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各國皇室或王室在考慮婚姻問題時,都常常賦予婚姻政治色彩,即聯姻。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奧地利,其君主婚姻問題自然會得到歐洲諸多國家的高度重視。
弗蘭茨·約瑟夫繼位後,曾在一場葬禮上與巴伐利亞公爵的女兒茜茜公主一見鍾情。當時約瑟夫已經被母親強行安排了一場婚姻,但為了茜茜公主,約瑟夫果斷拒絕了先前的政治聯姻,選擇與伊莉莎白共同組建家庭。沒有人能夠想到,未來的茜茜公主竟然是挽救奧地利命運,並使其重回巔峰的關鍵性人物。
奧地利帝國皇后茜茜公主
巴伐利亞與奧地利聯姻
由於歐洲政治制度和繼承法則的特殊性,這便導致在中世紀時期開始,許多歐洲國家的君主在血緣上都有跡可循。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君主向上追溯,大多都是一家人。即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這種局面依舊沒有被打破。
相比起東方國家來說,歐洲國家的政治聯姻目的感更強,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深遠。而本文的主人公茜茜公主,與奧地利皇帝約瑟夫本就擁有相近的血緣。雖然茜茜公主與其母親一家為巴伐利亞人,但血緣紐帶卻並不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更而煙消雲散。
如今的巴伐利亞已經融入了德國之內
在此之前,約瑟夫的母親原本為約瑟夫選定的妻子是茜茜公主的姐姐海倫公主,這實際上也是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的聯盟的手段。由於茜茜公主也出身巴伐利亞王室,因此這樁婚姻也並沒有得到多少人反對。
不過約瑟夫的抗婚還是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即茜茜公主和約瑟夫的母親索菲公主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著矛盾。正是因為如此,導致茜茜公主對奧地利的皇室生活失去了興趣,反而關注起匈牙利,這便為後來她出面調和奧地利和匈牙利二者之間的關係埋下了伏筆。
茜茜公主的姐姐海倫公主
為應對普魯士的威脅,茜茜公主出面與匈牙利溝通
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矛盾,是在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開始出現的。在神聖羅馬帝國覆滅之前,對帝國實行有效統治的是奧地利的豪門大族哈布斯堡家族。而普魯士王國作為帝國內的一個邦國,自然要對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低頭稱臣。
但是自神聖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就出現了大幅度萎縮;而原本只是一個小邦國的普魯士,則在幾代國王的精心治理下快速走向強大。至此,二者的矛盾便初露端倪:奧地利想要在拿破崙帝國覆滅後重建神聖羅馬帝國;而新崛起的普魯士不甘心再屈居哈布斯堡家族之下,想要獨立完成對德意志的統一。
神聖羅馬帝國覆滅前的領土面積示意圖
隨著普魯士的快速崛起,奧地利感到壓力正在日益增強,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對抗也愈發激烈起來。公元1866年,雙方的矛盾終於以戰爭的形式表露了出來,即普奧戰爭。可惜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輝煌早已不再,這場戰爭最終以後起之秀普魯士勝出。此後,奧地利在歐洲的影響力開始大幅度下降。
為了挽救奧地利的頹勢,並遏制普魯士的進一步發展,約瑟夫將目光轉向了匈牙利,希望能夠和匈牙利聯合,以此強化奧地利在歐洲的影響力。不過由於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存在著諸多歷史遺留問題所產生的矛盾,因此約瑟夫便委託對匈牙利有著強烈興趣的茜茜公主充當使者。
在當時的情況下,茜茜公主出面溝通似乎已經是唯一的選擇。茜茜公主雖然和約瑟夫有血緣關係,但是畢竟她是巴伐利亞公國的公主。即便她嫁入了奧地利皇室並成為奧地利的皇后,這一身份也至死不會改變。這種比較"清白"的第三方的身份,無疑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溝通的上佳媒介。
再者,茜茜公主對匈牙利的熱愛,也成為匈牙利人接受奧地利人的一個重要理由。當然,茜茜公主溫和的性格也非常適合承擔起溝通的工作,為二者能夠快速走向合併創造了一個重要的環境。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徽樣
奧地利與匈牙利合併,形成奧匈帝國
在茜茜公主的勸說下,安德拉希伯爵同意與奧地利合併,共同建立奧匈帝國。公元1867年,在普奧戰爭結束後的一年,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共同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及王后,奧匈帝國的歷史由此拉開了序幕。
需要提到的是,匈牙利雖然融入了奧地利(奧匈帝國)之內,但是卻享受著一些特別的"特權"。對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書)一書中曾經提到:
Hungary received full internal autonomy,together with a responsible ministry,and, in return,agreed that the empire should still be a single great state for purposes of war and foreign affairs。
譯文:匈牙利獲得了完全的內部自治權,同時還擁有一個負責任的國會。作為給奧地利人的回報,匈牙利同意帝國在戰爭和外交事務方面仍然是一個單一的大國(發生戰爭時與奧地利站在一起)。
實際上在此之前,安德拉希伯爵就有意與奧地利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繫。他已經清楚的意識到,光是憑藉匈牙利自身的力量,則很難擺脫歐洲大陸上其他大國的控制;想要獲得平穩的生存空間,就必須以奧地利為後盾和依託。
不過在雙方合併之前,奧地利曾多次派兵鎮壓匈牙利國內的革命,且奧地利君主一直敵視匈牙利。匈牙利人雖然有意緩解二者之間的關係,但卻一直無能為力。茜茜公主的到來,等同於奧地利主動向匈牙利拋去了橄欖枝,這種天賜良機自然不會被安德拉希伯爵輕易放棄。
奧匈帝國所使用的徽樣
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合併,對當時的歐洲局勢造成了不小的衝擊。雖然匈牙利的國力尚且無法與同時期許多一流國家相提並論,但先前存在於歐洲大陸上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了。對於普魯士來說,自己所要面對的強敵又增多了一個;對於英國來說,歐洲大陸變得更加難以制衡;而對於法國來說,重新奪取霸主地位似乎又顯得遙遙無期。
從後來歐洲局勢的發展即可輕鬆看出,奧匈帝國的合併究竟帶來了多大的影響。通過與匈牙利合併,奧地利開始逐漸擺脫自普奧戰爭之後的低迷狀態,又重新回到了歐洲一線政治舞臺之上。
總的來說,二者的合併對於匈牙利的影響來說並不是十分巨大,反而對奧地利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此後,各國開始重視起奧匈帝國來,並更加重視奧匈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