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天鎮縣許家窯村第一書記姚世鋒 - 山西日報數字報

2020-12-19 山西日報數字報

  7月,綠色的莊稼已經在許家窯地裡節節拔高,村裡今年新種植的糯玉米眼看就要見到收益。
  「糯玉米長高了不少,馬鈴薯也都開花了,蕎麥、黍子……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站在高高的許家窯村,看著坡下的滿目綠色,姚世鋒興奮不已。
  興奮,不僅僅是因為這份豐收裡有自己的貢獻,更是因為紮根村裡,為這裡的「親戚」們致富奔小康發自內心的喜悅。
  2019年4月,姚世鋒從大同市人社局派駐到天鎮縣許家窯村,當起了第一書記。從此,寫字樓裡少了個忙碌的幹部,土窯洞裡多了個忙著幫扶貧困戶、忙著「摻和」村裡大小事的身影。
  走在村裡,總有村民主動上前和姚世鋒打招呼,你會發現這位第一書記已經完全成了村裡人。「其實剛來的時候,壓力挺大,畢竟前任已經為村民們做了很多好的工作,如何讓村裡脫貧不返貧,走上小康路不掉隊,一點都不能鬆懈!」姚世鋒說,他當時就下定決心,踏踏實實好好幹,讓大伙兒相信他、認可他!
  原來的許家窯村是啥情況?就是一個字,窮。村集體收入薄弱,村環境髒亂差,都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全村98戶238人中,有貧困戶27戶……
  自2015年來,大同市人社局在村裡派駐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村裡的情況漸漸有了好轉,姚世鋒接手時,村裡雖然已經脫了貧,但經濟基礎依舊薄弱,駐村第一件事,姚世鋒就是把村裡跑了個遍。
  經過深入調研,最終確立了「智志提升為根、特色產業為幹、生態宜居為枝、文明鄉風為葉」的發展思路,他要讓許家窯村小康之樹在黨的陽光沐浴中根深、幹壯、枝繁、葉茂。
  因地制宜謀產業「地圖」,為優化種植結構,姚世鋒專程赴河北省張北縣脫毒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考察,推廣優質馬鈴薯種薯種植200餘畝,農戶畝均可增收500元到1000元;為改變過去大田作物結構,與天鎮縣同心源果蔬公司達成協議,發展「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式農業產業模式,引進糯玉米種植項目,春天免費為村民提供種子和技術支持,秋天由公司以協議價收購,比種植普通玉米畝均增收500元到800元,且保證了農戶的穩定收入。與山西省農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專家對接,引進推廣優質小雜糧良種種植,這些都成為了許家窯村的造血扶貧項目。
  針對許家窯村土地少、老年人多的特點,姚世鋒決定推動「家庭農場」建設,發展土雞養殖。過去由於雞苗死亡率高,農戶養殖積極性不高,他到處打聽,4次赴市級龍頭企業新榮區利國種雞場考察洽談,為村民訂購兩個月大的德國羅曼優質雞苗。
  「姚書記不僅給我們送小雞,還給我們搭雞棚,雞的品種好,我還專門又買了25隻,今年養好了,明年改個大雞棚!」61歲的朱福安看著自家院裡的雞,高興地合不攏嘴。
  朱福安以前打工出了車禍,家裡3個孩子又著急用錢,房子蓋了一半因為缺錢不得已停工多年,生活極其貧困。這幾年,在姚世鋒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搞起了家庭農場,兒子也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女兒在市裡打工,二女兒也嫁了個好人家,朱福安一家成了村裡的「致富」明星。
  「多虧我們有個城裡的好『親戚』,咱有啥想法他都一遍兩遍地去跑幫咱實現,咱還等啥,卯足勁兒往前衝唄!」朱福安底氣十足地說道。
  「我們村像朱福安這樣情況的村民還有很多,只要村民一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姚書記。」許家窯村黨支部書記朱利安說,「村裡能傍上個這麼好的城裡『親戚』,是我們許家窯的福氣!」

