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後的停戰協定,為何韓國拒絕籤署?背後還有這麼一段歷史

2020-12-22 裝備資料庫

1953年7月26日,《朝鮮停戰協定》籤署,李承晚的韓國政府沒有籤字。

韓國沒籤字,主要問題出在李承晚身上,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死要面子的李承晚為了面子,拒絕這個停戰協議。

雖然李承晚年紀大了,能力不佳,名聲不好,但是好歹也算是韓國「開國國父」(至少他這麼認為)、首任總統,總得要給後世留下一些「濃墨重彩」的「碩果」,所以,在韓戰時期,李承晚對戰爭的姿態一直都較為強硬。

而李承晚和美國的關係,也是充滿了複雜的利益糾葛和矛盾,當初在美國的扶持下成了韓國的開國總統,在戰爭前期一路被打到海邊時也是美軍出手挽回了局面,不過李承晚權力欲望很大,一心要把韓國變成自己的獨立王國,要徹底消滅北方政權,而美國卻顯然不喜歡這樣的獨裁者,更不可能讓戰爭走勢按著李承晚的思路走,慢慢的,雙方的矛盾就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而韓戰在進行了2年之後,在美國和盟國圈子裡,輿論對這場戰爭也越來越不滿:損兵折將、長期僵持、幾乎勝利無望,純粹的消耗戰,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是一場災難,一場沒什麼希望的戰爭。

艾森豪成為美國總統之後,致力於兌現競選承諾:儘快結束這場戰爭,然後美國就開始和中國接上頭,繼續進行停戰談判,顯然,美方要加速結束這場戰爭。

這引起了李承晚的強烈不滿,他不僅明確表示反對,還向美國表態「單獨北進」,以韓國的力量單獨發動全面進攻,李承晚還在做夢要統一朝鮮半島。

為了拉回李承晚,艾森豪在4月份親自給李承晚寫了一封長信,也算是苦口婆心、恩威並用,對美國來說,好歹也算給韓國保留住了當初的國土,擊退朝鮮武裝進攻的任務也算是圓滿完成了,在這個基礎上,和中朝談判,弄一個體面的停戰協定是個不錯的選項,艾森豪還警告李承晚,美軍沒有以戰爭為手段來幫助韓國統一半島的義務,如果韓國擅自行動,是得不到美軍和聯合國軍的支持的。

但是顯然艾森豪也沒能說服李承晚,李承晚不僅撤回自己的談判代表,還要繼續「單獨北進」,還說「美國人強加給我們的停戰要求是卑鄙的」。

艾森豪沒辦法,向李承晚做了很多讓步,比如和韓國籤訂《共同防禦條約》,把2萬多朝軍戰俘送到韓軍處「編入韓軍序列」,還計劃為韓國提供幾億美元的援助,幫助韓國擴充20個師的部隊……

雖然美國做了很多讓步,但是李承晚還是很強硬,拒絕接受,他做夢都要統一半島,完成「偉業」。

艾森豪怒了,美國決心在必要時「除掉李承晚」,不能讓李承晚破壞了當前的局面。

在這個關鍵時候,中朝軍隊發起了金城戰役,僅僅幾天,就俘虜了7.8萬名韓軍,李承晚的「北進」夢想化為泡影,想牛也牛不起來了。

但即使如此,李承晚還是拒絕參與停戰談判,美國只好撇開韓國,單獨和中朝實行了停戰談判,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和中朝軍隊的最高統帥正式籤署了《停戰協定》。

不過,雖然李承晚最終拒絕籤字,但停戰協定的條款在美國的保證下,在韓國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包括李承晚在內,都有效落實了停戰條款,畢竟,李承晚再犟,最終還得聽美國人的。

