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說過:「一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一個奉獻大於索取,以幫助他人為樂的人,心中一定寫滿了愛。」河南省職工醫院神經外科展雲濤主任就是這樣一個被眾多患者信賴的好醫生,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樸實的愛詮釋著「白衣天使」的美譽。
展雲濤主任
雁飛萬裡頭雁領
神經外科是河南省職工醫院的重要特色科室之一,展雲濤主任帶領多位神經外科骨幹及優秀青年醫師組成的團隊,迎難而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先後開展了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煙霧病顱內外血管搭橋手術、腦出血的康復手術。特別是開展的細胞刀微創手術和腦起搏器手術綜合治療方面形成特色。他們在「生命禁區」精耕細作,挽救患者的生命。一項項「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高精尖技術吸引著全國患者慕名而來……
去年12月,25歲的趙女士從哈爾濱專程帶母親來醫院看帕金森病,在來醫院之前,趙女士的母親病情進展較快,服藥後只能起到幾個小時的效果,隨後身體就開始僵硬,肢體震顫加劇,自己走路已經明顯困難。
在對老人的病情進行綜合評估以後,神經外科展雲濤主任給病人做了手術。手術過程中,展雲濤主任把「腦起搏器」的電極植入到患者腦部,電池植入患者右前胸,連接兩者的線路埋在皮膚下。在經過一個月的恢復以後,經再次評估,老人的身體恢復較好,醫生們認為可以給病人啟動「腦起搏器」了。
新年剛過過,4號上午,在病房內,隨著展主任的程控操作,植入病人體內的「腦起搏器」開始啟動工作。在諸多病友的見證下,老人原來走路蹣跚、手臂震顫的情況明顯改觀,能順利走路了,腳步明顯麻利,動作明顯輕快,對話明顯清晰,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每一個腳步容不得半點閃失,每一個腳印都浸透著心血和汗水。近年來,神經外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室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突出專業特長的優秀醫師十餘人,均為碩士以上學歷,並且多人擔任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和學會職務,人員結構合理,亞專業分工明確。
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專病門診
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專病由展雲濤主任負責,對治療眼睛、面部、嘴角異常抽動的疑似面肌痙攣患者和已經確診的原發性和繼發性面肌痙攣患者,原發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有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治療面肌痙攣和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微創手術——顯微血管減壓術」,這種技術創傷小、安全性好、治癒率高及併發症發生率低。對「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和十分困擾日常生活的面肌痙攣患者來說,無疑是解除病痛的福音。
小小穿刺能治「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經痛號稱天下第一痛。展雲濤主任說:如果把疼痛劃分為1~10級,女性「在分娩過程中承受的疼痛差不多是7級,而三叉神經痛患者要達到10級。
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國際公認金標準。通過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取得了顯著療效。病人通過該 手術,可以獲得長期的疼痛緩解,不僅面肌痙攣立刻消失,而且手術創傷小,住院 時間短、費用低、滿意度高,是此類疾病患者的福音。80%的三叉神經痛是血管壓迫造成的。
帕金森專病門診
去年5月1日,河南省職工醫院神經外科在河南省內率先開設帕金森病多學科聯合門診。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免去了患者往返於各個相關科室就診的麻煩。門診開設後,受到了帕金森病患者的歡迎,每周吸引60多名患者前來就診。
河南省職工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展雲濤主任介紹,帕金森病的發病率較高,全國有250萬病人,每年增加10萬病人,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帕金森病人根據病情,有的需要藥物治療,有的需要手術治療,有的需要心理、運動康復。以往,病人根據不同的病情和治療需要,往返於各個相關科室。現在,有了這樣一個多學科聯合門診,病人不用再往返於不同的科室,在門診即能享受到多學科專家的一站式聯合門診服務。
病人的生存質量高於一切,醫療工作要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展雲濤主任已對今後的工作有了初步規劃,除了上述幾種傳統意義上的大手術外,他還將帶隊在神經外科開展一些比較小的手術,老年人痴呆、大小便失禁,很多人的病因來源於腦積水,腦積水可以做分流手術,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地址: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7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