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闖將)
陸皓東:為共和革命犧牲的第一人,設計青天白日旗的孫中山發小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商人家庭,祖籍廣東中山翠亨村,與孫中山是同村人。他出生時,正值中秋佳節,桂花飄香,皓月當空,於是陸家為這個呱呱墜地的男孩起名中桂,字獻香,號皓東。
(右一為陸皓東)
9歲時,父親病逝,陸皓東回到家鄉翠亨村定居。他進入私塾讀書,從小聰慧過人,能書善畫。他與大一歲的的同村少年孫中山成為同學,他們一起讀書玩耍,結為好友。
1879年(11歲),孫中山前往夏威夷,投奔大哥孫眉,兩個小夥伴從此分離。孫中山進入學校,學習英語,接受西式教育。
(陸皓東故居)
1883年(15歲),因孫中山執意要加入基督教,還勸說當地華僑不要拜關公神像,大哥擔心他惹事生非,就將孫中山送回翠亨村。陸皓東和孫中山兩人久別重逢,非常興奮。倆人形影不離,經常一起談論時政,直到深夜。
不久,兩人一起「搗毀偶像」,將翠亨村的北帝廟神像給破壞了。鄉人無法容忍,將兩人趕了出來。陸皓東跟隨孫中山跑到香港。1884年5月4日,兩人在香港接受洗禮,加入了基督教。
此後,孫中山在香港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讀書,陸皓東則回到上海。1887年(19歲),孫中山在香港華人西醫書院習醫,陸皓東就讀上海電報學堂。
1890年(22歲),畢業後,陸皓東回鄉結婚,然後在上海電報局任職。他時常往返香港、澳門等地,與孫中山保持來往。
1892年(24歲),孫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西醫書院,到廣州開設藥局,同時非常關心時政。1894年1月,孫中山寫下《上李鴻章書》,要求學習西方,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等。
隨後,孫中山到上海,陸皓東和他一起前往天津,去求見直隸總督李鴻章。
(萬國公報刊載《上李鴻章書》)
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焦頭爛額的李鴻章根本沒時間理睬他們。倆人於是來到北京,卻發現清政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慈禧太后的60壽誕。兩人深受震動,認定清政府已無可救藥,打定了革命的決心。
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進行了4天3夜的旅順大屠殺。11月24日,回到夏威夷的孫中山,創立了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的中國第一個現代革命團體――興中會。
陸皓東則回到上海,繼續上班,同時捐出錢財大力支持孫中山。
1895年1月(28歲),孫中山回到香港,陸皓東立即趕赴香港會合,一同籌備「香港興中會總會」。3月,興中會與成立多年的香港輔仁文社合併,仍稱興中會,楊衢云為會長,孫中山為秘書。雙方在領導權上頗有爭執。
這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敗局已定,孫中山決定趁機發動第一次起義——廣州起義。陸皓東制定了詳細計劃,設計了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軍的軍旗。
青天白日旗,陸皓東受到初升朝陽的啟發設計而成,意味著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白日」四周的十二個角如同太陽光的輻射,也正對應十二個時辰和十二地支,意味深長。
(陸皓東展示設計的青天白日旗)
此後幾個月,他們著手聯絡廣州附近各地會黨,籌措經費,購買槍枝彈藥,招募苦力,初定於10月26日重陽節起義。
然而情況有變,10月25日,原定從香港前來的三百人敢死隊未能到達,200多支手槍又被清政府繳獲,坐鎮廣州指揮的孫中山只好通知起義取消。這時,兩廣總督也得到密報,開始搜捕革命黨人。
10月27日,孫中山男扮女裝,在教眾掩護下,坐小汽船轉乘轎子,逃到澳門。而陸皓東在廣州雙門底(今北京路白沙巷口)教堂被捕。
(陸皓東)
隨後,陸皓東被押到南海縣受審。南海知縣命其跪下,陸皓東不肯。知縣感慨道:「汝英年妙品,何為自取殺身之禍?汝不自惜,吾甚為汝可惜之。」
陸皓東大怒道:「吾等今日舉事,本欲傾覆清政府,更立新共和政府,凡有效功於滿清如汝輩者,吾等滿擬殺一二以警其餘,今謀洩被執,我既不能殺汝,則汝今可殺我,有何可惜!」
當時,美國駐廣州領事館為他做保,稱其為電報局翻譯生,不是謀反者。而陸皓東予以拒絕,直言自己就是要造反。1895年11月7日,陸皓東被押赴刑場問斬,年僅27歲。
這次失敗的廣州起義,是興中會成立後發動的第一次起義,也是孫中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開端,被稱為「民族流血之第一壯劇」。孫中山痛失良朋戰友,他稱讚陸皓東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而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後來成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旗。中華民國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是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礎上設計而成。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804篇作品,營員「闖將」的第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