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強國奧匈帝國,為何沒任何殖民地,看它崛起過程就知道了

2020-12-22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奧匈帝國,我們看一戰前的歐洲地圖能發現這個國家面積非常大。在當時的歐洲,奧匈帝國的面積在歐洲是僅次於沙俄的,可以說是個真正的面積上的大國。除了面積比較大,奧匈帝國的人口非常多、經濟實力也非常強。總體實力是歐洲四強之一。不過就是這樣的強國,在當時卻沒有任何殖民地。這在當時還是很少見的。

一戰之前,整個世界都被歐洲瓜分完畢。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英國3000多萬平方千米的殖民地。法國也擁有1800多萬平方千米殖民地。新興的德國在非洲也擁有幾塊殖民地。沙俄就更不用說了,佔領了很多領土,在亞洲也有眾多殖民地。這些國家和奧匈帝國一樣,都是歐洲強國。除了這些強國擁有殖民地。荷蘭也擁有印度尼西亞等地,西班牙還擁有著菲律賓和美洲眾多地方,連比利時在非洲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可以說歐洲很多國家都是有自己的殖民地的。那麼,作為歐洲強國的奧匈帝國,為何沒有任何殖民地呢?

奧匈帝國面積雖然大、人口也多,不過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帝國的崛起過程就知道這個帝國為何沒有殖民地了。可以說奧匈帝國的崛起之路,就是聯姻之路。說真的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戰鬥力並不是很強。

奧匈帝國的皇室是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有一句話用來形容哈布斯堡家族「打仗是別人的事情,我們只負責結婚。」哈布斯堡家族憑藉著聯姻,曾統治歐洲眾多的地方。如果不是法國和其他國家打敗了他們,可以說歐洲真有可能被哈布斯堡家族統一。

奧匈帝國的主體是奧地利,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一個諸侯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一樣,都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實力強大的諸侯,他們都擁有實力統一德國。不過奧地利的戰鬥力卻無法和普魯士相比,奧地利之所以能崛起,說白了一直靠著聯姻。奧地利能兼併匈牙利是因為匈牙利國王沒有子嗣,奧地利國王獲得了匈牙利王位繼承權。之後奧地利又兼併了其他小諸侯。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時候,奧地利被普魯士打敗,被迫退出神聖羅馬帝國。之後奧地利開始向南擴張,勢力開始進入到巴爾幹半島。

奧匈帝國雖然不斷在擴張,很少使用武力。即使是使用武力,也都是攻打實力比自己弱的多的國家。當奧匈帝國實力真正崛起之後,世界已經被英法兩國瓜分完畢了。德國之所以能在非洲擁有殖民地,除了因為那些地方沒人要,還有就是完全靠武力打下的。奧匈帝國也嘗試過用武力打出一片殖民地,結果在對英法兩國的戰爭中一直失敗。

簡單的說,這個強國之所以沒有殖民地,是因為自己軍事實力太弱了。奧匈帝國是真正的外強中乾,總體實力確實不弱,但根本沒什麼戰鬥力。一戰爆發的時候,看這個國家的表現就知道了。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在英法兩國口中奪下一片殖民地呢。

