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提出,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為幫助社區老人跨越數字鴻溝,12月21日,重慶紅糟房社區「開課」了。據介紹,該公益活動由貝殼公益推進,在全國已累計提供了11萬人次的教學幫助。
在重慶紅糟房社區的「課堂」上,紅糟房社區黨委書記殷靚表示,社區積極引流社會各類便民服務資源,社區搭臺企業發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區域協同,持續推進公益志願便民服務。
一直以來,子女都是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的「首選老師」,但工作繁忙、不常回家等原因常造成溝通缺位。在「我來教您用手機」的課堂上,來自重慶紅糟房社區的袁阿姨談到自己的經歷:因為孩子不在家,去醫院拿藥都是自己跑的,結果卻因沒有健康碼而被拒之門外,「回家問你孩子去」,工作人員的話語讓袁阿姨深感無奈。
數據顯示,學習手機使用的老年學員們普遍會遇到「當時學會過後就忘」,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人都曾表示「親人不在身邊」,「親人不耐煩」,所以在家學習時沒人教;「每一步都不會操作」,學習手機步步維艱;眼花「看不清屏幕」。
因此,老人學習手機的形式以面授為最佳,最好能滿足老人們即時、就近諮詢的問題,而社區內的房產經紀人和門店,剛好能夠匹配老人們的需求。
貝殼重慶項目負責人鄭果介紹稱,該項目由定期培訓課堂和手機使用到店諮詢答疑兩部分組成,其中,定期培訓課堂以經紀人志願者為「老師」,配有成熟的課本、課件和成熟的志願者培訓體系,為社區裡有需求的老人定期開展手機基礎功能、微信基礎功能、生活相關功能等課程;而手機使用到店諮詢答疑則將活動常態化,老人可隨時到平臺連接的社區經紀門店進行諮詢,經紀人則將教學時間化整為零,及時為老人提供幫助。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