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崛起:19世紀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2020-12-12 騰訊網

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

1812年拿破崙遠徵沙俄失敗之後,法軍千裡潰逃,法蘭西帝國力量大衰,這讓普魯士有了能夠擺脫法國控制的契機。普魯士內部的自由軍官們便開始籌備反抗拿破崙的戰爭,到了1813年,整個德意志境內都爆發了反抗拿破崙的起義戰爭,隨後歐洲組建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這一次拿破崙被徹底擊潰,普魯士也因此擺脫了法國的控制。勝利後的歐洲列強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德意志諸邦國被重組,普魯士也獲得了一部分新的領地。到了1815年,普魯士軍隊開始重新編組以適應新的局勢,普魯士將全國的常備陸軍按照其所駐防的區域劃分成了7個戰區,每個戰區由一個陸軍司令部負責本區域內的所有常備軍的軍事事務,到了1816年,戰區司令部又增加到8個。

滑鐵盧戰役

隨後按照普魯士的軍事改革內容,普魯士軍隊開始正式採用軍級的編制,而同時期的奧地利軍隊最高編制仍然是旅級,基本上每個軍對應一個戰區,也就是說軍司令部成為了戰區司令部。1821年德意志邦聯制定了聯邦戰爭法,根據戰爭法,德意志諸邦國將會組建10個軍的聯邦軍隊,由於普魯士和奧地利是聯邦中最強大的國家,因此兩者各分到了3個軍團,為此普魯士又設立了一個軍司令部,也就是普魯士共有9個軍司令部。這一編制一直保持到了1866 年,直到普奧戰爭的來臨,普魯士為了應對戰爭的威脅又增加了3個常備軍,合計12個軍,其中有一個是近衛軍。歐洲各國的陸軍兵種種類都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就是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這基本上在各國內是相同的。因此咱們也主要講解普魯士陸軍的這四個兵種的編制和裝備。

普法戰爭

步兵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反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普魯士軍隊一共有45個步兵團,其中只有5個步兵團屬於普魯士的常備軍,其他40個步兵團都是在反拿破崙戰爭的時候由志願者等編組成的軍隊,因為當時普魯士軍隊受到拿破崙的限制,其正規軍的規模很小。這5個普魯士正規步兵團裝備的都是M1809式前裝滑膛步槍,因為畢竟是普魯士僅有的幾個正規步兵團所以裝備的都是自己產的;而其他步兵團裝備的步槍來源特別繁雜,有奧地利的、俄國的、瑞典的,還有繳獲的法國步槍等。當然,在戰爭結束後,這40個步兵團的裝備也在不斷地更新,因為此時的普魯士更注重經濟發展,軍事方面反而放到了次要位置,所以更新的比較慢。在這期間,由於火帽的出現,燧發槍開始向針發槍過渡,因此M1809式步槍也出現了改裝型M1809/31式擊發槍,不過這只是個過渡型號。到了1839年,正式的擊發槍M1839式出現了,在1840年所有的步兵團開始統一裝備M1839式擊發步槍,雖然在1841年的時候後裝式德萊塞針發步槍出現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裝備的只是少量的部隊,前裝槍仍然是主力步槍。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米涅彈的出現,使得線膛槍開始批量的裝備,普魯士軍隊在1855年的時候給M1839式刻上了膛線,被稱為M1839/55式擊發槍。其實給M1839式步槍刻上膛線也是一個過渡性的,主要是因為後裝式德萊塞步槍年產量太低了,所以普魯士軍隊不得不用以替代一下,直到1860年之後德萊塞針發槍的年產量提上來了,普魯士的步兵團才得以全部換裝後裝步槍。

