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線生活的,所以我幾乎每個事情都有提前的計劃安排,雖然不像日程表那樣精確,但是總歸是要提前多做打算,因為實在不願意為芝麻一樣的事情, 重新再返回地鐵站,或者是麵包店。而我,是如此動情地看了《百鳥朝鳳》,儘管沒有任何稿費的誘惑,我依然願意攤開紙筆,用我不流暢的文筆來講述我的心情。我自認為我是很走不能說叫文藝片的路線,但是我非常喜歡轉化為影片中的某一個角色,細膩地走進去,感受片中的愛恨情仇,或者是思緒翻湧。接下來,就請跟著我,用流水帳的形式來感受一下本部影片吧。我太容易動情,我的第一個淚點,就是當焦三爺拒絕主人公當徒弟,因為覺得他的肺活量不夠的時候。主人公的爸爸為了讓孩子表現出很大的肺活量,使勁兒地用鞋底子打他,雖然我並不認同這麼野蠻原始的教育方式或者這麼粗魯的表達,但是隨著每一次鞋底子打上來,我都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父愛如山重的分量。
當焦三爺同意收主人公為徒,他的爸爸遠離而去的時候,主人公旁白:「因為爸爸喜歡嗩吶,但是他沒有走這條路,所以他就希望我來完成他的願望。我的內心是恨他的,可是當他的背影遠去的時候,我心裡的那種恨卻變成了深深的依戀。」主人公留下來了。第一頓吃飯的場景。當然他們都是農村的,不過小孩子吃飯的聲音會格外地響,我們看電影的會不自覺地笑他,這個時候焦三爺是一種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的常態(也許他太老了,太鈍了吧)。而焦三爺的老婆給了孩子一個很包容的笑,小孩子改掉了呼嚕呼嚕的樣子,但是我相信他的內心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我雖然明白在大城市裡要講很多的規矩,但是我發自內心地看不上那些,其實本身就沒有什麼太高Level的人愣是裝B,愣是歧視那些不是很懂規矩的人。因為你並不高貴,為什麼要裝高貴呢。
真正高貴的人也不見得是那麼噁心所謂的不懂規矩。說不清,這就是所謂的世態炎涼吧。主人公開始學習嗩吶了,剛開始的內容就是:吸水。那麼長的蘆葦杆,要從湖水裡邊把水吸上來。我理解,這就是基本功,是蓋起高樓大廈,是玩轉二胡嗩吶的根基。吸水的時候還有過路人的隨意冷嘲熱諷,這些都是一個才子能夠成長起來的必經之路吧。當主人公真的通過努力吸上來第一口的時候,我能夠感覺到,他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對自己的讚許,是對明天的期待。就是焦三爺給他換了另外一個更長更粗的蘆葦杆,意味著難度加大的時候,他就不懈地吸啊吸。雖然下起了大雨,他並不是渾然不知,而是他還是要一直堅持。焦三爺和老婆就拿著蓑衣和雨具出來接他了。按照我淚點的頻率,你們懂的,我進去了,但是我把旁邊的人都帶出戲了。因為我每10分鐘就一次大型地擤鼻涕和擦眼淚。
還有一個男二號,對的,他與主人公一起學嗩吶,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基本條件和悟性也許是要高於主人公的,但是焦三爺還是說:要選擇善良的主人公來做接班人。這一點我們從後來的側面描繪中也可以看出,就是當焦三爺肺癌即將離開人世之前,主人公的父親對他說:你可以整理整理住到焦三爺那裡去,陪他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其實我相信,善良的心是可以暈染的,比如一個孩子的所作所為,其實某種程度上是他父母的映射,面臨一件事情,如果父母用柔軟的心去選擇善的一邊,孩子也就會慢慢地暈染這種特色。有時候你說:善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麼?不是,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習慣,是一種習慣性地會站在別人立場和心境去考慮的方法,可是此刻我陷入了沉思。因為某種程度上,我是被我周圍的人冠以「善良」的頭銜的,可是我卻發現其實我的寬容心特別小,可是一個人是怎樣美妙地結合,保持「善良」的行為卻擁有不了一顆寬容的心?
