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天局將用一艘宇宙飛船撞擊一顆小行星

2021-01-1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時機已經成熟,我們準備用一艘宇宙飛船去撞擊一顆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叫做迪蒂莫斯-B,是迪蒂莫斯雙星系統中較小的一顆。該太空飛行器是美國航天航空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此次撞擊實驗是為了測試太空飛行器的撞擊是否可以改變小行星的軌道,從而保護地球免受太空巖石的傷害。

這項由歐洲航天局(EDA)和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聯合制定的小行星撞擊及偏轉項目宣布於今年,但近來小行星任務中的意外發現可能會對這次試驗產生影響。

例如,今年日本航天局(JAXA)的「隼鳥二號」(Hayabusa2)轟炸小行星「龍宮」(Ryugu)時,形成了一個比預想大幾倍的撞擊坑。此外,這顆小行星的表面上的物質與沙粒很相似,這可能會影響動力衝擊偏轉的有效性。

「『隼鳥二號』的撞擊表明像沙子一樣的表面和風化層是沒有凝聚力的。主導這個撞擊過程的是重力,而不是構成小行星的物質本身的強度。」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行星科學家派屈克·米歇爾解釋道。

「如果重力在迪蒂莫斯-B上也起主導作用,即使它小的多,我們最終任然可能會得到一個比我們的模型和實驗結果更大的隕石坑。最終,這些小天體對人們的影響會非常小,這項推論可能會對行星防禦產生重大影響。」

繼之前在羅馬舉辦的AIDA研討會之後,科學家們在日內瓦召開的2019年EPSC-DPS聯席會議進一步討論了該項目。

「今天,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擁有技術去改變一顆小行星軌道從而避免地球受到撞擊的人。」歐洲航天局(ESA)的天文學家伊恩·卡內利在接受《技術評論》採訪時回答道。

「需要解答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現有的技術和模型真的能發揮作用嗎?正如開車前需要買份保險,行星撞擊及偏轉項目(AIDA)便是地球的保單。」

迪蒂莫斯系統也是一個完美的測試平臺。它是近地天體,所以離地球不遠,同時也不會與地球發生碰撞,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測試不大可能適得其反。

「作為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的目標,迪蒂莫斯系統是人類首次進行行星防禦實驗的理想對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南希·夏博特說道。

「它不在與地球相撞的軌道上,因此目前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然而,其二元性質使得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能夠試驗和評估動力衝擊器的效果。」

在這個雙星系統中,較大的迪蒂莫斯-A直徑約780米;較小的迪蒂莫斯-B直徑約160米,有時被稱為「Didymoon」,它每11.92小時繞較大的小行星公轉一圈。,

當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以每小時23760公裡(每小時14760英裡)的速度撞擊迪蒂莫斯-B時,它只會對小行星的速度產生非常輕微的影響——大約每秒1釐米。

對於單個小行星,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探測到這些改變;但在迪蒂莫斯系統中,預計撞擊會稍微改變迪蒂莫斯-B的軌道周期,可能會比原本的11.92個小時多花幾分鐘。

這聽起來可能微乎其微,但如果我們能足夠早地攔截一顆飛向地球的小行星,這微小的速度變化就能讓結果大相逕庭。

DART計劃於2021年7月發射太空飛行器,預計將於2022年9月與小行星相撞。一顆名為LICIAcube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將在撞擊之前脫離太空飛行器並拍攝撞擊照片傳回地球。隨後,地面望遠鏡將觀測迪蒂莫斯系統,根據其系統光照曲線的規律性下降來判斷公轉周期是否改變。

任務的第二部分是歐洲航天局的「赫拉」。這是一艘小型觀測飛船,將於2023年發射,2027年抵達迪蒂莫斯-B進行觀測。由於我們不能從地球上看清楚小行星系統,「赫拉」將告訴我們所有更精細的細節——例如,DART計劃的撞擊是否能使迪蒂莫斯-B縱向擺動。

「赫拉」已通過系統需求評審,目前已進入開發階段

「行星防禦確實需要全球共同的努力。」卡內利在《技術評論》的採訪中說道

「除了技術和科學之外,AIDA對於全球科學家和機構之間的合作方面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實驗。如果一顆小行星就要撞向地球,人類需要這種合作。」