相關焦點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作為當事人的美國,他們自己的報紙《華盛頓郵報》直接在文章中指出:「華盛頓以一種漠然的,既成事實的態度迎接韓戰停戰的消息,平靜且沒有任何喜訊。」而《紐約時報》則寫道:「雖然停戰協定已經籤署,但附近山上的軍人仍然在流血,戰鬥還將持續12個小時。」
  • 韓戰,美國三易主帥,為何最終還是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國軍」司令,首先由麥克阿瑟擔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職後,由李奇微接任,李奇微調離朝鮮後,由克拉克接任。三易主帥,最終,克拉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三位美國主帥在韓戰期間,都做了些什麼,導致最終沒有取得勝利?
  • 鮮于學源:為何美國和北朝鮮尚無和平協定
    鮮于學源博士 韓戰始於1950年,終於1953年。當北朝鮮軍隊挺進南朝鮮時,時任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向美國總統杜魯門尋求幫助。 韓戰中被投擲到北朝鮮的凝固汽油彈的數量高於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當那些首要目標不復存在時,B-29轟炸機群將大量凝固汽油彈傾瀉至次級目標,焚毀了數不清的城鎮和村莊。溫斯頓·邱吉爾曾向華盛頓方面控訴,永遠都不應打算使用凝固汽油彈傷及平民。 在一天之中,550噸燃燒彈曾被傾瀉至一個城市。
  • 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止於三八線?是巧合還是必然?
    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默許下突破三八線進攻韓國,隨後美國進行了武裝幹涉,使本來是內戰的韓戰演變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中國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也被迫以志願軍的名義參加了這場戰爭。整個韓戰歷時三年零一個月,1953年7月27日戰事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籤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戰爭結束。那麼,韓戰始於三八線,為何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呢?這是巧合嗎?首先,韓戰停止於三八線,是這場雙方實際較量的結果。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作戰發展極為順利,迅速將戰線推進至朝鮮半島東南角的洛東江一線。
  • 韓戰中國打輸了嗎?停戰後到現在這個事實告訴你答案
    停戰後至今這個事實告訴你答案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英勇的志願軍將士把美國人逼得退回到了「三八線」附近,之後將戰線穩定下來,並與美國開始多方和談,最終籤訂停戰協定。這個都是大家清楚知道的,可是有人就會問了,氣勢如虹的志願軍為什麼不一鼓作氣地與朝鮮一同打敗敵人,一統朝鮮半島呢?
  • 韓戰:五個國家五個歷史版本!朝鮮最無語!!
    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美國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級教授《世界歷史》。關於韓戰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書中談及朝鮮半島雙方時使用的是「北朝鮮」(NorthKorea)和南朝鮮(SouthKorea),為讀者方便,本文翻譯為朝鮮和韓國。全文如下:   韓戰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
  • 南韓是韓戰中的「東道主」,為什麼他們卻沒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向南韓發起進攻,意圖統一朝鮮半島,韓戰爆發。  仁川登陸後,原本勢如破竹的北朝鮮人民軍在美軍前後夾擊之下,很快潰不成軍,不得不於28日退回三八線以北,戰爭的天平向南朝鮮傾斜。
  • 一定要看的韓國戰爭片《高地戰》
    由於本人對韓戰的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對於韓國這些年拍的這類題材電影,幾乎看了個遍,但唯獨想把這部可圈可點的電影提出來與大家分享故事背景是在1953年,韓戰已臨近尾聲,雙方在板門店已經為了頗具戰略優勢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這就是影響後失敗的世紀之久的雅爾達會議。這次會議是秘密舉行的,並沒有告知他國。很多國家的命運被悄無聲息地永遠改變了。我們今天要聊的朝鮮正是其中之一。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軍東海之內,北海之餘又國名朝鮮,朝鮮的歷史悠久。公元七世紀,新羅與唐朝聯合滅高句麗,百濟兩國,統一朝鮮半島。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麥克阿瑟的韓戰回憶:誰要跟中國陸軍開戰,腦子一定是有病
    籤字儀式由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安排和主持投降儀式,並代表盟軍受降籤字,日本方面由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籤署投降書。此時的麥克阿瑟抵達了他生活中的巔峰,開始他沒有相對若干年後,他會在日本對面的領土遭受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 《金剛川》背後的歷史,你了解過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金剛川》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正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 這時候,韓國總統李承晚卻突然跳出來從中作梗,竟然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含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並宣稱南朝鮮準備單方面繼續打下去。李承晚此舉,暴露了他破壞停戰實現的企圖。
  • 韓美執意聯合軍演美制裁加碼 朝鮮宣稱隨時開戰
    朝鮮半島劍拔弩張氣氛正濃之際,美國政府3月11日又宣布對朝鮮貿易銀行和4名政府高官實施制裁,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同日視察了多支前線部隊。聯合國表示,儘管朝鮮已宣布廢止《朝鮮停戰協定》,但該協定實際依然有效。
  • 朝鮮半島危機回顧 跌宕起伏戰爭曾懸一線
    2013年3月為了回應核試驗,美國在3月28日派遣B-2精神式戰略轟炸機飛越朝鮮半島上空,北朝鮮則威脅將會發射火箭。在韓國與美國軍隊聯合演習期間,北朝鮮威脅廢棄朝鮮停戰協定,並指控聯合演習威脅北朝鮮,美國不願意談判和平條約以取代停戰協定。
  • 易金榮:停戰後,我在朝鮮修烈士陵園
    易金榮告訴記者,每到這時,他就會想起第一眼看見朝鮮被轟炸後的情景。易金榮:「我們到朝鮮以後,看到很多街道、房屋都被炸光了,眼前的城市就好像我們家鄉挖藕過後的泥塘那樣凌亂。」1952年的冬天,不滿20歲的易金榮懷著滿腔熱情報名參軍。
  • 韓戰中,小米加步槍中國軍隊如何擊敗美帝的坦克和飛機?
    美國軍隊正試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如果他們真的想這樣做,我們就不能坐視不管,我們將被迫幹預。」——周恩來總理1950年10月3日「我是第一個同意停戰但沒有勝利的美國指揮官。」——馬克·W·克拉克將軍7月27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日子。
  • 鏡頭裡請看:韓戰中的美軍
    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場對手是「聯合國軍」16國部隊,70年後,我們用歷史照片,甚至是戰場對手公開的歷史照片來展現韓戰,對這場震驚世界的戰爭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自此開始了雙方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經過五次戰役,中朝軍隊收復了朝鮮首都平壤,攻佔了韓國首都漢城,把戰線伸展到「三七線」,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最後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 李承晚與韓戰
    今年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 大家都在重溫歷史,緬懷志願軍先烈; 但是有一些公知陰陽怪氣,總是各種潑冷水, 尤其是拜登競選獲勝的消息傳出後, 這幫人彈冠相慶,感覺他們又可以站起來了
  • 美國軍隊指揮官眼中的韓戰: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
    1950年6月25日,歷時三年的韓戰爆發。9月15日,以美國軍隊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與韓國軍隊一起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打響。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結束後,美國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難於打贏地面局部戰爭,便實行「大規模報復戰略」,同蘇聯展開了持續的軍備競賽,導致冷戰局面進一步加劇。
  • 《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從韓國人的視角,回顧一段戰爭歷史
    一個韓國指揮官李明俊,率領由772名學生兵組成的軍隊,趁夜色在長沙裡登陸。這群學生平均年齡不足20歲,在經受兩個星期的訓練後就走上了戰場。起初他們還能拿下朝鮮軍隊的陣地,但隨著朝鮮軍隊掉頭進攻,這些學生兵根本招架不住,除數十人活下來,其餘的全部犧牲。這部影片產自韓國,因此,影片中對戰爭的評價視角以及價值觀導向,都是站在以韓國角度上的。