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不應是單純的專業訓練

2020-12-22 騰訊網

美育激揚青春活力 光明圖片

編者按

什麼是美育?美育即美感教育。美育的對象是誰?在我國,其對象主體就是國家數以億計的青少年學生。當前,圍繞美育政策和理論層面的探討很熱烈,而同時,也需直面美育發展的現實問題——美育實踐如何開展、美育師資從何而來。這兩者應是美育落在實處的關鍵所系。

美育的關鍵還是「怎麼做」

我們必須重視美育的三對關係——美育理想與美育現實、美育理論與美育實踐、藝術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這三對關係分別從美育政策、美育理論和美育實踐者三個視角出發認識和定位美育。這也必然促使我們去思考:應該如何推動美育事業一路持續向前發展。

回望歷史,中國曆朝歷代不乏對美育力量的關注,美育傳統可謂源遠流長;到近代,以朱光潛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美育理論家,也包括當代眾多美育研究機構龐大的學者群體,積澱了可觀的美學理論,幾乎有了成體系的理論認識。但是,縱觀現實,坐而論道者多,致力美育實施者少。而其實,美育藍圖要勾畫,美學理論要研究,但美育實踐更要重視。談美育不能僅停留於理論探討或滿足於發表成果,還一定要讓眼睛向下看、向外看,才可能看清美育實踐第一線,看到教學領域面向的所謂「美感教育」現狀如何。實際地講,我們當前的美育實踐還遠遠不夠,美育師資整體偏弱,還遠未將美育融入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實際之中。所以,要實現美育發展的宏偉理想,關鍵還是怎麼做的問題。

不能簡單搬用專業藝術育人模式

從門類來看,美育屬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本質不同。但現實中,總有人不去釐清二者的區分,而簡單搬用專業藝術育人模式。這種認識的偏頗就自然會導致教學行為的偏頗。最終,造成美育理想與美育實際存在著若干脫節,美育理論與美育實踐難以恰當匹配。比如,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為提高青少年美育素質,規定了人人要學一門樂器,這種做法是將提升美育素質等同了接受專門藝術訓練。此外,這種不正確的理念還催生出一批社會化藝術培訓機構,引導著一批急功近利的學習者趨之若鶩地追求某種藝術技能學習。這些現象反映出,現實的美育實踐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和盲點,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混亂和盲目。

通過學習一門藝術課程可以使學生的美育素質得到提升。但這並不意味著提升美育素質等同學習一門藝術課程,尤其是必須接受一項專門嚴格的藝術技巧訓練。換言之,美育不等同單純的藝術技能訓練,提升美育素質並非一定學一門樂器或接受校外教育。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美育素質首先是藝術鑑賞力的高下,而提高藝術鑑賞力也不以演奏了多少部作品或考級達到什麼程度為準;另外,人們也不可以斷言不經歷藝術專門訓練或沒有樂器考級的孩子就不能發展自身良好的美育素質而擁有較高的藝術鑑賞力。

普通學校是美育實踐的主渠道

所有孩子都應接受美育教育,從何獲得且怎樣獲得就涉及一個「怎麼教」的問題。一般而言,美育教育還不是專業性藝術院校的主體職責,因為專業化的藝術道路不是面向大眾的。面向廣大青少年群體落實美育,也不能倚重於專業化藝術技能的培養。從教育普及角度看,提升青少年美育素質應回歸中小學課程學習。由此,各級各類普通學校才是美育實踐的主渠道。因為它面對的群體比專業藝術教育面對的群體大得多,比社會藝術教育面對的群體也大得多。

從相對寬泛的美感教育來看,學校教育體系的每門課程都蘊含著美育潛能,美感教育無處不在。另一方面,對於提升美感素質而言,藝術課程更具外顯性、豐富性和集中性,由此,普通學校美育主渠道還應該立足學校的藝術教育,其核心課程是美術和音樂。也可以說,音樂、美術課程承擔起青少年美育素質提升的主體責任。因此,學校音樂、美術課程體系的創新改革就要緊密圍繞這一主體責任而實施。

大力培養提升學校美育師資

開展學校美育工作,課標、教材、教師是三個關鍵要素。現實中,美育課標和教材能得到較好保障,前者由教育部統領下的專家團隊研製,後者由資質較好的出版社投標、教材團隊攻關、教育部審定。與課標和教材比,美育實踐者——美育師資就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可以說,中小學校在編在崗藝術類課程的教師所在的講臺,就是普通學校美育實踐的一線平臺,應得到重點關注。而另一方面,這些藝術類課程的教師具有可變性和不可控性,他們自身的學習經歷也決定了其日後的從事美育實踐的基本水平,影響著青少年接受美育教育的質量以及由此養成的藝術素養的高下。