這是我的發散考題,隔日再議。主人公長大了,隨著那嗩吶聲聲,一個特寫的長鏡頭,主人公出落成了一個玉樹臨風的小夥兒。後來的故事就是主人公開始獨掌門面之後,傳統的嗩吶在面臨社會沐浴「洋風洋樂」衝擊下的那種凋零 苦悶和衰落。首先是當主人公帶著樂隊興衝衝地認真地表演嗩吶演奏的時候。主人公的好朋友新郎雖然好煙好錢伺候著,但是卻帶著一種「幹嘛那麼當回事,吹吹就行了!」的敷衍和煩躁,展示出了在那個世道下人們對於嗩吶演奏者的不是那麼尊重的社會常態。接下來是有一家條件好的人不但請出了嗩吶團隊,同樣也請出了西洋樂隊的時候,人們明顯地表示出了對於新樂器的推崇和對於小妞扭腰唱歌的熱情。主人公忽然感覺到了一陣「蒙圈」,我能夠體會他的心境,因為同樣因為年輕吧,當陷入這種無謂的比較之時,會不自主地丟失自我.
這是焦三爺硬朗地出現了吼了他一聲:你怎麼了!去坐好開始表演!當主人公去焦三爺家裡的時候,焦三爺喝得很高興,說:我這些傢伙全都給你!我們知道:他喝高了。他在朦朧之中吹的百鳥朝鳳,曲子不是哀怨,而是悠揚 歡暢。焦三爺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是吹給自己聽的。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明白其中道理的可能也只有匠人了。近幾年,我們國人老是引用或者是吹噓匠人精神,可是我總是在心裡不滿地問:不去講要達到強迫症似的性格,如果連認真都不知道如何認真的時候,當你只是吸上了水還總是不認真地去漏氣的時候,何談吹出美妙動人的曲子,何談說什麼仰慕匠人精神!我沒有資格去剝奪你仰慕或者是任何一種情感。但是我可以毫不留情地說:你的仰慕,是仰在地上看天,你從來都沒有想起要奮鬥,卻說你欽佩別人的人生理念或是職場精神。
當時代的巨輪在運轉,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卷在這巨輪當中的一粒,甚至只是一滴,無論是焦三爺對於嗩吶事業的摯愛和那股骨子裡帶出的硬勁兒,還是他帶出的徒弟擁有對這個行業的熱情和「絕不改行」的誓言,但是嗩吶團隊的市場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沒有錢掙了,於是家中有難的一位成員準備出去打工。焦三爺用腳踢開房門,怒氣衝衝地質問為何要放棄嗩吶,為何要出去打工。焦三爺俯身,抓住全部的衣服,一次不行要二次三次把衣服扔散掉,那個鑑於現實為難的團隊成員要跪著一次一次地把衣服從泥土中撿起,這個場面就非常地飽滿,也許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個是不是表現地過了,衣服扔一次不就行了,幹嘛要扔兩次呢,撿衣服撿一次就夠了,幹嘛要撿兩次以上呢,中間還還不嫌衣服髒,還弄了一頭小豬出來拱了兩次。
這個就是很飽滿的場面,沒有太多的言語,就是一個衣服的凌亂,為難成員的委屈和他家裡臥病在床的婆娘,那心酸那委屈那難受那痛苦,一看就一目了然不用言傳你自然就能體會地到。看到這樣的社會與個人的碰撞,其實也是我們外人無法道得清或者說得明的。但是我依稀能夠想像在遙遠的將來,機器人年輕漂亮長腿女翻譯可以用幾百元就應付我現在千元的工作,那種苦楚可能不是現在可以淺嘗輒止的。最精彩的鏡頭是影片的尾聲:焦三爺和主人公出去給人做活了,為人奉上一曲《百鳥朝鳳》,因為主人公生病了,所以焦三爺就代勞。你看到那血從嗩吶的另一邊噴湧而出,之後焦三爺雖然中斷了嗩吶演奏,但是仍然在器宇軒昂地敲鼓。鏡頭慢了下來,我明白我不推崇這種以死前的壯烈來面對工作,我更同意這種把肺癌熬到最後的行為,可是當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田地,我不由得為焦三爺的匠人精神而肅然起敬。影片的最後,是焦三爺遠去的背影,他的背影,你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樸實的老農民的背影,可是當我看過他的故事 ,我感覺,他帶著他的渾厚他的偉大他的執著他的意境,走進了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