最開始的時候普魯士軍隊的每個步兵團包括2個滑膛槍步兵營和1個獵兵營,每個步兵營包括4個步兵連,每連平時有125人,獵兵採用散兵式作戰,滑膛槍兵還是線式作戰。從1821年後,每個軍新增編1個軍直屬狙擊營或者1個獵兵營,每營下轄2個連,可以看出來普魯士加強了散兵作戰,他們主要裝備線膛槍以提高射擊的精度,以M1810式步槍為主,從1835年之後,他們開始換裝改裝的M1835式擊發槍。狙擊營和獵兵營是由挑選的神射手組成的,主要執行戰場偵察和保障一類的任務。1850年的時候普奧爭奪德意志的霸權地位,普魯士軍隊在動員的時候暴露出了致命性的問題,之後普魯士開始新一輪軍隊改革。直到1860 年以後,改革才得以順利進行,普魯士增加了常備兵力,包括4個近衛步兵團和32個常備步兵團,每團有三個步兵營,還有9個預備步兵團各增加1個步兵營。此時每個軍下轄8個步兵團、1個預備步兵團和1個狙擊營/獵兵營。每個野戰步兵師有倆旅,一個常備旅和一個基幹旅,旅下倆團,戰時通常還會編有1 個騎兵團和1個野戰炮兵營以及工兵。

騎兵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普魯士的野戰步兵師都會配屬上一個騎兵團,這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當然普魯士也有獨立的騎兵師,騎兵師包括輕騎兵旅和重騎兵旅以及騎炮兵,通常也會配屬工兵。騎兵共擁有38個常備團,當然都是不滿編的,每個團有四個騎兵連。獨立騎兵師的編制不是固定的,一般有兩到三個團,有的可能有4個團,裝備騎兵槍和騎兵刀,有的編有騎炮連。

普魯士軍官

炮兵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普魯士的獨立炮兵一般都是旅級編制,每個炮兵旅由5個炮兵營組成,其中包括1個騎炮兵營(包括3個騎炮連)、2個步炮營(每營有4個連)和2個要塞炮兵營(每營4個連),在60年代之後普魯士炮兵開始換裝克虜伯後裝鋼炮,其他國家還是銅製的前裝炮。

步炮連平時只有約百分60的滿編率,合計95人,裝備16匹馬和2門火炮;戰爭時期達到滿編狀態,有165人,裝備112匹馬、6門火炮和9輛車,戰時主要用來運送彈藥物資等。騎炮連平時則有百分之50的滿編率,有86人和79匹馬,裝備4門火炮,戰時滿編有170人、220匹馬和6門火炮。普丹戰爭之後,炮兵旅設置團級編制,由1個野戰炮兵團和1個要塞炮兵團組成。不僅步兵師有直屬的炮兵,軍司令部也有直屬的炮兵,通常有5到6個炮兵連。1867年,普魯士野戰炮兵全部換裝了克虜伯的後裝鋼炮,這使得普魯士在對法戰爭中佔盡了優勢。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每個軍配屬1個野戰炮兵團,它由3個步炮營和1個騎炮營組成。步炮營主要裝備90毫米和80毫米加農炮,射程在2200~3800米之間;騎炮營則裝備80毫米加農炮。通常軍屬炮兵會拆分給下屬的兩個步兵師使用,每師一個步炮營;騎炮營也會拆分給一部分給下屬的騎兵師,剩下的騎炮兵會與剩下的步炮營編成軍屬炮兵預備隊。當然在普法戰爭中,攻城的炮兵還使用了大口徑的重型攻城臼炮,比如210mm、230mm、280mm和300mm臼炮,除此之外還使用了120mm和150mm的加農炮。

工兵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1860年軍隊擴編以前,普魯士軍隊一共有9個兩連制工兵營,也就是每個軍配屬一個。在1860年之後,工兵的數量隨著軍隊的擴編而擴編,工兵營被擴編成四個連,包括1個舟橋連、2個掘壕連和1個工程連,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輔助部隊快速前進、構築陣地上的工事、以及爆破敵人的工事等,比如臼炮就歸他們所有,這時候的臼炮只是一個爆破工具。普丹戰爭之後,工兵也開始裝備德萊賽針發步槍,這主要是因為德萊賽步槍的產量提上來了。

