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有女:90多歲的老人在村裡乞討求生

2020-12-09 領美兔兔

老太太已經過世了。

老太太在過世前一年的冬天,在一天午後到我鄰居家來討要吃的,由於剛吃過飯,饅頭已經不太熱了,看到老人,鄰居趕緊從廚房拿了兩個饅頭,送到了老人的手裡,老人摸了摸饅頭已經有點兒涼了的饅頭,說這個吃起來有點不方便,不太咬得動,但又拒絕了鄰居再次加熱,主要是不想給我鄰居添麻煩。

老人拿著兩個涼了的饅頭,慢慢地轉身離開了。

後來,聽說老人走丟了,好多鄉親聽說後,都在幫忙找,原來,是老太太不好意思在一直在自己的村子裡討要食物,就到外村去討要吃的,由於年齡大了,累了就隨便找了個地方休息,餓了,就再去乞討,所以沒能及時回來。

對老人的印象,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在村子裡的小學讀書,上下學會從老人的門前經過,老人總會慈祥地笑著並熱情地和我打招呼,老人一直獨居,親人孩子不在身邊,在看到我們這些小孩兒的時候,總會多一些關切。

幾年過去,我到外地讀書,見到老人的次數也就少了很多,甚至到了遺忘的地步。

直到有一次,放假回家,聽說老太太因為四處奔波撿垃圾,撿乾草時,遇上雨天,感冒了,但是為了省錢,沒去醫院,自己找了些藥,吃了下去。

後來,因為不舒服,才發現吃錯藥了,就忍著難受熬了許多綠豆湯,解藥,才好一點兒。

老人其實是有兒有女的,兒子是本村的,但是沒和老人住一塊兒,女兒嫁到了外村,但是也不算遠。

隨著老人的年齡增加,老人已經90多歲了,身體變得不如以前硬朗,沒辦法再向以前那樣去撿垃圾賺錢買煤炭,做飯取暖,自己一個人沒辦法養活自己。

後來,老人的女兒會時不時地接自己的母親到自己的家裡去住一段時間,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回來後,兒子是完全不聞不問的,所以,才有了老人90多歲了,還在村裡乞討為生。

有些鄉親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勸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婦:老人也活不了幾年了,孝順一點兒,對老人好點兒吧;兒媳婦卻說:心疼她,你接家裡去照顧呀。

