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駱駝大學由特邀講師Matrixport高級副總裁林榕為DX社區帶來有關DeFi的最新進展、問題和變革的專題分享,為大家回顧2020年上半年DeFi發生的重大進展和幾起攻擊事件,探討待改進的問題,並展望區塊鏈可能為金融帶來的變革。請參考以下內容整理:
特邀講師簡介
林榕,現任Matrixport高級副總裁,借貸及支付線負責人。曾任德意志銀行環球市場部副總裁,從事外匯及利率結構衍生品銷售交易;曾任螞蟻金服高級專家,從事區塊鏈跨境匯款、國際資金支付網絡搭建。
林榕老師與駱駝的不解之緣
2018年DX工程團隊最忙的時候,一個半月多和團隊吃住在一起,鼎力相助將DX拉上交易所。大家在讀的中文版白皮書也是由林榕老師與團隊一位工程師共同校對完成的,對DX的建設功不可沒。
本期分享概要:
一、今年DeFi的代表性進展
二、DeFi與傳統金融相比所存在的問題
三、去中心化金融帶給傳統金融什麼樣的變革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的整體發展是超出很多人預料的,從2017年底開始有真正的項目上線,目前鎖在DeFi項目裡的資產已超一億美金,用戶增長到5-6萬人。考慮到整體加密貨幣市場的用戶只有2000萬左右,所以DeFi的用戶量已具有一定規模,發展趨勢和早期網際網路很相似。今年更是出現眾多讓大家驚喜的熱點,也有幾起重大安全事故引人關注。安全是DX團隊重視和擅長的領域,今天將通過分享一些案例讓我們一起了解DeFi。
以下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部署在以太坊上與借貸相關的案例。第一個項目叫閃電貸,大家都知道傳統銀行借貸需要信用較好並經過銀行的背景調查,否則需要給銀行足夠的抵押品證明你有實力償還貸款,但是這些在閃電貸上都不需要。
閃電貸的核心是用戶找到一個項目,並向閃電貸借一筆資金,這筆資金的流轉完全由用戶自由支配,但是必須在下一個區塊登記之前還清貸款,也就是在本區塊裡借錢並完成還款的整個過程,項目本身不需要承擔資產風險。
該項目受到的攻擊被稱作bZx攻擊,利用閃電貸借出一大筆ETH,一部分用於囤積WBTC,另一部分用槓桿交易拉高WBTC的價格,在價格上漲後立即拋售,直接還款並賺取了利潤。這一系列操作僅在15秒內完成,且不需要任何本金。這樣的行為在傳統金融行業裡也會出現,但這位攻擊人利用了兩處便利和槓桿交易平臺只需少量保證金的漏洞完成了拉盤。從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區塊鏈裡的貨幣是可編程的貨幣,所以才出現了15秒不需要本金貸款這樣的項目;其次,這個攻擊橫跨了多個具有自由來去特點的項目,利用這個特點組合出很多有意思的操作交易,並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另外想和大家分享的項目是PoolTogether,該項目設計了一款遊戲,用戶可以投資一塊錢,保證幾天後拿回這一塊錢的同時獲得了抽彩票的機會,大獎是將所有人買彩票的資金投入明星項目Compound裡,獲得的利息隨機給一位中獎人。這樣的項目很多人首先會懷疑其真實性,但遊戲布置在區塊鏈上,代碼公開透明;一個小團隊,是如何在短短時間聚集大量用戶參與並獲得投資呢?
