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的迷惘與救贖

2020-12-24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藍莓財經

中國古代第一部笑話集《笑林》中有這麼個故事,說是一個沒主見的人叫鮑堅,要升官見上司怕自己不行,就找了個司儀,看著人家說啥自己說啥,結果人家司儀說的都是些指導他人落座、參拜的,他也一字不差的復讀,最終驢唇不對馬嘴鬧了個大笑話,官場順不順不談,反倒人是被寫進了笑話集裡,留名渾史,諷刺其有樣學樣、人云亦云。

不過當我們笑著說著以前的古人怎麼這麼蠢,沒有判斷就什麼都學,卻驚訝的發現,如今不也是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學者那些「前輩」們,有樣學樣的模仿人家去搞直播帶貨,卻在最近集中爆發了一系列翻車事件被人詬病,不覺讓人感嘆,這有些歷史啊,難免是會重複的。

後疫情時代下迷惘的直播帶貨

著名的數據科學家作者: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而以此基礎形成的「反饋經濟」(feedback economy)等新經濟、新商業模式也正在開始形成。

現當下正是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如同乾涸的戈壁迎來了一場及時雨,久旱逢甘霖的消費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而本身就在疫情期間有著出色表現的「直播+」活動,也成為後疫情時代「反饋經濟」下的全新商業模式,被各個領域的企業們視為全新的流量香餑餑,紛紛下場。

這不只是一個全民直播的時代,也是「各行各業+直播」的時代。在第三方數據平臺天眼查中,以直播為篩選條件進行檢索,能查到22486家公司明確帶有直播業務,其中不乏騰訊、阿里、網易、bilibil等企業的身影。

而直播市場越發火爆,就越容易體現出其作為內容傳輸工具與流量新貴的價值作用。直播的本質是工具、是渠道,也是如今用戶追求時效體驗的一種線上模式,其背後的核心還是內容,它也將成為一個新的渠道入口,成為用戶流量的窪地。

搞得仿佛什麼搭上直播都能爆火一波,前有薇婭1秒鐘賣出5000條牛仔褲,65000冊圖書瞬間秒光的成績,後有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直播首秀導致暴漲120億的市值。尤其是在流量紅利逐漸衰退殆盡的時候,直播的價值就越高,各行各業也隨之趨之若鶩,甭管挨著不挨著都要湊上一口,這其中做的最大的就是直播+電商的直播帶貨。

最近幾個月裡,除了原來李佳琦、薇婭這些直播帶貨的老人兒們,羅永浩、董明珠這些企業家;陳赫、鹿晗等明星;甚至一些地方的領導都赤膊上陣,紛紛投入這場聲勢浩大的直播帶貨大潮流中。

但是在最近,一大批明星、網紅帶貨都翻了車。科技圈大亨吳曉波精心篩選的一款三段奶粉,只賣出了15罐;葉一茜直播拿下90萬的人氣,缺只買了不到2000元的茶具;小瀋陽直播賣一款白酒,總共就下了20多單,其中最後曝光還退了16單,如此業績翻車事件,比比皆是,搞得很多廠商大呼上當。

拋去那些雜七雜八的理由,在筆者看來,最本質的原因在於他們搞混了一個概念,直播帶貨的內核並不是直播,而是電商。

因為原本來說,直播不過是個娛樂形式,是以內容為核心,以實時反饋交互為賣點的娛樂形式突出的是突發狀況下的節目效果。但直播帶貨有著濃重的目的性,過程是介紹、體驗商品,是營銷廣告的行為,目的都是為了賣產品,要的是銷量。

如今的明星、網紅帶貨,注重的是人氣而不是銷量,太過於執著於找打牌明星IP坐鎮,以此吸引龐大的流量,搞得是節目效果,但實際的轉化率如何、品牌輸出能力有多大,都是未知數。

一言蔽之,做直播帶貨,要用做電商促銷的思維,而不是用做直播的思維。

直播的突發性、實時性的趣味想要得到保障,就意味著很難事先就屢屢通知到各位今天要介紹哪些產品,這就失去了直播形式的特性,也使看過了產品預告的用戶們可能因為自己需求、興趣等原因不再參與,使得明星、網紅的引流效果打折扣。

而且一般的電商活動帶有些許目的性,需要什麼,檢索什麼,在進行價格、品質、品牌的衡量與比較,但電商促銷則是通過價格優惠,或打折補貼,或贈送它品,激活用戶的購買慾望,所以才有很多人雙11、618管不住自己手的情況出現,這與直播帶貨是一致的。