那麼,美育師資從何而來?可以說,高校的藝術師範教育是培育美育實踐者的主陣地,也可以明確地說,高校藝術師範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應是美育工作者,而非專業藝術工作者。基於這一定位,藝術師範教育應堅定為學校美育實踐培養合格師資,其作為國家實施美育戰略的核心環節應受到高度重視。只有美育教師能力提高了,美育才能落到實處。高校藝術師範生要清楚自己將來是做美育教師而不是某一藝術門類的專業教師,並最終從思想和行動兩方面都明確「我是一名美育教師而不僅是一名專業教師」的理念。

回顧我國以培養美育師資為主體責任的藝術類高等師範院校,應該說積累的問題頗多,與當前落實美育實踐的要求距離很大。追根溯源,主要還不是院校藝術專業技能的不足,而是從思想上缺乏對學校美育工作者身份的定位,以及基於這一身份定位前提下認識到美育工作的整體性。我國藝術師範辦學已近百年,形成許多沉澱在人的觀念或行為中的固化因素,要從根本上去改變那些現實中不合時宜的東西,其挑戰和困難是可以想見的。但是,再多的挑戰和困難,也不能成為我們提升中國學校美育教育能力的障礙。只有正視當前學校尤其是藝術類師範院校的美育實踐與現實的差距,我們才能更加明確藝術師範教育的重要性,從而釐清定位、明確責任,樹立培養合格美育實踐者的堅定理念,從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中,為我國源遠流長的美育傳統和當代方興未艾的美育展望獻計助力。(作者:蔡夢,系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郭威,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育初心、美育使命、美育責任、美育擔當