首先,買彩票需要本金,所以集合了另外兩個穩定幣項目USDC,Maker;存款生利息,所以接入存款生息的明星項目Compound;最後他們還接入了兌換、審計類項目Uniswap。這意味著銀行的電子支票系統、花旗銀行的存儲銀行、JPMorgan的兌換服務和四大會計所的審計服務等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非常封閉的服務開放給每一個人,所有的基礎服務變成了積木,讓用戶隨時可以獲取並利用。
第三個想和大家分享的事件是3月12日DeFi的明星項目MAKERDAO發生的事故。MAKERDAO也是抵押借貸平臺,在傳統行業裡我們抵押都是選擇股票、債券等流動性好的資產去獲取一筆貸款。資產和美金對應,但是抵押物為ETH時屬于波動資產,當ETH價格下跌太大,如果不追加質押或者還一部分貸款,那麼你的ETH會被拍賣,由大家競拍,最後獲得的資金會用於償還貸款。3月12日ETH價格大跌觸發清算流程,導致有人用0元競拍得到接近400萬美金的ETH。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一,市場大跌造成恐慌,以太坊出現擁堵手續費提升了10倍,很多交易不能及時完成,在MAKERDAO項目中輸入價格時也造成嚴重滯後。
另外,拍賣過程中需要鏈上報價,而報價的過程十分擁堵,以致於很多價格沒有報上。MAKERDAO在拍賣流程中留出了10分鐘給大家競價,若10分鐘內沒有更高價競拍,那麼最後出價的用戶就贏得了拍賣。在這次網絡十分擁堵的情況下,有人以0元的出價拍到了大量以太坊。
最後一個是四月發生在LENF.ME平臺的安全攻擊事件,LENF.ME和MAKERDAO一樣是抵押借貸項目,該項目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掏空了所有鎖定的資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這與餘額計算的邏輯有關,正常存錢的邏輯是存錢時餘額加存入的數額得到最終的餘額,取錢同理。
如果在存錢的過程中取錢,系統仍以原有存錢的邏輯顯示最終金額,並沒有扣除取出的金額。
所以黑客就利用這個漏洞在存錢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取錢的操作,最終掏空了項目方2500萬美元資產。這種攻擊手法被稱為重入攻擊(Re-Entrancy),以太坊在早期也曾遭受過此類攻擊。這個項目外部調用的邏輯是ERC777標準,此前是ERC20標準,都是以太坊上的兩種標準。ERC20,經常在ICO中提及,實現了token的標準化,由於接口一致,使得任何一種資產在不同的錢包、交易所、應用的接入都變得更加容易,能夠大大降低接入的成本。
從這幾個項目中可以看到DeFi是非常有意思的,當然也有許多不足。在了解去中心化金融前還是需要先好好學習傳統的金融邏輯,金融存在了幾千年,很多本質問題並沒有改變,技術只是實現手段,對於風險和人性的把控都是保持不變的。
去中心化金融應該向傳統金融借鑑什麼
去中心化金融應該向傳統金融借鑑的第一點就是尊重金融邏輯,重視風險。例如鏈上的預言機價格指數的問題,很多交易所已經在網站上公開了他們的邏輯,DeFi的從業者在開發項目時學習現有傳統金融交易所的邏輯是非常有幫助的。此外像上文提到MAKERDAO項目,當ETH價格下降時該如何處理清算流程?像CME、ICE等大型交易所已經把整個清算的流程都整理成文檔發布在其網站上,也是去中心化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學習的地方。
第二點是做好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之間的取捨。幣圈中的自由主義者相信完全的去中心化才是未來,但是在數字經濟沒有完全崛起的情況下,以地理、物理作為組織、姓氏的「國家」概念還是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要國家還存在,所有的金融行為必然會受到監管,中心化也難以避免。此外,中心化本身是比較有效率的,在達到完全高效之前採取一定的中心化做法是有其意義的。
在DeFi追求去中心化的過程中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比如當中心化有明顯優勢的時候不要完全追求去中心化,一味的追求並不一定能得到市場最好的反應。例如當以太坊網絡堵塞導致價格沒有及時更新的案例,實際造成的損失可能比半中心化時的損失更大。