因此,也就沒外人去插手了,只是在遇到老人到自家要吃的的時候,儘可能地幫助一下老人。

直到老人去世,老人的幾個子女才齊聚到了老人的小院兒裡,只是老人再也看不到了。

也許離世,對於,老人來說,是一種解脫吧。

相關焦點

  • 13歲學戲,退休後因病喪失勞動能力,七旬老人:有兒不敢用啊
    這是村裡有人蓋房子剩的石子,我們想用來把窯頂加固一下,家裡的兩孔窯因為漏水已經塌了,得趕緊修一修。」看到有客人來,兩位老人停下手中的活,健談的翟大娘坐在石碾上向筆者介紹:「這些石子鋪上後,等下雨了再碾平壓實就好了。」「我今年75歲,患有糖尿病二三十年了,除了白內障,還有青光眼,視力特別差,腿麻腳麻,早就幹不了力氣活了,家裡全靠老伴呢!」
  • 老人:自己花錢請保姆,兒女將其趕走,還說有兒有女,沒必要請人
    二,真實案例講述者:姜美麗,72歲。(為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我叫姜美麗,今年72歲了。老伴走了三年多了,這幾年來,就我一個人生活,三個孩子都很忙,有的一兩個月過來一會,有的半年過來一會。原來,我老是不捨得花錢,現在想想,留錢有什麼用,錢不就是為人服務的麼?總不能讓錢閒在那裡,自己受罪吧?想通了之後,一出院,我就奔向了家政,相互比較之後,我找了一個53歲的女保姆。我之所以選了一個年齡稍大點的,是因為我們年齡差距小,共同語言可能會更多。
  • 平頂山湛河區:丁家兄弟攜母為村裡老人送年貨
    1月15日,寒意逼人,78歲的湛河區輕工路街道高樓村村民董桂枝和村裡幾個70多歲的老人一起,早早地在村部旁邊等著。   「今天是個喜慶日子,孩子們又回來送年貨了,我們得了信兒,都來等他們。」董桂枝滿面笑容地告訴記者。   老人口中的「孩子們」是該村的丁國良、丁國鋒等兄弟。
  • 90歲老人無法證明自己身份,指著博物館黑白照片老淚縱橫:這是我
    而90歲的郝志全老人就是一個在苦苦追求恢復自己作為一名曾經的抗日解放軍身份的老人。 郝志全老人出生於1928年,1937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這時候9歲的郝志全已經是村裡的兒童團員了。1944年,中國對日本發動戰略反攻的時候,16歲的郝志全與5個村裡的少年懷著滿腔熱血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385旅14團11連2排5班。
  • 家裡有兒有女的情況下 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家裡有兒有女的情況下】,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前幾天聽圓圓說,她的父母退休回農村老家了,在市裡有一套兩居室的房子
  • 家裡有兒有女,將來房子歸誰?這些父母的回答很現實
    財產分配問題對於父母來說都是比較難的,有多少家庭因為財產分配而鬧得不可開交。對父母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偏心了哪一個都不行。若是只有一個孩子還好說,父母的一切都是他的。但是現在開放了二胎政策,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有兩個孩子,有些還是一兒一女,這財產要怎麼分,房子又該留給誰,這成了一個大問題。然而,現在這個時代畢竟不一樣了,人們的想法不再只是局限於過去的老舊思想,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
  •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時間:2020-11-30 12:22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我國古代對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60歲是花甲,70古稀,
  •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外界說,這是被網際網路遺棄的兩億人,但我看到的是很多積極接觸淘寶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們。」  90後淘寶客服孟蝶的工作是服務平臺60歲以上老年用戶。接受任務的第一天,她在日記裡寫道:今晚希望夢到爺爺,告訴他我將要做的事情,他一定會為我驕傲的。  奶奶成了她的第一個客戶。
  • 我不願意照顧90歲奶奶,卻被老公反對,是我錯了嗎?委屈
    她說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老公奶奶住院,都90多歲的老人了,看著也可憐。 但是,我也要上班,現在我的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 夏天還好一點,冬天再熬夜,我就真的承受不住了。 而且,老公也知道我不能熬夜。
  • 以前村裡老人講的鬼故事