電報

19世紀的普魯士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這段時期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比如鐵路運輸、電報等,由於之前的文章中我專門寫過這方面的內容,所以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自從這些新技術被發現具有很大的軍用價值之後,普魯士軍隊就開始嘗試運用這些新技術,在和平時期的演習中就開始運用鐵路運輸和電報通信。到了普奧戰爭的時候,普魯士的各個軍團就把工兵和地方鐵路人員編組成野戰勤務鐵道部隊來使用,到了1871年的時候,普魯士軍隊正式組建了鐵道營,這些都直屬於總參謀部;而在普奧和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則臨時性組建了電報部隊,但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電報總是有延遲或者乾脆通信不暢。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法戰爭的時候,普魯士工兵還組建了兩個飛艇運輸隊。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陸軍步兵師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馬歇爾上任後,首先對陸軍進行盤點,發現陸軍此時的編制是21萬人,而實際上僅有17.4萬人,其中13萬餘人駐紮在國內,約4.4萬人駐紮在海外的殖民地上;除此之外步兵的裝備仍然用著一戰時期的舊式步槍。總之一句話:陸軍不僅人少、裝備爛,而且訓練不足、軍紀也差勁。整個就是個三流陸軍。此時的陸軍只有三個不滿編的步兵師,另外還有六個名義步兵師,其實還達不到步兵旅的編制。步兵的主要武器就是一戰時期的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春田式),1903年定型的爺爺輩栓動步槍,槍重3.95kg,最大殺傷射程910米,採用7.62x63mm步槍子彈,彈夾5發。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引言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
  • 二戰蘇聯陸軍部隊的編制發展史(1941~1942)
    蘇聯的軍力最高的時候更是超過了1100萬人,要指揮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其編制是非常複雜的,而且隨著戰事的發展,蘇聯陸軍編制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本系列將會簡單講解一下二戰中蘇聯陸軍的編制變化史。本文講的時間是1941到1942年之間的變化。
  • 普魯士何以在強國的夾縫中崛起?國王腓特烈和宰相俾斯麥功不可沒
    18世紀的德意志還是一盤散沙,民族分裂,諸侯割據。神聖羅馬帝國也不過是一個有其名而無其實的鬆散諸侯聯盟,最散漫的時候,全國竟有上千個邦國。
  • 二戰爆發前,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上)
    二戰德國陸軍 二戰德國陸軍的主要兵種包括:步兵、山地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煙幕兵(化學兵)、通信兵、衛生兵(醫護兵)和運輸兵等。
  • 18世紀開始的亞洲,大清帝國曾與俄羅斯帝國、大英帝國三分天下
    當年的蒙古帝國,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最終被清朝所吞併,而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在中亞的部分則被俄羅斯所吞併。所以,至公元18世紀,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事實上瓜分了蒙古人留下的遺產。
  • 因為有普魯士軍官團-條頓騎士團的後代
    普魯士旗幟 第三帝國的陸軍精華在於普魯士榮譽軍官團,從卑斯麥、老毛奇開始,到李勃、龍斯泰特條頓騎士團的確是中世紀最有名的騎士團,在十字軍東徵和徵服東歐的過程中都是中堅力量。條頓騎士團的組織一直延續到19世紀,成為德國軍官團的前身。普魯士鐵血宰相卑斯麥的家族就是條頓騎士團中的望族。他老爹還教導他「我們是自由的騎士,不是納稅的地主!」一向以條頓騎士團的榮光為榮,不太把德皇威廉放在眼中。
  • 在普奧戰爭以後,佔據優勢的普魯士,為什麼不趁機吞併奧地利
    前言在普奧戰爭以後,普魯士成為了德意志邦國內部最強大的國家。那個時候的普魯士光輝無限,在戰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相信普魯士會獲得戰爭的勝利。而戰後的奧地利帝國則陷入了嚴重的內亂,甚至不得不和匈牙利組成了一個二元制君主國來維繫帝國。