也正是由於如今大多數直播帶貨的活動沒有做到這種側重點的轉變,使得大批直播帶貨活動陷入困局,直播帶貨的口碑也每日欲下。

不過在直播帶貨遇到大規模、多頻次的暴死之後,直播們又迎來一批新貴,只不過他們帶的「貨」,不再是一件件明碼標價的商品了。像百度的搜索/信息流+直播,以傳遞「信息+知識」的內容為核心,又比如網際網路金融+直播,以傳播理財信息、內容為核心。

你會發現直播漸漸的又不再一味的執著於直來直往的轉化率,有不少直播已經開始成為賦能產品的工具,通過直播的形式增加自己本職的曝光度,讓直播回歸到流量工具的定位,這也是後疫情時代下,直播開始退燒,正常發展的趨勢。

選品、轉化與收費的救贖

不過想要挽回直播帶貨的口碑,光靠直播退燒回歸工具價值還不夠,這其中,對於主播或者說網紅、明星們,來說,必須理清自己選品、轉化與收費的三道坎。

首先是選品,不外乎十六個字:老幼避開、醫護不碰、奢侈繞道、售後勿沾。

老幼避開,指的是儘量不要在直播帶貨中帶一些老年人或者嬰幼兒的產品,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吳曉波的15罐奶粉,吳曉波事後回憶時,也表明了自己花了很大的功夫做選品,請教了不少業內人士,找的也都是能令自己滿意的產品,但還是折在了這罐奶粉上。

不僅僅是直播帶貨,普通的電商經營在有關老幼的市場中,都會顯得格外謹慎,因為牽扯到老人和嬰兒的產品往往會更在消費決策上更為冷靜,對於短短幾分鐘介紹的直播帶貨模式來說,很難撼動。

醫護不碰,也是一個道理,醫用品不僅僅吃品牌、吃安全,還吃習慣。對於醫用品來說,一般都會謹遵醫囑,在醫生指導下購買,或者是久病成醫,高醫用品消耗的用戶也有著自己的品牌購買習慣。

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下,我們見了不少的假口罩、趁亂取利的事情,自然也會對這種產品更為冷靜看待,很難由直播帶貨引發購物的虛火,而且這類產品一旦出現問題,後果是炸裂的。

奢侈繞道,指的是一定不能選擇單價較高的產品,奢侈品更是碰都不要碰。薇婭之前直播賣勞斯萊斯豪車,優惠100多萬,但最終一輛都沒賣出去;李湘也有直播帶貨貂皮大衣,在場人數顯示由162萬人,但是卻沒有一位下單。

而且有數據顯示,在直播帶貨的熱銷品中,超過7成的商品價格都在40元以下,而價格超過60元的熱銷產品僅僅只有1成,而且這些熱銷產品大多也局限在服飾鞋包、美容護膚、床上用品、食品飲料等。

售後勿沾,指的是一些高概率產生售後問題的產品不要碰,這個售後指的更多的不是維修,而是退貨。

像一些獵奇的產品,什麼火鍋味的牙膏,榴槤味的香水等,拋去獵奇口味,這些產品不算小眾,但加上這些前置條件,這些產品只是曇花一現的產品,容易通過直播引發購買慾,但很容易引起用戶實際體驗不滿。

還有像生鮮食品、鮮花等產品,這些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新鮮,無法經歷長期物流的折騰,更容易產生售後問題。像之前羅永浩賣的玫瑰花,就出現大批量的不保鮮、品質問題,雖然到最後有所補償,但畢竟亡羊補牢,是為不美。

其次是轉化,講究的是安全性與轉化率的平衡。

轉化率上,做飲食內容的網紅賣食品、做美妝內容的網紅更好賣口紅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也是很多人認為的契合度。但風險率上,飲食內容的網紅如果賣視頻翻車了、美妝內容的網紅賣的口紅翻車了,這就是不是一次交易事故,而是網紅生涯的事故了。

越是專業垂直的失誤、失信,就越容易被放大,之前的B站遊戲區一哥敖廠長,以頗為針砭的內容風格倍受粉絲推崇,但因為收錢營銷大肆鼓吹一款國產主機遊戲,但粉絲買後發現上當,遊戲質量與視頻內容天差地別,直接造成了其數年積累的口碑破裂,一度導致其數月內容難產,直至今日其內容下方仍有追責者忿忿不平。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有些涉及到好事、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事去做直播帶貨,可以說風險極低。

比如6月底,南昌青山湖區的一位區委副書記、區長就蹭了一把直播帶貨的熱度,從政壇一躍到了商壇,在直播間裡推銷起了本地特產,搞了個「雲購青山湖」,幾十分鐘裡就實現了成交訂單6171筆、累計成交金額21.6萬元的不錯成績。

