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設計青天白日旗的孫中山發小

2020-12-16 騰訊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闖將)

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設計青天白日旗的孫中山發小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商人家庭,祖籍廣東中山翠亨村,與孫中山是同村人。他出生時,正值中秋佳節,桂花飄香,皓月當空,於是陸家為這個呱呱墜地的男孩起名中桂,字獻香,號皓東。

(右一為陸皓東)

9歲時,父親病逝,陸皓東回到家鄉翠亨村定居。他進入私塾讀書,從小聰慧過人,能書善畫。他與大一歲的的同村少年孫中山成為同學,他們一起讀書玩耍,結為好友。

1879年(11歲),孫中山前往夏威夷,投奔大哥孫眉,兩個小夥伴從此分離。孫中山進入學校,學習英語,接受西式教育。

(陸皓東故居)

1883年(15歲),因孫中山執意要加入基督教,還勸說當地華僑不要拜關公神像,大哥擔心他惹事生非,就將孫中山送回翠亨村。陸皓東和孫中山兩人久別重逢,非常興奮。倆人形影不離,經常一起談論時政,直到深夜。

不久,兩人一起「搗毀偶像」,將翠亨村的北帝廟神像給破壞了。鄉人無法容忍,將兩人趕了出來。陸皓東跟隨孫中山跑到香港。1884年5月4日,兩人在香港接受洗禮,加入了基督教。

此後,孫中山在香港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讀書,陸皓東則回到上海。1887年(19歲),孫中山在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習醫,陸皓東就讀上海電報學堂。

1890年(22歲),畢業後,陸皓東回鄉結婚,然後在上海電報局任職。他時常往返香港、澳門等地,與孫中山保持來往。

1892年(24歲),孫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西醫書院,到廣州開設藥局,同時非常關心時政。1894年1月,孫中山寫下《上李鴻章書》,要求學習西方,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等。

隨後,孫中山到上海,陸皓東和他一起前往天津,去求見直隸總督李鴻章。

(萬國公報刊載《上李鴻章書》)

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焦頭爛額的李鴻章根本沒時間理睬他們。倆人於是來到北京,卻發現清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慈禧太后的60壽誕。兩人深受震動,認定清政府已無可救藥,打定了革命的決心。

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進行了4天3夜的旅順大屠殺。11月24日,回到夏威夷的孫中山,創立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的中國第一個現代革命團體――興中會。

陸皓東則回到上海,繼續上班,同時捐出錢財大力支持孫中山。

1895年1月(28歲),孫中山回到香港,陸皓東立即趕赴香港會合,一同籌備「香港興中會總會」。3月,興中會與成立多年的香港輔仁文社合併,仍稱興中會,楊衢云為會長,孫中山為秘書。雙方在領導權上頗有爭執。

這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敗局已定,孫中山決定趁機發動第一次起義——廣州起義。陸皓東制定了詳細計劃,設計了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軍的軍旗。

青天白日旗,陸皓東受到初升朝陽的啟發設計而成,意味著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白日」四周的十二個角如同太陽光的輻射,也正對應十二個時辰和十二地支,意味深長。

(陸皓東展示設計的青天白日旗)

此後幾個月,他們著手聯絡廣州附近各地會黨,籌措經費,購買槍枝彈藥,招募苦力,初定於10月26日重陽節起義。

然而情況有變,10月25日,原定從香港前來的三百人敢死隊未能到達,200多支手槍又被清政府繳獲,坐鎮廣州指揮的孫中山只好通知起義取消。這時,兩廣總督也得到密報,開始搜捕革命黨人。

10月27日,孫中山男扮女裝,在教眾掩護下,坐小汽船轉乘轎子,逃到澳門。而陸皓東在廣州雙門底(今北京路白沙巷口)教堂被捕。

(陸皓東)

隨後,陸皓東被押到南海縣受審。南海知縣命其跪下,陸皓東不肯。知縣感慨道:「汝英年妙品,何為自取殺身之禍?汝不自惜,吾甚為汝可惜之。」

陸皓東大怒道:「吾等今日舉事,本欲傾覆清政府,更立新共和政府,凡有效功於滿清如汝輩者,吾等滿擬殺一二以警其餘,今謀洩被執,我既不能殺汝,則汝今可殺我,有何可惜!」