- END -

統籌:張帆 | 編輯:只談美

素質教育,美育先行。歡迎關注《美育新視點》唯一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如何讓體育美育強起來?(深聚焦)
    「通過訓練和比賽,孩子們有了健康昂揚的狀態!」朱志輝說。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教學改革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關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在專業教師帶領下,很多入學時的體育小「菜鳥」成了運動達人。然而,地區、城鄉和校際發展仍不平衡。師資短缺、場地器材不足,是一些學校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改善辦學條件,成為各地各校工作重點。在濟南市永長街回民小學,每周三下午的書畫課是同學們的期待。「有專業的老師來教我們書畫,我的字寫得越來越好,國畫還拿過獎呢!」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對於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日復一日的專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他們成為藝術家必須要經歷的過程,而對於普通學生來說,藝術課程中的技巧訓練只是初步的,是幫助學生進入某一種藝術之門的鑰匙。正因為存在這麼多的差異,因此,普通藝術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等多個環節都有著不同於專業藝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簡單地用專業藝術教育的那一套來實施普通藝術教育,效果不會很理想。
  • 美育如何考?過程性評價更重要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由此不難看出,相較於專業藝術教育而言,這裡指的美育更多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是通過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技巧,健全審美心理結構,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完善人格的一種教育手段,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 李偉:回歸教育本質做萬千家長信賴的專業少兒美育產品
    回歸教育本質 持續提供優質專業的素質教育服務李偉認為,隨著在線教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平臺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將會越來越嚴重,這是市場規律的必然性。而真正的競爭壁壘在於為用戶提供高價值、高專業度的產品與服務,因此,畫啦啦將繼續堅持「師資和教研並重」的發展戰略。一是「重師資」。
  • 觀點|體會「無用之用」,美育需要培育而不是教育
    美育審美無處不在,從現代社會的文化場館到家鄉的人文知識和山山水水,都會成為一個人最樸素的審美情感和愛的基礎。從愛家人、愛家鄉到愛國,還有體會審美的「無用之用」:美術只是職業分工中的一個專業,而美育是否發達是健全社會中每一個人自我完善的標誌。
  • 蔣蘭圃的美育實踐
    1919年,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先後發表《以美育代宗教說》和《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科學、美術同為新教育之要綱」的口號,強調美術教育應當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武昌美術學校科部設置而言,草創之初,蔣蘭圃在專業設置上即以師範、繪畫和圖案三個學科為主,1923年又增設西洋畫本科和藝術教育本科:西洋畫本科以培養美術專門人才為主,藝術教育本科以培養中小學美術教師為主。
  • 集美區首推電影美育進中小學校園活動
    活動依託集美獨特的人文底蘊優勢,強強整合專業的影視資源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將電影教育與文教研學有機融合,高度促進了集美區加強產業聯動與產業對接。  文/圖記者陳滿意通訊員曾婷婷  電影美育融入研學課程本月起正式走進中小學校園  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重磅文件,美育被提到時代的高度,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影視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體育美育進中考,評價重心在「過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作者:史萬浩(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音體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音樂家、專業運動員和畫家,而是讓他們在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學習中接受薰陶,提升藝術素養傳統的以考試分數為依據的考核評價模式,唯分數論英雄,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用統一的評價標準衡量所有學生,「一把尺子量到底」, 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很容易將考試評價引向「高分者昌,低分者亡」的泥潭,可能會迫使學生將相關科目的學習由校內向校外延伸,「主動」延長學時。
  • 國家政策利好美育!小天鵝胡雪:美育,更能體現教育的真善美
    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繫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因此在今年10月,也就是首個美育文件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美育的一個新文件,旨在推進落實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華美育傳承建設。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美育是一項針對全體國民的普及性工作,不是針對某一類群體。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
  • 瀋陽城市學院在第十三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成果展評比中榮獲多項大獎
    歌唱團在此次「美育人生觀·絢麗年華第十三屆全國美育教學成果展」評比中,歌唱團是獲得獎項最多的藝術團。這與老師的高標準嚴要求和同學們平日的刻苦訓練是不可分割的。18級國際經濟與貿易2班劉靜穎說道:很榮幸我們能夠獲獎。
  • 走出課堂,全民美育!桂城的藝術課竟然可以這樣上……
    當前,桂城正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先行示範區,除了繼續發力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城鄉均等課程,提高美育師資力量,還著眼於城市的品質塑造。將美學注入城市的每個細胞,鍛造大城美育,讓數以萬計的學子能通過實踐教學,得到沉浸式的美的感受,共享城鄉融合發展的成果。
  • 中意慈善家族兒童美育項目落地 聯通兩國共同聚焦鄉村兒童美育
    「藝啟未來」——中意慈善家族兒童美育項目近日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磨臺中心學校舉辦主題藝術活動、項目揭牌儀式和全區教研活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夏賓)「藝啟未來」——中意慈善家族兒童美育項目(下稱「藝啟未來」項目)近日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磨臺中心學校舉辦主題藝術活動、項目揭牌儀式和全區教研活動。
  •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朗晴小學基於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需要,將美育工作定位為學生的基礎工程,從本真的教育著手,著眼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每一個學生搭建屬於自己的舞臺。校園環境立足一個「雅」字,以美正行。春到木棉似火,夏來紫薇溢彩,秋至丹桂吐蕊,冬臨桃李綻放。信步朗晴,總有愜意之感。40畝園區樹影婆娑,花木扶疏,亭臺生輝,環境典雅。38個教學班班班有特色,處處有新意。
  • 2020年藝術學科喜提「上位」,美育將從「軟任務」變為「硬指標」!
    他表示,為加強美育,2020年要在改條件、改教學、改評價上攻堅。要持續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總結地方將藝術科目納入中考的經驗做法,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讓「軟任務」成為「硬指標」。
  • 雅培攜手京東聯合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首發感統美育藝術啟蒙教育理念
    雅培關注到新生代父母存在育兒焦慮,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育兒難題,並啟發他們關注寶寶的美育教育,關注「感統美育藝術啟蒙」,給孩子一份受益終身的,贏在起跑線的「禮物」。雅培早在2010年,就攜手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殿堂級育兒大師鮑秀蘭共同開發了「雅培智護訓練」項目,旨在幫助中國新生代爸媽們了解什麼是感官開發?為什麼要在寶寶最初的1000天進行?五感開發錯過有什麼遺憾?
  • 【小康人物】楊培明:探索「大美育」
    早在7年前,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楊培明便帶領著南菁高級中學將目光鎖定在「美育」二字,大膽開啟了一場改變高中教育的實驗。閉關校史館有了重大發現「學了這麼多年語文,詩詞歌賦,我能背誦、解題、拿高分,卻沒辦法感受它所刻畫的形象、描寫的意境。」多年從教生涯中,不止一個學生向楊培明傾訴這樣的苦惱。對此,楊培明很慶幸,慶幸自己的學生裡有這樣不滿足於分數的「覺醒」人群。
  • 人民教育家於漪談美育:美育的目的是陶冶活潑敏銳的性靈
    我搞教育,不一樣,但探索教育的美、追求教育的美,是我整個教學裡頭非常自覺的一個思路。 為什麼「非常自覺」?我學教育,受蔡元培先生影響。當時中國沒自己固定的宗教,他以美育代宗教。人沒信仰不行,一定要追求一樣東西。他認為,美育的目的是陶冶活潑敏銳的性靈,養成高尚純潔的人格。我讀後就覺得非常重要,美育是和智育、德育結合在一起,培養美好情操、健康人格的。
  • 中考將扇起「美育之風」,應如何避免,孩子在風中感到「涼涼」?
    #中辦、國辦最近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指出,到2022年,學校美育評價體系逐步健全,並且,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不會吧~~~~如果說,中考扇起的「美育之風」是勢在必行的,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們去從容地面對這股「風勢」呢?談美育,核心在育人。應該把美育的行為教育,升華到思想教育,而不能單看分數指標。談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兩個方向,展開論述。
  • 廈門集美區首推電影美育進中小學校園活動 電影公益課堂昨正式開講
    活動依託集美獨特的人文底蘊優勢,強強整合專業的影視資源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將電影教育與文教研學有機融合,高度促進了集美區加強產業聯動與產業對接。電影美育融入研學課程 本月起正式走進中小學校園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重磅文件,美育被提到時代的高度,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影視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