  • 顛覆維也納體系,俾斯麥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助力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風雲詭譎的歐洲19世紀,維也納體系的建立徹底固化了歐洲的政治局勢。這讓一心想要統一的德意志在國際政治環境上陷入了泥潭,面對這種桎梏,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卻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顛覆了維也納體系的固化,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條頓騎士團領地自此轉變為普魯士公國,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普魯士公爵。但普魯士公國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國,受波蘭控制。阿爾布雷希特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母系祖先,普魯士公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普魯士的源頭。
  • 西歐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海洋時代稱霸全球百多年的強大的大帝國。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西班牙帝國是整個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西班牙有著強大的海軍,最為著名的自然是刻意打造的無敵艦隊。但是西班牙之所以能制霸全球,在於其還擁有著一支訓練有素,極其精銳的步兵方陣。橫掃歐洲,無人能擋。在西歐控制著南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
  • 18世紀的法蘭西,稱霸歐洲的一搏
    戰爭中,法國打敗了西班牙,法國陸軍因此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歐洲第一陸軍。同時,法國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也是歐洲大陸上的一個強國的存在。因此這場戰爭也差不多標誌著法國開始稱霸歐洲的進程。法國作為戰勝國,逐漸開始佔據歐洲霸權的制高點。似乎從17世紀到18世紀,乃至19世紀,法蘭西民族都有稱霸歐洲,稱雄世界殖民地,成為全球第一強國的潛質。
  • 火力組配置真香,美國陸軍越戰班組編制及革新
    前兩天我寫到了美軍在韓戰時期的班組編制,由於高層錯誤的決定,他們將二戰時期陸軍的2-3-5制12人步兵班(班長班副隨意插隊)改成了僅有班長帶領的9人制步兵班。然後在朝鮮被我們志願軍的輕步兵戰術教做人以後,改成了11人制班,有班長帶領兩個火力組,每個火力組各有一個組長帶隊。
  • 世紀大對決38 16世紀:西班牙帝國崛起,大明盛世危機,亞洲三強並立
    16世紀是歐洲的新時代,是歐洲探索海洋對外殖民擴張的大航海時代,是歐洲崛起的起點。在這個世紀裡,西班牙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在內,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組建的哈布斯堡帝國稱霸歐洲大陸,在外,西班牙殖民美洲、東南亞、非洲,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在薩克森東部廣闊的邊疆區,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原本是德意志東進運動中建造起來的貿易小商棧,後來卻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首府城市,作為普魯士的都城。這座城市的發達,意味著薩克森的衰落,和以柏林為中心的區域的崛起。德意志的重心開始轉向東方,邊疆成為中心。
  • 現代教育制度的起源——普魯士教育
    普魯士教育17世紀,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據說200多個國家)南部,一個小國家的國王心血來潮,規定,8歲到14歲的兒童,必須接受一定的學校教育,如果兒童不能享受到這一教育,這父母必須接受罰款此後臨近的法國北部和德意志(還沒有德國)其它地方,世俗政府對兒童的義務教育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嶄新觀念逐漸流傳開去。18世紀,德意志的野蠻霸主--普魯士王國,鑑於文化知識一定程度上可以給高貴的日耳曼人洗腦,讓他們在戰場上奮不顧身、平時做一個好順民,便頒布了最早的義務教育法令。
  • 歐洲強國奧匈帝國,為何沒任何殖民地,看它崛起過程就知道了
    說起奧匈帝國,我們看一戰前的歐洲地圖能發現這個國家面積非常大。在當時的歐洲,奧匈帝國的面積在歐洲是僅次於沙俄的,可以說是個真正的面積上的大國。除了面積比較大,奧匈帝國的人口非常多、經濟實力也非常強。總體實力是歐洲四強之一。不過就是這樣的強國,在當時卻沒有任何殖民地。
  • 19世紀的「列強偽善」——哪有什麼和平,都是利益在「負重前行」
    19世紀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充滿動蕩的一段時期,自工業革命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陸續崛起,為了開拓更多的市場,也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這些資本主義列強開始不斷地進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