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不止步
隨著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規划走,完美收官,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對地球以外的空間展開了天馬行空的想像。
古今中外湧現過無數的天文愛好者
事實上,人類從很早之前就已經萌生出了探索宇宙的欲望。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就曾提出過「日心說」的理論。其實更早之前,中國春秋時期一位魯國的天文學家就對天象進行過觀測,其觀測到的37次日食,其中有33次都已經被證實是可靠的。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掃把星」,學名其實叫做「哈雷彗星」。這顆周期彗星是以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多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因為當時他成功地預測了未來哈雷彗星會在1682年回歸,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早在公元前613年,這顆彗星就被載入了《春秋》之中,書中描述「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
瑪雅預言,將被驗證?
由此可見,古今中外無數的天文愛好者們曾經都仰望過同一片星河。人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會好奇「宇宙洪荒、滄海桑田」,也會感嘆「生如蜉蝣、白駒過隙」,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作出種種預言。大名鼎鼎的瑪雅預言就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預言之一。經歷過2012年的人們,應該對曾經風靡一時的「末日理論」記憶猶新。而近日歐洲航天局再次發出一則消息,似乎將會印證瑪雅預言。
未來將有4顆行星撞擊地球
歐洲航天局宣布,未來將可能有4顆行星撞擊地球,他們分別叫做1979XB、阿波菲斯、2010 RF12和2000 SG344。
小行星1979XB的個頭很大,直徑為900米。科學家稱,它正以7萬公裡/小時的速度穿過太陽系,每一秒鐘就接近地球30公裡。該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也是最不穩定的,因此專家估計,按照正常前進速度,它將在21世紀中期到達接近地球的最近距離,但也不排除它可能會突然「急速前進」並帶來難以預知的後果的可能性。
而小行星阿波菲斯的體積相當於4個足球場,目前處於距離地球超過2億公裡的位置,但在2029年,它與地球的距離會縮短3萬公裡。如果發生碰撞,專家預計其會爆發出相當於15000枚核彈的當量。
小行星2010 RF12被譽為「對地球威脅最大的天體」。現在,它距離地球2.15億公裡,正以117935公裡的時速前進。專家預計,到21世紀末,當它飛抵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時,其與地球的「親密度」將超過月球與地球的40倍左右。但值得慶幸的是,它的體積相對於其他天體而言很小,據悉,它的直徑大約只有7米,重量在50噸左右。
2000 SG344是對地球而言潛在威脅最低的一顆小行星,它的行進速度大約為1.3公裡/每秒,行動軌跡具有一定周期性,因此人類可以預判。
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
那麼當這4顆小行星,真的「光臨」地球的時候,人類的現代科技手段能否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呢?目前這個問題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人類在那個時刻一定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避免損失,無論是「末日飛機」還是「諾亞方舟」,地球上的許多國家都在探索宇宙的奧秘,也許到時候我們已經找到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我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注意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