作者: MICHELLE STARR

FY: Nep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國際航天局決定,將把宇宙飛船撞向小行星
    宇宙飛船的壽命已近,我們將把它撞向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名為Didymos B,是Didymos雙星小行星系統中較小的一個。撞擊小行星的太空飛行器是NASA用來做雙小行星重定向試驗(DART)的。旨在測試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後,是否能使其軌道偏轉,以此來保護地球免受太空巖石的侵害。
  • 歐洲航天局:4顆小行星將撞擊地球,現代科技能否保障人類安全?
    瑪雅預言,將被驗證?由此可見,古今中外無數的天文愛好者們曾經都仰望過同一片星河。人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會好奇「宇宙洪荒、滄海桑田」,也會感嘆「生如蜉蝣、白駒過隙」,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作出種種預言。大名鼎鼎的瑪雅預言就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預言之一。經歷過2012年的人們,應該對曾經風靡一時的「末日理論」記憶猶新。而近日歐洲航天局再次發出一則消息,似乎將會印證瑪雅預言。
  • 小行星到來時,人類可以即刻用核彈攻擊,把它炸碎嗎?
    但這是指在已經做好準備前提下,按下發射鈕的倒計時時間,對於這種不速之客的小行星是沒有辦法的。人們應對小行星襲擊,如果想要用核彈將小行星解體,需要在小行星距離很遠的時候,經過軌跡詳細計算,經過專家論證,確定用多大當量的核彈,用多少顆,什麼飛船,把核彈運送到多遠距離,然後安放在小行星的什麼部位,才能夠炸碎小行星,或使它偏離軌道,不要撞向地球。
  • 飛船容易撞上小行星帶的天體嗎?
    一個小朋友操作著屏幕裡的一艘宇宙飛船,飛船能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地自由變向,還能在瞬間加速和減速。屏幕裡許多掉落的小行星向飛船砸去,還有飛碟向飛船開火,小朋友需要快速地操作按鍵,驅使飛船躲避危險的同時開火擊毀阻礙其前進的小行星和飛碟。而當飛船完成任務後,便會通關。
  • 直徑370米的小行星或將撞擊地球?紫臺專家:可能性很小,不必過分擔憂
    現代快報訊(記者阿里亞)最近,一顆被稱為「毀神星」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據國外天文學家稱,阿波菲斯正在加速向地球襲來,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一旦它撞上地球,將釋放出比廣島原子彈高10萬倍的能量,可能會導致世界末日。這究竟是怎麼樣一顆小行星?它究竟會不會在未來撞向地球?科學家有什麼辦法來對付它呢?
  • 藏文科普|小行星撞地球,來者不善?
    直徑約1千米的小行星平均50萬年撞擊地球一次。體積較大的小行星,例如直徑5千米的天體平均大約每1000萬年撞擊地球一次。最近一次撞擊地球的直徑10千米以上的天體是6500萬年前很可能造成了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天體。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了尤卡坦半島北部,引發了一場全球風暴,接著是寒流,這很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 美國航天局:在未來會有四顆小行星撞向地球,瑪雅預言要成真?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來就沒有止步過,在整個宇宙中經常有小行星和隕石撞擊事件,就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地球也不例外,曾經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讓地球原本的霸主恐龍直接滅絕,而就在這些年,美國航天局有了新發現:在未來會有四顆小行星撞向地球,瑪雅預言要成真?
  • 日本航天局已經從隼鳥二號上回收了「龍宮」小行星樣本
    日本航天局官員周日對「隼鳥二號」太空探測器在一次史無前例的任務中收集到的稀有小行星樣本抵達地球表示歡迎。 「隼鳥二號」的一半樣本將由JAXA、美國宇航局和其他國際組織共享,其餘樣本將保留以供分析技術取得進展後的未來研究之用。 Hayabusa2更多其他任務 隼鳥二號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它現在將開始一項針對兩顆新小行星的長期任務。
  • 「以石擊石」:小行星的「鬥轉星移法」
    而在2019年4月29日到5月3日,在美國馬裡蘭州召開的第六屆行星防禦會議上進行了一場小行星防禦演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虛構了一顆可能在2027年4月29日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代號2019PDC),由來自NASA、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歐洲航天局等機構的專家團隊負責迎戰小行星,以拯救人類。
  • 小行星探測器花了2年時間12月3日 到達貝努小行星神秘接觸
    美國時間今天12月3日,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到達一顆叫貝努小行星上。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歷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於2016年9月份發射一枚探測器來收集一顆小行星的巖石樣本。
