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1月21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去世

2021-01-15 往事推送

弗朗茨約瑟夫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的長孫,也是弗蘭茨卡爾大公與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亞王國蘇菲公主的長子。1848年,其伯父、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宣布遜位。在其母蘇菲的勸說下,其父弗蘭茨卡爾宣布放棄皇位繼承權,於是18歲弗朗茨約瑟夫繼位為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倫巴第國王、波希米亞國王,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約瑟夫登基後,任命貴族施瓦岑貝格為首相展開強勢外交,成功瓦解了1850年由普魯士領導的埃爾福特聯盟,使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夢想破滅,被迫籤訂奧爾米茨條約。奧地利在俄國支持下,重新主導德意志邦聯;但在1853-1856年的克裡米亞戰爭中,俄奧聯盟徹底瓦解,普魯士在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在1860年代統一德意志。圖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施瓦岑貝格(約瑟夫右側)與眾大臣。

1852年首相施瓦岑貝格早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任命亞歷山大馮巴赫男爵為首相,展開了被稱為「巴赫專制」的高壓統治(1852-1859年),鎮壓新聞自由和恢復私刑審判,將奧匈帝國帶向開明專制的強勢統治。1853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遭到一名匈牙利民族主義者的刺殺,所幸刀子只劃傷了他的脖子。此一事件引起帝國臣民對於皇帝的高度同情。

1854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姨表妹伊莉莎白郡主(小名茜茜)結婚,茜茜的父母是巴伐利亞的邁斯米利安公爵和露多維卡公主。弗朗茨是一名保守主義者,生活嚴謹樸素,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古板的生活方式導致了此後其與妻子婚姻生活的不幸。

1859年,奧匈帝國被法國-薩丁尼亞聯軍打敗,被迫籤定和約,放棄倫巴底。首相巴赫下臺負責,皇帝在1860年放棄君主專制,改行某程度的君主立憲制、頒布憲法,保障了平民以及特別是貴族的權利。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戰敗,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聯,並被排除在德意志事務之外,同時被迫將威尼斯共和國歸還給普魯士的同盟義大利王國。圖為弗朗茨(圖中著白色軍裝者)在普魯士訪問。

1889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子、奧地利皇儲魯道夫在梅耶林神秘死亡,於是立三弟的長子弗朗茨斐迪南為新皇儲。1895年2月27日,兼任德國元帥。1898年,伊利莎白皇后(茜茜)在日內瓦湖畔被一位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以錐子刺死。同年約瑟夫在喪妻的陰影下,舉辦登基五十周年的慶祝典禮。一連串的不幸事件,引起國民對於皇帝的更大同情。圖為弗朗茨家庭畫像。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遇刺,奧匈帝國以「塞拉耶佛事件」為由對塞爾維亞王國宣戰,隨後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及奧斯曼帝國加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圖為1914年大戰爆發時,奧匈帝國形勢。

1916年11月21日,86歲高齡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因肺炎去世,結束了他近68年的統治。在他統治期間愛你,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去世後,他弟弟卡爾大公的孫子繼承皇位,成為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圖)。

