算,可以相信我的預測。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不可以預測性,實際上是大變革時代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因此我們在理解未來這種框架的時候,實際上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框架。

我來之前,姚首席還在設計我們今天的議題,實際上我們對議題本身就產生了很多的爭論,原因是什麼?舊理念和新理念發生了劇烈的衝突。說世界經濟增長,在過去這幾年裡面我們用「長期停滯」來形容它,用幾低幾高來形成它,用低增長、低貿易、低成長、低利率,然後再加上高債務、高槓桿,「四低兩高」,來形容它。

那麼未來會怎麼樣呢?未來依然可能還是低成長、低投資、低利率、低成長,但是有什麼高債務、高波動。這幾低幾高,我們講的疫情之前的幾低幾高有沒有差別?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關鍵,它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我們談到的疫情雖然不是一個導致格局性徹底顛覆的因素,但是它是格局加速性變化的這種催化劑。那麼這個催化劑不僅僅帶來的是速度的變化,同時也帶來結構性的變化。我們所思考的第一個很重要的後疫情時代,我們的疫情常態化、長期化,疫情從狙擊戰向長久戰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會是怎麼樣。第二個才考慮的是我們應對這些大疫大災大亂,它的財政貨幣的行為變異,會引起我們在基本面和金融面的這種變異會有什麼樣的一些新的規律、新的風險和新的挑戰。

