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外界說,這是被網際網路遺棄的兩億人,但我看到的是很多積極接觸淘寶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們。」

  90後淘寶客服孟蝶的工作是服務平臺60歲以上老年用戶。接受任務的第一天,她在日記裡寫道:今晚希望夢到爺爺,告訴他我將要做的事情,他一定會為我驕傲的。

  奶奶成了她的第一個客戶。她把奶奶的老人機換成智慧型手機,教她怎麼使用,怎麼下載和支付,成功下了人生的第一單——把爺爺生前的照片列印成有塑封的紙質版本,奶奶很開心。

  孟蝶曾接了一位90多歲的葉姓老人打來的電話,溝通了將近一個小時。老人曾經參與過原子彈研究,年少成婚,為學業為祖國遠離家鄉,幾十年分隔兩地,對太太滿滿的愧疚,現在就想和太太一起走過最後的歲月。葉老想要幫太太做飯,家裡的油煙機過於老舊,老兩口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上門測量、設計安裝的公司。孟蝶搜索了很多商家,最終找到某國產品牌旗艦店有這樣的服務,她幫助葉老聯繫好安裝事宜。

  陝西農村一個60多歲的大爺,花了1500多元買了無人機,他說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看看世界,現在想用無人機的視角感受下大自然,但是因為操作問題,無人機飛沒了。孟蝶指導小二聯動商家通過GPS等方式幫助大爺找回。河南的王大叔向孟蝶求助,說他想在淘寶上買一隻狗……

  從事老年人志願服務20多年,杭州市上城區張能慶公益服務站負責人張能慶呼籲:「5G時代不要讓老人落在2G。」

  依據多年與老年人相處的經驗,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是老年人生活中的痛點和難點。張能慶記得,因為手機不能撥打微信視頻,聯繫不上遠在美國的兒子,70多歲的老兩口火急火燎跑到他家,讓他幫忙看看手機出了什麼問題,張能慶檢查後發現是Wi-Fi斷了,他說:「老年人不是不想學,而是迫切地想學,但是找不到途徑。」

  張能慶調研發現,杭州市上城區大約有70%以上的老年人都有智慧型手機,多數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目的是上微信接打視頻。然而由於子女工作繁忙,再加上老人怕子女覺得不耐煩不敢多問,導致很多老人有手機卻不會用。2019年,張能慶申報了培訓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公益項目,但是相關部門表示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並不是部門的工作重點,由於沒有資金支持,這個項目一再擱淺。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張能慶打算趁著這股「東風」儘快推進項目落地,動員社區和大學生的力量,幫助更多的老年人掌握智能技術。「年輕人願意教家裡的老人如何網購、怎麼用手機打車、怎麼預約掛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實施方案非常及時,而且極為必要。」浙江大學教授、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王春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數位化和智能化的應用必須「以人為本」,尤其是要以弱勢群體為本。「城市是以文明為核心的,如果智慧不能賦能於城市文明,這個智慧就是一個偽智慧。」他建議為老年人群體開發一種基於人工智慧語音識別技術的智能終端,通過語音就可以完成繁瑣的操作;搭建專門為老年群體服務的全國老年人呼叫中心,為老年人聯繫各類公共服務機構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暢通的服務。

  11月26日,阿里巴巴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CCO)宣布為老人們開通一條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的專屬服務熱線。打開手機淘寶,輸入「小棉襖計劃」,即可開啟預約,阿里CCO的小二們將在一周內提供一對一免費服務。

  「取名『小棉襖』,就是貼心、溫暖、陪伴之意。我們希望這個項目像一件貼心的小棉襖,當子女不在老人身邊時,幫老人切實解決數字生活中的難題,帶他們享受數字生活便利。」項目負責人王希表示。所有參與這個項目的小二,都在工作之餘自願為老人提供服務,沒有報酬,沒有獎勵,出發點只有一個——讓老人們更好地了解網際網路知識,安心享受數字生活帶來的便利,不讓他們在信息化時代被遺忘。目前,「小棉襖課堂」已在杭州、南京兩地進行了線下的課堂互動和線上的直播。