相關焦點

  • 帝國黃昏——從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孫子卡爾·哈布斯堡新冠康復談起
    油畫,1916年,4歲的奧託參加父母,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紅衣者),皇后齊塔,在布達佩斯成為匈牙利王國國王和王后的加冕典禮6月下旬,卡爾接受了奧地利媒體的採訪,表示目前身體已經完全康復。」1918年11月11日,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在美泉宮的中國藍色沙龍宣布放棄參與任何政務,當晚帶領全家離開了美泉宮卡爾年輕時在薩爾茨堡大學學習法律,政治,加入了奧地利人民黨,在奧地利軍隊駕駛過戰鬥機,奧地利國家電視臺ORF1992 / 93年播放過他主持的節目。
  • 奧匈帝國公主在美驟逝,遺下丈夫與幼子,外曾祖父是末代皇帝
    奧地利皇室後裔瑪麗亞公主(Maria Galitzine)5月4日因心臟動脈瘤破裂引發心臟衰竭,於美國家中逝世,享年31歲。她身後留下年僅2歲的兒子。
  • 帝國覆滅一;奧匈帝國的崛起與崩潰
    20世紀(19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是人類歷史最為動蕩的一個百年。 期間發生了兩次前所未見的全球型戰爭及差點毀滅世界的軍事對峙(兩次世界大戰、冷戰)。 期間,很多貌似堅不可摧的強大帝國轟然倒塌,化為一片瓦礫。
  •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歐洲強國,為何51年內就分崩離析了?
    但好景不長,公元95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託一世徹底擊敗了馬扎爾人。幾十年後,由於受到東方其他遊牧民族的入侵壓力,馬扎爾人倒向歐洲,並在羅馬教宗的認可和保護下建立了匈牙利王國。而在此時,神聖羅馬帝國依然延續著建國以來的獨特政治體制:帝國皇帝由幾十個邦國共同選舉產生。正因為這種「帝選侯」制度,各領地自主權較大,進而導致帝國對內部的統治極為「自由」和鬆散。
  • 奧匈帝國大奶媽銀幣
    瑪麗婭·特蕾西婭(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德語:Maria Theresia;匈牙利語:Mária Terézia;英語:Maria Theresa of Austria,首名又譯作「瑪麗亞」,中間名又譯作「特裡薩」、「特雷薩」、「特蕾薩」、「特雷西亞」、「特蕾西亞」、「泰勒莎」、「杜麗莎」、「特瑞莎」),瑪麗婭·特蕾西婭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附近。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1月拿破崙隻身回到巴黎,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圖為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隨後拿破崙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幅著名的油畫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皮埃蒙特的馬倫哥之戰中大敗奧軍,法奧籤訂呂內維爾條約,第二次反法同盟崩潰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登基為法蘭西人的皇帝
  • 奧匈帝國有多強大?曾經的歐洲霸主,卻總是被新崛起強國打崩!
    單從名字就能看出,奧匈帝國包含奧地利和匈牙利,又被稱為雙元帝國。但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奧匈帝國正式的稱呼應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超級長。一戰時期的奧匈帝國有多強大?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弄明白奧匈帝國是怎麼形成的。歐洲的歷史很複雜、很混亂。
  • 原本存在矛盾的奧地利和匈牙利,為何後來會自願合併為奧匈帝國?
    魯道夫一世從這一時期開始,奧地利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當越來越多的該家族成員出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後,自然會給奧地利更加優越的待遇,也會不斷提升奧地利在帝國內的影響和地位。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使奧地利和匈牙利之間的關係逐漸親密公元17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病逝。瀕死之際,他將奧地利的繼承權交給了女兒瑪麗婭·特蕾莎,並要求歐洲大陸上幾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君主承認瑪麗婭·特蕾莎對奧地利的合法統治權。
  •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吶喊,統治奧地利253年,傳承10位君主
    年父親死後繼承帝位和公位,在位期間多次勾結包括英國、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組成反法同盟,但前後五次都被法國波拿巴王朝拿破崙一世打敗,為了更好對抗法國,公元1804年把奧地利公國跳過王國,直接升級奧地利帝國,公元1806年法國滅掉神聖羅馬,他被迫放棄神聖羅馬帝位,也被迫把女兒路易絲公主嫁給拿破崙一世做皇后,所以他既是神聖羅馬哈布斯堡王朝末代皇帝,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開國皇帝,第六和第七次反法同盟都取得勝利
  • 刺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引發世界大戰的青年,結局怎麼樣?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奧匈帝國皇儲,約瑟夫一世之侄,斐迪南成為奧匈帝國皇儲純粹是運氣,因為約瑟夫一世獨子魯道夫於1889年患上精神病自殺身亡後,約瑟夫一世才把弟弟卡爾·路德維希大公長子斐迪南立為皇儲,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皇位繼承人。