當時,美國駐廣州領事館為他做保,稱其為電報局翻譯生,不是謀反者。而陸皓東予以拒絕,直言自己就是要造反。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被押赴刑場問斬,年僅27歲。

這次失敗的廣州起義,是興中會成立後發動的第一次起義,也是孫中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開端,被稱為「民族流血之第一壯劇」。孫中山痛失良朋戰友,他稱讚陸皓東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而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後來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旗。中華民國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是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礎上設計而成。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804篇作品,營員「闖將」的第3篇作品)

相關焦點

  • 他與孫中山是好友,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是第一個為革命犧牲的人
    一九一四年,孫中山先生宣布中華革命黨黨旗為「青天白日旗」,自此,中華革命黨就一直沿用青天白日旗。眾所周知,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時期創立的第一面旗幟。旗子的設計者是興中會的陸皓東,他也是第一個為共和國革命而犧牲的。陸皓東於1868年出生於廣州香山縣富戶。
  •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信念堅定,曾經擁有四位妻子
    但革命的路,知易行難,理想如何豐滿,現實常常很骨感。從1895年,至1911年,孫中山鍥而不捨地發動起義,起義雖然屢遭失敗,但他及其戰友們的民主革命思想,卻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就連被清朝寄予強軍希望的各地新軍,也都在秘密傳播著革命思想。等到1911年10月,就如同瓜熟蒂落,辛亥革命爆發,動蕩之中,清帝遜位,民國建立。此時孫中山已經為革命奮鬥了16年。
  • 革命先驅者孫中山與黃興
    從立志救國,組織革命團體,組建同盟會,發動反清起義,推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與黃興同為革命先驅和領導者,以」孫黃「並稱。在同盟會選舉總理時,黃興提議孫中山為總理,獲得一致通過。黃興被選為庶務,成為二號人物。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成為同盟會綱領,他還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黃興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軍事方面,積極發展留日陸軍生入會,為武裝起義做準備。
  • 舊中國的秘密: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內涵?
    舊中國有三種國旗: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很多人不明就裡,將這三面旗幟混合使用,比如有人將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國旗,將青天白日旗作為民國國旗,而將龍旗作為北洋水師軍旗。先來看五色旗。五色旗究竟怎麼來的?有的說是象徵滿漢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其他民族就不共和了?有的說代表五行,但是五行中青色(藍)位於第一位,黃色位於中間,和旗幟不符;還有的說代表仁義禮智信,但如何和顏色對應起來,卻是沒有了來由。
  • 中國夢最早的雛形: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振興中華」
    1910年11月,在吳世榮的召集下南洋各部同盟會代表來到了這裡,與孫中山共同商討即將發起的黃花崗起義,這次會議就是著名的庇能會議。至今紀念館內還完整的保留著庇能會議時的歷史原貌。檳城孫中山革命基地紀念館的發言人吳美潤在大學時期就以孫中山為研究課題,現在已是馬來西亞知名的孫中山研究專家之一。
  • 陳粹芬:孫中山之妾,待正室子女視親生,晚年收養一女取名孫容
    父母雙亡的陳粹芬,自從1891年認識了比自己大七歲的孫中山之後,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她經常給革命同志洗衣做飯,傳遞密函,甚至從事秘密運送槍枝彈藥之類的地下工作,是革命先驅孫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侶。
  • 你的名字:「孫中山」、「孫汶」、「孫大炮」
    最奇妙者,竟有一位姓「清」名「室」的人,居然也送花圈到社稷壇去,居然對於十三年前他想拿來處以極刑的「孫汶」稱起「孫中山先生」來!!!其中,「孫汶」、「孫大炮」、「孫中山」都是孫中山曾被取、用的名字和外號。中山大學的李吉奎先生寫有《孫中山,一個被取、用的名字》(收入氏著《孫中山研究叢錄》,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一文,指出孫中山是一個被取、用的名字,首創者為章士釗。
  • 歷史塔羅牌:民國八大總統(二)孫中山
