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翻車」成為常態,存在汙名化隱憂

2020-12-14 Alter

直播帶貨的「火」,顯然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想。

從李佳琦、薇婭等「草根網紅」的主場,到羅永浩、陳赫等流量明星的加入,再到企業家、縣長們的追逐,直播帶貨已然成了2020年最熱鬧的全民話題。

只是在一個多月前的時候,等待直播帶貨的多半是美好的憧憬,眼下卻逐漸浮現出了種種爭議:一些品牌主付出了高價的坑位費,並未能換來預期的銷量;流量明星們信誓旦旦入場,終究未能成為下一個「李佳琦」;被低價和折扣吸引入場的用戶們,陷入了對產品質量失望的苦惱中……

近乎瘋狂的「追風」背後,直播帶貨已然成了2020年最魔幻的商業模式,可看似是誘人的蛋糕,只有嘗過的人才深知箇中滋味。

01 直播帶貨的模式進階

直播帶貨被「封神」,有其偶然性,也有著必然的一面。

從時間上看,直播帶貨從零售的分支到全民化,著實離不開年初的那隻黑天鵝。當整個社會被按下「暫停鍵」,許多品牌的零售計劃被衝擊得七零八落,生死存亡的考驗下勢必會努力抓住每一根稻草,直播帶貨大抵是最理想的彼岸。

其中的必然性在於,不少人將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同日而語,所聚焦的正是大多數主播的帶貨策略:一是選擇低單價的商品,大部分商品的定價在百元以下,牢牢抓住了觀眾們衝動消費的心理;二是給出較高的折扣,比如原本30多元的商品在直播間裡賣19.9元,進一步刺激的消費者的衝動。

無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帶貨邏輯幾乎成了直播間的標配,網紅、明星到企業家們無一例外,同時也是短時間內提升銷量的捷徑。

然而並非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此道,低價效應固然可以帶來銷量,卻也在透支品牌力,向消費者傳遞錯誤的信號。弔詭的是,一些奢侈品牌、汽車品牌甚至是房產銷售,在第一時間加入了直播帶貨的大軍,不過這裡的「貨」可以解讀為品牌。也是直播帶貨嬗變的信號:從刺激銷量轉向了常規的品牌營銷。

這樣的轉變給了直播帶貨更大的操作空間,幾乎使用適用於所有的品牌。房產銷售利用直播取代線下邀約,直播成了天然的獲客場景;明星們也擠進了直播間,等同於另一種形式的品牌曝光;還有一些品牌直播自家的工廠、後廚等等,變相向外界輸出品牌的軟實力,藉助直播重構品牌形象……

另一種高級性的玩法就是企業家和縣長們的直播,梁建章、董明珠等成了直播帶貨的常客,特別是一向以知識分子形象示人的梁博士,轉場不同景點、不同酒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了十幾場直播,典型的帶貨與品牌營銷兩不誤。既向外界釋放了擁抱變化的積極態度,又透過一組組閃亮的銷售數字製造了行業影響力。

作為圖文、短視頻之後的信息媒介,直播表現出了應有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也恰恰是這種多元性,讓直播帶貨的風口被無限拉長。只是直播帶貨的崛起、走紅到邊界擴張,並未遵循傳統商業模式的進化節奏,或許「快」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底色,但急功近利的背後終歸少不了亂象的發生。

02 當「翻車」成為一種常態

直播帶貨最早暴露的亂象,當屬一樁樁「翻車現場」。最具代表性的,非攪動了直播江湖的中年網紅羅永浩莫屬。

4月1日的首場直播中,老羅就化身「吃播達人」,對著鏡頭享用了信良記的小龍蝦,一舉成為當晚爆紅的商品之一。後續卻有網友曝出買到的小龍蝦是去年6月份生產的,並且存在產品包裝脹氣、漏氣等問題;

5月15日的第七場直播後,老羅再次「碰了壁」,有消費者在5月20日詬病在老羅直播間下單的鮮花,要麼未按時間配送,要麼鮮花已變蔫發黃。儘管羅永浩連發了十幾條微博道歉,也沒能改變「翻車」的事實。

與之對應的就是老羅直播間的人氣,前後相差一個半月的兩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從4892萬下滑到了691萬,銷售額從1.68億直接跳水到2540萬。或許抖音流量加持的取消是原因之一,羅永浩直播的人氣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確切地說,羅永浩在直播江湖的遭遇不過是直播帶貨的縮影:有多少「主播」為了利益匆忙上陣,對產品缺少基本的了解,對觀眾缺少起碼的尊重;有多少品牌參與直播是奔著清庫存的需求,哪怕為了銷量犧牲了形象。