  • 曾經歐洲強國之一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分裂出來的國家多到你想不到
    旁邊的巨無霸亞洲僅僅只有48個國家,兩者幾乎是持平的,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僅僅存在52年的帝國,「奧匈帝國」解體。 哈布斯堡家族 奧匈帝國的起源還要從哈布斯堡王朝說起,11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對巴伐利亞拆解過程中使用了小特權方案,讓奧地利從一個附屬於巴伐利亞的邊區伯爵領地變為了公爵領地
  • 巨人的隕落:強大的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的「滑鐵盧」之戰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陽光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夫婦訪問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當斐迪南夫婦坐車走在街上。這種民族特性,奧匈帝國沒奧匈帝國王儲夫婦遇刺,這一事件世界震驚了世界。因此,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在德國的極力慫恿下,準備向塞爾維亞發動戰爭。 塞爾維亞雖然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但它絕對不是一個弱國。兩次巴爾幹戰爭,它先後打敗了土耳其和保加利亞。
  • 奧地利大公確診,原來奧匈帝國瓦解後,皇室還有後人
    作為曾經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的歷程受到不少人的關注,奧匈帝國怎麼瓦解的,哈布斯堡家族退位後情況如何呢? ,把風雨飄搖的奧匈帝國拖入一個巨大的「無底洞」。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11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將「奧地利藩侯國」升格為「奧地利公國」,奧地利自此成為了帝國家庭中的重要一員,此後的奧地利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之下,加入德意志的爭霸之中。從1438年起,哈布斯堡家族更是幾乎壟斷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
  • 一戰後,奧匈帝國到底分裂成了多少個國家?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多
    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悲劇,尤其是1914年—1918年期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人類災難性戰爭的進程。人們把各種先進的武器作為屠殺自己的利器,並以此為榮。不過,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陣營,其中的同盟國陣營卻相當的有趣,它們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到底分裂成多少個國家?可能比你想像中還多
    實際上,這與奧匈帝國密不可分。我相信每個人都熟悉這個國家。作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國家,奧匈帝國在歷史上扮演著相對重要的角色,但其歷史卻相對陌生。關於奧匈帝國的變化,我們必須從羅馬開始。 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吞併中央弗蘭克斯之後,他們認為自己是羅馬正統派,並宣布建立西羅馬帝國,歷史上被稱為聖羅馬帝國。匈牙利帝國的原型。
  • 宋偉:領土野心與奧匈帝國的敗亡
    事實上,奧地利帝國和後來的奧匈帝國存在一些特殊性,這些特殊性決定了奧匈帝國不太可能謀求廣泛的海外殖民擴張。原因之一是,拿破崙戰爭之後,奧地利帝國力量的顯著衰落。奧地利是拿破崙的主要打擊對象,到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時,雖然奧地利是戰勝國,但已經元氣大傷。1806年,奧地利皇帝不得不自己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
  • 驚人的一戰前奏(上),倔強小國塞爾維亞,打敗龐大的奧匈帝國
    一個野心勃勃的競爭對手出現了,它就是虎踞阿爾卑斯與喀爾巴遷山之間,在1793年試圖跟德國漢斯和沙俄毛子搞個三家瓜分波蘭,結果費力不討好,一點好處都沒拿到的奧匈帝國。好在塞爾維亞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和奧匈帝國組建了同盟關係,如果就這樣維持下去的話,那麼一起瓜分波赫也是有可能的。但亞歷山大一世國王於1903年5月被一群親俄的軍官刺殺,隨後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彼得一世成為了塞爾維亞的統治者。
  • 挑起一戰的奧匈帝國,是如何形成的,茜茜公主與此又有何關聯?
    而本文的主人公茜茜公主,與奧地利皇帝約瑟夫本就擁有相近的血緣。雖然茜茜公主與其母親一家為巴伐利亞人,但血緣紐帶卻並不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更而煙消雲散。 在神聖羅馬帝國覆滅之前,對帝國實行有效統治的是奧地利的豪門大族哈布斯堡家族。而普魯士王國作為帝國內的一個邦國,自然要對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低頭稱臣。 但是自神聖羅馬帝國覆滅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就出現了大幅度萎縮;而原本只是一個小邦國的普魯士,則在幾代國王的精心治理下快速走向強大。
  • 圖說:「最醜陋飛機」有力競爭者 奧匈帝國勞埃德40.08空中巡洋艦
    1915年8月,奧匈帝國和皇家航空兵(Luftfahrttruppen)向勞埃德公司(Lloyd)撥款,用於製造新型重型轟炸機1916年1月,勞埃德公司收到一架大型三翼飛機的設計圖,該機被稱為「空中巡洋艦(Luftkreu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