  中秋節的時候,孟蝶買了兩個暖手水杯,一個寄給自己的奶奶,一個寄給她服務過的遠在雲南的朱阿姨,中秋節朱阿姨的兒子沒有回家探望。孟蝶說:「我想給阿姨送去一抹秋天裡的溫暖。」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跨越「數字鴻溝」「60後」擁抱網際網路
    日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登上微博熱搜,關於老人如何適應智能化生活引發熱議。隨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你的父母是否也有適應智能化生活的困難?你是否會手把手幫助父母跨越「數字鴻溝」?當「90後」老網民遇到「60後」新網民,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聽「90後」編輯記者講講父母適應智能化生活二三事。
  • 文化場館「適老化服務」 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然而一些不熟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卻很難享受數位技術帶來的便利。智能技術和數位化服務就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面對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上海文化場所的「適老化」服務做得如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本市多家文化場館,發現許多暖心細節。上午10點,上海博物館陸續陸續迎來參觀者。
  • 柴橋街道幫助老人、花農跨越「數字鴻溝」
    志願者教老人使用手機。(葉晶晶 厲曉杭 攝)通訊員 餘姣姣 葉晶晶記 者 厲曉杭在我們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生活極大便捷的今天,老年群體時常成為智能化生活中最尷尬的一群人:不會APP掛號、不會微信溝通、不會網上理財、不會行動支付……一個個「不會」造成的「數字鴻溝」,拉大了老年人與大社會、小家庭的距離,成為他們樂享晚年的障礙
  • 樂享新生活 看世界各國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韓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位於首爾市衿川區的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近日舉辦免費課程,由機器人教老年人使用社交軟體。課堂上,教學機器人為老年學員詳細講解社交軟體等各類手機應用的使用方法。此外,韓國政府還開發了無人售賣系統教學示範機器,由老師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各種無人售賣系統。首爾市數字財團還開展了「老老互助」項目。
  • 如何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融入數字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是社會公平正義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具體來看,要『兜住底、能兼容』,既歡迎智能技術的推廣應用,又合理保留老年群體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
  • 養老服務「信息無障礙」將在滬入法,法律這樣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猛,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老年人面前豎起了一道「數字鴻溝」。疫情當前,電子化的隔空操作更為頻繁,不少老年人因不會操作智能設備,遭遇打車難、就醫難等。
  • 跨越「數字鴻溝」 博物館、美術館讓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
    網上預約博物館門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聽到講解……數字時代,科技方便了大眾生活,不過有時也會讓老人「望而卻步」。如何幫助老人逾越「數字鴻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中遇到的痛點,尋找解決方案。
  • 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浙江老年報聯合省委老幹部局共同發起...
    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浙江老年報聯合省委老幹部局共同發起「康乃馨」公益活動 2020年12月01日 05:35:35來源鏡頭前,兩位主播親切地叫著爺爺奶奶,講解怎樣找學做菜的視頻,怎樣給老年交通卡充值……現場圍觀的不少老人拿出手機,跟著主播學起來,工作人員也手把手地教。  11月30日上午9時,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開了一場特別的直播——教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這是浙江老年報聯合省委老幹部局共同推出的「康乃馨」公益助老活動首場網絡直播,10餘萬人次在浙江新聞客戶端和抖音直播平臺圍觀。
  • 跨越「數字鴻溝」,日本老年智能化服務的解法
    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困境早已存在,而現在以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為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數字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國家適時出臺了相關解決方案,要求相關部門要同時以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的方式,來為老年人提供周全、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用溫情和暖意,幫助老人跨過生活中的技術鴻溝
    而對於不少老年人來說,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技術鴻溝」卻格外明顯。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採訪中,記者發現,一方面,是老年人主動擁抱日新月異的時代,另一方面,全社會釋放出的暖意和溫情正在重塑我們與老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幫助老人跨過技術障礙和數字代溝。
  • 事關2.5億老人!破解數字鴻溝,這些問題還需思考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轉載請註明來源近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和「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兩條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引發網友熱議。帶現金繳納社保的老人被拒,圖片源自網絡對不少老年人來說,智能技術、數位化服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及時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關於破解老年人數字時代困境,還有一些問題依然值得我們深思:是科技的快速發展還是老年人自身造成了老人數字弱勢?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重慶這個社區開了一堂課
    為幫助社區老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21日,重慶紅糟房社區「開課」了。據介紹,該公益活動由貝殼公益推進,在全國已累計提供了11萬人次的教學幫助。在重慶紅糟房社區的「課堂」上,紅糟房社區黨委書記殷靚表示,社區積極引流社會各類便民服務資源,社區搭臺企業發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區域協同,持續推進公益志願便民服務。
  • 景區、醫院如何破解老人「數字鴻溝」?記者現場體驗
    但是我母親已經80多歲,根本不會用智慧型手機。除了在家附近買菜,她幾乎不能獨自出遠門。」已年過五旬的朱女士說。當下,不收現金、打不著車等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本該在數位化時代獲取便利的老年人更是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 數位化時代,如何填平老人的「數字鴻溝」,這是一道必解的題。
  • 安徽信息通信行業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通過大數據及智能分析識別,實現65歲以上的老年用戶撥打客服熱線即轉接入人工客服;加強線上渠道宣傳。針對老年人推出線上自助辦理業務更便捷等宣傳,讓老年用戶了解線上辦理業務的便捷性,通過線上、熱線電話等方式提交業務受理需求;打造在線視頻客服。
  • 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老年人使用有障礙有讀者來信反映,一些手機程序、智能化設備、網站等沒有充分照顧老年用戶,導致老年人與現代社會之間形成一道「數字鴻溝」。
  • 獅子山社區重陽節前慰問90歲以上高齡老人
    獅子山社區重陽節前慰問90歲以上高齡老人  最美不過夕陽紅,重陽節即將到來,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9月28>日,獅子山社區走訪慰問了轄區內90歲的高齡老人,並提前為他們送去了節日的祝福和慰問金。
  •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時間:2020-11-30 12:22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我國古代對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60歲是花甲,70古稀,
  • 怕浪費資源,90歲老人拔針拒絕治療……
    怕浪費資源,90歲老人拔針拒絕治療…… 3月15日, 湖北武漢協和醫院, 一位90歲爺爺確診後, 卻一度拔針拒絕治療。
  • 拿什麼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推進老年...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  近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以「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的理由拒絕……  接連發生的類似事情,在暴露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問題的同時,也引發全社會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