同樣沒有做好準備的還有試圖「帶品牌」的玩家們,代表人物就是牢牢站在奢侈品金字塔頂尖的LV。

4月初的時候,高端奢侈品牌LV聯合小紅書進行了直播首秀,最終以慘敗告終:1小時10分鐘的直播僅有1.5萬觀眾,觀眾的評價並非大眾印象中是「高級」、「奢華」,而是「土得掉渣」、「low到爆炸」的吐槽。對比LV苦心經營的高級感,一場與品牌定位背道而馳的直播,對品牌形象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

當「翻車」成為一種常態,需要反思的是直播帶貨產業鏈中的每一位參與者。那些力推直播電商化的平臺,是否對流量變現操之過急?那些草草加入戰場的明星,是否需要去提前做做功課?那些著急籤約素人直播的MCN機構,又是否對直播帶貨的價值有過長遠的思考?以至於那些出現在直播間中的品牌方,有多少被所謂的風口「綁架」了?

我們無權指責這些參與者的初衷,卻也需要正視直播帶貨浪潮的內在邏輯,本質上離不開用戶注意力的轉移定律,直播無非是圖文和短視頻後的「接棒者」,一旦觀眾們對直播間失去了新鮮感,將是對直播帶貨存在根基的挑戰。

03 莫把直播帶貨汙名化

商業模式的演變自有其規律,我們不應該以反對的態度審視新事物,但也應該有冷靜思考的基本常識。畢竟主播和品牌方的「翻車」案例,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問題,水面只是又隱藏著多少亂象?

參考中國消費協會在《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中揭示的現象:60.5%的消費者擔心直播帶貨的商品質量沒有保障,44.8%的消費者擔心售後問題,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問題,但只有13.6%的消費者遇到問題後進行投訴……誇大其詞、假貨太多、貨不對板、虛假宣傳等負面印象已經相當嚴重。

道理也非常簡單,按照人貨場的零售理論,直播重構了零售的場,並沒有對製造、倉儲、渠道分銷等環節進行優化,那麼直播帶貨改變的僅僅是零售最後一環的銷售,市場上原本的價格體系仍然成立。

在這樣的局面下,55塊錢一瓶的拉菲、九塊九一箱的啤酒等擾亂價格平衡的商品,註定存在著貓膩。問題在於,直播帶貨已經從小眾走向大眾,特別是低價、折扣被無限鼓吹的時候,那些有著收智商稅嫌疑的低價商品意外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如果直播的亂象無法亡羊補牢,汙名化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首先被追責的恐怕不是主播和品牌方,而是在直播帶貨遊戲中扮演了「裁判」角色的平臺。至少就目前來看,一些平臺的直播帶貨門檻相當低,對於主播帶貨時出現假貨的處理方式卻相當有技巧。

比如羅永浩幾次「翻車」後,看到的是老羅頻頻「鞠躬道歉」,抖音官方一直態度緘默;快手主播劉二狗、天津李四等曾因貨不對板被消費者質疑,多次以「退款不退貨」的方式收場,同樣沒有看到平臺的處理。原因似乎也不難理解,有帶貨能力的主播一直是平臺的「稀缺資源」,但這是否應該成為平臺不作為的理由?

類似的一幕外界並不陌生,不只是當下的直播帶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曾陷入賣假貨、虛假宣傳的泥潭,似乎成了電商新模式崛起的標配。然而新模式在市場教育階段一次次重蹈覆轍,監管的缺失恐怕也難逃其咎。

何況直播帶貨的特殊之處在於,相較於單個電商平臺推動的模式創新,直播帶貨的興起是信息媒介迭代的信號,屬於用戶注意力經濟的延伸,帶貨還只是直播的初始階段,仍有一連串的場景需要探索。倘若在最基本的帶貨階段就遭遇了汙名化,對直播後續場景延伸的傷害將是不可逆的。

04 寫在最後

直播帶貨的浪潮遠沒有停歇的跡象,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平臺、越來越多的企業、越老越多的「主播」參與其中。畢竟「趕不上直播風口就輸了」,早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中公認的「真香定律」,在流量紅利見頂的背景下,所有玩家都想抓住這個看得見的增長引擎。

然而爆發式增長的另一面,不應該是亂象的潛滋暗長,作為當下經濟復甦的重要抓手之一,直播帶貨還需要正視亂象的存在,監管和治理同步進行,切莫為了短期的利益而一味地蒙眼狂奔。