  • 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會滅絕嗎?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99%以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為致命!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滅亡全人類嗎?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17米重達10000噸的隕石飛入俄羅斯上空。當它撞擊地球大氣層時,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40000英裡。
  • 2021年初將有3顆小行星接連衝向地球,地球將內經歷多次「死裡逃生」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020年12月31日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預測,2021年1月初,將有3個小型近地天體在短時間出現在地球上空。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3月5日報導,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一顆直徑46米的小行星將於明年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距離甚至將比人造衛星更近。
  • 一顆名為混沌之神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可能在48年內撞擊地球
    專家認為,一顆綽號為「混沌之神」的小行星正加速向地球衝去。天文學家以埃及混沌之神的名字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阿波菲斯。 天文學家DaveTholen博士說:「這顆小行星正以每年170米的速度偏離一個純粹的引力軌道,預測2068年它撞擊地球是可能發生的。阿波菲斯於2004年被發現,在美國宇航局關於地球碰撞威脅的名單中名列第三。 它的尺寸只有三百多米,與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相比,它就顯得比較微小。
  • 小行星頻繁「光顧」地球,地球人要擔心嗎?
    流傳說法:美國宇航局NASA觀測到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光顧」地球,近兩年來發現的關於小行星的報導越來越多……這正常嗎?對我們有威脅嗎? 較真要點: 近地天體(小行星和彗星)撞擊是地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
  • 小行星偏偏用了最壞的角度撞擊地球!
    我們知道,6600萬年前,一場驚天撞擊結束了恐龍時代,那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時代,或許是恐龍的強大讓其他動物黯然失色,小行星來到了地球,將這個世界重新「洗牌」!然而對於數千萬年前的那場災難,科學家仍然心存好奇,到底是如何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大滅絕,這是一個困擾著無數科學家的問題,而近日,一項研究為這個答案揭開了可能的答案!
  • 太陽系內存在一批寶石小行星,價值上萬億美元,有一顆已經撞擊了地球
    趣味探索訊 浩瀚宇宙一望無垠,宇宙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太陽系和地球,有一定科普知識朋友肯定知道太陽系內充滿著很多微型小行星,這些微行星質量、體積、運行軌跡及星體成分存在很大差異。有的直徑可能只有幾十米,有的則達數公裡。這微行星在太陽繫到處亂竄,可能隨時成為太陽系內八大行星的盤中餐。
  • NASA警報響起,小行星將撞擊地球?以每秒9.4公裡相對速度接近!
    不過宇宙環境又是複雜的,每天都有很多小行星發生碰撞,有時候地球也會面臨撞擊的危險,不過月球常常會幫助地球阻擋一些撞擊,所以月球表面是坑坑窪窪。根據NASA的最新數據顯示,有一顆小行星在不斷向地球「奔來」,這個天體被命名為2019UO,它正以每秒 9.4公裡的相對速度接近地球,它的直徑大約有560米,這讓NASA拉響了警報,因為如果2019UO按照這個速度繼續接近地球的話,那麼地球很有可能會被這個小行星撞擊導致毀滅。
  • 2029毀滅地球的小行星回歸,2068年撞擊地球,能避免嗎?
    阿波菲斯小行星在前十幾年前曾經引爆全球恐慌,當初由於觀測數據不足,得出它將於2029年撞擊並不準確,但最近的觀測表明,阿波菲斯的軌道正在靜悄悄的發生改變,新的軌道建模表明,它可能與2068年撞擊地球!小行星阿波菲斯這是一顆近地小行星,在2004年6月19日發現後,天文學家一直對其觀測,根據光變曲線分析它的直徑大約在270米左右,到了同年12月27日,將近200次的精確觀測後構建出了它的軌道!
  • 月球隕石坑的科學大發現,比滅絕恐龍更大的小行星曾撞擊地球!
    而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報告中說:「那場大規模的轟炸可能將地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雪球。」從月球隕石坑的大小和數量來看,那是一場相當巨大的小行星風暴。科學家估計,撞擊地球和月球的小行星的總重量可能是撞向現在墨西哥並形成奇庫魯布隕石坑的小行星質量的60倍,這次撞擊讓地球結束了恐龍的統治。
  • 1顆小行星高速朝地球飛來,NASA:若撞擊將引發核冬天和物種滅絕
    根據資料顯示,在去年,就曾有多顆小行星與地球來了一場「親密接觸」,其中最接近地球的,是一顆名為「2019 TA7」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僅有150萬公裡之外的地方,完美的與地球擦身而過,並且創下了115年來,與地球距離最近的小行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