本報記者趙志成

相關焦點

  • 張吉福在大同市天鎮縣駐村調研
    6月24日至25日,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深入包聯點天鎮縣住村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持續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切實把當地特色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品牌、經濟優勢
  • 張吉福在天鎮縣住村調研時強調 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張吉福在天鎮縣住村調研時強調 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好鄉村振興路 2020-06-27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西林縣足別瑤族苗族鄉平木村第一書記王紹軍
    記西林縣足別瑤族苗族鄉平木村第一書記王紹軍 www.gxbszx.gov.cn  2020-12-08 08:58  閱讀:3079次  作者:韋素雪 黃藍瑩  編輯:盧曉麗  來源:右江日報
  • ——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特別節目文字版 - 山西日報數字報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咱們山西,在岢嵐縣貧困戶家裡,他坐在炕沿兒上,拉著老人的手,細緻地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山西,一下車就走村入戶。  每當看到這些情景,我都感覺很熟悉、很真實。因為我在28年前就知道,他就是這樣的人,在他的心中,人民群眾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 ——南下幹部檔案徵集記 - 山西日報數字報
    為了進一步豐富館藏檔案,積極維護黨和國家歷史的真實面貌,2019年夏,山西省檔案館正式面向全社會發布了《關於徵集山西南下幹部檔案的公告》,為紀念南下工作團入川70年,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抵達新區後,山西籍幹部擔任了新區各級領導職務,積極參與接管建政,完成了剿匪、徵糧、土改等多項重要任務,不僅保證新生的共和國政權迅速建立,還推動了南北融合和文化交流,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各項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履職盡責好書記——記河南南召縣南河店鎮大王村第一書記喬德印
    法治日報訊(記者 杜麗 通訊員 石為璧 馮德磊)清晨的陽光灑在南召南河店鎮大王村筆直的大道上,綠樹成蔭,花木鬱蔥,一個個健身器材在綠植的映襯下格外顯眼。這一切的改變都與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大王村第一書記喬德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李子書記」的駐村扶貧記——記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熊平
    7月8日一早天剛擦亮,白雲區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熊平就洗漱好,跟工作組的駐村幹部準備出門了。頭天夜裡雨下得不小,屋外的雨聲讓熊平一夜沒睡安穩,「雖然之前已經做好防汛準備了,但安全問題馬虎不得,得先去村裡頭2個隱患點看看情況。」熊平說。
  •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2020-09-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河南登封:第一書記「賣紅薯」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通訊員 宋躍偉  「感謝李剛書記,感謝彩玲主任。你們又一次幫我賣了紅薯,還賣了個好價錢。不然我這麼多紅薯真不知道該賣到哪裡呢。」
  • -山西日報數字報
    我省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山西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狀況報告(2020年)》也顯示,我省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逐步改善,但是,出現了兒童青少年營養不均衡、身體活動不足的現象,超重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兒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長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會顯著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過早發生的風險。
  • 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環境治理記
    中新網太原7月7日電 題: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環境治理記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走進閆家溝村,環境優美,村主幹道整修一新,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種著的小松樹修剪整齊,周圍利用廢棄輪胎種植的月季也已經綻放出花朵。在山西省沁縣閆家溝村黨群活動中心牆外,朱虎亮和村幹部正在忙著張貼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海報。
  •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慈雲寺
    天鎮慈雲寺位於大同市山西省市天鎮縣市西街北側,他被稱為關北jucha,他構建於唐,以前稱為法華寺。在偉大的遼開泰第八年(公元),他被重建。公元明宣德(公元1428-)第三年春至第五年,又進行了重建,慈雲寺改名為慈雲寺。慈雲寺全景圖是明宣德中保存的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
  • 海南日報數字報-長田村有了長遠致富路
    11月14日,站在東方市天安鄉長田村百香果種植基地外,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長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怡遠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長田村地處偏遠,是「十三五」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全村共236戶1003人。2016年4月,該村被確定為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村。從第一批駐村扶貧幹部進村,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就把打贏長田村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一套圍繞著「長效脫貧」的工作機制迅速建立起來。
  • ...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
    【我們的駐村幫扶幹部】村裡大小事 記本裡、裝心裡、辦滿意——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金凱正在認真記錄「民情日記」>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通訊員 張冬榮「上灣社困難老黨員李富貴的孫女大學畢業在家待業,蘭州有一家企業正在招聘,需要對接聯繫;下灣社建檔立卡貧困戶朱昌平獲捐的雞苗成活率達到75%,要繼續掌握動物養殖和防疫知識……」這些內容,都是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在「民情日記」中記錄的待辦事項
  • ...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守崗履責,不忘初心,爭做村民「貼心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守崗履責,不忘初心,爭做村民「貼心人」 2020-11-28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1名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工作
    挺身而出,奔赴前線,不分晝夜連軸轉,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開展部署、宣傳、排查、值守和應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番禺區31名駐村第一書記為抓牢抓實基層疫情防控作了突出貢獻,彰顯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這些駐村第一書記,了解他們的故事。
  • 堅守大山拔窮根——記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駐村第一書記駱效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歐亞 周壽江 通訊員 萬永莊鳥雀林是麻城市龜山鎮鮑家墩村的制高點,以前是亂石崗。鮑家墩村村委會和扶貧工作隊宿舍,就在高臺之上。夏天,陽光直射,酷暑難耐;冬天,北風呼嘯,寒冷異常。省應急管理廳駐鮑家墩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駱效斌,在這裡一住就是5個年頭。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在李家窪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家的院前炕邊,總能看見任建龍忙碌的身影。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