註:本文經授權發布,原文刊載於《微型計算機》雜誌6月上,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明星直播帶貨「翻車」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就在當場直播進行到4個小時之後,「我癱坐在永藝的辦公椅上,突然有種巨大的不適感和身心疲憊」,吳曉波在復盤這場直播時表示。最終,直播效果並不如預期,吳曉波自嘲「翻車」。一方面,這場淘寶給足了流量支持,合作方新浪微博千萬級曝光的「翻車」,足夠說明直播帶貨水深;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隨著明星、大咖們的加入,外界對直播電商的注意力都轉向——某某明星公布「直播戰績」,某某明星數據「翻車」等。而基於「翻車」這一現象,甚至有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已經「涼了」。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前端裂口越來越大
    2020,商業圈裡最神奇的就是「直播帶貨」了。「直播+電商」的方式,正在深刻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並吸引明星藝人、企業家甚至地方執政者加入其中。尤其是進入2020年,直播帶貨進入井噴的一年,誕生了李佳琦、薇婭等帶貨明星。
  • 「遠見」明星直播帶貨「翻車」 誰之過?
    本期話題:明星名人直播帶貨數據遭媒體「起底」爆料: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直播次日,超一半訂單被取消。誇張數據,引發關注;商家吐槽「直播帶貨」一旦踩坑,猶如「遭遇詐騙」。坑位費、打賞、銷售抽成,名人和明星帶貨有哪些成本和規則?刷流量、造銷量,電商直播「風口」下衍生了哪些灰產和泡沫?主播臺前「毫不費力」的背後,是怎樣「拼盡全力」?
  • 電商帶貨頻頻翻車,李佳琪被指虛假宣傳,直播帶貨將何去何從?
    要說直播帶貨,本來它就屬於一個新興行業,是被所有人都看好的一件事,但是,就有人總喜歡在帶貨當中做一些沒用的文章,想在這裡撈一杯羹,所以,也導致了頻頻的翻車,一波一波,可以說從未停息過!隨著電商平臺的大力扶持,一個一個帶貨主播迅速崛起,但是,崛起之後總會有一些意外,導致口碑下滑,比如,某手平臺的某打哥,口碑一直不是太好,還有身陷燕窩事件的辛巴,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某寶人氣主播某婭女神也接二連三的翻車,近日,李佳琪又被指美容儀虛假宣傳。
  • 我們整理了今年直播帶貨翻車的明星,發現了他們共同點……
    劉濤淘寶帶貨首秀獲得了1.48億;陳赫抖音帶貨首秀8200萬;汪涵直播首秀帶貨1.56億。但有商家爆料「花80萬請了李湘,結果五分鐘直播李湘沒有賣出去一件貨」;葉一茜直播帶貨90萬人觀看,僅成交2000元,小瀋陽直播賣白酒,下單20多單,退貨16單;吳曉波直播時某款奶粉只賣出十五罐。
  • 2020年直播界四天王帶貨翻車集錦
    李佳琦直播翻車直播翻車之李佳琦:2020年真的是神奇的一年啊,李佳琦以「omygod」、「買它買它」成功出圈,成為淘寶帶貨一哥。然而好景不長,時間還未過年中,李佳琦就頻頻陷入翻車門不能自拔。薇婭直播翻車直播翻車之薇婭:淘寶一姐不是蓋的,去年底、今年初推水稻、賣火箭火到一匹。然而,就是這麼大紅大紫的人也翻車了。
  • 明星「沉迷」直播帶貨,小心翻車遭「反噬」,愛惜羽毛不是壞事
    明星「沉迷」直播帶貨,小心翻車遭「反噬」,愛惜羽毛不是壞事 如今直播帶貨越來越火,相信大家今年雙十一都在直播間"剁手了"。李佳琦,微婭都是直播界的領軍人物,如今明星也在不斷加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 羅永浩、唄唄兔、高火火集體翻車,直播帶貨的口碑該如何挽回?
    近日,電商直播帶貨賽道並不平靜,多位主播都登上了「風口浪尖」。其中不乏部分平臺頭部主播。01 羅永浩被王海打假,羊毛衫真的翻車了。上周末,王海發微博質疑羅永浩直播間的漱口水的生產廠家存在疑問。老羅的直播帶貨似乎並沒有因此受影響,直播帶貨的進程在正常繼續。老羅這次的確是翻車了,但是老羅勇於承認錯位,為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值得讚揚。至於直播方面,老羅給全網的主播選品提了醒,頭部主播如何在頻繁開播的情況下,做好品控工作確實需要注意。
  • 直播「翻車」帶貨慘澹,明星們會退坑位費嗎?
    疫情期間,通過直播帶貨成為許多商家拓寬銷售渠道的重要方式。除了那些從事「老本行」的流量主播、頭部網紅之外,網友們也已經對明星直播賣貨習以為常。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鬧戲荒」的演藝明星、做綜藝的「姐姐」、發新曲的流行歌手都紛紛扎堆直播,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淘金、變現。
  • 打假風暴嚇壞直播帶貨,辛巴羅永浩相繼翻車
    有網友爆料,李佳琦直播間所售出的TriPollar品牌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美國FDA只是允許其上市,並未授予「技術認證」。該款美容儀在雙十一預售直播當天,創造了過億的GMV,同時也成為淘寶直播美妝行業一小時破億的12個單品之一。有關李佳琦「翻車」的相關內容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截至當日中午閱讀量超過1億。
  • 辛巴薇婭李佳琦羅永浩通通翻車,到底是誰扯下直播帶貨的遮羞布?
