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再不加碼新能源汽車,恐怕來就不及了。
11月26日,在上海中心觀光廳最高層,上汽集團(600104)、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舉行了籤約儀式,攜手打造的全新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就此誕生。
受此消息影響,11月27日,張江高科(600895)開盤一字漲停,上汽集團當日放出天量,早盤多次衝擊漲停,收漲8.54%。
這次智己汽車發布,看似突然,其實是上汽集團在2018年就開始籌備的「L」項目,該項目定位於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場。
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漲了一段時間,甚至有人說存在估值泡沫,上汽此時宣布,意在何為?
上汽被逼轉型?不差錢
上汽集團是國內汽車集團的「老大哥」,旗下擁有上汽通用和上汽大眾以及自主品牌,每年的世界500強榜上有名,然而如今卻遭被一群「小弟」按在地上「摩擦」。
今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攀升,拿出有說服力的產品,資本市場上,比亞迪(002594)、蔚來、小鵬市值紛紛超過上汽集團。
眼看這些「後浪」們紛紛超過自己,特斯拉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造車新勢力紛紛盈利,眼看新能源汽車將邁入大幅增長通道,上汽集團這個捂了兩年的「L」項目,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除此之外,在「國」字號汽車集團中,東風汽車(600006)在今年7月發布了旗下高端電動車品牌「嵐圖」,上汽和東風幾乎都是同時在2018年成立的,東風卻搶在了前面。
其實,上汽早有布局新能源汽車,2012年,上汽榮威就推出首款榮威E50車型,只是這些年其表現不盡如人意。
2020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車在純電領域全國市場份額約2%,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企業正在搶佔市場,9月蔚來、理想、小鵬分別交付車輛4708輛、3504輛、3478輛,同比齊激增。
而此次發布的「智己汽車」,近兩年來頗為「低調」,一直被捂得很嚴實,這次發布會能透露的信息也不多,但讓人期待。
智己汽車採取獨立運營,完全脫離傳統國企模式,通過市場化資本方式運作,引入國內國際資本參與。
雖然籤約儀式低調舉行,但智己汽車剛出生,便成為了國內首個創始輪即達百億量級的汽車科創公司。
股權結構上,上汽股權佔比54%,張江高科佔18%,阿里佔18%,其他佔10%。並且,在上汽與浦東政府籤約後,一項專門為智己汽車成立的產業基金將同步面世,未來將吸引更多國內、國際資本加入。
由此可見,背後資本力量雄厚,這可能是雖然目前產品得等到明年面世,智己汽車最大優勢就是「不差錢」。
汽車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尤其是前期投入非常巨大。按照汽車產業周期,在實現量產上市之前,只能靠股東輸血,最終完成上市,也需要經過市場檢驗達到一定銷量後才能具有盈利能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蔚來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威馬融資230億元,小鵬融資203億元,理想融資111億元。蔚來創始人兼CEO李斌曾說,沒有200億以上資金,別想造車。
這一點上,智己汽車可謂贏在起跑線上,創始輪就有100億。當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還在為錢發愁,到處拉融資時,資本層面上,智己可以走得更從容。
多方資本入局 大戰一觸即發
與浦東新區戰略合作,本身就有很強的背書,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根據目前的報導,阿里的加入,可能會在數位技術上助力。
如果靠阿里的大數據、達摩院、阿里雲等生態圈,做智能汽車平臺不是什麼難事,隨著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汽車智能化、娛樂化也會隨之而至,下一個淘寶、支付寶級別的車載應用,可能就在這裡誕生。
特斯拉的車除了硬體外,軟體的升級也是重要的賣點,經常更新能讓用戶保持新鮮感,常開常新。阿里的加入會使汽車軟體生態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這也可能是下一個爆發點。
據透露,目前智己汽車的首款車定位轎車,包括上汽美國矽谷技術公司也提供了相關支持。「預計今年年底將在黑河進行冬季測試,明年我們就能在路上看見大批量跑的新車了。」
上汽集團這次推進「L」項目進軍高端智能電動市場,無疑是一次轉型之舉,從高端市場切入,也是為了先打造品牌形象,之後時機成熟再推出低端車型,這一點是符合認知規律的,隔壁的比亞迪雖然技術牛逼,但在品牌形象上就是反面教材。
十年期時間,新能源汽車從靠政府補助的階段,逐步邁入社會資本參與,替代燃油車的這一天眼看即將到來,雖說最近新能源汽車水漲船高,有人高喊估值泡沫,但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國家願意看到的。
中興、華為事件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中國需要彎道超車,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戰略,有著深刻的意義,其所需要的,不是單單投資一個幾個團隊,就是要用錢燒出一個生態,這個過程必然有失敗,必須要學會容忍失敗,否則不會有創新。
這個過程跟所有新技術的發展規律是一樣的,Gartner諮詢公司的關於技術發展趨勢的曲線,描述了新技術發展往往都要經歷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期,業內討論,沒什麼人知道。
第二階段,過熱期,產品問世,大規模媒體報導,概念興起,出現估值泡沫。
第三階段,低谷期,產品不成熟,出現負面報導,泡沫破滅。
第三階段,復甦和成熟期,產品逐漸成熟、邁入穩定的商業化應用。
此時,各方資本都想參與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不是個壞事兒,只有激烈的競爭才能倒逼出好的設計和好的產品,這方面,蔚來等造車新勢力開了個好頭,從一片血海中殺出條路來,成為國產電動車的標杆。在探索出一條路之後,上汽這樣的傳統車企主動轉型,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