    中日甲午海戰 在1911年武昌起義前夕,那時孫中山正在美國為革命募捐籌款,當他從當地報紙得知武昌起義成功後,他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不回國先去英國,無奈之下,孫中山只好回國,組織國內的革命鬥爭。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四天後,獨立各省代表召開會議,宣布在南京組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於是在1911年最後一天的夜晚,孫中山決定連夜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儀式,確立1912年,為中華元年。
  • 打了孫中山兩巴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孫中山哥哥孫眉檀香山是夏威夷最大的城市暨首府。茂宜島是夏威夷第三大島,孫眉在該島的牧場從山上一直延伸到海邊。對於外來打工仔而言,這絕對是經濟奇蹟。孫中山13歲這年,跟隨哥哥去了檀香山。哥哥想把他培養成生意好手。
  • 民國宣稱五族共和,那麼民國時期中國真的只有五個民族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267年的清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隨後,孫中山發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改變了自己革命之初的政治口號,採用了清末五族共和的說法,即:「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 孫中山因何被人稱為「孫大炮」?
    摘自:陳廷一 著 《共和之路
  • 狂人康有為也有吃癟的時候,在孫中山面前,也得自嘆不如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8期:李鴻章想跟美國人合辦銀行的事,在清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經過一番辯論之後,眾臣均反對李鴻章跟美國人合夥辦銀行。至此李鴻章為北洋水師籌款之事,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走向共和》中的第三大主角,隆重登場……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8期:孫中山首次亮相就想吞併萬木草堂,康有為:咋的,比我還狂呢?註:本文僅限於《走向共和》劇情和人物分析,結合部分歷史,並非真實歷史。
  • 孫中山妻子大月燻:16歲嫁孫中山,19歲被拋棄,最後嫁給和尚為妻
    孫中山在日本的妻子大月燻,16歲嫁給孫中山,19歲被拋棄,之後窮困潦倒兩次改嫁,最後嫁給和尚為妻。 "國父"孫中山在近代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妻子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宋慶齡之外,還有髮妻盧慕貞,側室陳粹芬,這三位是得到社會承認的孫中山的三段婚姻。
  • 為何有人醜化孫中山
    比如,嘲笑「孫大炮」只會忽悠空談,只會騙錢,只會擅權;嘲笑辛亥革命並非革命黨的功勞,立憲黨人也與有榮焉;更進一步,論證辛亥革命開啟了一個世紀的中國劫亂,革命不如改革,改革不如改良。越來越多的論者在津津樂道地數落孫中山的罪與錯,他的專制、蠻橫、好色……人們像發現了寶一樣。  孫中山其實跟胡適、魯迅,跟蔣介石、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一樣,在歷史的天平上經受著幾番左右搖晃,貶抑交替。
  • 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轉折點,尤其是他推翻了中國封建王朝專制的歷史,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逐漸深入人心,雖然後來袁世凱篡奪了勝利的果實,但是也絲毫不影響,辛亥革命在歷史上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前,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曾多次舉行起義,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眼中的孫中山:"孫大炮"不是空想家
    「其中,包含了孫中山大量的書札、講稿、文章、文物等,裡面透露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沉浸黨史資料30多年的邵銘煌對孫中山的研究自然頗有獨到之處。他向記者描繪了他眼中的孫中山:「一個浪漫主義革命家」;「他思想超前,充滿夢想,同時勇於將理想、夢想付諸實踐」。他還說,要還原真實的孫中山,「讓人們看到一個人性化的革命家」。
  •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真實的孫中山是怎樣的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孫中山被尊稱為國父,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創建了中國國民黨等等。對於孫中山我們大家已經很熟了,那麼孫中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所以說,孫中山先生有著強烈的革命意志,並且始終不動搖。    孫中山是好人還是壞人關於孫中山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問題的討論一直不曾停歇。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所以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所以之後得出來的結論也會不一樣。那麼究竟孫中山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就也來激烈地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