    從辛巴由強烈回應再到認慫緊接著賣慘的舉動,看得出這次直播賣貨的「遮羞布」終究還是被辛巴給扯下來了。目前,辛巴的假貨事情持續發酵中,雖然事發後,辛巴以三倍賠償的方式解決此事,但是在網絡重拳出擊下的打假人王海卻仍然不依不饒。認為辛巴的這個舉動仍然是存在欺騙行為,當初說好的十倍賠償呢?
  • 直播帶貨紛紛暴雷,明星翻車已是常態!商家和粉絲誰才是真韭菜?
    近期非常熱門的直播帶貨,可謂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有「明星帶貨」,「縣長帶貨」「大V帶貨」,但不管誰帶貨,終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果質量得不到保障,消費者權益將受損。辛巴的燕窩門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帶貨方與聘請方權責不分明,就會引發一系列糾紛,相互扯皮,只留下一地雞毛與滿臉懵的粉絲。但是不論出現什麼問題,恰恰暴露出了在這新興產業中,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並且存在一定的滯後性。
  • 體育直播帶貨: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常態?
    是「體育人帶貨」還是「各類主播來帶體育的貨」?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確一個概念: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什麼? 這種方式將成為直播帶貨營銷的一個趨勢。對於那些大牌商家,直播相當於轉移了他們在廣告上的投入,本身不那麼看重銷量,就相當於上一次直播做一次廣告。而中國大部分的體育公司,捨得拿出多少錢來做廣告投放呢?所以,直播帶貨的受益者往往是那些主播。用這種方式進行體育直播帶貨,性價比極低。
  • 總裁帶貨成「時尚」,駱駝總經理萬金剛直播帶貨百萬人圍觀
    我們處在顛覆性的時代,一個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紅的時代。近日,除了一眾明星宣布開啟直播帶貨刺激著大家的神經之外,就連各大品牌的CEO也拋棄一慣的低調高冷,紛紛加入到風靡全國的直播帶貨行列。前有聯想副總裁在快手與老鐵交朋友、格蘭仕總裁在拼多多快閃直播,就連實體女王董明珠也在抖音試水直播……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CEO直播帶貨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 重新理解直播帶貨
    未來的直播帶貨將如何發展,如何為品牌聚力,如何在商業環境中產生更大的功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 有人說直播帶貨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依我看應該是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因為直播帶貨不僅是賣貨,更是一種低價促銷的方式。 自從中國有了電子商務以後,不管是京東618,還是天貓雙11,遵循的核心原則就是低價傾銷。
  • 直播帶貨風口之上翻車不斷,數據競賽愈演愈烈
    從帶貨效果看,明星們也時有「翻車」。數據的遠方頻頻發生的直播帶貨翻車事件,加之監管跟進,也引發了直播電商是否能走長遠的討論。有分析認為,隨著5G以及4K、VR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直播電商會越來越接近線下購物的體驗,未來依然有發展的紅利空間。直播帶貨像談戀愛,總有欣賞你的人或者欣賞產品的人。
  • 直播帶貨「演員請就位」
    實際上,想看到精湛的演技大可不必在綜藝中尋找,直播帶貨中,演技優異者大有人在。「嘶吼帶貨」,「賠錢帶貨」,直播時為壓價與廠商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樣的戲碼在快手、抖音等帶貨直播間頻頻上演,甚至被網友剪輯後上傳B站,彈幕中全是對主播「演技」的叫好。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帶貨屢次「翻車」,監管趨嚴行業需良性發展
    近期,直播帶貨「翻車」的現象屢見不鮮,可謂前僕後繼。在辛巴承認銷售假燕窩後次日,「交個朋友」旗下主播羅永浩被指在直播間售假。《2020年黑貓投訴平臺涉及直播帶貨問題情況顯示》顯示,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頭部主播相關的投訴案例就有不少,其中涉及辛巴57件、羅永浩84件、薇婭209件、李佳琦382件。
  • 直播帶貨的迷惘與救贖
    不過當我們笑著說著以前的古人怎麼這麼蠢,沒有判斷就什麼都學,卻驚訝的發現,如今不也是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學者那些「前輩」們,有樣學樣的模仿人家去搞直播帶貨,卻在最近集中爆發了一系列翻車事件被人詬病,不覺讓人感嘆,這有些歷史啊,難免是會重複的。
  • 直播帶貨關係民生,頻繁翻車迎來監管
    CFP供圖● 2020年,幾乎重大的民生問題都和新冠肺炎疫情息息相關,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而直播帶貨的盛行即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觸動之一● 直播帶貨要想像電商一樣成為成熟、常見的商業模式,不得不經歷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