你像這種性質的直播帶貨,不管有沒有數據、流量兜底一說,人家就是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幫助當地產品推銷,這個出發點與起點高度就擺在這,就算最後數據不好看、土特產沒有那麼優秀,也不會有什麼風險。

最後是收費,與廠家共榮辱、同進退,才是長遠之道。

利益往往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矛盾爆發點,正如之前股票交易所的手續費與印花稅一般,經過了幾十年的調整才達到一個令雙方滿意的度,之前印花稅上調到千分之三都能引起股市震動崩塌,這個度的把控將會是直播帶貨收費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這也是一個很考究的問題,自己花了幾萬甚至幾十萬上了一期直播的幾分鐘,卻只換來了毛毛雨的訂單,這種收支不平衡是導致直播帶貨口碑崩塌的直接原因。

也因此對於想要長遠的從事直播帶貨事業的主播、明星、網紅們,得捨去這種風險全在廠商的一錘子收費方式,進行CPS(Cost Per Sales,即通過實際的銷售量進行收費),或CPS+CPM(Cost Per Mille,即按照千次曝光進行計算收費)的收費模式,與廠家共榮辱、同進退,才好長遠發展。

正如紅旗原則所說那般,這些負面信息就像是紅旗一樣飄揚,提供服務的主播、明星、網紅們就不能裝做看不見,最終還會侵害到主播與平臺方的聲譽,如何在後疫情時代下挽救口碑,長遠發展,才是今後直播帶貨的重中之重,遠比鸚鵡學舌、東施效顰來得重要。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雙十一「封神」?
    2019年被認為是電商直播元年,直播帶貨成了風口。2020年由於疫情等原因,直播帶貨熱度不減,眾多草根、明星、網紅、企業家湧入直播帶貨,開啟全民直播帶貨時代。今年的雙十一,直播帶貨同樣佔據C位。相信直播帶貨的商家、平臺和消費者們,能否讓直播帶貨成為「神」?
  • 重新理解直播帶貨
    未來的直播帶貨將如何發展,如何為品牌聚力,如何在商業環境中產生更大的功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 有人說直播帶貨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依我看應該是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因為直播帶貨不僅是賣貨,更是一種低價促銷的方式。 自從中國有了電子商務以後,不管是京東618,還是天貓雙11,遵循的核心原則就是低價傾銷。
  • 美圖直播帶貨贏面幾何?
    在美圖公司日前舉行的2019全年業績發布會上,美圖CEO吳欣鴻就透露,本月美圖會內測直播電商服務,會落在美圖秀秀上,前期會與各大電商合作,目前不會做自營電商。如此,美圖算是正式進場,那麼接下來的懸念就是電商直播領域是否會有其一席之地?
  • 直播帶貨內幕大曝光
    不過正所謂有困難總有解決的辦法和方案,我們國家向來就不缺少有商業頭腦的人,下面「真哥」就帶大家走進疫情期間商家們新營銷模式《直播帶貨》本文作者:真哥說事,以下簡稱真哥疫情期間很多的商家以及創業者搖身一變就轉到了直播行業,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
  • 直播帶貨不能信馬由韁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近期消息,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將出臺,由中商聯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標準預計於7月份正式發布執行,該標準將對「帶貨」產品的商品質量、平臺的售後服務、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等作出規範要求。
  • 直播帶貨 紅了主播 火了疆貨
    今年以來,墨玉縣、託克遜縣、洛浦縣的縣長們紛紛走進電商直播間,為當地農特產品當推銷員,吸引消費者放心購買,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4月15日,拼多多在新疆組織2場縣長直播帶貨,場場爆滿,累計觀看人數超百萬,帶貨量80多噸,不僅激發了很多當地年輕人從事電商的積極性,還帶動了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產品銷售。
  • 「直播帶貨」英語怎麼說?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應用的興起,直播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搶眼的賺錢模式,就連央視主持人也開始直播帶貨了,而「直播一哥」李佳琦更是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奇蹟。Live streaming/ live broadcast 直播live /lav/ 實況轉播的;現場的Live streaming (通過社交媒體/直播軟體而進行的)網絡直播live broadcast (電視節目/電臺節目的)現場直播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帶貨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在起跑線上,知道它,理解它,接受它,實踐它。它所涉及的環節遠不止100個。直播前需要考慮平臺選取、直播形式、主播風格、分傭方式、選品維度……直播時要增加直播間活躍度、粉絲粘性……直播後還要復盤+二次轉化……為此,鉛筆道整理了一份直播帶貨的100個建議,送給創業新起步的羅老師,也送給所有疫情下正堅持的創業者。