相關焦點

  • 參加一戰的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沒有海外殖民地
    上圖_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第一,奧匈帝國海軍實力相對弱小,它只能將主要精力都放在和歐洲列強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身上。 熟悉歐洲國家歷史的朋友就會發現一個共性:歐洲國家在近代的殖民地擴張主要依靠海軍和「海權」觀念。在歐洲擴張殖民地的早期,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就建立起了強大的海軍艦隊,為其本土擴張殖民地服務。歐洲列強的第一梯隊——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軍崛起後,第二梯隊英國的海軍也迅速崛起。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傳統強國在殖民地這個問題上毫無存在感?當時奧匈帝國的工業發展水平低於英法等國,而5300萬人的國內市場足夠消化一大部分產出,西部產出的工業品可以銷售到東部的農業產區,不需要跑到遙遠的非洲去開拓市場。同時作為歐洲大陸上面積僅次於俄國的國家,奧匈帝國境內也擁有豐富的原材料,這就大大降低了奧匈帝國開拓殖民地獲取原材料的需求。
  •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歐洲強國,為何51年內就分崩離析了?
    在19世紀的歐洲,五大列強稱雄於世。英國剛經歷「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威震大洋;法國依然是傳統強國;俄國作為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雄踞於歐洲東北;德國是新興工業強國,實力不容小覷。而與這四國並列的,還有一個強盛的帝國——奧匈帝國。
  • 奧匈帝國有多強大?曾經的歐洲霸主,卻總是被新崛起強國打崩!
    單從名字就能看出,奧匈帝國包含奧地利和匈牙利,又被稱為雙元帝國。但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奧匈帝國正式的稱呼應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超級長。一戰時期的奧匈帝國有多強大?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弄明白奧匈帝國是怎麼形成的。歐洲的歷史很複雜、很混亂。
  • 帝國覆滅一;奧匈帝國的崛起與崩潰
    期間,很多貌似堅不可摧的強大帝國轟然倒塌,化為一片瓦礫。 奧匈帝國(1867年—1918年)的崛起與崩潰。 1867年奧地利皇帝弗蘭茲一世為了免於帝國繼續衰落,同匈牙利貴族妥協,將匈牙利王國提升為帝國,奧匈二元帝國正式建立。
  • 曾經歐洲強國之一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分裂出來的國家多到你想不到
    歐洲這個僅僅只有1000多平方公裡的大洲,卻有著和自己體量及其不符的國家數量,多達44個國家和地區。旁邊的巨無霸亞洲僅僅只有48個國家,兩者幾乎是持平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僅僅存在52年的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 一戰為何會把實力雄厚的歐洲五強之一的奧匈帝國打的解散了?
    那麼德國所吞併的這兩個國家,在此前還是德國的盟友,它們原本屬於奧匈帝國,這個國家是德國在一戰時候的同盟,可隨著一戰的失敗,奧匈帝國被徹底瓦解,自此就失去了在歐洲的主導權。一戰時候,正是因為有奧匈帝國的加入,德國才有底氣和世界開戰。巔峰時期的奧匈帝國,也是歐洲五強之一,論實力不比德國,法國這些頂級強國要差。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結果或遠超你的想像
    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獨立,遂與匈牙利政府籤訂《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正式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但奧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國王,直至1918年解體。1918年前,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宋偉:領土野心與奧匈帝國的敗亡
    摘要:相比英國、法國和沙俄,奧匈帝國的領土擴張一直集中在歐洲。這自然是讓人有點迷惑的事:由於歐洲強國很多,在歐洲進行領土擴張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風險也比較高。奧匈帝國為什麼不去從事相對更容易的海外殖民開拓呢?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到底分裂成多少個國家?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多
    哈布斯堡王朝在1282年開始統治奧地利,在隨後的200年中,它吞併了施蒂裡亞州和蒂羅爾州等周邊小國,使土地面積增加了三倍,並成為中歐的主要強國。 。並當選為帝國的皇帝。在此期間,神聖羅馬帝國進一步發展壯大,不斷吞併周圍的小土地,費迪南德一世皇帝與波西米亞公主安妮結婚。
  • 奧地利:從稱霸歐洲到淪為歐洲小國,奧地利為什麼越來越小?
    但很多人不知道,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是奧地利人,而一直生活在維也納的貝多芬反而是德國人。這也恰好反應了奧地利和德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奧地利位於歐洲中部在大部分人眼裡,奧地利是一個像瑞士一樣的人畜無害的小國,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現在的奧地利是永久中立國,整體實力比歐洲傳統強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差很多。