我想我今天就給大家拋一個磚,不要用原有的思路來思考大疫情下帶來的變化。

相關焦點

  • 人大副校長劉元春:千萬不要相信大牌經濟學家的預測 凱恩斯也沒料...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9月5日,在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稱,大量的經濟學家甚至智者都難以看到自己背後的事情。1929-1933年市場經濟史上的大危機,當時所有的大經濟學家都沒有預測到,包括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凱恩斯。
  • 央行「低利率」困境:當凱恩斯遇見費雪
    他認為,解釋當前全球低利率主要有兩套理論——以費雪為代表的新古典理論和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流動性偏好理論。繆延亮指出,通常情況下,這兩套理論並不衝突,可以和平共存:凱恩斯理論側重名義利率而費雪理論偏重實際利率;凱恩斯理論強調短期而費雪理論關注長期。因此,凱恩斯理論的短期貨幣非中性與費雪理論的長期貨幣中性不直接衝突。
  • 費雪與《利息理論》
    費雪甚至早於凱恩斯便獨立引入了不確定性的因素,並且比凱恩斯更明確地處理了這一因素。如果經濟決策必須考慮未來,那麼在費雪看來,人們就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權衡,這是費雪之前的經濟學家沒有想到的。當然,費雪的書裡也談及了早期不同的利息理論,但與利息理論有關的貼現率,卻是費雪第一次系統論述的。費雪通過揭開利息之謎,實際上等於構建了一個資本市場的一般均衡模型,而這個思路恰恰是後來的貨幣理論和金融學的核心所在。夏普、莫頓等憑藉資產定價的傑出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可能都得歸功於費雪。
  • 費雪《繁榮與蕭條》|為何陷入債務危機?
    說起歐文·費雪,經濟學者會想起費雪方程式、費雪效應、貨幣幻覺等,但普通中國人對費雪並不怎麼了解。費雪曾經是美國最久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但是如今似乎早已被人們淡忘。若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或許連經濟學家都很少再提及費雪。
  • 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的挖坑理論是抄襲中國的?宋朝就有了
    特別是在上世紀的30年代,美國的經濟處於低迷的時候,有一個經濟學家叫做凱恩斯,他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做挖坑理論。 一、什麼是挖坑理論? 挖坑理論具體來說就是要政府來出手幹預經濟,如果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政府就要採取一個措施,也就是有形的手來幹預經濟。
  • 天才經濟學家股市中損失千萬,淪為學界笑談?
    天才經濟學家股市中損失千萬,淪為學界笑談?股票指數斷崖式下跌,無數美國人半生的積蓄隨風而去,這其中也包括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數學家、經濟計量學的先驅者、美國第一位數理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
  • 白巖松對話宏觀經濟學家劉元春
    《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宏觀經濟學家劉元春,看專家解讀中國經濟發展。年底中國GDP總量預估達105萬億左右 會進一步改變中美博弈不對稱的性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今年中國GDP實際增長在2%左右,GDP總量將會從去年的99萬億增長到105萬億左右,按目前的匯率水平進行折算,基本會超過15萬億美元。
  • 方欽︱大蕭條:經濟學家知道和不知道的
    凱恩斯第一次見羅斯福是1934年,而且據記載當時凱恩斯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羅斯福的手上,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因為凱恩斯有一個小癖好:沉迷手相。以致會面結束後羅斯福對凱恩斯這個人基本上沒什麼印象。羅斯福至於第二個問題,則涉及如何理解凱恩斯的思想。凱恩斯主張過政府干預經濟嗎?在很多場合他都說過類似的話。在《通論》中他有主張政府干預經濟嗎?
  • 經濟學家馬光遠:千萬不要相信房價永不下跌的神話,房價在下跌!
    很多人都抱怨說房價沒有下跌,其實房價真的下跌了。武漢、鄭州、石家莊、北京、青島等等城市的房價在今年都出現明顯下跌,甚至這些城市的郊區樓盤房價還降低了不少。比如河北的一些環京樓盤,房價下跌的都不止一半,比如青島、鄭州的郊區樓盤房價下跌了15%到40%之間。這個跌幅,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
  • 只要這個世界需要,凱恩斯的思想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凱恩斯不但對現代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許多原創性的貢獻,也對二戰後世界各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逝世50多年後,在1998年的美國經濟學會年會上,經過150名經濟學家的投票,凱恩斯被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則排名第二)。 1.
  • 理解凱恩斯:他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大相逕庭
    凱恩斯(攝於1933年)就對凱恩斯的研究而言,試圖將他的著作與其生活相關聯是種高難度挑戰,因為無論是他的著作,還是他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且千變萬化的。凱恩斯曾是一個興趣十分廣泛的文藝復興式的人物,任何這樣的人都能夠因此而成就一個非凡的人生。
  • 凱恩斯敗走獨山縣
    基礎建設也是這樣,一開始不要去想到底誰賺了,誰虧了——因為無論誰賺了,誰虧了,都是在這個體系內,都是要消費或者投資出去的。甚至很多時候,生產者、消費者包括投資者,都體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所以就是「有人投資了,有人生產了,有人消費了」。通過「大基建」來拉動地方經濟,一直都是一劑屢試不爽的良藥。
  • 肯·費雪:投資是不是一門手藝?
    但是費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肯·費雪用自己四十年的投資經驗證明,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肯·費雪是「成長股投資策略之父」菲利普·費雪的兒子,到目前為止,他的投資業績甚至不比他的父親遜色,在上世紀70年代,他還首創了市銷率(Price Sales Ratio)這一指標,至今都是衡量投資的核心指標之一。
  • 再讀凱恩斯《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後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Marglin教授讓我去閱讀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先生的傳世名作《凡爾賽和約的經濟後果》,自然是大有深意。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終於在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計劃」的引領下逐漸散去。
  • 北大經院學者譯作推介 | 《宏觀經濟學史:從凱恩斯到盧卡斯及其後》
    正如阿克塞爾·萊榮霍夫德所言:任何關於20世紀下半葉經濟思想史的研究都必須解釋為何在此期間那些代表性(宏觀)經濟學家們的世界觀發生了這種180°的轉變。第一次是將凱恩斯所撰寫的《通論》轉化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所秉持的理論——按照萊榮霍夫德(1968)的說法,這即是「凱恩斯的經濟學」向「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轉變;第二次是推翻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統治地位的所謂「盧卡斯革命」(Lucasian revolution)。
  • 不要相信政府對金錢的控制權
    一點都不嚴肅。不是我們。不是你。不是他們。"主流經濟學家反對任何人購買黃金早在今年8月,百餘名學術和商業經濟學家就向美國參議院議員發出公開信,呼籲拒絕對她的美聯儲提名。籤名的人中有一些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包括羅伯特-盧卡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們堅持認為她不適合這樣的任命。為什麼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