在商業邏輯上實現去中心化,DeFi最需要學習中心化金融的部分就是主動地引入流動性。目前DeFi項目中用戶交互的要求和成本很高,在如何使用上就攔截了60-70%的用戶,因此把交互界面做得更平易近人有助於項目的流動性。其次就是所謂的主動引入流動性,在傳統網際網路中是深入人心的一個做法。例如打車平臺懂得先扶持一部分提供商或者用戶使平臺上聚集第一波業務,之後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現在的去中心化平臺可以在商務和引入大流動性方面發力,進行平臺初期的冷啟動。
去中心化金融對傳統金融有什麼變革
最後一部分將探討DeFi或區塊鏈究竟能給傳統金融帶來什麼樣的變革,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去中心化金融已經衍生出了很多與傳統金融不一樣的玩法,現在的DeFi項目是開放透明、標準、可編程的。
但實際上這些特點並不是非區塊鏈就沒有的,在中心化的項目裡,如果只涉及到單個主體完全可以具備這些特點,只是出於商業考慮而不這麼做。比如餘額寶,銀行真的不能提供一種非常便捷的貨幣基金服務嗎?其實是可以的,只是用戶只需很低的成本便可以獲得利息,而提供方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去提供這個服務。其實每個銀行都有實力開放業務和系統API給其他人使用,在歐洲,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概念已經是銀行強制性的任務了。
區塊鏈對傳統金融的第一點變革是區塊鏈上有資產。現在的網絡主要是傳輸信息,而沒有資產的傳遞,但區塊鏈實現了信息流和資產流的統一,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傳輸信息的時候資產也已經到了,可以實現資產的同步交換。
比如日常生活中做跨境匯款,正常流程是本人去銀行做登記進行匯款,再經由香港清算機構、銀行中間行、美國清算機構到美國本地銀行,多方機構中每一次資產的轉換都需要時間並且是不同步的,而區塊鏈正式實現了多方主體協調記帳,可以進行資產所有權的同步登記,這也是為什麼區塊鏈被認為是價值網際網路並且能顛覆現有網際網路的原因。如今的網際網路只能通過大主體實現治理,因為大主體不會為了謀取某單個用戶的利益去作惡,能夠受到監管和懲罰,而區塊鏈能夠將功能下放至各個小機構,並且也具有一定的監管能力。
第一點變革偏向於參與者眾多的網絡,第二點變革是在缺乏中心化的地方提供了多主體協調的方式,也是目前聯盟鏈真正在發揮用處的地方。很多中心化能實現的並不需要區塊鏈,比如銀聯這個角色可以將所有的銀行連接起來,是很難協調多方的行為,由國家推動才得以實現。
實際上,生活中並沒有一個強中心化的機構能實現全區域、全國甚至全球統一的系統,尤其涉及到資產方面。由此區塊鏈形成了鬆散聯盟,按統一的規則由大家一起來進行登記記帳,行使記帳權。
第三點變革是DeFi代表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形態,它將為現有行業帶來衝擊。比如說開放、透明的特性,雖然中心化機構可以實現,但作為既得利益者,他並不會主動去做這樣的嘗試。所以當DeFi以自由開放民主透明的形態出現時,是對傳統行業思維方式的倒逼,也為新參與者提供了更多機會。
區塊鏈金融之於傳統金融就好比微信抖音等公眾號之於新華社。微信抖音裡每一個小人物上傳的內容有沒有新華社好呢,其實並不一定。新華社能夠動用的力量、資源和專業程度在大部分情況肯定優於去中心化的個人創作者,但正因為有了個人創作者的存在才可以體現出不同的形態,讓內容創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在信息的層面上。
而區塊鏈從資產層面提供了一個平臺標準化的接口,讓參與者可以進入市場提供各種各樣有意思的服務,可能每一個服務都不能抗衡大型傳統金融機構,但提供了多樣化服務的可能,也提供給從業者進入這個曾經被壟斷的市場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其實區塊鏈思維更像人體每一個細胞,在自然界法則裡,每個細胞都只給了非常簡單的規則,但眾多細胞和個體可以組合出非常複雜的系統,並且具有高抗風險能力。區塊鏈誕生時描寫了一個非常自然放鬆的金融形態,代表了新的可能,將對傳統行業帶來強烈衝擊。作為早期從業者也感到非常榮幸可以見證DeFi的發展和行業格局的重新分配。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Dx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