  • 奧匈帝國解體的原因
    奧匈帝國是歐洲近代史上,眾多帝國中的一個。他由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組成,是一個二元帝國。而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跡,莫過於奧匈帝國皇儲遇刺,從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戰爭結果令人瞠目結舌,雖然奧匈帝國戰敗,但是整個帝國被完全解體,是不是有些過於匪夷所思了?
  • 一戰後,奧匈帝國到底分裂成了多少個國家?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多
    除了德國之外,估計其他三個國家大家都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的,怎麼這麼沒名氣呢?尤其是還有兩個「奧」,它們之間有啥關係嗎?說起來這三個國家當中有兩個極其倒黴的角色,一個是奧匈帝國,一個是保加利亞,這兩位兩次世界大戰都跟著德國站在了大傢伙兒的對立面,兩次都被打得一塌糊塗。一戰後,奧匈帝國到底分裂成了多少個國家?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多。 不過,其中的奧匈帝國其實也不是無名之輩,相反,它在歐洲歷史上是個「厲害角色」。首先,咱們還是稍微區分一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 一戰前的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並不是大灰狼欺負了小白兔
    所以,帝國國家,打仗要錢;民族國家,打仗要命。因此,民族國家打帝國國家就是一種降維打擊。於是,拿破崙可以橫掃歐洲,普魯士可以小國崛起。奧匈帝國,這時候就只能悲劇了。因為奧匈只是看上去很強的舊帝國。奧匈帝國是歐洲的傳統五強,是當時的世界列強。國土面積是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人口數量歐洲第三,僅次於俄國和德國。
  • 引爆一戰的塞拉耶佛事件,是奧匈帝國和德國所謀劃的陰謀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勢力分布圖公元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的突發事件引爆了埋藏在歐洲的火藥桶。首先,法國和德國因普法戰爭結下了相當深的恩怨;英國則希望瓜分德國的殖民地;而沙俄則是和奧匈帝國之間有著較深的歷史恩怨,即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可以說,三國協約的出現,本就是為了對抗三國同盟。因此在英法俄三國締結同盟關係之後,各國就展開了軍備競賽,國際局勢也變得緊張了起來。
  • 原本存在矛盾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為何後來會自願合併為奧匈帝國?
    在文章的開篇部分,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奧匈帝國全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這一帝國是由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合併而成的,而並非奧斯曼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的共同體。奧匈帝國國徽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快速崛起,控制了整個神聖羅馬帝國提起奧匈帝國,就不得不提奧地利;提起奧地利的「發家史」,就不得不提到神聖羅馬帝國
  • 挑起一戰的奧匈帝國,是如何形成的,茜茜公主與此又有何關聯?
    至此,二者的矛盾便初露端倪:奧地利想要在拿破崙帝國覆滅後重建神聖羅馬帝國;而新崛起的普魯士不甘心再屈居哈布斯堡家族之下,想要獨立完成對德意志的統一。 ,共同建立奧匈帝國。公元1867年,在普奧戰爭結束後的一年,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共同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及王后,奧匈帝國的歷史由此拉開了序幕。 需要提到的是,匈牙利雖然融入了奧地利(奧匈帝國)之內,但是卻享受著一些特別的"特權"。
  • 其中2國歇菜了,6國仍是世界強國
    有兩個國家早已歇菜了,其餘六國仍然是世界強國。當年侵華的八國為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以及奧匈帝國。毋庸置疑,這八個國家在當時都是世界強國。但是,在庚子國難後的不到20年的時間就有兩個國家先後歇了菜。一個是19世紀末世界近代史上「魔獸」般的存在——奧匈帝國。
  • 一地雞毛,一戰和二戰前的歐洲國家關係,就是在過家家
    普魯士在俾斯麥的帶領下,迅速統一德國,統一後的德國實力迅速膨脹,成為歐洲大陸首屈一指的帝國。在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面前,新晉崛起的德國不過是個新秀。此時的世界已經被英法等國瓜分殆盡,留給德國的地盤很少。分贓不均的局面,令德國極為不滿。
  • 帝國黃昏——從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孫子卡爾·哈布斯堡新冠康復談起
    回顧這段時間在家休養,這位奧匈帝國末代皇帝的孫子十分感慨地說到,「康復的過程非常緩慢,消耗體力,咳嗽,頭疼,體溫升高,四肢乏力,不過與其它疾病比較起來,這些都是輕微症狀,幾周的隔離我堅持下來了。」卡爾感謝許多人對他的關心,高度評價奧地利政府極為專業的疫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