  • 直播帶貨的「特別吸引力」是什麼?
    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買它買它買它」成為網絡熱詞——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央視公益直播為湖北帶貨超億元,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直播6場帶貨1億元……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頻上熱搜,「買它買它買它」儼然成為當下的網絡熱詞。
  • 直播帶貨源碼,直播帶貨市場的冰與火之歌
    直播行業因為門檻低、收入高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疫情衝擊下,更是加速了各類人群加入直播行業的步伐,直播帶貨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在挖掘和刷新主播帶貨能力上也展開了新的局面。新局面下,帶貨主播的生存局面也受到更大的挑戰,主播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風光。
  • 國內直播帶貨大火 開言英語和你聊聊老外直播帶貨的那些事
    (原標題:國內直播帶貨大火 開言英語和你聊聊老外直播帶貨的那些事)
  • 「明辨」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家電這樣技術含量較高,相對價值大,專業性強的產品,直播帶貨還是要讓懂產品的企業自己的高管來實施,這樣或許要比那些網紅、明星、大咖們的帶貨更具有現實意義!基本上都是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此次直播帶貨中,最終的結果是雞飛蛋打。就這一案件來看,受傷害的都是實力不強的賣貨企業,對於全國來說類似這樣的中小企業和品牌受直播帶貨挖坑的不再少數,這僅是冰山一角。
  • 直播帶貨「演員請就位」
    實際上,想看到精湛的演技大可不必在綜藝中尋找,直播帶貨中,演技優異者大有人在。「嘶吼帶貨」,「賠錢帶貨」,直播時為壓價與廠商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樣的戲碼在快手、抖音等帶貨直播間頻頻上演,甚至被網友剪輯後上傳B站,彈幕中全是對主播「演技」的叫好。
  • 從羅永浩跨足直播帶貨,探索體育帶貨之道
    一直以網紅、公知、企業家多元化身份出現的羅永浩,在直播界的潛力有多大?如果羅永浩有成功的可能性,那麼體育企業是不是也能在直播中尋找新的變現方式?體育帶貨該怎麼帶?這個話題值得一聊。- 01 -體育帶貨行不行?不光是羅永浩,其實疫情發展至今,大多數行業都跨界涉足了直播。
  • 百度直播帶貨「百度百科」?
    直播既是人與人的實時互動,又能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他又進一步表示,百度的直播主要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直播,因為搜索用戶有更明確的信息和知識需求,這是百度直播不同於其他直播的根本,同時,也會通過直播為用戶提供更多延伸服務。沈抖在百度萬象大會上而前些天,傳得沸沸揚揚的帶貨業務,按照他的說法,應該也是延伸服務的一種。
  • 直播帶貨行駛太快,是主播都想帶貨,鬥魚峰峰三號或因帶貨被封禁
    TD正直博也是感慨,主播這職業感覺真的有些「高危」,說不準哪天直播間就「沒了」。而對於「峰峰三號」此次被封禁的原因,鬥魚不少主播和粉絲都聯想到他之前直播帶貨的事件。在直播間被封禁後,「峰峰三號」也是將自己之前直播帶貨的微博全都刪除了。
  • 直播帶貨為何如此火爆?
    傳統電商流量紅利日漸式微,面臨著巨大流量管理成本和獲客成本不斷增高、用戶進行沉澱難、粉絲粘性不高的困境,而直播+電商的形式主義恰恰擺脫了這些問題困境,這也正是通過直播帶貨日漸火爆的真正重要原因分析所在。
  • 長紅學院一個新手怎麼做直播帶貨,抖音直播帶貨需要什麼條件,抖音...
    2019年已經過去,如果要回顧2019年湧現出的風口,除了短視頻,直播絕對算是最引人矚目的一個。 課程請聯繫班主任,阿善老師12年電商老兵,百萬團隊長領袖,長紅學院聯合創始人,秀探科技CEO,長復網絡顧問。 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超過1000億,同比增速近400%。
  • 安利總裁親自直播帶貨
    近日,安利(中國)總裁餘放親自下場直播帶貨,創下累計123萬人觀看、2小時銷售額破億元的新紀錄,躋身直播帶貨單場億元俱樂部。餘放表示,在疫情期間,品牌利用直播帶貨、線上商城、線下體驗館、OMO社群創業等,加速戰略轉型升級,乘上這輪直播電商的風口,把疫情對品牌的影響降到最低。
  • 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 新手如何做好直播帶貨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相比這些自帶流量的紅人,直播新人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新手如何做好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