    村裡老人講過的鬼故事以前村了老是停電,一沒電了我就和幾個小夥伴就去聽我三爺爺聽他講故事,沒電了講鬼故事更刺激,我三爺爺是村裡最會故事的人。有一次聽三爺講了關於我們村的故事,我們村有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從我記事時他家裡就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很少有人去他家,這次三爺爺就給我們講了關於他的故事,原來老太太不是我們這的人,老太太是民國時期的上海人,後來遠嫁到我們河南的,他的男人是我村的李振東我們都沒見過,三爺說我村的李振東比他大12歲,有個外號叫李洋人說的是他見過世面
  • 90歲高齡的老人,目睹兒媳婦與孫子反目成仇
    90歲高齡的老人,目睹嬸嬸與侄子反目成仇作者:威言威語01>老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是兒女之間反目成仇,沒有了兄弟和氣。陳阿爹已經是90歲的高齡了,就在人生最後的時光目睹了兒女反目成仇,卻又無能為力。陳阿爹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阿全,一個叫阿勝。陳阿爹年輕的時候,兩個兒子讓他引以為豪。大兒子阿全是村裡出了名的忠厚老人,待人和善;小兒子阿勝早早地學了一門手藝,支助家裡。可好光景不長,沒多久,兩個兒子相繼結婚,各自為家。
  • 有兒有女的她20年前收養一個被遺棄的混血黑娃,如今孩子知恩圖報
    談到有兒有女為何還要收養朱軍龍這個混血黑娃時,朱阿婆說,開始是出於同情和可憐,後來就對孩子有了一種超越血緣關係的親情。朱阿婆家一共有4套房子,自己和老伴留一套,兩個兒子一人一套,朱軍龍分得一套。就在朱阿婆賣掉老舊的房子想要購買新房時,購房款200萬元竟然被大兒子偷偷拿去還債了。
  • 餘文樂官宣王棠雲產女,曬父女牽手圖片並配文,有兒有女人生圓滿!
    餘文樂官宣王棠雲產女,曬父女牽手圖片並配文,有兒有女人生圓滿!12月5日,餘文樂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發文官宣王棠雲已經二胎產女的好消息,一時間也得到了許多網友的祝福。#餘文樂宣布王棠雲二胎產女#而餘文樂選擇官宣的時間點是11點整,似乎也表明著自己已有一兒一女,人生圓滿的意思。據悉,餘文樂和小7歲的王棠雲在2017年12月5日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隔年3月27日就官宣了懷孕的好消息,而同年5月10日剖腹產順利生下了兒子Cody,之後的一家三口也時常同框曬幸福。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村裡食堂辦在家門口,居家老人天天「打卡」!
    自從村裡的「居家養老食堂」開張後,城上村老人每餐都會準時來到食堂「打卡」。他們每餐花一兩分鐘時間打完菜,大家圍聚一桌,有說有笑,洋溢著快樂祥和的氣氛。「給咱老人辦食堂,每天新鮮飯菜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真箇不錯咧!」
  • 「武清好人」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 一推...
    內容提要: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天津北方網訊:在本市武清區豆張莊鎮來家莊村,提起47歲的譚美華20年如一日為村裡的老人和困難村民義務理髮的事情,村民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豎起大拇指。日前,譚美華被評為2020年第三季度「武清好人」。
  • 村裡又添「新墳」!老人為何熬不過冬天?家有老人要注意3點
    人生一世,往復輪迴,每一天有嬰兒降生,每天同樣會有老人逝去,這是誰都躲不過去的宿命。在農村這種感觸更為深重,而載體就是傳統的祭奠儀式和那一座座墳頭。農村老人去世後,親朋好友,子孫後代就要操辦一番,除了結婚,這就是在人世間最為風光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作為主角被人祭拜,嗩吶吹,小號響,幾天大席一過就要入土為安,一生也就結束了。
  • 20年後,一兒一女的父母和兩個女兒的父母誰更享福?不妨了解下
    兒女雙全的家庭遇到了兩個女兒的家庭,孩子小的時候誰更有面子? 楊強家生了一兒一女,在村裡風光一時,逢人就說:「你看我兒女雙全,上輩子肯定是我們楊家做了好事,這輩子一兒一女,讓我享福來了。」
  • 章丘有個顏家村,村裡有座復聖廟,村裡顏姓這個家族竟是顏回後裔
    村裡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復聖廟,現在剩有大門尚保存完好,有碑刻一塊,可惜字跡由於年代久遠,已漫漶不清。幸好有心人早已把碑文拓下來,碑文中記載了這個村的顏氏家族,是「復聖」顏回的後人。周末的一天,與幾位朋友來到顏家村,近距離接觸了復聖廟以及石碑,並聽村中的老人講述了背後的故事。
  • 永嘉有位102歲的老人,家裡的雜活,還跟七十歲的兒子爭著幹
    如果你能活到100歲,閉上眼睛細想,你最想做什麼事,你最想見什麼人,你的狀態會如何?是睡意昏沉還是精神抖擻,是步履蹣跚還是健步如飛。在巖頭鎮杏岙村,村裡有一對」特殊」的母子,母親102歲,兒子70歲。在農村有些雜活,母親總是搶著跟兒子爭著幹,鄰居笑稱:「70歲的老人竟還有媽媽管著,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